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 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 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
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
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 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 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 h:单位:米; ρ:千克/米3; 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 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 且 ρ物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下沉时:F浮ρ液 七、简单机械 ⒈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处于水位置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⒉功: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W=FS 功的单位:焦耳 3.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
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 W=Pt。
初中物理总复习提纲(一) 声学 5.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6. 声音靠介质传播,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真空不能传声. 热学 7.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它的原理是利用了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8. 温度的单位有两种: 一种是摄氏温度, 另一种是国际单位, 采用热力学温度.而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 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规定为100度, 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 每一等分为1摄氏度. -6℃读作负6摄氏度或零下6摄氏度. 9. 使用温度计之前应: (1)观察它的量程; (2)认清它的最小刻度. 10. 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 正确的方法是: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11.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要吸热), 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要放热). 12.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 而非晶体没有. 13.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吸热), 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放热). 汽化有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沸腾与蒸发的区别是: 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的,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而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的, 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14. 要加快液体的蒸发, 可以提高液体的温度, 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和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15.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沸腾时只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有时因为液体中含杂志沸点会有适当变化,水的沸点是100℃. 16. 要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 一是降低温度, 二是压缩体积. 17. 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叫气化(吸热), 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放热). 光学 18.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空气)的速度是3*100000000 米/秒. 影子、日食、月食都可以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来解释. 19.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0. 平面镜的成像规律是: (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4)所成的像是虚像。
21.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 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2. 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如老花镜. 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 如近视镜. 23. 照相机的原理是: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4. 幻灯机、投影仪的原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5. 放大镜、显微镜的原理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6.天文望远镜分托普勒望远镜和伽利略望远镜。托普勒望远镜的原理是目镜焦距小,物镜焦距大,物镜呈倒立缩小的实像几乎在焦点上,从而显倒立缩小实像,目镜在此基础上呈放大的虚像,即f1+f2。
伽利略望远镜目镜呈放大虚像,即f1-f2. 力与运动 2. 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主单位是米. 3.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4.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用公式表示: V=S/t ,速度的主单位是米/秒. 26. 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的国际主单位是千克,测量工具是天平. 27. 天平的使用方法:(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被测物放在左盘里,砝码放在右盘里. 28.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的国际主单位是千克/米3 , 计算公式是ρ=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而改变,也不随物体的位置而改变.一杯水和一桶水的质量不同,体积不同,但密度是相同的.1升=1分米3,1毫升=1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29. 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米3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30. 用量筒量杯测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 31. 力的作用效果: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是使物体发生形变。 32.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 测量力的工具是测力计,实验室常用的是弹簧秤. 弹簧秤的工作原理是:弹簧的伸长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33.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 34.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且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
