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课堂? 课堂是教师、学生及环境之间形成的互动情境。
它不仅是教师和学生聚合的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个独特的社会组织,其中蕴藏着复杂多变的结构、情境与互动,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系统整体,具有鲜活的生命取向。课堂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个人与人相互交往,互相构成的社会组织。
它是一个系统的整体。所以说,课堂是围绕两个要素来构成的,一个是物理的要素,一个是人的要素。
在物理要素中教室的布置是有一些最起码的要求的,而人的元素包含教师和学生,教师这个群体中有竞争有合作,有喜怒哀乐,所以这个群体也就是一个小社会。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呢?以下是个人的一些看法: 激发兴趣 ,增强课堂效率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只有在教学的同时,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才能挖掘学习潜力,促进智慧更加有效地发展。在数学教学中,主要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来增强效率。
灵活机动,选择适当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好的教学方法,但教无定法,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只有灵活机动地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好、最优地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1)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代数知识、几何知识、统计知识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例如在教学几何知识时我采取从直观到抽象的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统计知识时采用让每个孩子经历统计过程的方法,让他们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2) 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方法;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是“教学之本”。教师选用教学方法时应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基础、个性差异都是教师要考虑的因素。
只有关注学生,“备”学生,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 培养习惯,提高参与自觉性(1)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习惯;课堂中让学生质疑提问,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了质疑、敢问的习惯,同时提高学习能力。
(2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习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用手操作、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口说、用心体验,多种感官协调参与,提高学习活动效率。 (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目的和每一项活动的目标要求,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新知识探索活动,要认真观察活动现象并分析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与所学新知之间的关系,积极思考活动对解决的问题启发和帮助作用。
促进对新知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4)培养学生主动发言、认真倾听的习惯;要鼓 励学生大胆地参与课堂交流活动,积极发言,充分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认识和发现,以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促进其他同学的学习。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除了认真听老师的讲授,还要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包括小组交流时时同伴的发言。要学会从同学的发言中吸取好的、对自己的学习有促进的积极因素。
(5) 培养学生自觉修正、主动构建认知结构的习惯; 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整理知识、内化知识,进而形成具有自身思维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结构的过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整理、自觉修正、合理构建知识结构,能使学生学会一些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为创新提供一定基础。
在每堂课的最后教师要舍得留些时间,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小结,梳理所学的知识、修正自己探索过程中的偏差和错误,提出改进意见。
纪律和规则是我们平时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很多事实都能说明这个道理,比如买票要排队;走在马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甚至我们平时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一定的要求和约束,否则任何事情都毫无秩序可言。而我们作为在校的学生,处在向迈进社会过度的时期,更是有数不清的纪律和规则来要求我们,告诉我们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
但是,如果我们总在一种被要求的环境下学习和生活是很难进步的,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自己约束自己,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毕达哥拉斯说:不能约束自己的人不能称他为自由的人。
我们的自律并不是让一大堆规章制度来层层地束缚自己,而是用自律的行动创造一种井然的秩序来为我们的学习生活争取更大的自由。 学校在上学期成立了自律委员会,目的就是为了能督促和鼓励我们自觉自律。
