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解(三)《世说新语》两则《咏雪》一,词语积累[内集]家庭聚会.内,指家人.集,聚集. [儿女]指子侄辈,这里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义,道理,意义,文章表达的意思.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似]相似,像. [差(chà)]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未若]不如,比不上. [因]由于. 二,文学常识1. 《世说新语》:六朝志(记)人小说代表作.全书8卷,分德行,言语,方正,政事,文学,雅量等36门.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2.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笺(jiān)疏》中的"言语"一门.三,内容点击《咏雪》讲的是晋朝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少女谢道韫表现了以柳絮咏雪的才能.四,阅读探究1. 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气氛 轻松,温馨的家庭气氛.2. 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文中"儿女"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天的"儿女"专指子女.3. 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暗示作者赞赏她的才气.4. 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 为什么 第一种意见:"撒盐空中"好.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盐比较接近;而柳絮是灰白色,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与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第二种意见:"柳絮因风起"一句好.好的诗句应有深刻的意蕴,"柳絮"句将物象与意蕴统一起来,形成了诗句的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而"撒盐空中"仅有物象而无意蕴.五,迁移拓展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陈太丘与友期》一,词语积累(一)常规词语[期行]约定同行.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期,约定的时间.日中,正午时分. [舍(shě)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离开. [乃]才. [时年]当时的年龄. [戏]嬉戏,玩耍. [客]客人,指朋友.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委]丢下,舍弃. [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无信]不讲信用. [引]拉. [顾]回头看.(二)通假字[不]同"否".二,文学常识出自《世说新语笺疏》中"方正"一门.三,内容点击《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面对父亲的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地加以反驳的故事.既表现了他的聪敏,更写出了他的懂得为人的道理.四,阅读探究1. 陈太丘"期日中,过中不至",陈太丘的朋友反怒责陈太丘,说明朋友是怎样的人 不讲信用,粗野无礼.2. 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3. 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第一种意见]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第二种意见]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4. 有人认为,陈太丘的朋友也有可取之处,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同意.面对元方的反驳,有人很惭愧,想与元方握手道歉,这说明他有知错能改的精神.5. 友人为什么能够哑口无言,赔礼道歉 元方的反驳有理有据.第一,从信用方面看,父亲朋友失约在先,无信;从礼貌方面,父亲的友人当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无礼.因此,友人最后哑口无言,只得赔礼道歉.五,迁移拓展1. 面对他人的无礼,你该如何处理 [意见一]抓住对方失礼之处,针锋相对,维护个人名誉不受侵害.[意见二]针对对方失礼之处,摆事实,讲道理,使对方明白自己的过错,既维护个人名誉,又不伤害对方.自己不能向对方一样失礼.2. 如果父母不在家,家中来了客人,你该如何接待 在能确定对方身份的前提下,以礼相待;如果不明对方身份,要机智地探询对方情况,提高安全意识.3. 你还知道哪些《世说新语》中的故事 如"王戎识李".4.有不少成语出自《世说新语》,请写出几个.望梅止渴,难兄难弟,鹤立鸡群,标新立异,一往情深5. 古代像谢道韫,陈元方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事例吗 一 王冕四岁作画; 二 曹植七岁作诗; 三 甘罗十二岁做宰相;四 司马光砸缸.【附】课内古时词名句积累与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汉·曹操《观沧海》【简析】借助奇特想像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体现了作者的博大胸怀.海日生残夜,江春如旧年.——唐·王湾《次北固山下》【简析】新旧事物交替,表明时间匆匆过,抒写出淡淡的乡愁,同时也给人以希望.蕴含的哲理:旧事物是蕴含在新事物之中的,新事物定能冲破重重阻碍,发展壮大起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伤仲永》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世隶( )耕 日扳( )仲永环谒( ) 环谒于邑人( ) 不能称( )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 )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伤仲永( )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或以钱币丐之( ) 日扳仲永( ) (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泯然众人矣( ) 3、词语运用 选出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 A.从先人(以前的)还家 B.世隶(奴隶)耕 C.并自为其名(名声) D.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4、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通 ,意思是: ②贤于材人远矣。