力的作用效果是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使物体发生形变。 35.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36. 重力跟质量成正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G=mg,其中g=9.8牛/千克.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37. 求两个力的合力叫二力合成。若有二力为F1、F2,则二力同向时的合力为 F=F1+F2 ,反向时的合力为F=F大-F小 。
1.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 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
初中物理总复习提纲(一) 声学 5.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6. 声音靠介质传播,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真空不能传声. 热学 7.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它的原理是利用了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8. 温度的单位有两种: 一种是摄氏温度, 另一种是国际单位, 采用热力学温度.而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 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规定为100度, 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 每一等分为1摄氏度. -6℃读作负6摄氏度或零下6摄氏度. 9. 使用温度计之前应: (1)观察它的量程; (2)认清它的最小刻度. 10. 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 正确的方法是: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11.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要吸热), 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要放热). 12.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 而非晶体没有. 13.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吸热), 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放热). 汽化有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沸腾与蒸发的区别是: 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的,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而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的, 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14. 要加快液体的蒸发, 可以提高液体的温度, 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和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15.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沸腾时只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有时因为液体中含杂志沸点会有适当变化,水的沸点是100℃. 16. 要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 一是降低温度, 二是压缩体积. 17. 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叫气化(吸热), 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放热). 光学 18.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空气)的速度是3*100000000 米/秒. 影子、日食、月食都可以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来解释. 19.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0. 平面镜的成像规律是: (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4)所成的像是虚像。
21.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 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2. 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如老花镜. 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 如近视镜. 23. 照相机的原理是: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4. 幻灯机、投影仪的原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5. 放大镜、显微镜的原理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6.天文望远镜分托普勒望远镜和伽利略望远镜。托普勒望远镜的原理是目镜焦距小,物镜焦距大,物镜呈倒立缩小的实像几乎在焦点上,从而显倒立缩小实像,目镜在此基础上呈放大的虚像,即f1+f2。
伽利略望远镜目镜呈放大虚像,即f1-f2. 力与运动 2. 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主单位是米. 3.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4.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用公式表示: V=S/t ,速度的主单位是米/秒. 26. 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的国际主单位是千克,测量工具是天平. 27. 天平的使用方法:(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被测物放在左盘里,砝码放在右盘里. 28.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的国际主单位是千克/米3 , 计算公式是ρ=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而改变,也不随物体的位置而改变.一杯水和一桶水的质量不同,体积不同,但密度是相同的.1升=1分米3,1毫升=1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29. 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米3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30. 用量筒量杯测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 31. 力的作用效果: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是使物体发生形变。 32.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 测量力的工具是测力计,实验室常用的是弹簧秤. 弹簧秤的工作原理是:弹簧的伸长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33.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 34.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且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
