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2学时)
1、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2、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3、计算机网络拓扑的基本概念
5、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2学时)
1、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数据交换技术
3、差错控制方法
第三章:局域网与城域网(2学时)
1、局域网概述
2、局域网标准和工作原理
3、常见局域网技术
4、局域网组网基础(传输介质、设备、布线)
第四章:网络操作系统基础(4学时)
1、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2、典型网络操作系统
3、Windows 2000 Server的基本应用
第五章:网络互连技术(2学时)
1、网络互连的基本概念
2、网络互连的类型与层次
3、网络互连设备
第六章:Internet技术基础(4学时)
1、Internet的概述
2、TCP/IP协议基础
3、Internet的域名机制
4、Internet的基本服务
5、Internet的接入方法
第七章:Internet的基本使用方法(6学时)
1、WWW浏览器的使用
2、使用Outlook Express/Foxmail收发电子邮件
3、从Internet中下载文件
4、在Internet中搜索信息
第八章:网站建设与网页制作基础(4学时)
1、网站建设的一般步骤
2、网页编程技术简介
3、网页设计与制作基础(HTML基础和FRONTPAGE应用)
第九章:网络系统集成技术基础(2学时)
1、网络系统集成的基本概念
2、网络系统集成的体系框架
3、网络系统集成的三大环节
4、网络系统集成的内容
5、网络系统集成的主要阶段
第十章: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技术基础(2学时)
1、网络管理技术基础
2、网络安全技术基础
3、网络安全策略和网络防火墙
《计算机网络基础》共分8个模块,主要内容包括认识计算机网络、网络数据通信基础、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组建局域网、互联网的使用、网络的管理、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以及案例分析——校园网的建设。《计算机网络基础》面向的是计算机网络的初学者,读者只要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就可以随着《计算机网络基础》的任务指导,掌握相关知识与应用。同时,《计算机网络基础》将任务驱动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由浅人深,循序渐进,也适合大中专院校的教师将其作为授课教材。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第1节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和发展
第2节 计算机网络定义
第3节 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网络系统的组成
第4节 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管理
第5节 计算机网络应用
习题与思考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第1节 数据通信概念
第2节 数据通信的主要特性
第3节 数据编码
第4节 多路复用技术
第5节 数据交换技术
第6节 传输过程中的差错控制方法
第7节 传输媒体
习题与思考
第3章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第1节 网络体系结构
第2节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第3节 OSI框架内的微软网络组件
第4节 互联网协议TCP/IP
第5节 NetWare IPX/SPX协议
习题与思考
第4章 局域网
第1节 局域网概论
第2节 局域网的基本组成
第3节 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方地
第4节 网络互联的硬件设备与局域网互联原则
第5节 局域网组网类型
第6节 局域网的设计
习题与思考
第5章 广域网
第6章 Internet与TCP/IP协议
第7章 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
第8章 计算机网络应用环境
第9章 计算机网络管理及网络安全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1.2 计算机网络概述1.2.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2.2 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1.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1.