它并不是一个要一批同学来管理其他同学的组织,而是一个促使大家互相监督,做好自律的一个新的学生团体,只为让我们的学习生活保持良好的秩序。作为自律委员会的一员,我相信每位成员都和我一样,希望自己能够在自律这方面给大家帮助,为大家服务。
要自律,当然要有具体的要求。在配合现在正在实行的素质教育方面,我们要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自尊、自爱、自强的自律意识,对学校、班级和个人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并且能够正确处理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矛盾冲突。
在学习方面,我们一要独立,独立思考、独立解题、独立完成作业;二要自觉,自觉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包括做好预习复习工作、上课专心听讲和按时完成作业。在行为上,我们应该以中学生日常行为守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文明礼貌、爱护公物。
在外表上,我们应该以简单大方、干净整洁的衣着表现出学生朴素的本质。 我想,如果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加入到自律者这个行列中来,就会发现身边的事物、环境都会大大的不同。
自律并不仅对我们现在的学习有益,在几年后,当我们陆续结束自己的学生生涯走上社会的时候会发现它对于我们今后在社会上的工作和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当我们还是学生时,犯了错误我们还有再来一次,从头开始的机会,可是在社会上我们必须为自己的每一次失误或者错误负责,承担后果,这使得自律的作用更加明显。因此,让我们互相监督,做到自觉自律,为目前的学习创造更好的环境,也为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打下基础。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首先在师德上严格要求自己,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认真学习和领会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马虎,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去做一个深受学生尊重和信赖的老师。
一、做一个科研型教师
教师的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新时代要求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操作技巧,还要有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在学校领导的指引下,我积极投身于学校教科研。
二、做一个富有爱心的教师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学生当作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学生,要以尊重和依赖为前提,要做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我经常从小处着手,从学生关心的事寻求最佳教育时机,给学生春风沐浴般的教育。
三、做一个理念新的教师
目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在我市全面推开,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课上,我把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发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学习能力。我在实践的同时,也不忘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四、做一个信息时代的教师
目前,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教育必须改革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因此,我们教师再也不能满足于用粉笔来教学了,而要把计算机和网络当作新的教学工具,进一步把我们的课堂进行延伸!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能和同事友好相处,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三人行必有我师”,积极向每一位老师学习,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还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帮助同事制作多媒体课件,在制作过程中吸收他们好的教学理念,力求做到技术与思想的完美结合。在学校教研活动中,就如何上好课经常和他们进行坦诚的交流。我始终相信,在课堂教学中,没有什么论资排辈,唯有不断创新,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
篇二:教师专业成长心得体会
今天听了两位名师教育教学经验介绍,深深地吸引着我、感动着我,让我的心潮起潮伏,让我的心灵震撼。让我从全新的视觉角度审视“我”、“教师”这个职业,好多以前处于朦胧状态的问题迎刃而解,眼前豁然开朗。我收获最大的是体会到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丰富自身的底蕴,倾情投入教育教学工作,积淀方法,摸索经验,在活动中历练,才能促成自身的专业成长。要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一番出色的表现,没有捷径,只有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去思考。教师,作为培养人才的人,教学素质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树立现代教学思想,掌握渊博的知识,具有较强的信息素质和学习能力。我作为教师中的一员,必须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学工作,必须脚踏实地地学习研究,才能在自己的专业素养上成长起来。
赞赏孩子、信任孩子、鼓励孩子,赞赏每一个孩子的独特性,赞赏每一个孩子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赞赏每一个孩子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让孩子感到学习是自己的一种荣誉。
爱,可以给孩子以心灵的温暖,爱,可以让孩子更自信。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献出一点爱,时时、事事呵护孩子的自尊心,与孩子共同享受教育的美丽。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这句话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一个“爱”字。我想,我们做为一名教师要热爱学生,热爱自己的事业;还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不照搬书上的东西,要勇于创新、敢于标新立异。最关键的是要保持宽容的心境,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困难要不断的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与同事要互相关心、和睦相处。
