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在机箱后面,是给主板和硬盘等供电的设备,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练习;
1、电源
1)电源是长方块的盒子,在机箱后面的顶部,有一个风扇和三相插座;
2)电源的另一头是一把红黑线插头,一个长条的宽插头是插到主板上的,剩下的小些的是插硬盘、光驱的;
3)电源是一个稳压设备,把220V交流电转换成12V和其他直流电,线的颜色不同,代表的电压也不同;
2、电源维护
1)电源用机箱后面的四个螺丝固定,从机箱里面取出,之前要把主板上的插线拔下来;
2)电源后面有风扇,容易吸附灰尘,需要定期清理灰尘;
3)电源要有一定的输出功率,以便各个设备正常工作;
1.简述计算机机箱的分类。
机箱根据不同的分类别标准有不同的分类,首先根据机箱的外形可以把机箱分为卧式和立式两种。
按照机箱的尺寸又可以分为超薄、半高、3/4高、全高等4种类型。
按照机箱结构可以分为AT、ATX、Micro ATX、NLX、Flex-ATX。其中比较普遍的是AT、ATX、Micro ATX三种。
2.简述计算机电源的分类。
计算机电源主要包括AT电源和ATX电源。
AT电源功率一般为150W~220W,共有四路输出(土5V、土12V),另向主板提供一个P.G.信号。输出线为两个六芯插座和几个四芯插头,两个六芯插座给主板供电。AT电源采用切断交流电网的方式关机。在ATX电源未出现之前,从286到586计算机都采用AT电源。
ATX电源和AT电源相比,其外形尺寸没有变化,主要增加了+3.3V和+5V 两路辅助输出和一个开机电平信号,输出线改用一个20芯线给主板供电。ATX电源主要有两个版本,一种是ATX1.01版,另一种是ATX2.01版。
其中最重要的区别是,关机时ATX电源本身并没有彻底断电,而是维持了一个比较微弱的电流。同时它利用这一电流增加了一个电源管理功能。
3.简述计算机电源相关的主要性能指标,并简要说明每项指标的含义。
(1)输出电压的稳定性,电压太低计算机无法工作,电压太高会烧坏机子。
(2)输出电压的纹波,电源输出得理想情况是干净的直流电,交流成分越小越好,纹波大会对芯片造成不良影响。
(3)Power Good信号,Power Good信号简称P.G.或P.OK信号。P.G.信号非常重要,即使电源的各路直流输出都正常,如果没有P.G.信号,主板还是没法工作。
(4)电源的功率,电源的功率不是越大越好,关键在于电源总体性能和质量,对于普通用户,300W的电源则可以满足要求。
此外点源的输入电源相数、额定输入电压,电压的变化范围、频率、输入电流等。输入电源的额定电压因各国或地区不同而异,我国为220V。开关电源的电压范围比较宽,一般为180V~260V。交流输入功率为50Hz或60Hz,在频率变化范围影响开关电源的特性时多为47Hz~63Hz。
4.ATX电源与AT电源的主要区别都有哪些?
(1)电源提供的主板电源线不同,AT 结构的两个6芯的分离式电源插头在ATX结构中被一个20芯的双列插头所代替,并带有反插保护,可以有效的防止错插或误插电源接线而烧毁主板。
(2)ATX电源输出电压组在AT电源的正负12V和5V外还提供了一路+3.3V电压输出,直接为部分3.3V的设备供电;
(3)ATX电源对整体电源控制较AT电源也不同,ATX电源会自动切断对主板的供电,同时关闭自身绝大部分电路的工作,等待主机的POWER键再次发出启动的信号,不像AT电源每次开关机都要按动POWER键。
(4)ATX电源内部风扇的风向依照不同版本也有不同。所有的AT结构电源内置的风扇都采取将电源内部的热空气向外抽的方法。
开关电源是利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控制开关管开通和关断的时间比率,维持稳定输出电压的一种电源,开关电源一般由脉冲宽度调制(PWM)控制IC和MOSFET构成。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使得开关电源技术也在不断地创新。目前,开关电源以小型、轻量和高效率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是当今电子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电源方式。
开关电源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军工设备、科研设备、LED照明、工控设备、通讯设备、电力设备、仪器仪表、医疗设备、半导体制冷制热、空气净化器,电子冰箱,液晶显示器,LED灯具,通讯设备,视听产品,安防监控,LED灯带,电脑机箱,数码产品和仪器类等领域。
开关电源有两种主要的工作方式:正激式变换和升压式变换。尽管它们各部分的布置差别很小,但是工作过程相差很大,在特定的应用场合下各有优点。
近一年来,遇到过几次关于电源电压,电源功率,电源和负载匹配与否的讨论。本来这是个常识问题,可是后来发现很多朋友讨论,就在这里说上几句。
我感觉最典型的问题如下:
●电源适配器(以下简称电源)的标称电压和电流是什么意思?