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拓扑结构1.4.1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4.2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1.5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小结习题1第2章 数据通信技术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2.1.1 信息、数据与信号2.1.2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2.1.3 基带信号与宽带信号2.1.4 信道及信道的分类2.1.5 数据通信的技术指标2.1.6 通信方式2.2 传输介质的主要特性和应用2.2.1 传输介质的主要类型2.2.2 双绞线2.2.3 同轴电缆2.2.4 光纤2.2.5 双绞线、同轴电缆与光纤的性能比较2.3 无线与卫星通信技术2.3.1 电磁波谱2.3.2 无线通信2.3.3 微波通信2.3.4 卫星通信2.4 数据交换技术2.4.1 电路交换2.4.2 存储转发交换2.5 数据传输技术2.5.1 基带传输技术2.5.2 频带传输技术2.5.3 多路复用技术2.6 数据编码技术2.6.1 数据编码的类型2.6.2 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2.6.3 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2.6.4 脉冲编码调制2.7 差错控制技术2.7.1 差错产生的原因与差错类型2.7.2 误码率的定义2.7.3 差错的控制小结习题2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3.1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概述3.1.1 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3.1.2 网络协议的概念3.1.3 网络协议的分层3.1.4 其他相关概念3.2 OSI参考模型3.2.1 OSI参考模型的概念3.2.2 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3.2.3 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传输过程3.3 TCP/IP参考模型3.3.1 TCP/IP概述3.3.2 TCP/IP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3.4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3.4.1 两种模型的比较3.4.2 OSI参考模型的缺点3.4.3 TCP/IP参考模型的缺点3.4.4 网络参考模型的建议小结习题3第4章 局域网4.1 局域网概述4.2 局域网的特点及其基本组成4.3 局域网的主要技术4.3.1 局域网的传输介质4.3.2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4.3.3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4.4 局域网体系结构与IEEE 802标准4.4.1 局域网参考模型4.4.2 IEEE 802局域网标准4.5 局域网组网技术4.5.1 传统以太网4.5.2 IBM令牌环网4.5.3 交换式以太网4.6 快速网络技术4.6.1 快速以太网组网技术4.6.2 吉比特以太网组网技术4.6.3 ATM技术4.7 VLAN4.7.1 VLAN概述4.7.2 VLAN的组网方法4.8 WLAN4.8.1 WLAN概述4.8.2 WLAN的实现4.8.3 WLAN组网实例——家庭无线局域网的组建小结习题4第5章 广域网接入技术5.1 广域网概述5.2 常见的广域网接入技术5.2.1 数字数据网(DDN)5.2.2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5.2.3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5.2.4 分组交换数据网(PSDN)5.2.5 帧中继(Frame Relay)5.2.6 数字用户线路xDSL小结习题5第6章 网络互联技术6.1 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6.1.1 网络互联概述6.1.2 网络互联的要求6.2 网络互联的类型和层次6.2.1 网络互联的类型6.2.2 网络互联的层次6.3 典型网络互连设备6.3.1 中继器6.3.2 网桥6.3.3 网关6.3.4 路由器6.4 路由协议6.4.1 路由信息协议(RIP)6.4.2 内部路由协议(OSPF)6.4.3 外部路由协议(BGP)6.5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6.5.1 路由器的接口6.5.2 路由器的配置方法小结习题6第7章 Inter基础知识7.1 Inter的产生和发展7.1.1 ARPANET的诞生7.1.2 NSFNET的建立7.1.3 全球范围Inter的形成与发展7.2 Inter概述7.2.1 Inter的基本概念7.2.2 Inter的特点7.3 Inter的主要功能与服务7.3.1 Inter的主要功能7.3.2 Inter的主要服务7.4 Inter的结构7.4.1 Inter的物理结构7.4.2 Inter协议结构与TCP/IP7.4.3 客户机/服务器的工作模式7.5 Inter地址结构7.5.1 IP地址概述7.5.2 IP地址的组成与分类7.5.3 特殊类型的IP地址7.5.4 IP地址和物理地址的转换7.6 子网和子网掩码7.6.1 子网7.6.2 子网掩码7.6.3 A类、B类、C类IP地址的标准子网掩码7.6.4 子网掩码的确定7.7 域名系统7.7.1 域名系统的层次命名机构7.7.2 域名的表示方式7.7.3 域名服务器和域名的解析过程7.8 IPv4的应用极其局限性7.8.1 什么是IPv47.8.2 IPv4的应用7.8.3 IPv4的局限性7.9 IPv6简介7.9.1 IPv6的发展历史7.9.2 IPv4的缺点及IPv6的技术新特性7.9.3 