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老师曾任北京时代光华咨询公司总经理,广州时代光华总经理,时代光华集团培训事业部总经理等职务。
许老师在企业从事销售及管理工作近10余年,在市场营销方面有着深厚的实际操作经验,在销售总监、营销总经理、总经理等管理岗位的阅历磨砺了营销及管理的丰富经验。 为将这些经验更有效的运用于企业,本着“术业有专攻”的态度,他先后到国内数十家大型企业调查探求营销管理中的困惑和解决之道,为形成自己的营销与销售培训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授课专题1、中高层管理系列Ø《易经思想与管理智慧》Ø《让员工心服口服的领导艺术》Ø《MTP-中层管理者综合管理技能提升》Ø《高绩效团队建设与管理》Ø《中高层执行力》Ø《高效沟通》2、市场营销与管理系列Ø《大客户服务营销》Ø《大客户魅力营销与实战训练》Ø《塑造卓越的营销团队》Ø《客户关系深度维护及拓展营销》Ø《高端客户开发与维护》Ø《优质客户服务技巧》Ø《高效团队沟通与协作技能提升》。
绩效考核是指企业组织以既定标准为依据,对其员工的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情况,进行收集、分析、评价和反馈的过程。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保障并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有序运转,实现企业各项经营管理目标所必须进行的一种管理行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已经被认识到,因此关于绩效考核的研究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关于绩效考核的理论层出不穷。
但是,根据某机构对国内500家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的调查反馈,在“中国职业经理人的十大困扰”中,“绩效考核”位于第一位。[①]由此可见,目前许多企业的绩效考核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绩效考核的依据方面来谈,绩效考核标准不清晰、主观性太强、绩效指标不科学、考核的内容不够完整都将直接影响绩效考核的公平与公正。考核标准应该根据员工的工作职能设定,建立在对具体工作分析的基础之上,确保绩效评价标准是与工作密切相关的。
只有设定合理且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即以员工努力之后有可能达成的目标为标准,才能获得客观的绩效考核成绩。否则,标准绩效评价标准不严谨,就无法得到客观的绩效评价结果,而只能得出一种主观的印象和感觉。
比如,有的评价者非常严厉,而有的评价者则非常宽松;一些员工水平一般,却得到很高的评价等级,这就很不公平;使用什么指标来确定员工的绩效是一个比较重要而又较难解决的问题。对于科学确定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以及如何使考核的指标具有可操作性,许多企业考虑得不周到,定性判断太多,缺乏定量判断,比如就工作态度来说,什么样的工作态度可以称作是“好的”,什么样的工作态度可以称作“一般”。
不同的人会有很不一样的看法,采用过多的定性指标无法避免考核组织者的主观判断,从而丧失了考核工作的有效性;不完整的绩效考核标准不能全面地评价工作业绩,或以偏概全,无法正确评价员工的真实工作绩效。另外,不同类型部门考核内容差别不大,许多企业的考核内容千篇一律,针对性不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考核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从考核者主观方面来谈,在绩效考核中,考核者往往是评定结果可靠性的重要决定因素。但在考核过程中,考核者一总是会存在一些心理干扰,影响考核的质量。
考核者对某一方面绩效的评价影响了对其他方面绩效的评价,即所谓的晕轮效应,它使得在考核中将被考核者的某一特点扩大化,或提高或贬低被考核者的其他方面绩效,以偏盖全,影响考核结果。在考核中,考核者要做到完全“客观',是很难的,一般都可能产生宽松或严厉的考核误差,原因主要是缺乏明确、严格、一致的判断标准,绩效考核要求考核具有某种程度的确定性和客观性,但考核者往往根据自己的人生观和过去的经验进行判断在评价标准上主观性很强,因此,在绩效考核之前一定要确定考核标准的严密性与客观性,尽量量化考核标准。
在绩效考核中,考核者一般会给人多数员工的考核得分在“平均水平',俗称趋中趋势。无论员工的实际表现如何,统统给中间或平均水平的评价。
这样做的结果是使考核结果失去价值,因为这种绩效考核不能在人与人之间进行区别,既不能为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帮助,也不能为人员培训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这样,绩效考核必定是含糊的,无法对员工形成正面、有效的引导机制。