通 ,意思是: 5、辨析加点词的异同: 未尝识书具 书: 词,意思是: 即书诗四句 书: 词,意思是: 余闻之也久 闻: 词,意思是: 不能称前时之闻 闻: 词,意思是: 贤于材人远矣 于: 词,意思是: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于: 词,意思是: 6、有些词在特定的情况下意思会发生,请说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父异焉 异 一般是 词,这里变成了 词,意思是 邑人奇之 奇 一般是 词,这里变成了 词,意思是 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 一般是 词,这里变成了 词,意思是 父利其然也 利 一般是 词,这里变成了 词,意思是 二、整体把握: 5、本文作者 是 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因散文成就高而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6、本文第一段写 ,第二段写 ,先 后 ,形成鲜明对比,说明了 的道理。 7.摘录课文的原话,说明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 第二阶段: 。
第三阶段: 。 三、细读体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题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遭中,从先人还家,于舅皋见之,十二三臭。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
复到舅皋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8.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忽啼求之 借旁近与之 邑人奇之 传一乡秀才观之 9.翻译句子: 1)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翻译: ②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翻译: 10、文中有一个句子概括厂方仲永后来沦为平庸人的原因,请找出来。
句子: 11、文中哪些语句介绍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理解有对有错,对的打√,错的打X。 ①方仲永从五岁起表现超凡的才华,但到十二三岁的时候却并不突出了,到二十岁左右时才能衰竭,与普通人没有差别了。
( ) ②方仲永刚开始作诗时,不仅才思敏捷,反应极快,而且他的诗在内容和文采上都有令人欣赏的地方。 ( ) ③方仲永的“邑人”都是十分重视人才的。
从“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两句中可以看出, 13、省略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请试补出下列括号中省略的部分。 明道中,( )从先人还家,( )于舅家见之,( )十二三( )矣。
( )令( )作诗,( )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 )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 )曰:“( )泯然众人矣。” 14、方仲永由一名天才儿童成为一名普通人,谁该对此负责?请读谈你的看法。
15、《伤仲永》中文题包含的感情是( )(3分) A、痛心忱惜 B、哀怜惋惜 C、哀怜痛心 D、痛苦惋惜 16、在第二段中表明作者写《伤仲永》目的的句子是什么? 17、第一段“余闻之也久”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18、解释下列多义词:(3分) ⑴自:并自为其名( ) ⑶然:父利其然也(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泯然众人矣( ) ⑵书:即书诗四句( ) 未尝识书具( ) 《木兰诗》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读音上打“√”) 可汗( kěhàn kèhán )大点兵 燕山(yān yàn) 胡骑( jí jì )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àn jiān ) 军书十二卷(juǎn juàn ) 阿姊(jiě zǐ) 著(zhù zhuó)我旧时装 军帖(tiě tiè)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 ( )( ) ( ) ( ) 机杼声 鞍 鞯 朔气 戎机 ( ) ( ) ( ) ( ) 金柝 策勋 红妆 云鬓 3、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A.愿为市鞍马(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是) B.不闻爷娘唤女声(听) 著我旧时装(穿) C.双兔傍地走(跑) 安能辨我是雄雌(怎么) 4、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通 ,意思是 。 5、辨析下列词的古今意义: 阿爷无大儿 爷: 古义 ,今义 赏赐百千强 强:古义 ,今义 双兔傍地走 走:古义 ,今义 6、辨析下列词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 昨夜见军帖 词,意思是 将军百战死 词,意思是 对镜帖花黄 词,意思是 出郭相扶将 词,意思是 愿为市鞍马 词,意思是 东市买骏马 词,意思是 7、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当户织 唯闻 朔气 金柝 策勋 出郭相扶将 红妆 云鬓 扑朔 迷离 二、整体把握:粗读大意 8、这首诗叙述了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故事。
