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整理1《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选自《人民日报》,《中原我军解放南阳》选自《东北日报》)。
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2.《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
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之二《芦花荡》。
3. 《蜡烛》选自《阅读和欣赏》。作者西蒙诺夫,前苏联作家。
代表作剧本《我城一少年》,长篇小说《日日夜夜》《友与敌》等。《我城一少年》《日日夜夜》《俄罗斯人》等均获斯大林奖金。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作者雨果,法国作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5.《亲爱的爸爸妈妈》选自《人民日报》。
作者聂华苓,华裔旅美女作家,作品有小说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散文集《三十年后》《梦谷集》等。 萨特(1905-1980)法国哲学家、作家、评论家。
著有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等6.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之一,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无论是散文、诗歌、杂文、小说还是文艺理论都有很高的成就,成就最高的是杂文,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文集》等,后都收在《鲁迅全集》中。
7.《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
散文家、诗人、学者。诗文集《踪迹》,代表作品有《背影》《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8.《台阶》选自小说集《台阶》。作者李森祥。
9.《老王》选自《杨绛散文》。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作家,文学翻译家。
翻译有《堂•吉诃德》《洗澡》 钱钟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作品《围城》10《信客》选自《秋雨散文》。
作者余秋雨,浙江余姚人,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后收在《秋雨散文》中,《信客》就出自《文化苦旅》。11、《中国石拱桥》选自《人民日报》。
作者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
他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桥。著有《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12、《桥之美》选自《吴冠中人生小品》。作者吴冠中,江苏宜兴市人,当代世界画坛具有极大影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13、《苏州园林》选自《百科知识》。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
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的作者、教育家、编辑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中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后都收在《叶圣陶集》里。14、《故宫博物院》选自《地理知识》。
作者黄传惕。15、《说“屏” 》选自《陈从周散文》。
作者陈从周,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著有《说园》等。
16、《大自然的语言》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一期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作者竺可桢,浙江上虞人。
气象学、地理学家。17、《奇妙的克隆》选自《中学科技》。
作者谈家桢。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选自《新疆域》,孟庆任译。
作者阿西莫夫,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19、《生物入侵者》作者梅涛。
20、《落日的幻觉》选自《科学与生活》。作者黄天祥。
21.《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著名诗人。
代表作《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并序》、《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22.《陋室铬》选自《全唐文》。
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哲学家。世称刘宾客。
有《刘禹锡集》。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23《核舟记》选自清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作者魏学洢 ,字子敬,明末嘉善人。明朝散文家。
24.《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25.《望岳》《春望》《石壕吏》选自《杜诗详注》。作者杜甫,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风沉郁顿挫。
