当前,如何坚持以中共中央[2005]5号文件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加大新闻宣传工作力度,努力为各级组织参政议政服务,并为广大成员认真履行职责提供舆论导向和精神动力,这是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民主党派的新闻宣传工作是统一战线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围绕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在中共有关宣传工作的方针、政策指导下,认真落实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统一宣传口径,严格宣传纪律,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
做好民建的新闻宣传工作,要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经济界的特点,切实加强与统战宣传部门和社会新闻媒体的联系,及时沟通多党合作宣传工作的情况,重点宣传民建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活动和重要议案、提案的情况,及时报道各级组织的重要会议和服务社会的重大活动,积极反映为改革、发展、稳定做出贡献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做到贴近中心会务、贴近会员、贴近生活,确保新闻宣传工作的成效。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有“两点”认识:一是特色工作要重点宣传。
每年的“两会”是民主党派成员向社会反映参政议政工作成果的最具有特色的新闻热点,做好“两会”的新闻宣传工作至关重要。各级宣传部门,只有及时与新闻媒体保持联络、及时沟通、传递信息,才能在各级人大、政协会上参政议政的活动,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二是日常活动要经常宣传。围绕年度中心工作,及时做好新闻宣传工作,也非常重要。
各级宣传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增强捕捉新闻热点的敏锐性,认真撰写新闻稿件,及时把有关情况报送各级主流新闻媒体,同时,广泛开展会内宣传,只有通过各种宣传途径、渠道,做好日常活动的宣传工作,才能达到鼓舞人、激励人的目的。 目前,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1.社会新闻宣传工作处于被动地位。
中共中央统战部、宣传部、对外宣传办公室[2003]49号《关于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宣传的意见》已下发两年多了,各地在贯彻落实上发展不平衡,力度不够大,使民主党派的社会宣传工作处于被动地位。如:在《人民政协报》“统战新闻”版上和《团结报》上的稿件录用比较难;在省级党报和省级电视台上的报道也比较难。
2.宣传队伍的业务能力有待提高。目前,我省各市级组织负责宣传工作的人员少、头绪多、压力大,加上业务培训工作的不到位,使各地宣传工作差距比较大。
对此,如何加强宣传队伍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加强工作责任心,提高捕捉新闻热点的敏锐性,熟悉掌握新闻稿件编写的技巧性等等,显得更加重要。 3.宣传工作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当前,我省各地新闻宣传工作发展不平衡,会议性报道比较多,先进人物报道比较少,特色宣传报道处于一般。特别是新闻宣传工作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参政议政工作,如何把我会参政议政的工作更快更好地宣传出去,扩大民建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目前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省市机关之间、机关处室之间工作互动机制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新闻宣传工作的表彰激励机制。 针对目前现状,我们提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中共《关于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宣传的意见》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民建中央关于进一步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意见》精神,围绕“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突出抓好宣传参政为民、宣扬先进人物的新闻报道,努力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扩大宣传途径,积极创新宣传形式,把新闻宣传工作搞得既生动活泼,又富有亲和力,争取把我会的新闻宣传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具体的工作措施主要有以下五点: 1.建立工作互动机制。今年,我会将探索建立以省市组织宣传职能部门为抓手、基层支部为单元、骨干会员为基础的宣传工作互动机制。