在木兰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 的优秀品质。 9、把全诗分为四部分(。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整理一、之(代词,语气助词)“之”在文言文里一般是作为代词来使用。
(1) 代词。1. 学而时习之;之,指代学过的知识。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之,指代孔文子,即孔圉。则其善者而从之;之,指代优点。
——《论语六则》2. 下车引之;之,指代元方。 ——《期行》3. 忽啼求之;之,指代书具。
借旁近与之;或以钱币丐之;之,指代仲永。传一乡秀才观之;之,指代仲永写的诗。
邑人奇之;余闻之也久;之,指代仲永这件事。 ——《伤仲永》4. 睨之;之,指代康肃公。
但微颔之;之,指代发失十中八九。以我酌油知之;之,指代手熟尔。
徐以杓酌油沥之;之,指代葫芦。笑而遣之;之,指代卖油翁。
——《卖油翁》5. 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之,指代蔡璘。卒辇而致之;之,指代友人的儿子。
——《蔡坚还亡友财》(2) 语气助词。1. 不能称前时之闻;语气助词,的。
——《卖油翁》二、以“以”在文言文中有多种解释,我们主要以课本整理为主。1. 何以谓之“文”也;以,凭借。
是以谓之“文”也;以,因为。可以为师矣;以,来。
可,以,分别解释 ——《论语》六则2. 本所以疑;所以,固定用法,……的原因。以急相弃耶;以,因为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以,根据(凭借) ——《乘船》3.以养父母;以,把。
以钱币丐之;以,用。 ——《伤仲永》4.公亦以此自矜;以我酌油知之;以,凭借。
5.徐以杓酌油沥之;以钱覆其口;以,用。 ——《卖油翁》1.右经一章以下;以,表限制和范围。
2.何以:以何,凭借3.师无以应;以,用来 ——《戴震难师》注:“用来”和“用”不同三、而“而”一般表示五种:并列、修饰、转折、递进、顺承。(1) 表并列。
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 ——《戴震难师》(2)表修饰。1.默而识之;而,表修饰 ——《论语》2.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相委而去;而,表修饰 ——《期行》4.久而不去;而,表修饰5.笑而遣之;而,表修饰 ——《卖油翁》6.卒辇而致之;而,表修饰 ——《蔡坚还亡友财》(3)表转折。1.人不知而不愠。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3.而钱不湿。
——《卖油翁》(4)表顺承。1.学而时习之。
2.温故而知新。 ——《论语》3.释担而立。
——《卖油翁》(5)表递进。1.敏而好学。
2.学而不厌。特殊:在《蔡勉旃坚还亡友财》中,“而翁知我”的而译为“你,你的”,须牢记。
四、为。“为”有两种读音:wéi,wèi,有两种不同的意思。
(1) wéi。(动词)1.可以为师矣;为,做,当。
2.自为其名;为,题写。3.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为,作为。(2)wèi(介词,原因、目的)1.何为不可;为,为什么。
2.因为。3.向4.替5.“以为”固定用法。
初三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
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
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
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方孝儒《指喻》) 【注】①握:四寸为一握。②膂(l—):脊骨。
③瘳(chu):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
⑤傅:涂。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 A.惧而谋诸医(谋划) B.甚将延乎肝膈(蔓延) C.疾未易为之(变换)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消除)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 徐以杓酌油沥之 B.不速治,且能伤身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 虽人有百手,首有百指 D.终日而愈,艾可治也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忧之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 B.余因是思之(指代“引发的道理”) C.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指代“各种疾病”)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指代“祸患”)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 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② 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5.本文写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二、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 6.解释下面加点的“之”字。
(1)杨子之邻人亡羊 之: (2)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之: 7.补出省略成分。 既反,( )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
8.翻译。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译文: 9.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滥竿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浩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0.南郭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为什么要“请为王吹竽”? 答: 11.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竿,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答: 12.齐泯王听吹竿,喜欢一个一个独奏,南郭处士为什么要逃走? 答: 13.南郭处士逃走后,你认为他会去做什么? 答: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①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①。子贡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
