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 (1)抗日战争中,美国援华航空志愿队(飞虎队)装备的飞机是:(C) A.P26 B.P38 C.P40 D.P51 (2).现在已投入使用的世界上最大的飞机是:(B)A.波音 787 B.安 225 C.A380 D.C—130“大力士 (3).为适应 21 世纪战场环境,美国的(A)直升机被设计成世界上第一种隐身直升机。
A.科曼奇 B.阿帕奇 C.基奥瓦 D.支努干 (4).飞机在超声速长时间飞行时,空气和飞机表面摩擦产生的热量急剧增加,这种由气动加热引起的危险障碍称为“热障”。通常对马赫数超过(D)的飞机须采取防热措施。
A.3.8 B.3.2 C.2.8 D.2.2 (5).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展览是:(D)A.范堡罗航展 B.珠海航展 C.新加坡航展 D.巴黎航展 (6).1969 年 2 月 9 日,世界第一架宽机身民航机首次试飞成功,它是:(B)A.波音 727 B.波音 747 C.波音 757 D.波音 767 (7).B2 属于第(B)代隐身飞机? A.第一代B.第二代 C.第三代 D.第四代 (8).下列那类飞机不是目前台湾的主力战机:B A.F16 B.F15 C.IDF D.幻影 2000—5 (9).日本 F2 型战斗机是根据下面那架飞机基础上改进而来的:C A.f16a B.f16b C.f16c D.f16d (10).中国正在研制的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是:C A.长征 3 号 B.长征 4 号 C.长征 5 号 D.长征 6 号 (11).由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战斗轰炸机是:A。A.飞豹 B.枭龙 C.咆哮者 D.幻影 2000 (12)、下列那一种天气现象已被航空界公认为威胁飞机安全的天敌:DA.极光 B.彩虹 C.冰霜 D.雷暴 (13)飞机的航行灯有几种颜色:D A.6 种 B.1 种 C.4 种 D.3 种 (14)新一代运载火箭以(C)为目标。
A.无毒、高通用、低成本、适应性强、安全性好 B.无污染、高可靠、低成本、安全性好 C.无毒无污染、高可靠、低成本、适应性强、安全性好 D.无毒无污染、低成本、适应性强、安全性好 (15)美国发射的(A)花了大约 5 个半月的时间,到达火星轨道,成为第一艘环绕别的一颗行星运行的宇宙飞船。 A."水手 9 号" B."海盗 1 号" C."海盗 2 号" D."风筝 2 号" (16)、中国第一箭——“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是(C)时间射的 A.1987 年 3 月 30 日 B.1990 年 2 月 20 日 C.1970 年 4 月 24 日 D.1977 年 4 月 14 日 (17)、1965 年 4 月—1998 年 6 月 33 年中,国际通信卫星发展了 8 代,共发射(A)颗卫星 A.60 B.75 C.80 D.85。
4 .弹道导弹的生存能力是指 。
A. 从接到发射命令到发射出第一发导弹所用的时间 B. 和平时期导弹能够保持待发状态的寿命
C. 在与敌方对抗的条件下,保持整个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性能的能力 D.
4.c 5.a 6.c 7.c 8.d 9.a 10.b 这样的问题我知道的多哈哈
5 火箭主要包括 三大系统。1.a
2.c
3.a
4.b ac都没听说过,不过地下井内发射的都是大家伙,冷发射好象难度挺大
5.b
6.abc都不完整,d吧
7.a 跟近处视野小一样
8.b
9.c
10.c
A. 动力系统、结构系统和控制系统 B. 地面系统、箭上系统和控制系统
C. 分离系统、推进剂供应系统和遥测系统 D.
6 电子侦察卫星的主要用途?
[此道题目被抽取次数为:( 602)]
A. 监视、发现和跟踪敌方弹道导弹而进行早期报警 B. 探测、跟踪、定位、识别和监视海上舰艇
C. 侦收雷达、通信和遥测等系统所辐射的电磁信号,并测定辐射源地理位置
7 参加载人航天任务发射、测控、指挥的中心有几个?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8 中国首批航天员入选时的年龄是
A. 18 ~ 30岁 B. 25 ~ 35岁
C. 20 ~ 35岁 D. 25 ~ 40岁
9 联盟TM号飞船由生活舱、返回舱和仪器设备舱三个主要舱段组成,____舱在前,____舱居中,____舱置后。
[此道题目被抽取次数为:( 607)]
A. 返回,生活,仪器设备 B. 生活,返回,仪器设备
C. 仪器设备,生活,返回 D.
10 在地球的南北半球上,肉眼总共能看见的星星数量为 。
[此道题目被抽取次数为:( 807)]