他的大量诗篇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尤其是他的“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春望》、《北征》等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篇章,达到。
第一单元 第一课《新闻两则》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学习要点:1)掌握新闻的相关知识;培养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2)把握新闻“用事实说话”的特点,品味本课的语言。 3)探究我军胜利的原因,感悟正义战争的强大力量。
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 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学习要点:1)掌握消息的结构。 2)把我消息报道的三个特点。
3)增进对新中国创建历史的了解,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 第二课《芦花荡》 学习要点:1)了解小说情节,理解小说主旨。
2)通过合作交流等方式,探究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3)学习老英雄的爱国精神,培养自己真挚的爱国情感。
本课用时文体一课时(2个小时) 第三课《蜡烛》 学习要点:1)了解通讯的文体特征。 2)把握人物形象,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3)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 第四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学习要点:1)了解文章的背景材料。
2)领悟作者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3)记住祖国的屈辱史,发奋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 第五课《亲爱的爸爸妈妈》 学习要点:1)体会重点词语的含义,整体感知课文。 2)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3)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感悟和平的珍贵,增强维护和平的信心。 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 第六课《综合学习 写作 口语交际》 学习要点:1)培养对资料信息的搜集处理能力。
2)通过活动开阔文化视野,增长有关战争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 3)提高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 第二单元 第七课《阿长与》 学习要点:1)掌握重点字词和重点语句的含义,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手法。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探究文章锤炼语言的方式,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鲁迅先生对一位普通劳动妇女尊敬、感激、怀念之情。 本课时用一课时(2个小时) 第八课《背影》 学习要点: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把握课文内容:积累重点词语。
2)采用多角度阅读等方式进行整体感知,品味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的语言。 3)体味父爱的伟大,对父母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本课时用一课时(2个小时) 第九课《台阶》 学习要点:1)积累本文重要生字词;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探究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 2)朗读课文,探究文章的写法:分析父亲的形象特点及意义。
3)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本课时用一课时(2个小时) 第十课《老王》 学习要点:1)理清思路,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分析人物描写的作用。
2)朗读课文,感受语言风格;探究文章的写法。 3)理解文章所提倡的人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之间应该相互关爱的思想。
本课时用一课时(2个小时) 第十一课《信客》 学习要点:1)识记重点字词;学习文章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 2)把握文章脉络,品味语言特点,理解思想内容。
3)树立诚信为本做人理念。 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 第十二课《写作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 学习要点:1)了解认识,关爱普通人,培养善于与人相处,与人共事,与人合作的精神。
2)培养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3)提高自己搜集资料,筛选资料的能力,培养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 第三单元 第十三棵《中国石拱桥》 学习要点:1)抓住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清文章的结构和说明顺序。 2)体味本文准确的语言,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