孔子曰:“赐③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②子路④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选自冯梦龙著《智囊》) [注释]①府:指国库。
②子贡:孔子的学生。③赐:子贡的名。
④子路:孔子的学生。 14.文中写子贡做了什么事?孔子对他的做法持什么态度?孔子持这种态度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 15.文中第②段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五、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③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注释:①管仲、隰(xǐ )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②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
③不难:不惜,不耻。 16.“乃掘之”中的“乃”与下文哪句中的“乃”字意思相同?( ) 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7.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老马之智可用也。
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 B.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北面,夏天住在山的南面。 C.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蚁壤高达一寸,下面一仞的地方就有水。 D.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
凭管仲的圣明和隰朋的智慧,到他们有所不知的时候,不。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解 &《童趣》 一、词语积累 (一) 常规词语 [余]我。
[童稚(zhì)]幼小。稚,幼小。
[秋毫]秋天鸟类新生出的纤细羽毛。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毫,细毛。[故]所以。
[物外]超出事物本身。[私]暗自,暗暗的。
[拟作]比作。拟,比,比拟。
[向]接近。[昂首]抬头。
昂,抬。 [项]颈,脖颈。
[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徐]慢慢地。
[观]看,观赏。[果]果真。
[唳(lì)]鸟鸣。[怡(yí)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定神]使精神安定。 [以……为……]把……当作……。
[砾(lì)]碎石、碎瓦。[壑(hè)]坑谷、深沟。
[神游]游览于假想境界中,愉快而满足。[兴]兴趣。
[盖]有“原来”的意思。[为(wèi)]被。
[方]正。[鞭]用鞭子打。
[数十]几十。 [驱]赶,驱逐。
(二) 通假字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三)成语 [明察秋毫]明,视力。
察,看清。本来形容目光敏锐,连最微小的东西也看得清。
后形容人洞察事理。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怡然称快]形容内心十分快意。 [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夏蚊成雷]夏天蚊子的声音像雷声一样,形容蚊子很多。 二、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作者沈复,清代文学家。 三、整体把握 本文围绕“物外之趣”记叙了童年时的几件趣事:一是把蚊子成雷当作“群鹤舞于空中”、“鹤唳云端”;二是将丛草、虫蚁、土砾分别当成树林、野兽、丘壑,神游其中;三是观虫时驱赶癞虾蟆。
首段先点明主旨“物外之趣”,二、三、四段记事分述。作者以“物外之趣”统摄几件事,意在说明他年幼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四、阅读探究 1. 从第一段来看,小时的我有怎样的本领、习惯和收获? 本领:张目对日,明察秋毫。习惯: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收获:时有物外之趣。 2. 体现全文中心的词语是什么? 物外之趣. 3. 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 一 将蚊子拟作白鹤之趣。
二 神游丛草、土砾、虫蚁构成的幻境之趣。 三 观虫斗、驱癞虾蟆之趣。
4. 表现作者心情的词语有哪些?有怎样的作用? 词语:“怡然称快”、“怡然自得”、“神游”、“呀然”等。 作用: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儿童观物时的心理,表现了“物外之趣”,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5. 推测作者将癞虾蟆“驱之别院”的目的。 可能为“二虫”复仇,主要原因是它破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6. 第四段表现作者“童稚”的语句是什么?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7. 作者获得“物外之趣”的基础和关键是什么? 基础:细致的观察。
关键:丰富的想像。 8. 从文中可以看出“物外之趣”是怎样得来的? ① 有强烈的好奇心。
②有细致的观察力。③有丰富的想像力。
五、迁移运用 1. 学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① 要热爱动物、热爱自然,与大自然中的生命和睦相处。 ② 获得美好的体验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