通过交流,教会我作为人师者,在工作中如何追求与奉献,在生活中如何投入与面对,如何使自己的观念不断地体现于自己的教学行为中,也让我学会自省,学会了反思,学会了回过头来看过去。我愿意做“教师成长”中的一名成长教师。我想,不只是我,我们全校许多同事都将在这次学习中逐渐成长起来。
以前我常忽略这样或那样的事情,通过学习后,让我了解到了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断的学习、实践与反思,让我在教学过程中日益成长。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不断求知。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其中以性格为核心,反映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每个人具备自己独特的个性心理,因而个人的行为也表现出差异性。
课堂管理,是教师在课堂上用以维持学生适宜行为的措施,是教学技术中最基本、最综合的一项技术。它不仅约束、控制着学生有碍学习的不良行为,而且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学习活动,从而增进学习的效果。
作为教师,其个性心理必然会在教学中得到体现。因此教师的个性特征,特别是能力,对课堂管理的影响,从而为达到优良的教学效果创造必要的条件。
1教师应具备的课堂管理能力能力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一种心理特征(特性)。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的。
能力是人成功地完成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实际能力,另一种是潜在能力。
潜能是实际能力的基础和前提,而实际能力则是潜能的展现。以教学为例,包含备课、组织教学、课后辅导等。
一个优秀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会知识,并能正确地评价整个教学。优秀教师应具备这些基本心理素质:强烈的求知欲、敏锐的观察力、自尊自爱、通情达理、独立性强、自控力强、以教为乐等。
然而,上好一堂课仅仅具备这些心理素质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口才、记忆能力、管理能力和板书能力等。1.1课堂准备。
一名教师首先要准备好的是为这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准备,也包括心理上的准备。老师要尽可能了解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方面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准备更丰富的教学内容。
当然,良好的记忆力使教师不照本宣科,教学娴熟,有逻辑性,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走进课堂前,教师势必对自己的学生有一定的心理期待教师课堂管理风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包括教师的个性特征,教师自身的品质修养以及教师为人处事方面的能力,对教育事业的情感、态度和兴趣等等。教师自身的品质修养,为人处事的方式手段以及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态度、情感、意志等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注重课堂管理理念的改变,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1.2学生的个性特征和需要: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无论个性特征还是个人需要方面。
因此,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应尽可能地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生理、心理特征。据相关的研究表明。
学生的年龄、性别、性格等的不同在导致纪律问题行为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学生的个性特征的差异也导致了学生个人需要的不同。
大量的研究表明,获得教师的关注、鼓励和赞许是学生的一种基本需要。 1.3优化课堂教学管理:(1)优化结构。
这是现代管理“整分合”(整体结构把握、科学分析、组织综合)在教学管理中创造性的灵活运用。优化课堂结构是指教学环节及其进行顺序和时间分配,是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宏观管理。
如习题课的教学采用“引入-探究-强化-拓宽”四个环节组织教学;概念课采用“引入概念-建立概念-运用概念-巩固概念”四个环节组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课,采用一个概念的形式、一个定理的判断、一篇范文的剖析、一道例题的分析,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演绎的方法,运用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法来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学法”课采用具体到抽象,先感知后概括,经由感知-理解-巩固-吸收运用的过程,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等等。这样使整个课分为相连的几个环节,把握好这几个环节,就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满完成。
(2)多媒体课堂教学手段的运用,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密度,提高了信息的容量。这种技术和传统的“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相比,无疑增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课堂处理信息的速度大大提高,教师和学生对信息的占有量和处理量自然加大,师生信息的反馈也无形中获得了成倍的增长。
这便是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这种优势在语文教学上,势必会加大学生的认知量,扩大阅读量,开阔思维空间,增强视听效果。
也必将对学生的语文素质的提高起到前所未有的作用,也会为开辟崭新的教学模式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3)科学运筹时间。