3)感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激励自己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祖国作贡献。 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 第十四课《桥之美》 学习要点:1)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2)通过理解在内容和表达上都具有个性色彩的句子,提高锤炼语言的能力,培养语感。 3)体会作者独特的审美观点,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提高审美能力。
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 第十五课《苏州园林》 学习要点:1)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逐步展开说明的方法。 2)学习本文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摹状貌等说明方法。
3)体会苏州园林的艺术地位与价值,认识苏州园林的与众不同之处,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 第十六课《故宫博物院》 学习要点:1)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2)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和有详有略说明事物的方法。 3)认识故宫是中国古代的艺术宝库,激发民族自豪感。
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 第十七课《说“屏”》 学习要点:1)了解文中介绍的有关“屏”的知识,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 2)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特征,感受科学小品文语言的诗意和韵味,增强语感。
3)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获得审美方面的知识。 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 第十八课《综合性学习 。
(1)记叙。
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述和交代。 (2)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有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活动描写,语言描写及动作描写等.(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说明方法有列数字,分类别,做比较,举例子,打比方,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画图表,引用.说明方法就是在说明文中用的一些方法(自己写的)怎么说呢~举个例子吧中国有13亿人口。(这里因为有“13”,所以用了列数字)说明方法有很多中,比如说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摹状貌等等打比方其实就是比喻,但在说明文中叫打比方作比较就是拿一个事物与令一个事物相比较例如 太阳比月亮大。
(这里拿太阳和月亮相比,是作比较)摹状貌就是描写一个事物的样子……描写方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 按内容分类●人物描写⒈ 概括描写⒉ 肖像描写⒊ 语言描写⒋ 行动描写⒌ 心理描写⒍ 细节描写7.神态描写●景物描写⒈ 静态与动态⒉ 客观与主观⒊ 反衬与对比(最主要的还是“人物描写”那一栏。
你可能现在很难理解,不过这是很正常的,考试不会考那么难,而且你渐渐的,自然而然就会了)至于表达作用,需要结合文章来谈。(这个写出了什么,表达了什么)逻辑顺序包括从现象到本质、从性状到用途、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到次要、从具体到概括、从个别到一般等等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没有什么分类至于类比,我也不太清楚(我现在已经糊涂了~)作诠释,就是对事物或事理某些方面的特点作概括的解释,或者用词语释义的方法来说明事物或事理的某些特点。
你说的应该是引用,打比方不在说明文里叫比喻,你知道了吧。先理解,再刻苦背,最主要的是用功(我的经验)1、艺术手法也称“表现手法”,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
在文学创作中,有叙述、描写、虚构、烘托、渲染、夸张、讽刺、抒情、议论、对比等手法。 2、现在可知的语文积极修辞手法: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常用的有八大类。分别是: 比喻、比拟、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夸张3、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侧面结合、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4、表达技巧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表达文章的内容。表达技巧主要包括: ①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 ②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衬托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托物言志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美景衬哀情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等) ; ③选材剪材; ④行文的结构; ⑤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的运用等。