③ 要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怀有一颗童心,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2. 你的童年也一定有“物外之趣”的美好体验,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如:观察蚂蚁搬家,把它们想像成支援前线的“大军”;看到漫天飘舞的雪花,把它当作天女散花;自己筑小塘坝堵住水源,而后打开塘坝,把它想象成黄河决堤;自己“过家家”时,拿松针当韭菜、拿手帕当被褥、拿布娃娃当孩子、拿小盒子当房屋,手动着,嘴说着,陶醉其中,其乐无穷。……) 3. 生活中,你怎样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心胸开阔,不为生活所累;遇事想得开,利用想像把困难和挫折当成朋友的善意玩笑;把自己遇到的好事和坏事都当成生活对自己的恩赐;有一点儿“阿Q精神”等。
4. 阅读下列古诗,谈谈这首诗包含的情趣。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儿童善于观察,对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又有丰富的想像力。
他们在玩味、想像的美好的体验中得到心理的满足,获得了审美情趣。 &《〈论语〉六则》 一、词语积累 (一)常规词语 [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时常地复习。时,时常(又:按一定时间)。
习,温习、复习、实习。 [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亦]也。 [自]从。
[(不)知](不)了解。[愠(yùn)]生气,发怒。
[君子]指高尚的人。 [吾]我。
[日]每天。 [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省,反省。
[为(wèi)]替,给。 [谋]谋划,指办事。
[忠]尽心竭力。 [交]结交,交往。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故]指学过的知识。 [罔(wǎng)]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殆(dài)]有害。
[诲(huì)]教,教导。 [知(之)]知道(它)。
[是]此,这。 [贤]贤人,有才德的人。
[齐]看齐,一齐。 [内]指内心。
[善者]指长处。善,好。
[从]跟从,这里指学习。[士]士人,封建时代称读书人。
这里指有抱负或有特殊地位的人。 [弘(hóng)毅]刚强,勇毅。
[任]负担,担子。引申为责任、职责。
[重]重大。 [已]停止。
[岁寒]寒冷的冬天。岁,指时间。
[凋(diāo)]凋谢。 [行]奉行。
[其]大概。[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 想,希望。 [勿(wù)]不要。
[施]加。 (二)通假字、古今字 1. 通假字:[女]同“汝”,你。
[(是)知(也)]通“智”,聪。
新课程文言文总复习七年级上册:1、童趣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项为之强 项:颈,脖颈。
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 徐:慢慢地。
以:用 3、果如鹤唳云端 果:果真,果然。唳:鸟鸣 4、以从草为林 林:树林 5、兴正浓 兴:兴趣 6、方出神 方:正 7、鞭数十,驱之别院 鞭:用鞭子打,抽打。
驱:赶 8、必细察其纹理 细:仔细。察,观察 9、昂首观之 昂:抬。
首:头。之:它,代蚊子 10、为之怡然称快 怡然:愉快的样子 二、译句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 1、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 3、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 1、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 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2、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 3、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4、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5、恰当。
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 案 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1、同“悦”,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 2、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罔:迷惑。殆:危害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齐:相同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女:通“汝”,你。
是,这。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 6、故,旧的知识 7、士不可以不弘毅 7、弘毅:宽广,刚毅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
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 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填空。 1、子曰:“学而时习之, 。”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
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3、子曰:“见贤思齐焉, 。”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 。
, 。”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
5、子曰:“ , 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
6、子曰:“岁寒, 。”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7、子曰:“其恕乎, , 。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8、子曰:“由,诲女知乎! 是知也。”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
七年级上册:3、山市 一、解释加点词语义。 答 案 1、数年恒不一见 数,几。
恒,经常。 2、层层指数 数,数数 3、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
