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加法和减法(一)”中的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是在上学期已经学习的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加深了对减法的理解,让学生学习根据减法的含义解决实际问题。为以后学习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设计说明]这节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情景,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数学操作中理解问题,解决问题,为孩子营造广阔思维空间。开展游戏活动,通过生生合作、互动、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进行个性的数学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充满人文关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多少(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从而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类似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情趣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复习导入
1. 智慧老爷爷听说小朋友特别爱动脑筋,心里可高兴。送了份礼物给大家,要想打开礼物,先解开盒上的密码:
(课件:7比4 6比9 8比3 2比9)学生口答
2. 打开礼物出现水果。(课件出示)让学生对两种水果进行比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生活中常见事物数量比较,自然导入新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为下面解决问题作铺垫。]
二、引导探索 解决问题
生:红圆片13个
生:蓝圆片8个
[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意识。]
学生摆,教师巡视
展示学生摆的情况,说出摆的方法(一个一个对齐)
[学生在具体的数学实践活动中,通过动手、观察感知一一对应,直观的发现谁比谁多。]
3.领悟算法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FFKJ.Net
(1)让学生把红圆片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数量和蓝圆片同样多。
学生表述,教师评价。
小结:求谁比谁多多少?谁
《比多少》的教学内容是通过丰富的情景,让学生在感知100以内数的多与少的同时,学会用语言“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的词语来描述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初步学习用估算方法去体验比多少。在学生的参与下,体会到生活中充满数学及生活的多姿多彩。“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词语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我觉得要做的只是找到一个契机,让学生将他们的生活语言说出来。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给学生创设一个童话情境: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在举行折星星比赛,请学生估计小猴折了几颗星,再让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小猴与小松鼠谁折的多,是多很多吗?引导学生说出“多一些”,反过来该怎么说?引导学生说出“少一些”,然后用小猫折的与小猴比,引出“多得多、少得多”。虽然后面进行了大量的练习,但还是有部分学生对于多少的程度区分不明确。
课后,我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觉得如果我把新授部分改一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小松鼠、小猫和小猴折的星星,谁多?并用“谁比谁多(少)”说完整句。接着教师质疑:小松鼠折的比小猴多,小猫折的也比小猴多,可多出的部分一样吗?小组讨论用什么词语表述(学生开展讨论)。通过全班交流报,引导学生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含义。这样的教学设计,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有效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合作交流活动,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等这些较难理解的词语。
第一课时:比多少
导学案
教案
活动一:自主、合作学习。
观察课本第6、7页主题图,完成下面的填空
1.小猪猪开始修它们的房子了,小兔子也来帮忙,你看一共来了( )只小兔子,小兔子们都在帮小猪运砖,每只兔子运( )块砖。一共运了( )块砖,砖有剩下吗?这样一个对着一个,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免和砖的块数是( )
2、小猪猪们力气可比兔子大多了,每头猪都运了( )根木头,一共有( )头猪,运了( )根木头,地上还有( )根木头,用圆代表猪,用小棒代表木头,画一画。
( )比( )多
( )比( )少
3、亲爱的小朋友,请你观察一下,图中还有哪些你可以进行比较,说给爸爸妈妈听,把它们用图画下来好吗?
4、小朋友们,请你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分享,看有没有小朋友观察得比你细,找的数学资源比你多,如果有,那么你向他学习,再找一找,说一说吧,相信你也行的!
5、结合小组学习,让每个小组到黑板前指出自己的发现。
6小结:什么样的情况是一样多,什么样的情况少,什么样的情况多
(小结:在比的时候,我们要一个对一个,如果正好对完没有剩余,那么就同样多,如果不是那么一个一个对,有多的就多一些)
2.完成学具的对比练习(任选两种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并用“多”
“少”“同样多”说一说。
活动二:提升训练
☆☆☆☆☆☆
★★★★★★★
☆和★一样多吗?小组合作,说说自己的理由。
活动三:拓展训练
1、比一比你们小组男生和女生…
2、比一比你们小组男生与下一小组的男生
3、比一比教室里的物品,
活动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理解“多”“少‘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和精神。
教学重点:会正确的进行“多、少”的比较。
教学难点:会比较几个物体的多、少。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行不行?