科学运筹时间是指教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通过合理安排,有效地支配教和学的时间,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的一种教学管理艺术。就课堂教学而言,要解决好教学时间限定性与课本知识容量丰富性的矛盾、知识的积累与能力形成之间的矛盾,就必须提高时间的利用率使每个学生都保持学习的高效率,其方法是较多的。
一是对教材的再处理与再创造,因为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做适当有效的调整,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二是把握知识的生长点,采用新旧知识最佳衔接、交叉、渗透等方法,尽快扩大学习的效果,对“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等各个环节要规定时限,明确教师做什么,学生该做什么,使课堂教学保持一定的教学节奏;三是采用“隐性”复式教学,为了在有限时间内向不同水平的学生传授足够的信息,科学。
1、目标原则课堂管理应当有正确而明晰的目标,它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最终指向教学目标。
为了有效地贯彻目标原则,教师在课堂上应当运用恰当的方式,使全体同学明了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都能明确共同努力和前进的方向。目标本身具有管理功能,直接影响和制约师生的课堂活动,能起积极的导向作用。
并且,目标使学生成为积极的管理参与者,对于发挥学生自觉的求知热情,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也具有积极意义。作为课堂管理者的教师,课堂上所实施的一切管理措施,包括组织、协调、激励、评价等,都应当努力服务于设定的教学目标;课堂管理的成败得失,也应当以教学目标的实现作为衡量依据。
有的教师忽视教学目标对课堂管理的制约作用,片面追求课堂管理的表面现象,如过分强调安静的气氛、一律的坐姿、划一的行动等等,而当这些管理要求脱离了教学目标之后,却可能成为窒息学生学习积极性、抑制思维的不良影响因素。实际上教师在课堂管理中主动激起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各种内外“冲突”,比如分歧、争论等,或适度允许一些“出格”行为表现的存在,不仅不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成功进行,而且会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
因此,我们只有在目标原则的指导下,才能避免课堂管理的形式主义,创造出真正优化的课堂管理。2、激励原则。
就是在课堂管理时,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热情。贯彻激励原则,首先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气氛,创造有利学生思维、有利教学顺利进行的民主空气,而不应把学生课堂上的紧张与畏惧看作管理能力强的表现。
激励原则还要求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主动发问、质询和讨论,让学生思维流程的浪花不断跳跃激荡;那种把课堂管理看成是教师一统天下,不让学生的思维越雷池半步的做法,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当然,贯彻激励原则并不排除严格要求和必要的批评。
有说服力的批评其实也是对学生的激励。我们应当正确运用激励手段;强化课堂管理,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进行课堂学习。
3、反馈原则。运用信息反馈原理,对课堂管理进行主动而自觉的调节和修正,是反馈原则的基本思想。
课堂管理的具体要求和措施只有建立在班级学生思想、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这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备课过程中,认真调查教育对象的具体状况,分析研究必要的管理对策。
我们发现在一般的备课过程中,对课堂管理的设计是普遍忽视的,致使作为必须参与教学过程的课堂管理缺乏明确的意识导向,从而在管理环节上出现问题时措手不及,甚而影响教学进程或削弱教学效果。课堂管理的反馈原则,还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运用即时信息来调整管理活动。
由于课堂教学是在特定的时空内,面对着的是几十个活生生的学生,这是一个多因素彼此影响和制约的复杂动态过程,总可能出现各种偶发情况。因此,教师应当不断分析把握教学目标与课堂管理现状之间存在的偏差,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因势利导,确定课堂管理的各种新指令,作用于全班同学,善于在变化的教学过程中寻求优化的管理对策,而不应拘泥于一成不变的管理方案。
关于常规培养一直是老师们常抓不懈的话题,什么样的学习常规才是好的课堂常规,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常规,是我们一直在反思的问题。
而良好的课堂学习常规是我们作为小学教师一直追求的,其实,应该说课堂常规管理是润物细无声的工程,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感情上的。有人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宝贵的源泉,是创造优良的育人环境的润滑剂。
而新型的师生关系更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它是人与人心灵的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想要有良好的课堂学习常规,就必须有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首先应该改善师生关系,发扬教学民主,焕发教育活力,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心理相容的周边环境,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思维活跃。力求让小学的课堂充满百花齐放的良好氛围,真正成为小学生学习、游戏的乐园,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与游戏。
在我们平时的活动、游戏和教学中,教师如果与小学生相处和谐,就会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否则就产生敌意、冷漠和孤独。如何改善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呢?首先,要尊重小学生的人格。
再小的孩子,都有自尊心,都有被尊重的权利。过去,我们总是认为家长、教师是绝对的权威,这主要受长久以来的封建家长制的毒害。
现在该是摆脱这种错误观念的时候了。尊重小学生的人格与尊严,才能培养出有自尊心、有民族自豪感的人。