楼,像楼一样,堂,像堂一样,坊,像坊一样。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4、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山市,山中蜃景 5、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屑屑,忙碌的样子 6、或凭或立,不一状 不一状 7、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8、倏忽,如拳如豆。
倏忽,突然。 二、翻译句子。
1、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 公子孙禹年和他的朋友在楼上喝酒。
2、或凭或立,不一状 有的靠着,有的立着,形状不一。 3、然数年恒不一见 但是这几年总不出现一次。
三、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作者是借哪些人的观察描写山市的? 1、借孙禹年和他朋友的观察来描写山市的。
2、由本文的内容及“危楼”一词,你能联想古代哪一首著名的诗歌?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为什么蒲松龄时代的人把“山市”叫做“鬼书”? 3、当时的人们不能对“山市”这种自然现象作出正确的理解,所以只能用迷信的不科学的说法来解释 4、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 4、子虚乌有、历历在目、直冲霄汉、风定天清 5、找出文中描绘山市的关键词语,体会山市形成的过程 5、孤塔—宫殿—城市—危楼 6、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山市的特点 奇异、奇妙、神秘、瑰丽、变化多端、七年级上册:4、《世说新语》两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1、俄而:片刻。 骤:急速。
欣然:高兴的样子 2、撒盐空中差可拟 2、拟:比,比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3、未。
初一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重难点字词1、之:故时有物外之趣:结构助词,"的"。
2、以:徐喷以烟:介词,"用"。 昂首观之:代词,"它,指夏蚊"。
以丛草为林:介词,"把"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用在主谓结构间,取消 可以为师矣:介词,"凭,靠"。 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以数万计:介词,"用"。 下车引之:代词,他(指元方) 此独以跛之故:因为 人皆吊之:代词,他(指丢马的人) 可以为师矣:介词,凭,靠。
其邻人之父亦云:结构助词,"的"。 仁以为己任:介词,"把"。
3、而: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表修饰,可不译。 暮而果大亡其财:表修饰。
丁壮者引弦而战:表修饰。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 堕而折其髀:表顺承。
学而时习之:连词,表顺承,译作"然后"。 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
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译作"却"。 而疑邻人之父:表转折,"却" 任重而道远:连词,表并列,译作"并且"。
4、然:忽有庞然大物:形容词词尾,译作"……的样子"。 果然鹤也:副词词尾,不译。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形容词词尾,译作"……的样子"。 然数年恒不一见:但是,可是,连词,表转折。
5、为: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译作"被" 6、其:蹲其身:代词,译作"自己的" 知之为知之:译作"是"。 必细察其纹理:代词,译作"它的"。
项为之强:译作"因为"。 其恕乎:副词,译作"大概,也许"。
以丛草为林:译作"当作"。 其子曰:代词,他的 为人谋而不忠乎:译作"替" 大亡其财:助词,不译。
此何遽不为福乎?:译作"是" 而折其髀:代词,他的,指"好骑"的儿子 7、观:昂首观之:看 作青云白鹤观:景象 8、故: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 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 故又名"鬼市"云。:所以 此独以跛之故:原因、缘故。
9、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其中"于"为介词,"之"为代词,指"在这几个同行的人中间"。 10、时:故时有物外之趣:常常 元方时年七岁:当时 时而习之:时常。
11、富:宋有富人:形容词,富裕 家富良马:动词,有很多,富有 12、亡:暮而大亡其财:丢失 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 13、引:下车引之:拉 丁壮者引弦而战:拿起,拉开。 14、数:见宫殿数十所:表示不确定的数目。
层层指数:点数,计算。 15、词性活用: 鞭:鞭数十,驱之别院。
名词作动词,译作"鞭打,用鞭子打"。 故: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 新: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知识" 仁:仁以为己任:名词作动词,实现"仁"的理想。
低:逾时,楼渐低,不见其顶:形容词作动词,"降低"。 雨:天雨墙坏:名词作动词:下雨 近:近塞之人:形容词作动词,靠近,接近。
富:家富良马:形容词作动词,有很多,富有。 善:有善术者: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择其善者而从之:长处,好的地方。 智:其家甚智其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聪明。
16、通假字 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不亦说乎:"说"通"悦",高兴,愉快。
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是知也:"知"通"智",智慧。
一切乌有:"乌"通"无",没有。裁如星点:"裁"通"才",只有 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疑问。
17、重点字词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私:心里。拟作:比作。
于:在。 徐喷以烟:慢慢地。
盖一癞虾蟆:原来。 方出神:正好。
使与台齐:让。 定神细视:集中。