IPv4与IPv6的共存局面7.9.4 从IPv4过渡到IPv6的方案7.9.5 IPv6的应用前景小结习题7第8章 Inter接入技术8.1 Inter接入概述8.1.1 接入到Inter的主要方式8.1.2 ISP8.2 电话拨号接入Inter8.2.1 SLIP/PPP概述8.2.2 Winsock概述8.3 局域网接入Inter8.4 ADSL接入技术8.4.1 ADSL概述8.4.2 ADSL的主要特点8.4.3 ADSL的安装8.4.4 PPP与PPPoE8.5 Cable Modem接入技术8.5.1 CATV和HFC8.5.2 Cable Modem概述8.5.3 Cable Modem的主要特点8.6 光纤接入技术8.6.1 光纤接入技术概述8.6.2 光纤接入的主要特点8.7 无线接入技术8.7.1 无线接入概述8.7.2 WAP简介8.7.3 当今流行的无线接入技术8.8 连通测试小结习题8第9章 Inter的应用9.1 Inter应用于家庭9.1.1 家庭用户连入Inter9.1.2 使用浏览器浏览Inter9.1.3 家庭娱乐9.2 Inter应用于电子商务9.2.1 电子商务及其起源9.2.2 电子商务的特点9.2.3 电子商务的内容9.3 Inter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9.4 Inter应用的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小结习题9第10章 移动IP与下一代Inter10.1 移动IP技术10.1.1 移动IP技术的概念10.1.2 与移动IP技术相关的几个重要术语10.1.3 移动IP的工作原理10.1.4 移动IP技术发展的3个阶段10.2。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1.2 计算机网络概述1.2.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2.2 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1.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1.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拓扑结构1.4.1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4.2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1.5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小结习题1第2章 数据通信技术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2.1.1 信息、数据与信号2.1.2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2.1.3 基带信号与宽带信号2.1.4 信道及信道的分类2.1.5 数据通信的技术指标2.1.6 通信方式2.2 传输介质的主要特性和应用2.2.1 传输介质的主要类型2.2.2 双绞线2.2.3 同轴电缆2.2.4 光纤2.2.5 双绞线、同轴电缆与光纤的性能比较2.3 无线与卫星通信技术2.3.1 电磁波谱2.3.2 无线通信2.3.3 微波通信2.3.4 卫星通信2.4 数据交换技术2.4.1 电路交换2.4.2 存储转发交换2.5 数据传输技术2.5.1 基带传输技术2.5.2 频带传输技术2.5.3 多路复用技术2.6 数据编码技术2.6.1 数据编码的类型2.6.2 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2.6.3 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2.6.4 脉冲编码调制2.7 差错控制技术2.7.1 差错产生的原因与差错类型2.7.2 误码率的定义2.7.3 差错的控制小结习题2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3.1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概述3.1.1 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3.1.2 网络协议的概念3.1.3 网络协议的分层3.1.4 其他相关概念3.2 OSI参考模型3.2.1 OSI参考模型的概念3.2.2 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3.2.3 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传输过程3.3 TCP/IP参考模型3.3.1 TCP/IP概述3.3.2 TCP/IP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3.4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3.4.1 两种模型的比较3.4.2 OSI参考模型的缺点3.4.3 TCP/IP参考模型的缺点3.4.4 网络参考模型的建议小结习题3第4章 局域网4.1 局域网概述4.2 局域网的特点及其基本组成4.3 局域网的主要技术4.3.1 局域网的传输介质4.3.2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4.3.3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4.4 局域网体系结构与IEEE 802标准4.4.1 局域网参考模型4.4.2 IEEE 802局域网标准4.5 局域网组网技术4.5.1 传统以太网4.5.2 IBM令牌环网4.5.3 