主要是做好三个层面的工作:省、市委机关宣传部门,加强联系与交流,做好宣传工作的筹划、组织、协调、落实,达到信息互通、工作互动的目的。市级机关职能部门和基层支部宣传委员,加强联络与沟通,积极抓好宣传工作的落实,达到上下协调、工作联动的目的。
机关、基层支部宣传委员,要充分调动骨干会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第一线的基础作用,动员他们积极参与新闻稿件、社情民意的撰写工作。通过逐步建立省、市、支部宣传工作的互动机制,努力形成由机关、基层、骨干会员组成的宣传工作网络。
2.加强专业队伍培训。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关键在于人,首先要建立健全一支政治素质好、理论功底强、业务水平高的通讯员队伍,人员主要由机关干部和热心会务工作者组成;其次要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并不定期地进行培训,加强新闻理论、新闻知识的学习与研究,培养良好的新闻敏感性,及时提供新闻线索,努力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水平。
今年5月上旬,我们利用召开《江苏民建》创刊10周年暨100期笔会的契机,进行了宣传工作骨干人员的培训,邀请民建中央宣传部、民建中央信息中心、《人民政协报》社、《民讯》编辑部的有关同志,进行以会代训,一方面着力提高我省宣传队伍撰写新闻稿件的。
一、勤奋学习,多动笔写作是写好新闻宣传报道稿件的基础。
学习方式很简单,一方面多读书看报,加强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对资料的理解,从中发现新闻点;另一方面经常走出去,深入一线采访,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捕捉新闻线索。新闻写作除了要做到手勤(勤写)、腿勤(勤深入基层)、嘴勤(勤问)、脑勤(勤思考)的基本功外,还要及时地把见报稿件和自己的底稿进行仔细研究对比,从标题到内容,看一看编辑做了哪些改动。
通过学、写、改反复“修炼”,我们的写作水平就会不断提高。在写新闻通讯稿的同时,还要经常看别人刊登在报刊发表的稿件,从中学习汲取,弥补自身不足,再应用到工作中。
二、善于观察和总结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每个人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工作,身边不会经常发生那么多轰轰烈烈的大事件让我们去报道,我们只能通过平时细心的观察和了解才能在平凡的小事中找到与众不同,并且通过总结使它产生被报道的价值。
另外要善于抓点。这里的“点”指的是新闻点。
每篇新闻报道都应有它值得报道的新闻价值,新闻价值就体现在这个点上。在写新闻稿时不但要真实描述新闻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还要不断地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意义和目的,并且在稿件中要明确点出,一针见血,这样才能避免写出来稿件流于形势,缺少内涵。
要善于充分利用新闻图片。因为新闻图片是会说话的报道,一张交待清楚、视觉冲击力强的新闻图片胜过千言万语的描述,一张好的新闻图片再配几句简短的解说,就是一篇很好的图片新闻,而且图文并茂,很容易得到编辑的青睐和读者的喜爱。
三、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是提高新闻写作稿件质量的保证。每次下笔之前,我们首先要判断所要写的对象到底是不是新闻,有没有报道的价值,如果不弄清楚这点,就算你花费了大量心血和汗水,效果不一定好,稿件投出去估计大海沉石的几率较大。
这就要求我们做工作生活中的有心人,超前思维,时时处处以“无事不新”的眼光,留心观察、细心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提高稿件命中率。对于提高稿件质量问题,一方面要在新闻稿件的标题上下功夫。
鲁迅先生说过:记人,最好记他的眼睛。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最能反映人的风采和魅力。
对于一篇新闻宣传了说稿件来说,标题犹如“文眼”,至关重要。因此,看人先看眼,看文先看题。
文眼巧不巧,亮不亮,往往决定稿件的命中率。给编辑的第一印象就是标题,因而要仔细推敲,容不得半点马虎。
当然,标题怎样才算好,每个人的标准并不完全一样,但是有三点是最基本的:一是要贴切、醒目、生动。二是要短一些,简洁一些。