教师不应该看不起小孩子,对小学生应态度温和、谦逊、平等、友好,让孩子有表达自我的机会,有保留意见的空间,有发挥特点的余地。抱着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进步的、平等互助的态度,学生才会意识到自己,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和老师是同样平等的人,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条件 其次,要以爱换爱,以心交心。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被人引用无数次的名言道出了教育的真谛。
什么是真爱?真爱就是要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这是一种纯粹的爱、科学的爱。教师要做到严慈相济,严中有爱,要爱每一位孩子。
只有在孩子的心里播下真爱的种子,才是人类真正的希望所在。真爱的种子就是真爱的教育,正如冰心所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爱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只有师生关系处在关爱,平等的和谐氛围之中,学生才能亲近老师,大胆地、兴致地投入到学习、游戏之中。我们在活动中表现出教师爱的真情,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一定会在孩子的心灵深处碰撞出和谐而愉快的火花。
我们说爱是教育的灵魂,信任就是教育的基础。信任是一种力量,彼此信任才能使彼此关系更加牢固。
不论什么原因,如果没有让孩子感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教育不仅没有正效应,反而会激起孩子的反抗心理,最终使教育一败涂地。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
老师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老师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
有了爱,便容易交心,孩子也愿意与你交流,愿意与你亲近。在亲近与交流的的过程中,老师要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对你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你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你当作好朋友,树立起老师崇高的威望。
这样,教育才有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要用宽容与欣赏的心对待问题儿童。
宽容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药。处于新的历史条件下,独生子女家庭为主流,每家都是三对一,四对一,甚至五对一,由于溺爱或教育行为的偏颇,这样条件的孩子寻求人格独立而又身心发展不健全的矛盾表现尤为突出。
因此,师生之间的一些矛盾冲突也在所难免。对此,教师们常常采取的对策是以严为主或说服教育,辅之以惩罚,而耐心宽容却略显不够。
对孩子一次又一次的违规行为,教师的忍耐力都受到极大的考验,许多教师逐渐变得没了耐心,没了修养。在这样的教育下,大批的问题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无所谓心理也产生了,教师们为难,家长们无奈。
此时此刻你是否想到了宽容二字,如果我们教师的耐心更足一点,我们与学生之间还有什么解不开的结呢?当顽劣的学生从你的一次次的宽容大度中悟出真、善、美时,他内心培养起的求真、向善之心,自律的行为,就会化成强大的学习动力,而这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希望看到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1、多一份爱,多一份收获。
2、贴个正面标签,及时的给以表扬。每个幼儿都想得到老师表扬与重视,问题学生更是如此。
我们班有一个男孩,上课坐不住,一上课,我看他坐得还不错,就开始表扬他:看彤彤小朋友的腰挺得多直呀!呵,他被捧得腰差点向后弯得像熟透的稻子。3、多表扬,多鼓励,给孩子进步的时间。
俗话说:十个手指不一样齐,不错,学生由于家庭环境不同,父母教育观念不同,管理的方式不同,再加上学生自身的性格各异,自制力不同,行为习惯也各不相同,所以,虽然他们同在一个班级学习,课堂纪律同样是忽好忽坏的。面对这样一批孩子,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坐视不理,更不能着急,而应当以表扬为主,耐心地帮。
甲教师说:“以前我们学过11~20各数的知识,今天老师教你们100以内数的知识。”
乙教师这样说:“以前我们共同学习过11~20各数的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100以内的数。”上课提问时——甲教师说:“谁来给我说一便。”
乙教师这样说:“谁愿意跟我们大家讲一讲,使大家都明白?”当学生讲出很有创意的解题方法时——甲教师说:“这样算对。”乙教师这样说:“你的想法真是妙极了!要谢谢你给大家提供了这么好的方法.”遇到学生作业错误时——甲教师说:“这道题我教4遍了,你们的记性真差劲!重做。”
乙教师这样说:“让我们一起来找找看,这道题究竟错在那里?我相信大家只要认真分析,会真正理解的。”课改中的乙教师在课堂用语上体现了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由此赢得了学生们的喜欢。
上《小橘灯》一课,其中王老师在指导学生理解“小姑娘的外貌描写”的有关内容之后,进入第二个重点:行动描写及其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先让学生从文章中找出有关的词语:“登上(凳子),想摘(电话),爬下(凳子),缩回(小手),(对我)点头、摇头……”学生很快就完成了任务。
王老师准备组织学生讨论这些词语的作用时,由学生举手发言。一位女生大声说:“我认为这些行动表现了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
王老师点头称是,赞赏地问她:“你真了不起!不过,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给大家说说好吗?”女生说道:“我是从课文中找到的‘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课堂上,不少同学窃窃私语,表示赞同。
有的说是从课文的预习提示中看出来的,并进行引句说证;有的说是从练习册中找出答案的,也进行了说明。于是王老师组织学生一边模仿小姑娘的动作一边有感情的朗读进行体会,随后组织了下一个学习环节,完成了相应的语文作业,整堂课学习气氛和谐,学生也学得轻松自在。
类似这样的教学片段频繁地出现在现今的课堂上,课堂秩序良好,基本上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某些环节上师生之间展开了互动,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让课堂在预设内生成,这是一般的课堂掌控能力(基本技能)。课堂教学要求课堂教育者做出必要的规范和应有的价值引领,以使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活动等在合乎要求的规范下进行运作,从而完成课堂教育自身的应有使命。