力的作用效果是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使物体发生形变。 35.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36. 重力跟质量成正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G=mg,其中g=9.8牛/千克.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37. 求两个力的合力叫二力合成。若有二力为F1、F2,则二力同向时的合力为 F=F1+F2 ,反向时的合力为F=F大-F小 。
1.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 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一、科学之旅:1、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声、光、热、电、力。
2、物理学的性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3、初识探究:伽俐略对摆动的探究。
(探究过程、探究结论) 二、运动的描述:1、普遍现象:运动是绝对的。2、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3、参照物:在研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参照物可任意选择。与生活中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有所不同。
生活中一般是默认地面做参照物。三、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2、定义: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时间单位;意义、定义的区别)3、公式:(1)公式和变形公式 (2)应用题解题要求和方法4、单位:m/s 和km/h 他们之间的关系和换算。
5、运动的分类:匀速和变速 直线和曲线6、测量:(1)长度测量:工具、单位、方法 (2)时间测量:单位、工具 (3)误差:误差的定义、减小误差的方法、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4)速度的测量:实践性实验课: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表格设计、数据分析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声音三环节: 1、声音的产生:发声体的振动(振动也震动、运动与有所区分)2、声音的传播:介质、声波、声速、回声3、听觉的产生:两条路径――空气传声和骨传声 二、乐音三特征: 1、音调:(1)声音的高低;(2)是由频率决定的,什么是频率?(3)声音可分为:超声、次声和可听声。2、响度:(1)声音的强弱(2)声音的响度是由振幅决定的。
(距离发声体的远近)3、音色:(1)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2)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三、声音二种类: 1、乐音:发音体做有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噪声:(1)定义:从物理角度和环保角度分别给出定义。(2)等级划分:DB(3)危害(3)防止噪声危害的途径。
四、声音二利用:1、传递信息:会举例2、传递能量:会举例 第三章 光现象 一、光的三条规律: (一)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1、光源:定义、人造光源、自然光源。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同种均匀介质中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排队等。
4、光线:箭头――传播方向;直线――光沿直线传播5、光速:(1)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2)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速度为多少?(3)光在玻璃和水中的速度分别为多少?6、光年: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
(二)光的反射规律:1、反射现象和定义:回到原介质2、反射光路图:(1)各部分名称(2)会做光路图3、反射定律:(1)三线共面(2)两线分居(3)两角相等4、、可逆性: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从镜中看到别人眼睛的问题)5、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定义(2)都遵守反射定律(3)月光积水问题 (三)光的折射规律:1、折射现象: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2、折射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3、偏折规律:空气进入其他: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其他进入空气:折射光线远离法线。4、折射定律:(1)三线共面(2)两线分居(3)两角相等(4)两角变化(5)垂直入射5、可逆性: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6、解释:碗底变浅,筷子变弯,从水中看陆上,从陆上看水中,海市蜃楼,早见太阳。二、光的应用:(一)平面镜: 1、成像规律:等大、等距、连线垂直2、物相关系:上下方向相同,左右方向相反3、成像性质:正立的、等大的虚像。
4、成像原理: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战组成的。5、反射镜:(1)包括平面镜和球面镜 (2)凸面镜和凹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二)颜色之谜:1、色散:(1)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2)什么是色散:白光――棱镜――七色光、色光三原色:红 绿 蓝 颜料在原色:品红 黄 青3、颜色之谜:(1)光的去向:反射、透过、吸收。(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4)白色物体能够反射所有色光(5)黑色物体是因为吸收了所有色光。(三)看不见的光: 1、色散和光谱:2、红外线:(1)定义:在光谱的红端以外,有一种我们看不到的光,叫红外线。
(2)作用:三条。3、紫外线:(1)定义:在光谱的紫端以外,有一种我们看不到的光,叫紫外线。
(2)作用:三条(3)危害。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认识透镜名称 名词 构造 对光线的作用 应用 凸透镜 主光轴 光心 焦点 焦距 中间厚边缘薄 会聚作用 远视镜 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 发散作用 近视镜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U>2f 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2f>v>f 照相机 U=2f 倒立的、等大的实像 U=2f 判断焦距2f>u>f 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U>2f 投影仪 U=f 不成像 无 得平行光 U<f 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无 放大镜 补充规律:1、当物体向焦点靠近时,其实像或虚像是变大的。