初步感知,导入新课 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出发,感知多与少的概念 师:同学们,回头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生:教室里有很多听课的老师。
师:你能用多或少描述以下听课教师与讲课教师之间的大小关系吗?生1:听课的教师比讲课的教师多。生2:我班的同学比听课的老师少。
生3:听课的老师比我班的同学多。生4:台上的桌子比台下的桌子少。
生5:我班的女孩比男生少,男孩比女孩多。生6:戴眼镜的比不戴眼镜的少。
[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是学习的前提。教师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引入,体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教师适时地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同时,引入情境提示矛盾,让学生独立探究,寻找解决生活问题的数学策略,有意识地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正如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鼓励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 谈话引入新知1.感受多少。教师板书:多一些 少一些 多得多 少得多 师:你们对这些词是怎样理解的?(可以借助图片、手势和身边的事物说一说。)
a.出示第1幅葡萄图。师:图上有什么?绿葡萄和紫葡萄比较多还是少?多很多吗?用哪个词比较合适?反过来紫葡萄和绿葡萄比较用哪个词较为合适?(学生开始讨论)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紫葡萄有50粒 绿葡萄有40粒 绿葡萄比紫葡萄( ) 紫葡萄比绿葡萄( ) 生:绿葡萄的个数比紫葡萄少一些。紫葡萄的个数比绿葡萄的个数多一些。
b.出示第2幅图片。葡萄有50粒 草莓有8个 葡萄比草莓( ) 草莓比葡萄( ) 师:大家仔细观察,葡萄的个数和草莓的个数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生:葡萄的个数比草莓的个数多出许多。
生:草莓只有一点点,葡萄有很多。生:草莓比葡萄少那么多呀!师:你们能用今天学过的词语来描述以下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吗?小组讨论开始(汇报讨论结果)。
生:葡萄比草莓多得多,草莓比葡萄少得多。师:刚才借助实物图对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老师这里还有一幅图没有标上数据,大家可以看图估算以下,然后用今天学过的词来描述一下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c.出示第3幅图片。
橘子的个数比青椒的个数( ) 青椒的个数比橘子的个数( ) 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生1:橘子的个数比青椒的个数多得多。
生2:青椒比橘子少得多。[学习数学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的过程,让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让学生合作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能从数学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数学游戏。教师:刚才大家学的很好,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老师这里有一个两位数,它们能猜到是多少吗?生:老师,这个数是20吗?师:不!它比20多得多。
生:老师,这个数是60吗?师:它比60又少一些。生:那么是55吗?师:对了,真聪明!师:你们还想做这个游戏吗?老师这里还有一个两位数,它比100少得多。
猜猜看?学生猜的过程略。[教师能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设计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通过这一游戏,不但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有意渗透了朴素的“区间套”的逐步逼近的思想方法。] 练习设计1.有两只小青蛙捉害虫,一只青蛙说,我今天吃了35只害虫,另一只青蛙说,我吃的比你少一些,你们猜我吃了多少只害虫?(1)10只 (2)30只 (3)5只。
一年级数学比多少教学
1.在课堂教学中.我遵循“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一原理设计了一系列活泼有趣,符合一年级特点的教学活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中国与日本,韩国与日本“比金牌”中让学生理解多得多,多一些的基础上启发学生逆向思考,日本与中国比怎样,日本与韩国比怎样,运用类比的方法去探究少得多,少一些的含义,自然顺畅,很好的为课堂目标服务。
2.自主学习,培养数感.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比一比,说一说,猜一猜,估一估等多种学习活,并融游戏于知识的学习之中,启发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获取知识,学生学得开心,学得投入,思维积极.从直观到抽象,偶合学生的数感,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3.注重学生个性思维的培养。课堂中我既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不框架学生的思维,力求多种答案。同时也注意引导学生如何逆向思维,例如:有“多得多”就有“少得多。”