课堂掌控能力较高层次的表现参见下面的例子。 另一位陈老师在组织学生讨论这些词语(登上、想摘、爬下、缩回、点头、摇头)的作用时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学生很快就点出了完全正确的“标准答案”,但陈老师没有就此为止,他问了多个学生:“为什么这些动作就能表明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呢?你认为这些动作很特别吗?”发现学生只是得到一个现成的答案,还没有真正学会分析,陈老师调动激情说:“同学们都很聪明,能够认真预习课文,并充分利用课本和资料,你们的答案确实是正确的。”
看到大家兴奋的表情,陈老师又转换语调说:“但是,为什么这些并不特别的行动描写,就会表现出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呢?从‘是什么’到‘为什么’,需要我们更深入地去思考。有困难吗?好,老师先问一个简单的问题:‘小姑娘打电话干什么呢?’”这个问题不难,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马上站起来说:“找大夫为妈妈看病,文章中说:‘我妈妈刚才吐了很多血,’”陈老师喊了一声“停”,让全班同学齐读“我妈妈刚才吐了很多血”这句话,然后问道:“同学们,请大家认认真真读一遍这句话,,一个词一个词分开想一想……妈妈,对于一个小女孩意味着什么?”学生分组思考讨论,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是小女孩最亲近的人。”
“从文章中看,还是和小姑娘相依为命的人。”看来到了点拨的紧要出了,陈老师提示学生,回忆一下那首大家都熟悉的赞颂妈妈的歌。
班上同学几乎齐声答出:“《世上只有妈妈好》。”接着师生间开始了一连串不间断的对话:“那么,‘刚才’这个词呢?”“时间短,事情刚刚发生。”
“吐血呢?”“生了重病,才会吐血。”“吐了许多血。”
“小姑娘的妈妈生了非常严重的病。”说到这里,陈老师让大家把整句话的意思连起来,再理解一下。
一位同学总结说:“小姑娘至亲至爱的妈妈在刚过去的时间里生了非常严重的病。”“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一般说,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会又怎么样的举动?”陈老师笑着追问了一句。
这时,学生先是疑惑,继而脸上都显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非常兴奋,纷纷举手发言,互相补充:“在危急的情况下不慌乱,就是镇定。”“遇到危险不害怕,就是勇敢。”
“在艰难困苦中不绝望,就是乐观。”至此,答案被再次明确,陈老师很高兴:“好的,同学们经过自己的思考,终于理解了小姑娘为什么会有‘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
也就是说,不仅能知‘是什么’,还能知其‘为什么’。对于语文学习来说,这比知道‘标准答案’重要的多。
这种思维方法很有用,下面我们继续来学习。” 教学继续进行,开始找“我”和小姑娘第二次见面中的动作描写,最后重点集中到。
具体化为教师根据课堂上的各种信息灵活的调节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学目标、环节、节奏、氛围、时间等一切因素,使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行为。
课堂掌控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由多种单项能力组成的和谐统一的整体。主要内容分为课堂组织管理能力、课堂察言观色能力、课堂及时反馈能力以及课堂系统把握能力。
一、课堂组织管理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课时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用各种管理方法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活跃学生思维,使之自觉、积极、主动地参加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活动。互动生成的课堂中,学生思想活跃、热情进取,思维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独立性,但是因年龄、阅历的因素,思维仍停留在浅层次上,但集体组织观念淡化。
面对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行为还不成熟的莘莘学子,教师的课堂组织管理技能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整个课堂组织管理如能得心应手,教学过程便会如行云似流水,教师便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捕捉学生的学习信息、处理声称问题上,便能和学生意趣盎然的沉浸在知识海洋的起伏跌宕中。
通常课堂管理方法有:创设情境法、表情感染法、停顿吸引法、目标指引法、趣味激发法、设疑法、激励法、竞赛法、暗示法和人文评价法等。 二、课堂察言观色能力 捕捉信息指的是从课堂的信息源中,发现教学所需要的、有价值的问题。
教学中随机事件何其多,相应的教学资源何其多。教师就可挖掘、开发、引申、利用、见机行事,使“麻烦”不再“麻烦”,反而成为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优化教学。
这是从意外不确定生成中捕捉有用的信息。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认识冲突上捕捉有用信息。
随着学生课堂主体性的增强,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增多,师生之间常常会产生认识上的冲突。教师应从学生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认识的冲突上去捕捉有用的信息。
三、课堂及时反馈能力 课堂及时反馈能力指教师对课堂上的各种信息迅速及时地进行分析对比、综合判断、推理和反映的能力。如果对来自学生、环境的信息迟迟不作出反馈,课堂教学就不能很好的控制,也就难以完成学习任务。
课堂及时反馈能力主要指课堂信息的分析判断能力和重组课堂信息能力两个方面。 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学生反馈出来的已有学习经验、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教师自身的专长,灵活的选择教法,因势应变,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四、课堂系统把握能力 课堂系统把握能力是指教师能够正确把握教学目标、稳定教学节奏、控制教学结构的能力。把握教学目标要求教师从整体、全局,适时适情的掌控课堂,并随时监控自己的掌控是否有助于掌控目标的实现,并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对自己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反馈和调控。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要随机应变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任务。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48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