三是要有个性,令人耳目一新,切忌人云亦云。另一方面稿件内容丰富。
一是要找准重点,突出一个“早”字,二是要反映热点,紧扣一个“活”字。三是要对准焦点,力求一个“准”字。
四是要抓住特点,突出一个“新”字。总之,只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勤奋学习,多写作、多练习,勇于奉献,就能提高自己的新闻写作水平,就能在新闻宣传战线上干出成绩。
一、什么是新闻 一新闻的概念 新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新闻指消息、通讯、特写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就是指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是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
新近发生的事情,未必都是新闻,必须是重要的,有社会意义的,公众应知、欲知而未知的事实。 二新闻的特点 新闻必须讲究时效性,即必须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而不是过去发生的事实。
在传媒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事实的发生与事实的报道之间的时间差越来越小,利用声光媒介甚至可以做到同步进行。即便是印刷媒介也要力求做到尽量缩小和发生的事实之间的时间差。
迅速快捷应是新闻的一大特色。 二、新闻的种类 新闻的种类很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分出不同的类别。
以内容来分,可以分为工业新闻、农业新闻、政治新闻、经济新闻、外交新闻、军事新闻、文教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 以题材来分,可以分为典型新闻、综合报道、述评性报道、批评性报道等。
以篇幅来分,可以分为长新闻、短新闻、简讯和一句话新闻等。 以写作特点来分,可以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经验新闻、述评新闻、简明新闻、特写性新闻和答记者问等。
三、新闻的写作 一消息 消息是一种最讲时效的宣传形式,它一般具有内容新、事实准、报道快、篇幅短的特点。 内容新,就是报道的是新鲜事、新人物、新动态、新风尚、新知识、新问题等。
它要求尽可能报道最新出现的人、事、物。 事实准,就是报道有根有据,确有其事。
人物、地点、时间、数字、引语、细节都准确无误;作者对事实的分析,符合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报道快。
消息是稍纵即逝的客观现象的及时记录,最讲究反映快。如果迟写慢发,消息就会贬值或失去意义。
篇幅短,就是用简洁、概括的文字,把事实要点表达出来。短是其鲜明特点,也是社会生活的需要。
一般来讲,消息由五大部分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但不同类型的新闻,根据不同主题的需要,有各种不同的写法,不一定要五部分俱全。
下面介绍几种消息的写法。 ⑴标题 消息的标题要求能够概括、揭示消息的主要事实,用以吸引读者,它与一般文章的标题相比,显得更重要,形式也更为多样化。
消息的标题通常采用由正题、引题和副题组成的单一型或复合型标题。 正题,又叫主题、母题。
它突出消息最主要的事实或中心思想。正题中一般有谓语。
引题,又称肩题、眉题。用于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引出主题,揭示意义。
副题,又叫子题、辅题。常用以补充交代事实,或说明事件的结果,有时也用来说明正题的来由或依据。
消息的标题有四种组合方式: A.完全式。即由正题、引题、副题组成。
如: 中宣部等部门举行形势报告会(引题) 钱其琛做台湾问题形势报告(正题) 强调愿意看到台湾新领导人在一个中国原则上的整体回应,而不是对个别问题的回应(副题) ——2000年4月7日《新华每日电讯》 B.引主式。即由正题和引题组成。
如: 为实现科技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引题) 我国构筑虚拟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正题) ——2000年6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 C.主副式。即由主题和副题组成。
如: 我国核电技术取得新突破(正题) 秦山六十万千瓦核电蒸发器在沪制成(副题) ——2000年6月17日《新华每日电讯》 D.主题式。如: 女足令美国人狂热(正题) ——1999年6月21日《参考消息》 ⑵导语 位于消息的开头,有时是一段话,也有时只有一句话。
导语的作用有两个:一是用最简洁的语言把消息的基本的、核心的内容告诉读者,使读者首先获得一个总的印象。二是它应当象诱饵一样把读者吸引住,使他们有兴趣往下看,欲罢不能。
因此,一篇好的消息,在导语上是要下苦功夫的。正如古语说的:“立片言以居要,得一篇之警策。”