●都是同样标称电压的电源,输出电流不同,能不能用在同一台本本上?
●一模一样的机器,别人的电源温温的,我的总是很烫,为什么?
●电源标称电压比我的本本电池电压高很多,不会出事吧?
●为什么理论上原配的电源通常比非原配的电源要好?等等
下面我说说个人的理解,还请大家多多斧正。
一、电源适配器(以下简称电源)的标称电压和电流是什么意思?
首先电源适配器的标称电压通常指的是开路输出电压,也就是不接任何负载,没有电流输出的电压值。因此也可以认为这是该电源的输出电压上限。对于电源内部使用了主动稳压单元或者电压基准元件的情况,一般来说使用高内阻的直流电压表可以直接测得标称电压(更准确的应该用电动势电桥的方法,属于大学普通物理课程实验,不赘述),即使市电电压发生一定的波动,其输出也是稳稳的恒定值;但是对于市面上廉价的小变压器,比如给随身听之类使用的那种,基本上是传统磁芯变压器加上四个整流二极管桥式整流再加上一个大的滤波电容就完事了,这样的话如果使用普通直流电压表测得的数值将大于标称电压,原因是桥式整流的输出为脉动直流,简单的说是一个一个正弦电压信号的正半周连接成的时间链,经过大电容滤波之后会变得平坦一些,但是纹波系数仍然很大(纹波系数就是电压信号波动的幅度同电压平均值之比,越小说明电压越接近直流),所谓标称电压指的是这种电压对时间积分再除以积分时间,简单理解就是对时间的平均值,如果用普通直流电压表测量,测量值十分接近该电压信号的最大值,所以测不准。同时,如果市电发生波动,该类电源的输出也会随之变化。
一般来讲普通电源适配器的真正空载电压也不一定和标称电压完全一致,因为电子元件的特性不可能完全一致,所以允许有一定的误差,民用情况根据用途的需要控制在0.1%到5%左右。误差越小,对电子元件的一致性要求越高,工业生产中的成本也就越高,价格当然也就越贵。
其次是电源的标称电流值。无论任何电源都有一定的内阻,因此当电源输出电流的时候,会在内部产生压降,等于输出电流乘以电源内阻。导致两件事情,一个是产生热量,等于输出电流的平方乘以内阻,所以电源会热,另一个是输出电压变为标称电压减去内部压降,导致输出电压降低。通常的设计在考虑完毕散热问题之后,一般限制一个电流值,当输出电流达到这个值得时候,输出电压降低为标称电压的95%,或者其他比例,各厂家根据负载产品的不同需要可以设定更高或者更低的比例,这个电流值就是标称电流。比如72W的ibm16V电源适配器的标称电流是4.5A(16*4.5=72,废话)。如果负载电阻过低,导致输出电流超过标称电流,一般会发生两件事情,一个是个别元件由于发热超过了散热容量导致烧毁引起电源损坏,另一个是散热设计留有余量,仅仅体现为输出电压进一步降低,如果降低太多可能导致负载无法正常工作.
电学知识总结 一, 电路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有时也叫断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任意处断开,电流都会消失) 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二, 电流 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 A),1安培=1000毫安=1000000微安.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三, 电压 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00伏=1000000毫伏. 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使用规则: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熟记的电压值: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有些教材中为24伏,但通常情况下指天气晴朗时不高于36伏,阴雨天时不高于12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四, 电阻 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00千欧; 1千欧=1000欧.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R与它的U和I无关). 滑动变阻器: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 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五, 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 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 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同一电阻的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其电流随电压增大而增大.(R=U/I)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 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串得越多,电阻越大)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等值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④ 分压作用:=;计算U1,U2,可用:; ⑤ 比例关系:电流:I1:I2=1:1 (Q是热量) 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并得越多,电阻越小)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个等值电阻并联,则有R总=R ④分流作用:;计算I1,I2可用:; ⑤比例关系:电压:U1:U2=1:1 ,(Q是热量) 六, 电功和电功率 1. 电功(W):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能的多少叫电功, 2.功的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3.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 4.电功公式:W=Pt=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利用W=UIt计算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还有公式:=I2Rt 电功率(P):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千瓦 公式:式中单位P→瓦(w);W→焦;t→秒;U→伏(V),I→安(A) 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11.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另有:额定电流 12.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0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