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听障儿童仍具有不同程度的残余听力,在一般情况下,虽然听不到正常人的言语,但绝非一点听力也没有,通过助听器将声音扩大,听障儿童可以得当适当的听觉补偿,为其学习聆听提供物质基础。
随着当代助听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即便是深度聋或全聋的孩子,也可以通过植入人工耳蜗重建听觉通路,使得更多的听障儿童可以有条件通过听觉来学习语言。另一方面,聆听是需要学习的。
听障儿童通过助听设备进行听力补偿,虽然具备了对声音的感受能力,但并不能表示他就能听懂声音,这种对声音的听觉能力,是后天学习的,它包括对声音的感知,搜寻,分析,综合,辨别,鉴赏,评价,回味,联想,储存等方面的能力,需要在训练和使用过程中获得并提高。这种听觉能力与人的大脑有紧密联系,与人们的知识和经验有关,也与人的智力发展水平有关。
因此,通过有针对性的听觉训练,听障儿童是可以学会聆听的,其听觉能力也能够得到提高。
听障儿童家庭康复的内容及方法
语言训练
家庭是听障儿童最好而且最自然的语言运用场所,家庭日常生活中的实物与场景都可供训练,通过这些熟悉的实物和场景,孩子很容易理解。家中发生的事有规律的也有随机的,但都是最自然最贴近生活的,家长要抓住一切机会反复练习相关的语言,强化生活环境语言,在生活中见到什么教什么,干什么教什么,做到“六勤”,即眼勤、耳勤、脑勤、手勤、脚勤、嘴勤。
言语技能训练:包括呼吸训练,发声训练(拟声、
唱音、口舌操等)等,这些训练要每天进行,为了避免日久
天长的重复给孩子带来枯燥的感觉,训练时可用食物进行诱
导或者利用各种各样的游戏,利用游戏来推动孩子,在玩乐
中达到训练目的。
2.2.2
语言训练的基本内容包括积累词汇、对话能力的
培养、阅读能力的培养。
家长应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
个有利时机,有意识地对听障儿童进行听觉语言训练,让其
多听、多看、多说,使听障儿童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掌
握语言。比如吃饭时,家长可以向孩子讲述食品、餐具的名
称,在孩子听清楚后,让其复述,并纠正其发音;饭前饭后
也有许多语言训练的机会,
可以问孩子
“谁在做饭?”
、
“你
想吃什么?”、“你洗手了吗”、“你吃饱了吗?”等,并
让其作出回答;睡觉和起床时,家长可以教一些衣服鞋袜和
身体部位的词句,像“坐起来”、“把胳膊伸进袖子里”、
“穿上衣服”、
“脱下袜子”、
“把被子盖好”之类的话语;
当孩子向家长提出某个要求时,要尽量让孩子用语言表达出
他的意思,然后再遂其心愿;当家里来了客人时,让孩子做
小主人,招待客人,并为客人表演节目等等。此外,家长还
应该多创造条件,不断增加听障儿童学习语言和用语言与外
界交往的机会。如带孩子去公园,家长可引导孩子看花的颜
色,让孩子闻一闻花的香味,在游玩中,教孩子学会“花、
红花、黄花、花香、五颜六色”等词语;想方设法吸引正常
儿童与听障儿童结成小伙伴,一起活动、游戏,利用正常儿
童提供的语言模式,在玩耍中促进听障儿童自然发声、自然
学语,培养听障儿童的交往习惯,增强其社会认同感。通过
训练,使孩子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提高各方面能力。由于
听障儿童接受信息的途径比较窄,家长可加强其阅读能力,
通过看图说话、复述故事等方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扩大知
识面、丰富语言,并且培养阅读能力可以为今后听障儿童的
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家庭康复在听障儿童的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
用,家庭康复的内容要与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要有趣味性
和多变性,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并且在康复过程中,家长
要多鼓励,多表扬。家庭康复是听障儿童回归主流社会的必
由之路。
绝大多数听障儿童仍具有不同程度的残余听力,在一般情况下,虽然听不到正常人的言语,但绝非一点听力也没有,通过助听器将声音扩大,听障儿童可以得当适当的听觉补偿,为其学习聆听提供物质基础。
随着当代助听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即便是深度聋或全聋的孩子,也可以通过植入人工耳蜗重建听觉通路,使得更多的听障儿童可以有条件通过听觉来学习语言。另一方面,聆听是需要学习的。
听障儿童通过助听设备进行听力补偿,虽然具备了对声音的感受能力,但并不能表示他就能听懂声音,这种对声音的听觉能力,是后天学习的,它包括对声音的感知,搜寻,分析,综合,辨别,鉴赏,评价,回味,联想,储存等方面的能力,需要在训练和使用过程中获得并提高。这种听觉能力与人的大脑有紧密联系,与人们的知识和经验有关,也与人的智力发展水平有关。
因此,通过有针对性的听觉训练,听障儿童是可以学会聆听的,其听觉能力也能够得到提高。
一、听障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1、听障儿童的注意力是从无意识注意开始,逐渐的形成和发展到有意注意,但这过程很缓慢。由于认知基础原因,认识水平低下,不知道自己应该注意什么,只是对一些新奇的,刺激性强烈的;运动变化着的事物产生注意兴趣。