请看下面一则导语: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渡过长江。 ——《我30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这则导语高度概括凝炼,语言铿锵有力,有一种势不可挡的气概。
人物、时间、事件交待得很清楚,读者通过这则导语似乎感觉到浩浩荡荡的人民军队正在陆续不断地渡过长江天堑,直捣蒋家王朝。 ⑶主体。
这是新闻的主要部分,承接导语。主体部分阐发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思想,或回答导语提出的问题;或补充导语中没提到的内容。
主体的结构有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交叉结构等。 纵式结构是按时间顺序或问题发展的逻辑顺序来组织材料。
横式结构是按事物之间的并列关系或一个问题的几个方面来组织材料。 交叉结构是以上两种结构的结合,一般在材料繁杂、内容较多的情况下使用。
⑷结尾 好的新闻结尾可以起到深化主题、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的作用。但一般新闻如果已将事实交代清楚完毕,可不必加结尾。
正像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所说的:“故事一讲完,文章即结束。”这是我们写作新闻结尾时特别要注意的。
常见的结尾方式有:总领全文,提示主旨,展望未来,抒发情怀等。 ⑸背景材料 背景材料指的是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条件和环境的材料。
一般来说,新闻写作中往往用背景材料来烘托深化主旨,帮助读者认识所报道的事实。
新闻-类型 奥运报道 1.按事实发生状态分 有突发性新闻、持续性新闻、周期性新闻。
2.按事实发生与报道的时间差距分 有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 3.按新闻发生的地区与影响范围分 有国际性新闻、全国性新闻、地方性新闻。
4.按新闻事实的材料组合分 有典型新闻、综合新闻、系列新闻。 5.按传播渠道与信息载体分 有文字新闻、图片新闻、电声新闻、音像新闻。
6.按反映社会生活的内容分 有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法律新闻、军事新闻、科技新闻、文教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 新闻-特性 1.现实性 新闻是反映现实的手段,为受众提供外部世界新近发生、变动的事实。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在现代社会,新闻是影响受众认识和改造现实社会的一种动因。
2.时间性 新闻是时代的最新记录,是“易碎品”,时过境迁。要在最短时间内及时披露,讲究时效。
3.公开性 新闻不同于内部情报,也不是私人间互通信息;它面向大众,公开传播,传播面越广,受众越多,价值就越大。 4.连续性 客观世界一刻不停地运动、变化,每日每时同受众见面的新闻报道,连续地、如实地反映变动着的客观事物,不能等到某一事件结束才进行。
新闻-功能 《人民日报》是党报1.传递信息。新闻的基本功能是告知,它帮助受众清除或减少对外部世界认识的不确定性。
新闻是一种具有新闻价值的社会信息,能沟通人际关系,使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内外交流,横向沟通,把个人与国家乃至整个世界联结起来。 2.宣传鼓动。
客观存在的事实一经传播,往往反映出传播者的思想倾向与政治立场。各个阶级的政党、集团常用新闻作为宣传手段,传播自己的观点 、主张 、政策,以影响社会舆论,争取群众。
3.服务社会。新闻能预测形势,提供咨询,帮助受众趋利避害,正确决策。
4.提供知识与娱乐。新闻能为受众提供知识,开阔视野,也能为受众提供珍闻趣事,赏心悦目。
新闻-传播媒介 新闻媒介的类型 i. 报纸:作为大众化的新闻媒介,报纸的历史是最长的。它是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连续向公众发行的散页出版物。
ii. 广播: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的新闻媒介。 iii. 电视:运用电子技术传送声音、图像的一种传播媒介。
iv. 互联网: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融合的产物。同时,它的作用很难说是传播新闻,但它传播新闻的功能却是独特的,是传统三大媒体在许多方面是无法相比的。
v. 通讯社:专门搜集和供应新闻稿件、图片和资料的新闻发布机构。它是新闻信息高速、有效流通的重要媒介或通道。
vi. 手机:第五媒介。由于手机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不可忽视其在信息传播,包括新闻信息传播中的特殊地位。