2、成实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光屏就要远离透镜。3、焦点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点是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4、像的倒正。
物理是中考必考科目,与其他科目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①知识点多、知识面广。
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需要理解。 ③物理实验的方法及操作需要掌握。
④会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生产实际问题等。 针对物理学科的这些特点,怎样确定复习方向、方法,进行高效复习呢?下面就以下几方面谈谈中考物理备考的建议。
明确中考物理命题的趋向 纵观近几年中考物理试题,可以发现中考物理命题切实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育功能,题目结合具体问题,创设生活式的物理情境,重在考查同学们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考查同学们运用物理概念和原理,分析解决生活、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特别注重与实验探究有关内容的考查,开放型试题逐年增加。预计2008年中考,考查同学们科学探究能力的题目仍将是物理试题的一大特色,而且将重点考查科学探究中的探究方法、设计过程。
采用三轮复习法,螺旋提升、决胜中考 明确中考物理命题的特点和趋向后,在中考复习前应询问老师复习目的和计划,在此基础上制定自己的复习方法和计划。中考物理复习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即“紧扣课本,夯实基础——专题复习,优化网络——仿真模拟,体验中考”的三轮复习法。
复习时制定的计划要对每一轮的时间分配和要完成的任务都有严格、细致的安排。 第一轮:紧扣课本,夯实基础 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实验中的技能和方法等基础内容是中考的重点,也是所有中考题的来源。
分析中考成绩显示,无论是成绩差的同学,还是成绩好的同学,都有基础题失分严重的现象。第一轮复习就要依据教材,落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的掌握。
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复习时应多问几个为什么。如: ◆该概念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即“为什么要引入该概念?” ◆该概念的含义是什么? ◆怎样测量? ◆计算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有没有易混淆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2.对基本规律的理解,复习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该规律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该规律成立的条件或适用范围是什么? ◆该规律的公式表达式及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单位是什么? ◆如何应用该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形成过程中的科学方法的理解。
近几年中考物理试题中,考查科学方法的题目所占比例逐年增加,现在已达10%~15%。初中物理常见的科学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类比法”等。
复习时要通过具体例子来理解和认识这些科学方法,如速度、密度、压强等概念的形成中,以及欧姆定律、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阿基米德原理等物理规律的形成中都含有“控制变量法”;合力、串并联总电阻等概念的形成中含有“等效替代法”;电流、电阻等概念形成中含有“类比法”。 总之,第一轮复习一定要以课本为主,对课本上的每一段话、每一幅图、每一个实验都要认真思考其中所包含的物理原理和基本规律,要特别注意发现自己尚不理解或理解不深的问题,在复习中及时向老师提出,或向同学请教,以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目的,真正做到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既全面又深刻。
第二轮:专题复习,优化网络 物理知识点间存在着“纵”与“横”的相互联系,某一知识点可能是为另一知识点引桥铺路,而另一知识点又往往是前一知识点的深化与延伸。在第一轮复习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第二轮复习时应打破章节的限制,完善并梳理初中物理知识结构,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要使前后知识联系起来,系统巩固知识,形成一个由知识点到知识面、最后到知识网络的综合体,使复习具有系统性。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专题复习: 1、按照知识点可以将初中物理分成力、热、声、光、电等版块,用知识树的形式把每个版块涉及的内容展现出来,建立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这样将有助于同学们将第一轮复习的零碎知识进行整合,有利于弄清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建立由点到面的知识网络。
2、按照中考题目类型,可以分为选择、填空、实验探究(包括操作实验)、计算、信息综合等专题,进行专门练习,体会每种题型常见解题方法,使复习纵横交错,既练习了解题技巧,又能从整体上掌握复习重点。另外平时要注意观察思考社会或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因为这些热点常常也是中考的热点。
如“2008年奥运会中涉及的物理知识”、“嫦娥一号卫星中涉及的物理知识”等。 3、通过对某些特殊知识点的深挖细究,达到对某一类知识或某一专题的融合、深化。
例如电学中的滑动变阻器,是“探究欧姆定律”、“测定小灯泡的电阻”、“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等实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仪器。同学们可以总结滑动变阻器在每个实验中的用途,深化对电学实验的理解。
例如所有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共同作用是: ◆保护电路。 ◆通过改变自身电阻而改。
学好物理的三大法宝
第一,抓基础
第二、重实验
第三、破难点
【一】基础知识是学习物理永远不变的主题,
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大脑中建立基础知识网络,反对死记硬背!
1、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定义)、基本规律(定律、原理)、基本方法;
2、理解的标准:每个概念、规律能回答出它们“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能用学过的概念、规律、方法解决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
【二】实验是加深物理知识理解和记忆的最有效方法:
要十分重视声、光、热、力、电中的所有实验,
1、要知道“要做什么?”、“根据什么做?”、“怎么做的?”;
2、要熟练掌握各种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使用规则、作用、注意事项;
3、要注意实验步骤的安排顺序、次数(探究规律六次、一般测量三次);
4、要用物理语言叙述;
5、要会设计表格、会读表格、会填写表格;
【三】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有几个难点要突破:
突破难点一定要掌握方法和技巧,千万不能蛮干,蛮干费力、劳神、耗时无效果,也会使自己丧失信心,更不能搞题海战术,要知道难嗲在哪里(力、电)掌握它们的规律,找到解决他们的方法和技巧,物理无难题!