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学而为思则罔:迷惑。 学而不思则殆:有害。
是知也:此,这。 择其善者而从之:跟从。
士不可以不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定。 无何:不久,不一会儿。
危楼:高楼。 往来屑屑:形容来往匆匆。
或凭或立:有的人。靠着。
不一状:形状不一。 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撒盐空中差可拟:把……撒在。
大致,差不多。相似。
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 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太丘舍去:丢下。 非人哉:真不是人啊。
相委而去:委:丢下,舍弃。去:离开。
(丢下我走了。)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智子疑邻:以……为聪明。人皆吊之:都。
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居数月:经过。
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
1、昂首观之,向为之强。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童趣》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高兴。《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人称代词,你。《论语十则》
4、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乌,通“无”,没有。《山市》
5、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不,通“否”,表疑问。《陈太丘与期》
2.走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跑 走
3 再 一股作气,再而衰 第二次 又
4 池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护城河 水池
5 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停驻 质量差;次数
6 戾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至 暴戾
7 令 何患令名不彰耶 美好的 命令
8 寻 未裹,寻病终 不久 寻找
9 狱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案件 监狱
10 坐 停车坐爱枫林晚 因为 坐下
11 渠 问渠哪得清如许 它(他) 水渠
12 微 微斯人,吾谁与归 没有 微小
13 迁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官吏调职 迁移
14 形 无案牍之劳形 身体 形状
15 鄙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目光短浅 卑鄙
16 卑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 地位低下 品质低下
17 牺牲 牺牲玉帛,弗敢专也 祭祀用的物品 为正义事业而奉献
18 亲戚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父母兄弟等 姻缘亲属
19 交通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错相通 交通运输
20 妻子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儿女 男性的配偶
21 绝境 同上 与世隔绝的地方 山穷水尽的地步
22 无论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更不必说 条件关系连词
23 几何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多少 数学学科之
忽啼求之(啼,哭着,动词作状语。)
②.父异焉(异,对。。。。。感到奇怪,形容词作动词。)
③.宾客其父(宾客,名词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④.父利其然(作动词。认为…….有利可图)
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作状语;环谒,四处拜访。)
⑸.重点词语翻译:
①.世隶耕(隶,属于。) ②. 不至:没有达到(要求)。
③.称前时之闻(称,相当。) ④.通悟:通达聪慧。
⑤.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⑥.彼其:他。 ⑦.泯然:完全。
⑧.贤于材人:胜过有才能的人;贤,超过;材人,有才能的人。
《木兰诗》
词语活用:
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问女何所思。
②.“策”名词作动词,登记。策勋十二转
③.“骑”动词作名词,战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口技》
词语活用: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京城中有个擅长口技艺术的人。)
②.不能名其一处(名,名词作动词,说出;不能够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
②.
会宾客大宴(宴,名词作动词,举行宴会;会,适逢;正碰上有家人大摆宴席请客。)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
词语活用:
①.孔子东游(东,名词作状语,到东方。)
孔子到东方游历。
②.而日中时远也(远,形容词作动词,离人远的。)
正午时离人远。
《狼》词语活用:
①.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②.一屠晚归(屠,动词作名词,指屠户,一个屠户傍晚回家。)
③.一狼洞其中(洞,名词作动词,“打洞”的意思。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④.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做动词,攻击,胁迫的意思)
⑤.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作动词状语,“钻洞”的意思,企图打穿柴草堆钻过去…)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71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