简析主要新闻媒介的个性特征 I、报纸: ① 报纸是视觉媒介 ② 报纸的保存性强 ③ 报纸的选择性强 ④ 报纸适合传达深度信息 ⑤ 报纸的工作程序多而复杂,因而时效性较差 ⑥ 报纸借文字传播,要求读者有文化,限制了读者范围 ⑦ 报纸的感染力较弱,文字远不及声音、图像那样逼真。 II、广播 广播通过声音的音量、音调、音色等,可以充分展示广播新闻的个性色彩,而广播自身非语言符号音响、音乐和其他声音的实时应用,更能显现新闻的真实性,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和可受性,它甚至可以通过听众的想象和推理塑造出在场的感觉。
广播声音符号的优势和劣势始终相伴;声音语言的口头化是得其不容易像文字那样做深度报道。总结起来,就是:广播视听觉媒介,语言和音响亲切、逼真、生动,具有感染力; 广播传播迅速、时效性强,可以对正在发生的事件做同步报道; 广播渗透性好,影响面广,可以不受空间和条件的限制; 广播的保存性弱、选择性弱。
III、电视 电视与其他新闻媒介相比,拥有的收受者最多,可以说是影响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媒介。 电视将图像、声音、文字等形式齐集荧屏,以全能语言的方式让人们同时可以接受声像和文字传播;而它另一突出特点是对收受者的文化水平要求不高,这就极大地扩展了收受人群的范围,把新闻传播带入了一个普遍收受的时代。
与报纸的文字信息相比,电视的图像语言更具有更为直接的信息刺激作用和力量。它以生动直观的形象,绕过人们大脑的理性思考,直接指向人们内心,引发心灵的震撼,产生及时效应。
它不仅使得观众的现场干增强,同时大大强化了新闻的可信性。 电视在新闻传播方面也存在不足,一些重大新闻或重大新闻的部分细节并不总是可以看得见的,这就意味着电视无法用自己特有的画面方式进行记录,事实上电视不能展现自己风采的时候往往正式报纸能够出彩的机会,因此它们具有互补的关系。
与广播一样,电视具有顺时而播的特点,对人们的随意收视形成了客观限制。 IV、互联网 互联网大容量、高速度、超文本、互动性、多媒体形态的特点,使得新闻传播朝着更加快捷、更加便利、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网络新闻是真正全球化的新闻,它以自己的技术优势,不仅给社会公众提供了自发自收的自由,而且提供了抵抗多种可能的收发限制,这就使网络新闻能够在一些事件、问题、人物、现象上,形成了独特的舆论环境。 网络新闻传播使新闻源、。
1、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报告文学、采访手记、群众来信等多种新闻文体的总称;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新闻”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在唐代,指的是新听到的国家大事;后来《红楼梦》里出现的“新闻”,开社会新闻之先河,指的是见到的有趣的新鲜事。
新闻种类较多,有动态消息、评论消息、社会新闻、文教新闻、国际新闻等。
尽管新闻类型有多种,但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主要是:真、实、强、短、快、活。
2、消息——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一)标题 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二)导语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三)主体 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 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 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四)背景 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
(五)结尾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这些结尾写作与一般记叙文结尾的写作并无大的不同。
新闻稿的写作 新闻写作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是准确、鲜明、及时地报道新闻的重要环节。
在新闻实践活动中,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采访就无从获取新闻事实、掌握新闻素材。但通过采访得到的大量第一手的新闻材料,并非都可以报道,还要经过分析、筛选、提炼、剪裁和加工,方能使之成为新闻作品。
我今天主要介绍新闻写作的一般规律以及几种常用新闻题材的特点和写作方法。要从事新闻写作,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新闻。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明确规定了实施与新闻的关系: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报道在后,也可以这样说,事实是构成新闻的细胞,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不存在了。