5、写作特点包括艺术手法、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等。
点此下载:初二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资料全集(人教版)/Article/UploadFiles/200612/20061223192806835.rar初二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资料全集(人教版)字、词篇第一单元锐不可当(dāng) 业已(yǐ) 绥(suí)靖(jìng) 阌(wén)乡 聿(yù) 鄂(è) 豫(yù)阻遏(è)疟子(yàozi) 寒噤(jìn) 蹿(cuān) 仄(zè)歪(wāi) 张皇(huáng)失措 尖利能耐 央告 转弯抹角 月明风清 拂(fú)晓 瓦砾(lì) 地窖(jiào) 鞠(jū)躬(gōng)颤(chàn)巍巍(wēi) 箧(qiè) 赃物 制裁 荡然无存 纳粹(cuì) 肃穆 荒谬(miù) 健忘第二单元谋(móu)死 鼹(yǎn)鼠 切切(qiè)察察(chá) 絮(xù)说 顺顺流流 辟(pì)头 苌(cháng) 浯(wú) 震悚(sǒng) 干戚 图赞 懿(yì) 皋(gāo) 骇(hài) 掳(lǔ) 疮(chuāng)疤(bā)诘(jié)问 渴慕(mù) 疏懒 霹(pī)雳(lì) 孤孀(shuāng) 差(chāi)使 狼籍 簌簌(sù) 典质 惨淡 赋闲 勾留 迂(yū) 蹒(pán)跚(shān) 拭(shì)擦 颓(tuí)唐 触目伤怀琐屑 情郁(yù)于中 大去 交卸(xiè) 凹凼(dàng) 尴(gān)尬 (gà) 烦躁 微不足道大庭广众 杨绛(jiàng) 塌(tā)败 默存 伛(yǔ) 翳(yì) 滞(zhì)笨 愧(kuì)怍(zuò)攥(zuàn) 荒僻(pì) 取缔(dì) 骷髅 克扣 接济(jì) 唏(xī)嘘(xū) 稀罕 噩(è)耗 呵斥 焦灼(zhuó) 伎(jì)俩(liǎng) 颠(diān)沛(pèi) 吊(diào)唁(yàn) 文绉绉(zhōu)长途跋涉 穷愁潦倒 风尘苦旅 鸡零狗碎 低眉顺眼 连声诺诺 生死祸福八年级(下)古诗文默写1、“欲为圣明除弊事,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莫道不消魂, , 。” (李清照《醉花阴》)3、“ ,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4、“ ,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蝉则千转无穷, 。”
(吴均《与朱元思书》)6、《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历来为人们传诵的两句是: , 。7、《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寓情于景是诗句是: ,8、《别云间》中深刻的表现出诗人内心深处亡国之痛十分深沉的诗句是:“ , !”9、《水调歌头》中诗句“ , , 。”
到出了世间万事万物不可能永远完美、团圆,人生有聚也有散的自然规律,富含人生哲理。《水调歌头》中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10、人们常引用韩愈《马说》中的句子:“ , 。
,。”来说明:人才需要有人来发现和培养,发现人才的人很重要,比人才更难得。
《马说》中阐明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马说》中写千里马的屈辱至死的句子是:“ , 。”《马说》中表明全文主旨的一句是:“ , 。”
11、《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中揭示作者写作意图的句子是: ,12、《陈涉世家》写陈涉年轻时的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陈涉世家》中表现陈涉对封建贵族制度不满的句子是:“ !”13、生活中,许多人(比如优秀的人民教师)有极强的奉献精神,我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诗句:“ , 。”
来称赞他们。1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雪的千古名句是 ,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寓情于景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15、《天净沙.秋思》中表现了游子悲苦心情的诗句是:“ 。”
16、《雁门太守行》中表达欲报效朝廷的诗句是: ,17、《山坡羊.潼关怀古》一曲中的主旨句是:“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一句中,“聚”和“怒”分别从 觉和 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的 。
附:文中出现的要求记诵的名句1、“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3.《气候的威力》)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0.《邓家先》)3、“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2.《核舟记》)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语文书221页)文言文复习题一. 古诗文填空。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 , ;诗中运用典故的诗句是, ;诗中有一联是千古名句,现在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两句是 , 。