2、听障儿童习惯于借助于视觉引起和保持注意。由于听力受损,习惯以目代耳去认识周围事物,靠看手势,看口型,看图片去理解语言,引起注意。对于一般的有声的语言,谈话这类吸引正常儿童注意的方法,是不能够引起听障儿童注意的。
3、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很难 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指向不同的对象,只能由注意力的转移来代替。例如正常儿童可以边听老师讲课,边看教具,可以同时产生听觉和视觉集中。听障儿童获得的感知形象缺乏完整性,他们往往不善于根据活动任务把自己的注意力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
4、听障儿童的注意力稳定性较差,注意力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所持续的时间。听障儿童在学习中往往以目代耳,容易出现视觉疲劳现象。例如在课堂中很容易离开老师所讲的内容,而将注意力转向别的刺激物上。
二、怎样培养良好的注意力
1、大量认识各种事物,积累认知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增强理解能力。
2、充分利用直观的教具,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增强教学趣味性,吸引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3、教学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教学内容要丰富,新颖。
4、针对听障儿童的学习特点,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使他们能够明确老师要求注意什么,做什么,完成什么任务等。
5、充分调动多种感官【视,听,触,味,嗅】参与注意,提高学习效果。
6、培养听障儿童的组织纪律性,既能够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也是培养有意注意的重要途径。
三.培养听障儿童注意力的小游戏
1、(1---2)岁幼儿;训练敲,推,翻转物体;图形嵌板的对应拼嵌;练习拿勺子吃饭,拿杯子喝水;用两个小杯子相互倒水;捡豆子,分豆子等。
2、(2----3)岁幼儿;练习拍球,穿珠,套圈,螺母螺帽配对拧;记住物品在房间里的位置;简单接数;复述简单的句子;看图填色。
3、(3---4)岁幼儿:学习节奏节拍,根据指令变化;学习找规律;找出语句中错误的地方;快速接3位以上数。
注意力训练实例: 某耳蜗学生,3岁半,男生,认知基础为能理解简单的生活中常见话语,注意力缺陷表现为上课坐不住,老师教的知识很容易忘记。
训练方法:
1.器材配合训练(平衡台接球;趴地推球;平衡步道;平衡踩踏车)每天坚持训练一小时。
2、视听觉统合训练(听声音指图片)
3、动作和节奏模仿,然后根据指令做出正确的回应。
4、练习简单数字接数,看图填色。
结论:该生经过3个月的训练,能够连续学习45分钟。上课不会坐不住,分心。 综上所述,注意力在听障儿童全面康复的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我们的共同努力能让孩子的康复之路更加平坦。
如何有效教听障孩子学习说话
1、从培养听障儿童理解性语言开始。
听障儿童理解性语言掌握的多少、理解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着他的表达能力。训练理解性语言一般与听觉训练紧密相关,就是要建立事物与语言之间的联系,使听障儿童理解语言所要表达的意义。
2、积累丰富的有声词汇。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材料,听障儿童只有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有声词汇,才能逐步进入自如表达的境地。在训练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注意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概念,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概念才能正确地表达。
①
从叠词教起。“帽帽”、“袜袜”、“球球”都是叠词。正常儿童随着呀呀学语之后,即出现叠词。听障儿童的说话训练也应从叠词开始。
②
见什么、教什么、说什么。许多家长都抱怨自己没有时间,其实这并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比如带孩子去田间除草时,可以教孩子说草、锄头、土壤等等,洗澡时,可以教他肥皂、水、毛巾、身体各个部位的名称以及干净、脏等词。
③利用图片、实物、动作、直观地教听障儿童说话。这是指导听障儿童学习语言的基本方法。
④利用多种感官帮助听障儿童掌握词的概念。如颜色、形状、冷热、软硬、光滑、粗糙、生、熟、苦、辣、香、臭等之类的词,可以让孩子亲自去体会,去看、去听、去闻、去尝,加深发自对词语的理解和记忆。教感情方面的一些词,如喜、怒、哀、乐、哭、笑、美、丑、好、坏之类的词要结合情景或孩子的心理感受来教。
⑤帮助孩子总结、归纳,形成抽象概念。如教听障儿童把动物一类的图片放在一起,把水果一类的图片放在一起,并教孩子说动物、水果等词,使孩子逐步形成抽象的概念。
3、发展听障儿童的有声语言。
① 扩展语言。扩展语言是由词扩展到句,由简单句扩展到复杂句子的一种方法,是发展听障儿童语言的重要措施。其做法是由一个中心词开始,逐渐扩展成句。