A. 2000颗 B. 4000-5000颗
C. 20000颗 D.
人类的航空活动差不多都集中在对流层和同温层内。
为了保证飞机和发动机的工作效率,飞机飞行的高度一般不超过30千米的界限。 从30千米到80-100千米的高度范围,被称为中间层。
这一层空气的特点是:以 45千米为界,温度先升后降。由于大量的臭氧存在,其气温先由同温层顶的-33℃提高到17至40℃左右;从45千米起,随着高度的升高,气温又开始下降,一直降低到-65.5℃至-113℃。
中间层的空气已经很稀薄了,其空气质量约只占整个大气层的1/3000。在80千米高度上,空气的密度只有地面的五万分之一;而在100千米高度上,空气的密度仅为地面的一千万分之八。
由于空气非常稀薄,并且气体开始呈现电离现象,因此,人们一般把飞行高度达到80—100千米的飞行器,看成是不依靠大气飞行的航天器。 1967年10月,美国试飞员约瑟夫·沃尔克驾驶X-15A火箭飞机飞出了 7297千米/小时的惊人速度,创造了有人驾驶飞机速度的世界纪录。
而且,他还曾多次飞到了80千米以上的高空,成为美国第一个“驾驶飞机的宇航员”。按照美国航空航天局规定:飞行高度超过80千米的飞行员即可称为宇航员. 在中间层之上直至800千米高空的范围,称作电离层。
其特点是:含有大量的带正电或负电的离子,空气具有导电性。并且,其温度随高度的增大而迅速升高,在200千米高度时,气温可达400℃。
所以,这里又被人们叫作“暖层”。 在电离层顶端之外,便是大气的最外层——“散逸层”了。
由于地球引力的减弱,气体分子和等离子体与地球已若即若离。 电离层和散逸层的空气密度极低,对太空飞行器的影响已很小,因此,人类大部分的航天活动都是在它们之内(或之外)进行的。
航空与航天的区别: 航空与航天是人们经常接触的两个技术名词,两者虽然仅一字之差,却被称为两大技术门类,这是为什么呢? 您稍加注意即可发现,航空技术主要是研制军用飞机、民用飞机及吸气发动机,航天技术主要是研制无人航天器、载人航天器、运载火箭和导弹武器,最能集中体现两者成果的是航空器和航天器。从航空器与航天器的重大区别上即可看出两个技术领域的显著差异。
第一,飞行环境不同。所有航空器都是在稠密大气层中飞行的,其工作高度有限。
现代飞机最大飞行高度也就是距离地面30多千米。即使以后飞机上升高度提高,它也离不开稠密大气层。
而航天器冲出稠密大气层后,要在近于真空的宇宙空间以类似自然天体的运动规律飞行,其运行轨道的近地点高度至少也在100千米以上。对在运行中的航天器来讲,还要研究太空飞行环境。
第二,动力装置不同。航空器都应用吸气发动机提供推力,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作氧化剂,本身只携带燃烧剂。
而航天器其发射和运行都应用火箭发动机提供推力,既带燃烧剂又带氧化剂。吸气发动机离开空气就无法工作,而火箭发动机离开空气则阻力减小有效推力更大。
吸气发动机包括燃烧剂箱在内都可随飞机多次使用,而发射航天器的运载火箭都是一次性使用。虽然航天飞机的固体助推器经过回收可以重复使用20次,其轨道器液体火箭发动机可以重复使用50次,但与航空器使用的吸气发动机比较起来,使用次数仍然是很少的。
吸气发动机所用的燃烧剂仅为航空汽油和航空煤油,而火箭发动机所用的推进剂却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液体的,也有固体的,还有固液型的。 第三,飞行速度不同。
现代飞机最快速度也就是音速的三倍多,且是军用飞机。至于目前正在使用的客机,都是以亚音速飞行的。
而航天器为了不致坠地,都是以非常高的速度在太空运行的。如在距地面600千米高的圆形轨道上运行的航天器,其速度是音速的22倍。
所有航天器正常运行时都处于失重状态,若长期载人会使人产生失重生理效应,并影响健康。正因如此,航天员与飞机驾驶员比较起来,其选拔和训练要严格得多。
一般人买票即可坐飞机,而花重金到太空遨游的人还必须通过专门培训。 第四,工作时限不同。
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飞机,最大航程计约2万千米,最长飞行时间不超过一昼夜。其活动范围和工作时间都很有限,主要用于军事和交通运输。
虽然通用轻型飞机应用广泛,但每次活动范围相对更小。而航天器在轨道上可持续工作非常长时间,如目前仍在使用的联盟TM号载人飞船,可与空间站对接后在太空运行数月之久。
再如航天飞机,能在轨道上飞行7-30天,约1.5小时即可围绕地球飞行一周。载人航天器运行时间最长的当属和平号空间站,它在太空飞行了整整15个年头。
至于无人航天器,如各种应用卫星,一般都在绕地轨道上工作多年。有的深空探测器,如先驱者10号,已在太空飞行了32年,正在飞出太阳系向银河系遨游。
航空器的优点是能多次重复使用,而航天器除航天飞机外,只能一次性使用,载人宇宙飞船也不例外。 第五,升降方式不同。
飞机的升空是从起飞线开始滑跑到离开地面,加速爬升到安全高度为止的运动过程。它返回地面降落时只要经过下滑和着陆即可。
只有个别飞机如英国的“鹞”型战斗机采用发动机喷口转向的方式使飞机能够垂直起落,但机身并未竖起,仍处于水平位置。而至今为止的航天器发射,包括地面和海上的发。
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内的航行活动为航空。气球,飞艇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在大气层内飞行,飞机则是利用与空气相互作用产生的空气动力在大气层内飞行。飞机上的发动机依靠飞机携带的燃料(汽油)和大气中的氧气工作。
航空与航天是20世纪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进程中最活跃、最有影响的科学技术领域,也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人类在征服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早就产生了翱翔天空、遨游宇宙的愿望。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都很低下的时代,这种愿望只能停留在幻想的阶段。虽然人类很早就做过种种飞行的探索和尝试,但实现这一愿望还是从18世纪的热空气气球升空开始的。
自从20世纪初第一架带动力的、可操纵的飞机完成了短暂的飞行之后,人类在大气层中飞行的古老梦想才真正成为现实。经过许多杰出人物的艰苦努力,航空科学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飞机性能不断提高。
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内的航行活动为航空。气球,飞艇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在大气层内飞行,飞机则是利用与空气相互作用产生的空气动力在大气层内飞行。飞机上的发动机依靠飞机携带的燃料(汽油)和大气中的氧气工作。
