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哦!! 生活中的地理之灾害常识 一、地震 (一)地震前兆 1.动物异常 蛇、鱼、鸟、鼠等动物被称为地震“活仪器”,它们通过某些感觉器官,感受到震前从地壳深处传来的声、光、电、磁、热等变化。
造成复杂的反应,或兴奋型异常(惊慌不安、如癫如狂、仓皇逃窜);或抑制型异常(行为迟钝、发痴发呆,不知所措)。 鼠类异常反应来得最早,大老鼠成群结队叼着小老鼠乱跑,黄鼠狼大搬家。
大小家畜如狗乱叫狂嚎、上墙上房,有一农民家的狗跑进屋内,把睡觉的主人咬起来,主人把它打走后,刚一躺下,它又来咬,主人生气,边追边打狗,恰好这时地震发生了。猪不吃食,羊不进圈,猫乱抓乱挠。
马、牛不吃料或乱奔或发呆。鸡、鸭、鹅惨叫不停等等动物的异常反应常与地震活动有密切联系。
鱼类震前的表现,成群漂浮,有的发呆,有的翻白,有的佯死,有的倒立水中打旋,或者跃出水面,家养的鱼乱蹦乱跳,有的还发出尖叫声;海蟹密密麻麻地爬满了海岸,一动也不动。 2.植物预兆 科学家在研究我国近20多年发生的地震时发现,每次地震发生前,植物都出现过异常情况。
1970年宁夏地震发生前一个月,当地的蒲公英初冬季节居然开花。1976年辽宁海城地震,地震前两个月,那里许多杏树提前开了花。
四川松潘地震前夕,该地区竹子突然大面积开花,玉兰也再次开花,桐树大量枯萎。某些植物对地震的反应是有代表性的,其中含羞草的反应较为典型。
含羞草的叶子白天是张开的,到了夜晚叶片逐渐自动闭合。然而,科学家发现,地震前夕,含羞草显得有点反常:白天它的叶子紧闭着,夜晚叶片反而半张半开了。
地震发生时,含羞草的小叶全部张开了。更多的资料请看: 。
上面还有好多的内容哦。
狭长的岛国--日本:素有"火山地震国"之称.它的象征是富士山,富士山也被日本人称为"圣岳";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马六甲海峡:全长1080千米;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东边的松巴哇岛北部,有一座坦博拉火山,在1815年爆发时,释放的能量相当与美国对日本那颗原子弹的威力的8000万倍,是人类已知的最猛烈的火山爆发;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是柬埔寨人民的骄傲,与金字塔.泰姬陵同名;语言和人种的博物馆;宗教万花筒--印度;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印度的"硅谷"--班加罗尔;"小印度"孟买;印度教圣城--瓦拉纳西;永久爱情的象征--泰姬陵;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正在消失的湖泊--咸海;白金之国--乌兹别克斯坦;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世界石油宝库--波斯湾;圣地--麦加;圣城--耶路撒冷!天一个上过初中的人都可能知道地球有46亿年的历史了,而且许多人还可能了解地层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另外近些年来人们对“寒武纪”、“侏罗纪”、“白垩纪”、“第四纪”这样的词也比较熟悉了,但是这些名词是如何来的恐怕很多人只是个较朦胧的印象吧? 大家知道按地层的年龄将地球的年龄划分成一些单位,这样可便于我们进行地球和生命演化的表述。人们习惯于以生物的情况来划分,这样就把整个46亿年划成两个大的单元,那些看不到或者很难见到生物的时代被称做隐生宙,而将可看到一定量生命以后的时代称做是显生宙。
隐生宙的上限为地球的起源,其下限年代却不是一个绝对准确的数字,一般说来可推至6亿年前,也有推至5.7亿年前的。从6亿或5.7亿年以后到现在就被称做是显生宙。
您好,华图教育为您服务。
对于常识的判断,我们不要把常识看得像之前那么沉重,其实常识在我们作答的过程中,应该成为我们快速和快乐之源。以前常识判断在应考的过程中讲过,要养成常识的习惯,常识的习惯非常重要。
遗憾的是,大家都没有看到2014年国考的大纲是什么样子的。基于我给大家讲的是常识模块,我就把常识模块2014年大纲的真面目放在这里,大家可以一目了然一下。
常识模块也没有任何改变,但是即使没有任何改变,但是大家要知道,我们读大纲是通过大纲表层的东西,挖掘考试背后更高效、更容易取得致胜成功的方法或途径。从这个角度来看,常识注重了向能力过度的考核。以前我们只是了解常识一出来,看范围有没有改变。其实我们现在应该往后压,因为随着公考逐年成熟和高端,要求非常高了。从这个层面我们在解读新大纲的过程中,我把今年的大纲从形式上,给大家归纳出来直接应对的方式,或者说应考的趋向。
从新大纲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只从表面的高密度的知识的考察,因为现在考察的是了解的认知点,其实是平时积累的能力。重要的是指向了考试的核心,考的是大家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也就是说告诉大家,实际上已经不再是知识密集型考试,是知识之上的素质能力、归纳、总结和判断的考核。而不是之前拿着常识模块的宝典,或者拿着模块的知识背,这已经没有用了。
从这个层面来讲大家要记住,我们在应考过程中要以能力为主,而不是记住了哪个知识为主,不再对常识的作答致胜性的作用了。建议从这个大纲应该读出来,剩下的几十天培养的是我们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不要再背相关的知识了。
接下来看一下近几年的考试,我给大家做了图表性的分析,毕竟还有一部分的考生没有做过纵向的分析。这也印证了我们在考试的发展历程中,逐渐由范围考核进行了知识的相关测验。从2011年开始到2013年真题做一个整体的回顾,考试范围没有变,但是考题的侧重点变了。2012年的真题较2011年有很大的飞跃,比如2011年考四大名著哪个作者是错的。2012年会考匾额和古迹之间的关系,这就说明在知识积累上进行了能力、引申能力的综合判断,而不是单项的考核。,这是2009年到2013年考试范围。我们下面复习的时候,也要把应考的侧重点做一个偏导。18:27
这是2009年到2013年常识考情的题量,不要不要相信说今年主要考察政治,或者说主要考察历史这样的说法了,不要把哪个方向、哪个学科门类作为一个重点、非重点。其实比例是差不多的,考核是很均匀的。这是我跟大家做的常识历年考试的分析,想通过大纲的面目,让大家在最后四十来天做应考层面的调整。
我们来看下一页。我最后的落脚点在这里,大家接下来应考的时候本着这样几个基本点。
第一,厚积薄发。真正考试的时候20道题,20道题可能涵盖你之前阅览的所有的知识,可能是隐性的。
第二,见多识广。建议大家从现在开始,你看的任何一条新闻,无论是生活层面的还是我们所说的知识层面的,在见到过程中有意识的拓展延伸更多的知识。
第三,以阅为主。大家不要再记知识了,以阅为主,能怎么看就怎么看。在常识的层面尤其是作答的层面,有一个相对恒久的方法,叫做第一印象认定法。只有你第一印象认定的常识答案是最有可能是正确的选项。所以接下来大家不要再背一些知识,不要求大家固化知识了,以阅读为主,多做题。只有这样,我们的常识才能完成大纲的要求。
如有疑问,欢迎向华图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0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