初中物理公式表 ……………………………………………………………………………… ……………………………………………………………………………… 物理量 单位 公式 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 质量 m 千克 kg 温度 t 摄氏度 ℃ m=pv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ρ 千克/米³ kg/m³ ρ=m/v 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 压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 功 W 焦耳(焦) J W=Fs 功率 P 瓦特(瓦) w P=W/t 电流 I 安培(安) A I=U/R 电压 U 伏特(伏) V U=IR 电阻 R 欧姆(欧) Ω R=U/I 电功 W 焦耳(焦) J W=UIt 电功率 P 瓦特(瓦) w P=W/t=UI 热量 Q 焦耳(焦) J Q=cm(t-t0) 比热 c 焦/(千克•摄氏度)J/(kg•℃) ……………………………………………………………………………… ……………………………………………………………………………… 初中物理公式表 物理量单位及公式 ……………………………………………………………………………… 物理量 单位 公式 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 质量 m 千克 kg m=ρv 温度 t 摄氏度 ℃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ρ 千克/米3 kg/m3 ρ=m/v 千克/米3 kg/m3 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 压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 功 W 焦耳(焦) J W=Fs 功率 P 瓦特(瓦) w P=W/t 电流 I 安培(安) A I=U/R 电压 U 伏特(伏) V U=IR 电阻 R 欧姆(欧) Ω R=U/I 电功 W 焦耳(焦) J W=UIt 电功率 P 瓦特(瓦) w P=W/t=UI 热量 Q 焦耳(焦) J Q=cm(t-t0) 比热 c 焦/(千克•摄氏度)J/(kg•℃) 真空中光速 3*108米/秒 g 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 340米/秒 安全电压 不高于36伏 1,液体压强P= gh ; 2、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液= 液gV排 ;3、杠杆平衡 条件:F1l1=F2l2 ; 4、机械效率 = *100% ; 5、焦耳定律:Q=I2 R t (若电路为纯电阻电路则:Q=W); 6、若知道某用电器的额定电压U额和额定 功率P额,以及实际电压U实,则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阻R= P实=( )2P额 ;7、功率P=FV;8、串联电路的特点:I=I1=I2;U=U1+U2;R=R1+R2; 。
并联电路的特点:I=I1+I2;U1=U2=U 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 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物+G轮)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 总功W总 W有=G物h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 η= *100% 功率P (w) P= W:功 t:时间 压强p (Pa) P=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 (Pa) 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 的竖直距离) 热量Q (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 △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 的热量Q(J) Q=mq m:质量 q:热值 常用的物理公式与重要知识点 一.物理公式 物理量(单位) 公式 备注 公式的变形 串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电流处处相等 串联电路 电压U(V) U=U1+U2+…… 串联电路起 分压作用 串联电路 电阻R(Ω) R=R1+R2+…… 并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干路电流等于各 支路电流之和(分流) 并联电路 电压U(V) U=U1=U2=…… 并联电路 电阻R(Ω) = + +…… 欧姆定律 I= 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 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电流定义式 I= Q:电荷量(库仑) t:时间(S) 电功W (J) W=UIt=Pt U:电压 I:电流 t:时间 P:电功率 电功率 P=UI=I2R=U2/R U:电压 I:电流 R:电阻 电磁波波速与波 长、频率的关系 C=λν C:波速(电磁波的波速是不变的,等于3*108m/s) λ:波长 ν:频率 二.知识点 1. 需要记住的几个数值: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 b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108m/s c.水的密度:1.0*103kg/m3 d.水的比热容:4.2*103J/(kg?℃) e.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 f.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 g.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2. 密度、比热容、热值它们是物质的特性,同一种物质这三个物理量的值一般不改变。例如:一杯水和一桶水,它们的的密度相同,比热容也是相同, 3.平面镜成的等大的虚像,像与物体 关于平面镜对称。
3.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4. 超声:频率高于2000的声音,例:蝙蝠,超声雷达; 5. 次声:火山爆发,地震,风爆,海啸等能产生次声,核爆炸,导弹发射等也能产生次声。
6.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7. 光发生折射时,在空气中的角总是稍大些。看水中的物,看到的是变浅的虚像。
8.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9.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在2倍焦距与1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在1倍 焦距之内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0.滑动摩擦大小与压力和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11.压强是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12.输送电压时,要采用高压输送电。
1.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2. 机械运动——参照物
3. 机械运动——速度
4. 质量与密度:质量与密度的测量、密度特点与应用
5. 认识力——力和力的测量:力的定义、力的单位、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6. 认识力——重力
7. 认识力——摩擦力
8. 认识力——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9. 力的合成
10. 力的平衡:多个力的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
11. 力与运动——牛顿第一定律
12. 力与运动——惯性
13. 压力与压强:压力和压强概念、压强计算、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
14. 液体压强:P=ρgh
15. 大气压强:大气压的存在、托里拆利实验、大气压的变化、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16.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7. 帕斯卡原理(或叫伯努力原理)
18. 浮力:浮力概念、物体沉浮条件、阿基米德原理
19. 简单机械——杠杆与杠杆的平衡条件
20. 简单机械——滑轮、滑轮组
21. 简单机械——杠杆与滑轮作图
22. 简单机械——斜面
23.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4. 功的原理
25. 功率
26. 机械效率
27. 机械能:决定动能与势能大小的因素、动能与势能的转化、机械能守恒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速度:v=s/t
密度:ρ=m/v
重力:G=mg
压强:p=F/s(液体压强公式不直接考)
浮力:F浮=G排=ρ液gV排
漂浮悬浮时:F浮=G物
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功:W=FS
功率:P=W/t=Fv
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Gh/Fs=G/Fn(n为滑轮组的股数
希望能帮到你! 祝你中考成功!