航空航天技术 为航空航天活动的顺利进行而创立的一系列高级复杂的施工作业程序。它涉及人力资源配置,设备仪器搭配与安装使用等艰深的学术作业。是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发展的高度追求。
航空航天电子技术 航空航天电子技术(electronics for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编辑本段]概述
应用于航空工程和航天工程的电子与电磁波理论和技术。在现代航空和航天工程中电子系统是重要的系统之一。
[编辑本段]组成
它按功能分为通信、导航、雷达、目标识别、遥测、遥控、遥感、火控、制导、电子对抗等系统。各种系统一般包括飞行器上的电子系统和相应的地面电子系统两部分,这两部分通过电磁波传输信号合成为一个系统。和这些电子系统有关的电子理论和技术有通信理论、电磁场理论、电波传播、天线、检测理论和技术、编码理论和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等,而微电子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则是提高各种电子系统性能的基础。它们的发展使飞行器上的电子系统进一步小型化和具有实时处理更大量数据的能力,进而使飞机的性能(机动能力、火控能力、全天候飞行、自动着陆等)大为提高,航天器的功能(科学探测、资源勘测、通信广播、侦察预警等)日益扩大。
[编辑本段]特点
一、航空航天飞行器上电子设备的特点是:
①要求体积小、重量轻和功耗小;②能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工作;③高效率、高可靠和长寿命。在高性能飞机和航天器上,这些要求尤为严格。飞机和航天器的舱室容积、载重和电源受到严格限制。卫星上设备重量每增加1公斤,运载火箭的发射重量就要增加几百公斤或更多。导弹和航天器要承受严重的冲击过载、强振动和粒子辐射等。一些航天器的工作时间很长,如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长达7~10年,而深空探测器的工作时间更长。因此,航空航天用的电子元器件要经过极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筛选,而电子系统的设计需要充分运用可靠性理论和冗余技术。
二、航空航天电子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是:
①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提高航空航天电子系统的综合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②提高实时信号处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和数据传输的速率;③发展高速率和超高速率的大规模集成电路;④发展更高频率波段(毫米波、红外、光频)的电子技术;⑤发展可靠性更高和寿命更长的各种电子元器件。
1957年10月4日 前苏联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半年后,美国的人造卫星上天 1959年9月12日 前苏联发射“月球”2号探测器,为世界上第一个撞击月球表面的航天器 1961年4月12日 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世界第一位飞入太空的人 1969年7月20日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人 1970年12月15日 前苏联“金星”7号探测器首次在金星上着陆 1971年4月9日 前苏联“礼炮”1号空间站成为人类进入太空的第一个空间站。两年后,美国将“天空实验室”空间站送入太空 1971年12月2日 前苏联“火星”3号探测器在火星表面着陆。
5年后,美国的“海盗”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 1981年4月12日 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成功 1986年1月28日 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升空73秒后爆炸 1986年2月20日 前苏联发射“和平”号空间站,服役已经超期8年,至今仍在运行,是目前最成功的人类空间站 1993年11月1日 美、俄签署协议,决定在“和平”号空间站的基础上,建造一座国际空间站,命名为阿尔法国际空间站 我国航空航天大事件: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返 回式科学试验卫星,并于3天后成功回收。 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
1990年4月7日,中国用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亚洲一号通信卫星,这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首次发射国外卫星,使我国在世界航天商业发射服务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9年10月,我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顺利升空,并正常运行,这是我国首次在空间技术领域进行的全面国际合作。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并于2003年10月16日圆满回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3年12月和2004年7月,我国与欧洲空间局联合研制并发射了“探测一号”和“探测二号”科学卫星,“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取得圆满成功。
2004年1月23日,我国绕月探测工程正式由国务院批准立项。 2005年10月12日,神六成功发射。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20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