②
利用对话。对话是听障儿童有声语言交往的开始,也是训练孩子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方法。家长可以主动向孩子提问、交谈,要鼓励和引导孩子提问。在交谈中,家长要做出良好的反应,不可做出厌烦的表情。
③
看图说话和讲述故事。利用画面给孩子讲述简短的故事,让孩子复述故事内容,以培养孩子的复述和叙述能力。
在对听障儿童进行语言训练的过程中,应该给他们创造有声语言的环境,给予他们参与交往,使用语言的条件和机会。只有坚持不懈地反复训练、反复练习,孩子的语言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一、听障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1、听障儿童的注意力是从无意识注意开始,逐渐的形成和发展到有意注意,但这过程很缓慢。
由于认知基础原因,认识水平低下,不知道自己应该注意什么,只是对一些新奇的,刺激性强烈的;运动变化着的事物产生注意兴趣。 2、听障儿童习惯于借助于视觉引起和保持注意。
由于听力受损,习惯以目代耳去认识周围事物,靠看手势,看口型,看图片去理解语言,引起注意。对于一般的有声的语言,谈话这类吸引正常儿童注意的方法,是不能够引起听障儿童注意的。
3、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很难 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指向不同的对象,只能由注意力的转移来代替。例如正常儿童可以边听老师讲课,边看教具,可以同时产生听觉和视觉集中。
听障儿童获得的感知形象缺乏完整性,他们往往不善于根据活动任务把自己的注意力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 4、听障儿童的注意力稳定性较差,注意力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所持续的时间。
听障儿童在学习中往往以目代耳,容易出现视觉疲劳现象。例如在课堂中很容易离开老师所讲的内容,而将注意力转向别的刺激物上。
二、怎样培养良好的注意力 1、大量认识各种事物,积累认知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增强理解能力。
2、充分利用直观的教具,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增强教学趣味性,吸引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3、教学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教学内容要丰富,新颖。
4、针对听障儿童的学习特点,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使他们能够明确老师要求注意什么,做什么,完成什么任务等。 5、充分调动多种感官【视,听,触,味,嗅】参与注意,提高学习效果。
6、培养听障儿童的组织纪律性,既能够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也是培养有意注意的重要途径。 三.培养听障儿童注意力的小游戏 1、(1---2)岁幼儿;训练敲,推,翻转物体;图形嵌板的对应拼嵌;练习拿勺子吃饭,拿杯子喝水;用两个小杯子相互倒水;捡豆子,分豆子等。
2、(2----3)岁幼儿;练习拍球,穿珠,套圈,螺母螺帽配对拧;记住物品在房间里的位置;简单接数;复述简单的句子;看图填色。 3、(3---4)岁幼儿:学习节奏节拍,根据指令变化;学习找规律;找出语句中错误的地方;快速接3位以上数。
注意力训练实例: 某耳蜗学生,3岁半,男生,认知基础为能理解简单的生活中常见话语,注意力缺陷表现为上课坐不住,老师教的知识很容易忘记。 训练方法: 1.器材配合训练(平衡台接球;趴地推球;平衡步道;平衡踩踏车)每天坚持训练一小时。
2、视听觉统合训练(听声音指图片) 3、动作和节奏模仿,然后根据指令做出正确的回应。 4、练习简单数字接数,看图填色。
结论:该生经过3个月的训练,能够连续学习45分钟。上课不会坐不住,分心。
综上所述,注意力在听障儿童全面康复的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我们的共同努力能让孩子的康复之路更加平坦。
如果发现一个孩子比较粗心大意、观察事物不仔细或注意力很快就会转移,坐不住等状况,就应该及时对他进行一些培养观察力和注意力的训练。
活动1:找出一样的。给他几个很近似的图形,让他找出哪两个是一样的,并指出图形间的差异在哪里。
活动2:给他一个比较杂乱的图画,有些不明显的小动物隐藏在里面,让他找出来。
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可以插入大量的语言内容。例如:“它和谁是一样的?”“它们什么地方不一样?”“树后面有什么?”“谁在大树上面?” 我们还可以把观察活动和语言直接结合起来。例如:用几个外形很近似的娃娃图片,它们之间只有微小的差别,你用语言描述其中的一个娃娃,让他找出来。如:梳小辫、背书包、穿着黑色鞋子的娃娃是哪一个?他要在听清和理解这些语言的基础上观察寻找,在这些活动中,要强调他们仔细和认真地观察,尽量提高孩子对活动的兴趣。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81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