2.《赤壁》中既是名句,又是想像的诗句是 , 。3.《过零丁洋》中,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 ,;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 , ;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的心情的诗句是 , ;表现诗人誓死报国,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诗句是, 。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直接写明月的句子是 ;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 ;“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 ;写出词人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5.《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暗示潼关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 , ,;写曲人驻远望、感慨横生的诗句是 , ;曲中的主旨句是 。
6.《饮酒》中写出了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迷惘的诗句是 , ;诗中体现作者爱菊的名句是 , ;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 。7.《行路难》中,表明诗人的政治出路全初权贵堵塞的诗句是 ,;暗用典故的诗句是 , ;表达诗人终将冲出苦闷,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一天会实现的情怀的诗。
八下语文字词语复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白mò( ) 深渊( ) 一 huǎng ( ) 蜿蜒( ) 胆qiè( ) ( )fěi翠
掠起( ) 困fá( ) zhān( )子 倦dài( ) 旁yì( )斜出
主zǎi( ) 开kěn( ) 积雪初róng( ) bǐ ( )视 jiàn( ) 视
潜( )溢 奇(jüé) 忍俊不禁 ( ) 枯瘠( ) 争(yán) 斗艳
犀利( ) 纵横jué( )荡 藤萝( ) 迸溅出( ) 酒niàng ( ) 盘虬卧龙( ) 宗 pú( ) 每一suì花( ) 伫立( )
伶仃( ) 遗hàn( ) 仙露琼浆( ) zhàn开( )
忍俊不禁( ) 派qiǎn ( ) xùn( )职 纯cuì( ) niān( )轻怕重
狭ài( ) tuí( )唐 和mù( ) yǎn( )旗息鼓 旁wù ( )
佝lóu( ) 承tiáo( ) xiè( )渎 xiàn( )慕 强guō( )
tuǒ( )当 pián( )进 jiǒng( )异 芥dì( )豁达 ( ) 胸襟 ( )
摒弃 ( ) 和睦 ( ) 嫉妒 ( ) 迥异 ( ) 芥蒂 ( ) 卑鄙( )
赫赫战功( ) 平庸( ) 携带( ) 揣摩( ) 缅怀( ) 造诣( )
喝彩( ) 谦逊( ) 差使( ) 陋室( ) 德馨( ) 鸿儒( ) 案牍( ) 戳穿( ) 玄奘( ) 蜃楼( ) 戈壁( ) 酷热( ) 蔚蓝 ( ) 万顷( )
倒映( ) 啁啾( ) 阐释( ) 窒息( ) 迥然( )笃信( ) 宽宥( ) 嗣后( ) 翌日( ) 更互( ) 贮( ) 炀 ( )
砥( ) 和纸灰( ) 燔土( ) 讫( ) 瞬息( )
褪色( ) 充沛( ) 灼伤( ) 裸子( ) 并蒂( ) 分泌( )
花卉( ) 花蕊( ) 咸亨( ) 绽放( ) 笔砚( )
深恶痛疾( )模样( ) 打折( ) 蘸酒( ) 不屑置辩( ) 作揖( ) 带挈( ) 兀自( ) 菩萨( ) 相貌( ) 攥( ) 簇拥( )
桑梓( ) 屏障( ) 少顷( ) 呓语( ) 崩倒( ) 曳屋( )
许许( ) 醋栗( ) 乞丐( ) 畜生( ) 魁梧( )
戳破( ) 无赖( ) 筛子( ) 胚子( ) 坎肩( ) 俯瞰( ) 斑斓( ) 争妍( )斗艳 栩栩( )如生 yí( )误
颟顸( ) 参与( ) 情愫( ) 斑lán( ) jiǎo( )幸
驾yù( ) 咀jué( ) 酿( ) 霎时( )
八年级语文上册生字词注音和成语练习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第一课:芜( )湖 荻( )港 泄( )气 锐不可当( ) 殷( )切 溃( )退 督( )战 莽( )歼( )灭 绥( )禧( ) 要塞( ) 阌( ) 聿( ) 濂( ) 遏( )制第二课:寒噤( ) 黄梢( ) 趴在( ) 蹿( ) 张皇失措( )仄歪( ) 飒飒( ) 吆喝( ) 浸( )悠然自得( )第三课:地窖( ) 揣( ) 迫击炮( )瓦烁( )堡( )削去( ) 耸立( )枕( ) 鞠躬( )( )匍匐( )腋窝( ) 闪烁( )僵硬( ) 屏障( )烛芯( )颤巍巍( )第四课:缀满( ) 赞誉( )晨曦( )鹭( )恍若( )瞥见( )珐琅( )( )箱箧( )绸缎( )琉璃( )( )赃物( )惊骇( )第五课:泄( ) 粹( )雕( )旭( )恍惚( )( )耶( )坟( )苓( )荒谬( )( )憧憬( )( )缭绕( )( )穆( )蜿蜒( )( )第六课:鼹鼠( )毛苌( )孤孀( )郝懿( )行 震悚( )疮疤( ) 霹雳( )( )憎恶( )( )惧惮( )渴慕( )骇( )粗拙( )诘问( )掳( )第七课:踌躇( )( )狼籍( )赋闲( )籁籁( )惦( )蹒跚( )( )拭泪( )颓唐( )栅栏( )琐屑( )第八课:涎水( )揩一把( )尴尬( )( )嘎( )凹凼( )黏性( )唿嗒( )( )硌( )第九课:惶恐( )取缔( )攥( )凑合( )荒僻( )伛( )塌败( )镶( )嵌( )湙 翳( )愧怍( )骷髅( )( ) 滞笨( )第十课 克扣( )吹嘘( )稀罕( )( )噩耗( )( )呵斥( )诘问( )焦灼( )伎俩( ) ( )颠沛)( )吊唁( )( )跋涉( )诺( )十一课:悠久( )洨河( )匀称( )( )和谐( )鷟( )惟妙惟肖( )漳州( )郦道元( )朝野佥载( )十二课:煞风景( ) 魅力( ) 销魂( ) 颐和园( )点缀( ) 