新闻写作,实际上就是客观地记叙事实、评述实事。 我们来读一篇曾获得首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新闻作品。
中国,充满投资机会东部沿海百家“三资”企业调查(节录) 记者最近对东部沿海地区100家“三资”企业做的调查发现,有39家已先后追加了投资。这表明外商在中国投资是有利可图的。
这项调查是最近上个月间进行的。记者就企业是否有利可图、是否享有自主权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和优惠政策如何等几个问题,采用相同采访提纲,选择了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和山东5个省市的100家“三资”企业逐家进行了调查。
在被调查的100家企业中,有77家已取得了可观的利润,尚未盈利的23家企业中,因经营不善等原因而致亏损的只有8家。其余15家未能获利的原因包括:快速折旧、处于还贷期或处于开业投产初期,等等。
这些企业的经营者认为盈利对他们来说是早晚的事。 日商独资企业厦门莆田服装有限公司对所在地区提供的基础设施感到满意,总经理佐藤忠良对记者说:“这里的基础设施与海外相比已相差无几。”
同在这一地区的中美合资鹭美存储盘片有限公司总经理杰瑞先生作了更高的评价:“厦门陆、海、空交通具备,通讯良好,人才集中,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地区。”另外98家企业在回答记者关于你对所在地区基础设施作用如何评价“的提问时,回答“较好”、“一般”、“较差”的分别为58、22和18家。
调查表明,有76家企业对中国员工的素质表示满意。中国和联邦德国合资兴办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马丁.波斯特博士评价说,勤劳、智慧、积极、坦诚的中国合作者是联邦德国技术得以发挥效益的重要保证。
记者列入调查的其他一些问题还有:“你对政府提供的服务有何评价”,“你是否拥有生产经营自主权”,“你在中国的业余生活如何”等。18家企业的外商认为“政府是外商投资企业的支柱”,“政府的帮助是实实在在的”,而17家则认为“没有得到政府多大的帮助”。
82家表示他们拥有较大的自主权,能够独立自主的管理企业,另外18家则称常常受到来自企业外部主要是一些政府部门的牵制和干预。大多数外商对业余生活的“单调”、“枯燥”感到失望。
[新华社北京9月14日电(1990年)] 这条新闻完全是用事实说话,说明了我们的改革开放政策在“六四”后并没有改变,而且在进一步的深入和发展,解除了一些外国投资者的疑虑,也回击了西方一些别有用心者的造谣蔑。在新闻写作中,要更好地用事实说话必须做到:第一,事实要具体。
新闻中的人名、地名、现场、情节、数字、结果都要写得具体。交代清楚新闻五要素,即五个“W”。
什么事(What,何事)?谁被牵连到这个事件之中(Who,何人)?这个事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When,何时)?是在什么地方发生的(Where,何地)?为什么发生这个事件(Why, 何故)?有的还要加上一个H(How,怎么样)?写新闻只有交代清楚人物、时间、地点、原因、过程等,才能使读者、听众和观众觉得新闻实实在在,可感可信。 事实要典型。
要选择那些最能体现主题思想的事实,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事实。这就要求我们在大量具体的事实中选取典型材料、典型事例。
如果不作选择,罗列一大堆材料,反而会冲淡或淹没新闻主题,造成人物、事件不突出,观点不鲜明,起不到应有的宣传效果。 事实要生动。
新闻事实本身要有新意,生动感人,同时还要生动地描写情节和细节,要善于用巧妙的方法叙述新闻事实,避免生硬、刻板、老套。如可用再现某些场景的方法;渲染气氛、加深印象、烘托人物、突出主题;也可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使新闻事实更加鲜明、丰满。
此外还有点面结合、画龙点睛等方法,可以使事实更好地“说话”,增强感染力。 新闻事实的获得,往往带有一定偶然性;一个用心的思索,善于思索的作者,得到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却是必然的,而且,一旦获得以后,就会抓住不放,紧紧跟踪。
获得上海市好新闻一等奖的《“洋豆腐”为何无人问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作者平时关心人民吃豆腐,自然而然地注意到解决上海人民吃豆腐难而从日本引进的盒装豆腐生产流水线。
由此提出了一个盲目引进的问题,切中时弊,有针对性,引起了中央领导同志和上海市领导的关心,然后又抓出了一则新闻:“从一条引进的豆腐生产线引出教训——要根据我国国情搞好技术引进”。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72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