教学反思: 1:积极的给予机会,珍惜学生的创造 回忆整节课,最大的感触就是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学生的创新精神值得保护和给予机会。在 记忆“ >” “ <”的,就像是 的眼睛,左边的是大于,右边的是小于。
从这个教学环节我深刻的体会到学生的创造力是无限的,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创造,激发学 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愿意表达,乐于表达。
2.数学知识的生动化和生活化 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很多习惯都不好,上课乱动,注意力不集中。所以课一开始,我便设计 了一个故事情景,激发学生帮助他人的兴趣。
自然的引出课题。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 活,知识一旦和自身的某些东西联系起来就会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因此我后半节课设计这 3 一环节不仅使得学生疲劳的注意力再次集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旁,一下子拉近了学 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浓厚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运用今天学习的大于和小于造几个句子 下课的时候和同伴说说。
3、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本节课中,我设计了一个开放练习,从而培养学生 的有序思维。
再让学生比较小于 5 小于 4 小于 3,小于 2 的这几个式子,你发现了什么?马 上就有学生发现括号里可以填的个数刚好是少一个。还有小朋友运用他的 5 个小手指来告诉 我这样的题目怎么做。
令我不禁感慨学生的机智和聪明。教师要相信学生,把时间交还给他 们,留给学生充分思维的空间,把学生实实在在的放在主体地位,真正的体现学生是数学学 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着。
一年级《比多少》评课稿
今天早晨的观课环节,刘侠老师经过充分的准备,给我们带来一节精彩的数学课。刘侠老师从教时间不长,进步非常快,在今早的课堂上就能看出她坚实的基本功。作为一节研讨课,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提出个人观点,与大家商议。
一、本节课的亮点
1、导入言简意赅,紧扣主题。刘老师通过两张长短不一的纸条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通过简练的引导语将“比多少”延伸到生活中,再自然而然的进入“缤纷糖果”的情境创设中探究新知。导入环节一气呵成,三两分钟时间有效的吸引学生注意力,为探究新知铺垫。
2、师生交流充分。本节课中,刘老师更多采用师生对话的方式与学生沟通交流,在师生平等、相互尊重的课堂氛围中,几乎有一半的学生获得了发言的机会,近距离与老师对话、表达观点。
3、刘老师在教学中结合自己的主题校本研修内容进行有效尝试,值得我们学习。一是尝试进行有效的课堂评价,比如在导入环节中,在一名学生回答问题后,立即给予“你真善于总结。”的有效评价。二是尝试训练学生课堂回答问题语言的完整性,如学生说:“蓝色比红色少得多”,刘老师有意的追问,蓝色的什么比红色的什么少得多?
个人校本研修的作用就是提升个人业务素养,优化课堂教学,刘老师注重主题研修与课堂实践的结合,一点一滴的进步,做得非常好。
二、我对本节课存在的质疑
1、教学重点把握不清。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有二,其一是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词语描述数量间的多少关系。其二是区分两个比较数量的主、宾关系,“谁”比“谁”多得多(M和N比较),是一组对应而相互依存的关系。建立这样的关系有利于理解一个比一个多反之一个比另一个少。第一个重点交流时间较少,快速呈现出来,显然重点的突出不够充分。本节课进入十分钟的时候已经揭示了全部概念,把课本中的例题作为习题的形式进行处理。第二个重点在课堂全课较少突出,在训练中明显看出某些学生说错了、说反了。
2、难点把握不清。本节课看似简单的用四个词语说话,实则是进一步发展学生数感,新课标中对数感的定义是:“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借助具体的实物发展抽象的数感是一个难点。课堂中出现了多次学生用数数的方式判断多少关系,让估计变成了运算,我个人认为应以直观判断为主,计算判断为否。观察素材的呈现还需要再精,比如缤纷糖果情境中,我认为三种颜色糖果的大小必须差不多,让学生感悟到一堆的大小就能判断多少,不建议去数。而且粉色糖果的画面是开放性没封闭的,可以无限想象有多少块。
3、课堂内容需要进一步延伸拓展。把比多少延伸到比高矮,比长短甚至胖瘦等。比如:“老师比张三高得多,张三比老师矮得多”
三、改进的几点建议
1、充分分析课标,分析教材,分析目标。通过体态语言(手势)演示法帮助学生建立主宾关系。
2、概念教学有两个关键,概念的生成和概念的同化,生成比同化更重要。今天早上的可明显注重同化,通过大量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而忽略了最初生成“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过程的重要性。
3、练习应更有梯度。一般有三个梯度,第一个层次是例题的原型,第二个层次是例题的变式延伸,第三个层次的拓展到生活,拓展多学科外,拓展到更深层次的领域。
4、板书应更简明、幻灯片颜色设置、总结应具有引领性。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23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