驻足( )险峻( )重叠( )飞瀑( )摄影( )斟影( )媒介( )和谐( )孕育( )搏斗( )十三课:对称( ) 嶙峋( )( )镂空( )池沼( )轩榭( )( )川嶂( )阑干( )斟酌( )丘壑( )琢磨( )( )檐漏( )蔷薇( )( )十四课:磐( )藻井( )矗立( )额枋( )挥霍( )攒( )蟠尢( )螯头( )湛蓝( )檀木( )妃嫔( )肃穆( )( )翊坤宫( )池馆水榭( )迥然不同( )金銮殿( )乾清宫( )琉璃( )十五课:擅长( )帷幕( )韶光( )伧俗( )屏风( )纳凉( )缓冲( )造型( )雅俗共赏( )流萤( )不禁( )十六课:萌发( )翩然( )纬度( )悬殊( )海棠( )刺槐( )鳞片( )十七课:蟾蜍( )( )鄞县( )濒临( )脊柱( )两栖( )十八课:遗骸( )劫难( )追溯( )鸟臀目( )潮汐( )褶皱( )( )驮( )金属铱( )陨( )二氧化硅( )十九课:归咎( )藩篱( )陌生( )繁衍( )斑斓( )( )蜥蜴( )( )二十课:啃( )喷嚏( )面颊( )嘈杂( )噗( )聆听( )啄米( )五六单元:垂髫( )( )俨然( )诣( )馨( )苔( )牍( )蕃多( )濯清涟而不妖( )( )亵( )罔( )箬蓬( )( )糁( )壬戌( )( )篆章( )椎髻( )( )与能( )矜( )决眦( )簪( )泣幽咽( )( )曦月( )素湍( )飞漱( )属引( )泅水( )艨艟( )( )舸( )雾淞沆砀( )( )( )荷锄( )( )成语练习:一、根据意思写成语。1、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 )2、形容夜晚的天气晴和美好。( )3、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 )4、(姓名、事件、精神等)永远流传,不可磨灭。( )5、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 )6、宏伟美丽。( )7、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
( )8、伟大的功绩。( )9、脸色像泥土一样,形容极端惊恐。
( )10、深得难以测量。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 )11、上天不会断绝人的生路,比喻身处绝境,终能找到出路。( )12、形容人老实本分。
( )13、微小而不值得一提。14、离开了队伍。
( )15、穷困愁苦,颓丧失意。( )16、形容十分精妙逼真。
( )17、精巧美妙到了极点,其他的无法与之相比。( )18、没有料到,形容意外。
( )19、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 )20、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指定适宜的办法。
( )21、重重叠叠的山峰、峭壁。( )22、另有一种子巧妙的心思。
( )23、设计者和工匠师的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构思布局。( )24、比喻人民极其痛苦的生活处境。
( )25、形容整齐有秩序。( )26、相差很远,很不相同。
( )27、形容东西精致,造型奇特巧妙。( )28、形容不断地,循环往复。
( )29、本领高强,无所不能。( )30、形容非常赞赏。
( )31、相处没有冲突。( )32、永远没有尽头。
( )33、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33、命中洽谈室要遭受祸害,逃也逃不掉。
( )34、灿烂多彩。( )35、比喻没有办法。
( )36、事物要适应自然的选择。( )37、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 )38、说起来没完没了。( )39、赛住耳朵不听。
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40、虽然看见了却好像没看见一样。
显然对眼前事物漠不关心。( )41、一点不打折扣。
表示完全、十足的。(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知识点:情景交融的写法。
形容词的重叠形式以及表达效果。细节描写对人物的作用。
排比的作用。记叙文中的详略安排。
插叙及其作用第二单元知识点:掌握小说的三要素。懂得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肖像、动作和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理解景物描写对烘托人物心理的作用。小说中的细节描写的作用现代诗歌的节奏和朗读技巧诗歌中意象的表达作用第三单元知识点:倒装句、省略句句式特点及翻译要点重点实词和虚词比、已馁、固、说、使、焉、累、曳、牺牲、狱、从、故、鄙、专、遍、加、孚、虽、属、鼓、再、靡、间、服、私、美、蔽诸子百家文学常识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
第四单元知识点:说明方法: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说明方法的作用说明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平实、简明落实方法及配套练习:1、运用学案,使学生充分预习,比如在《枣核》的教学中,在上课之前,就布置学生完成以下练习:查资料,了解作者萧乾词语积累,查字典,给下列词语注音蹊跷( )( ) 嫣( )红 倘若( ) 山坳( ) 掀( )启 镶嵌( )劈( )头 潜艇( )厂甸( ) 玛瑙( )( )国籍( ) 殷( )切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从文中用“ ”划出友人思乡的心理活动,用“ ”划出友人思乡的行动。2、在课堂教学中,更是注重阅读方法的实施,使学生在吃透教材的同时,掌握一些阅读技巧。
3、每节课后都有相应的思考题,练笔作业,以使学生能把思维能力转化为动笔能力。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4.17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