我勤工检学,辅导物理时的资料,虽然不是苏科版的,但很好,你看一下: 【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 一、内容:1、温度2、物态变化3、分子动理论4、热量5、内能 二、目的要求: 1、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会测量温度 2、能区分固、液、、气三种物态,能用熔点和沸点的知识解释现象,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的水循环 3、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用该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了解内能,以及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5、了解热量,了解比热容,并会用热量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6、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 【知识重点与学习难点】 1、会正确使用温度计、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知道物态变化及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现象。 3、知道物态变化的条件,及影响物态变化的一些因素。
4、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5、内能的概念。
6、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7、要弄清一些基本概念。
例如温度、热量、内能和比热,要会正确区分,又要看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方法指导与教材延伸】 一、温度和温度计: 1、温度的概念: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摄氏温度的标度方法是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1.013*105帕)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摄氏度,记作0℃,以纯水沸腾时的温度作为100摄氏度,记作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份代表1℃。 2、温度计: (1)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叫做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使用温度计之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最小刻度和零刻度线的位置。 (3)温度计测量时,正确的使用方法是: a、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最大刻度值。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容器的壁。 c、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接触后要稍过一段时间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d、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仍需留在被测物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医用体温计是内装水银的液体温度计,刻度范围在35~42℃,体温计读数可离开人体进行读数,使用后拿住体温度的上部甩几下,让升入直管中的水银回到玻璃泡里。
二、物质的状态变化: 1、物质的状态随温度改变而变化的现象叫状态变化。物质常见的状态有固、液、气三种状态,会出现六种状态变化。
2、熔化、汽化、和升华三种状态变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和凝华三种状态变化过程中要放出热量。
三、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晶体的熔点。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也保持不变,这个温度称晶休的凝固点。
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是相同的,不同晶体的熔点(凝固点)是不相同的。 晶体熔化成液体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液体温度要达到熔点,二是液体要不断地吸收热量。
液体凝固成晶体,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液体温度要达到凝固点;二是液体要不断地放出热量。 四、汽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平缓的汽化现象。
液体的蒸发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蒸发时要吸收热量。液体蒸发的快慢由下列因素决定:(1)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液体蒸发的快慢不同,例如,酒精比水蒸发得快,(2)在同种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3)同种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4)同种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通得越快蒸发越快。
2、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上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沸腾。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压强增大,沸点升高,压强减小,沸点降低。
五、液化、升华和凝华: 1、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液化、凝华过程放出热量,升华过程吸收热量。
2、液化有两种方法,所有气体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时,压缩体积可使气体液化。 总结上述的物态变化可知,物质的三态可以互相转化,为便于记忆,可用下图帮助你。
六、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物质内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 减小。
当分子间距离为某一值r0时,引力等于斥力,此时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0时,引力和斥力都要减小;但斥力比引力减小得更快,此时引力大于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时,引力和斥力都将增大,但斥力比引力增大得快,此时斥力大于引力,斥力起主要作用。
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变得十分微弱,此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可忽略不计。 七、什么是物体的内能,内能与机械能有什么不同? 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两者。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9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