近因效应是由于考核者对被考核者的近期行为表现往往产生比较深刻的印象,从而对整个考核期间的下作表现缺乏长期了解和记忆,以“近”代“全”,只是对最后一阶段的考核尤其当被考核者在近期内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或犯下过错时,近因效应会使考核者一出现偏高或偏低的倾向。更致命的是,由于考核者对某一员工的评价受到之前的考评结果的影响而产生的偏向,假定评定者刚刚评定完一名绩效非常突出的员下,紧接着评定一名绩效一般的员下,那么很可能将这名绩效本来属于中等水平的人评为“比较差”。
对比效应也很可能发生在考核者无意中将被考核者新近的绩效与过去的绩效进行对比的时候如一些以前绩效很差而近来有所改进的人可能被评为“较好”。这种考核者的主观因素在实际考核操作中占据很大的作用。
从过程沟通与反馈方面来说,许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绩效考核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绩效考核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考核而进行考核,在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进行考核后,没有具体的措施,考核结果没有实际作用。因此,员工只是将绩效考核作为形式,不关心考核结果的好坏,绩效考核不再对员工起作用。
员工在完成了工作任务以后,得不到应有的奖惩,那么那些工作积极的员工便会产生消极心理,那些本来就工作懈怠的员工就会有机可乘这对整个企业的长期发展是很不利的。实际上,绩效考核具有非常强的目的性,首先是为绩效管理提供依据,如制定调迁、升降、委任、奖惩等人力资源管理决策。
其次是为了依据考核结果来制定和实施培训计划和绩效改进计划,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在绩效考核之前即应该把目的放在一定的高度予以重视。
此外,考评过程应该是一个上下级之间双向交流的互动过程。绩效考评的最终目的并。
构建企业培训体系必须密切结合企业战略,从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和开发战略出发,满足企业及员工两方面的要求,考虑企业资源条件与员工素质基础,考虑人才培养的超前性及培训效果的不确定性,确定培训目标,选择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
一个健全的培训体系,应该包括:
(一)企业培训文化的建立
培训的真正效果取决于学员是否在工作中反复地应用学习的行为,而学员通常不会主动地使用一种不熟悉的行为,培训习惯行为是一种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必需有人能提醒督促他们在工作中使用这些行为,而这个人正是学员的主管经理.所以培训的效果掌握在主管经理手里.如何转变经理人员的角色认知,使他们从过去的监督,控制转向激励辅导将是企业培训成功的关键,建立良好的培训文化使企业每一位员工都肩负起培训的责任。
(二)培训需求的评估系统
企业制定年度培训工作规划,最重要的是要对企业来年的培训需求进行分析。按照来年的发展规划,要不要进行人员培训,如何进行人员培训,在决定进行培训之前,培训管理者首先应该对企业进行组织层面、工作层面分析、工作者个人层面的分析并以此作为决定培训与否的基础。组织层面的分析主要是通过对企业的目标、资源、特质、环境等因素进行定期分析,准确地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与问题产生的根源,以确定培训是否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工作层面的分析目的在于了解与绩效问题有关的工作内容的详细内容、标准和达成工作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工作分析的结果也是设计和编制相关培训课程的重要资料来源。工作分析需要富有工作经验的员工积极参与,以提供完整的工作信息与资料。工作者个人层面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工作人员个体现有状况与应有状况之间的差距,来确定谁需要和应该接受培训以及培训的内容。
(三)培训课程的设计与更新体系
根据企业特点建立多层次的培训课程体系,并不定期的根据培训需求对课程体系及培训内容进行更新。一般可以分为:教育发展培训---- 每一次职位的变迁都有不同的培训发展课程;管理技能培训 ----不同管理职位就会有不同的学习需要这就需要开发适应不同需要的管理技能培训课程;职能部门培训 ----对专业性职能部门人员的培训与发展课程。
(四)讲师的培养与管理体系
培训体系的成功运作需要一支强而有力的培训队伍。内外部讲师的选择、内部培训讲师的培训与考核、培训讲师培训效果的评估与反馈都是体系应该明确的重要内容。
(五)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
培训部作为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者,必须完善部门工作制度与流程。对培训设备与资源进行有效管理、按时完成日常培训工作的营运管理及基础行政工作。
(六)培训体系的健康维护
培训工作是不断的发展的,企业培训需求要不断的更新因此培训体系必须得到健康维护。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4.11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