交换式以太网4.6 快速网络技术4.6.1 快速以太网组网技术4.6.2 吉比特以太网组网技术4.6.3 ATM技术4.7 VLAN4.7.1 VLAN概述4.7.2 VLAN的组网方法4.8 WLAN4.8.1 WLAN概述4.8.2 WLAN的实现4.8.3 WLAN组网实例——家庭无线局域网的组建小结习题4第5章 广域网接入技术5.1 广域网概述5.2 常见的广域网接入技术5.2.1 数字数据网(DDN)5.2.2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5.2.3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5.2.4 分组交换数据网(PSDN)5.2.5 帧中继(Frame Relay)5.2.6 数字用户线路xDSL小结习题5第6章 网络互联技术6.1 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6.1.1 网络互联概述6.1.2 网络互联的要求6.2 网络互联的类型和层次6.2.1 网络互联的类型6.2.2 网络互联的层次6.3 典型网络互连设备6.3.1 中继器6.3.2 网桥6.3.3 网关6.3.4 路由器6.4 路由协议6.4.1 路由信息协议(RIP)6.4.2 内部路由协议(OSPF)6.4.3 外部路由协议(BGP)6.5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6.5.1 路由器的接口6.5.2 路由器的配置方法小结习题6第7章 Inter基础知识7.1 Inter的产生和发展7.1.1 ARPANET的诞生7.1.2 NSFNET的建立7.1.3 全球范围Inter的形成与发展7.2 Inter概述7.2.1 Inter的基本概念7.2.2 Inter的特点7.3 Inter的主要功能与服务7.3.1 Inter的主要功能7.3.2 Inter的主要服务7.4 Inter的结构7.4.1 Inter的物理结构7.4.2 Inter协议结构与TCP/IP7.4.3 客户机/服务器的工作模式7.5 Inter地址结构7.5.1 IP地址概述7.5.2 IP地址的组成与分类7.5.3 特殊类型的IP地址7.5.4 IP地址和物理地址的转换7.6 子网和子网掩码7.6.1 子网7.6.2 子网掩码7.6.3 A类、B类、C类IP地址的标准子网掩码7.6.4 子网掩码的确定7.7 域名系统7.7.1 域名系统的层次命名机构7.7.2 域名的表示方式7.7.3 域名服务器和域名的解析过程7.8 IPv4的应用极其局限性7.8.1 什么是IPv47.8.2 IPv4的应用7.8.3 IPv4的局限性7.9 IPv6简介7.9.1 IPv6的发展历史7.9.2 IPv4的缺点及IPv6的技术新特性7.9.3 IPv4与IPv6的共存局面7.9.4 从IPv4过渡到IPv6的方案7.9.5 IPv6的应用前景小结习题7第8章 Inter接入技术8.1 Inter接入概述8.1.1 接入到Inter的主要方式8.1.2 ISP8.2 电话拨号接入Inter8.2.1 SLIP/PPP概述8.2.2 Winsock概述8.3 局域网接入Inter8.4 ADSL接入技术8.4.1 ADSL概述8.4.2 ADSL的主要特点8.4.3 ADSL的安装8.4.4 PPP与PPPoE8.5 Cable Modem接入技术8.5.1 CATV和HFC8.5.2 Cable Modem概述8.5.3 Cable Modem的主要特点8.6 光纤接入技术8.6.1 光纤接入技术概述8.6.2 光纤接入的主要特点8.7 无线接入技术8.7.1 无线接入概述8.7.2 WAP简介8.7.3 当今流行的无线接入技术8.8 连通测试小结习题8第9章 Inter的应用9.1 Inter应用于家庭9.1.1 家庭用户连入Inter9.1.2 使用浏览器浏览Inter9.1.3 家庭娱乐9.2 Inter应用于电子商务9.2.1 电子商务及其起源9.2.2 电子商务的特点9.2.3 电子商务的内容9.3 Inter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9.4 Inter应用的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小结习题9第10章 移动IP与下一代Inter10.1 移动IP技术10.1.1 移动IP技术的概念10.1.2 与移动IP技术相关的几个重要术语10.1.3 移动IP的工作原理10.1.4 移动IP技术发展的3个阶段10.2。
第一章 网络概述 一、填空题1、写出你知道的网络拓扑结构:星型、总线、环型。
2、根据网络的地理覆盖范围进行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型:LAN、MAN 和 WAN。3、现代通信正向着数字化、宽带化、综合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二、单选题1、城域网被列为单独一类的主要原因是( D )。
A. 网络规模在一个城市的范围内 B. 与局域网相同的技术 C. 覆盖技术从几十公里到数百公里 D. 有独立的可实施标准2、下列网络拓扑建立之后,增加新站点较难的是( D )。A. 星型网络 B. 总线型网络 C. 树型网络 D. 环型网络3、随着电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上出现了所谓“三网融合”的趋势,下列不属于三网之一的是( D )。
A. 传统电信网 B. 计算机网(主要指互联网) C. 有线电视网 D. 卫星通信网4、最近许多提供免费电子邮件的公司纷纷推出一项新的服务:E-mail to Page ,这项服务能带来的便利是( B )。 A. 利用寻呼机发电子邮件 B. 有电子邮件时通过寻呼机提醒用户 C. 通过电话发邮件 D. 通过Internet打电话5、对于网上购物,目前国外使用最多的支付方式是( C )。
A. 现金 B. 邮局支付 C. 信用卡 D. 银行电汇 三、判断题1、分布式操作系统与网络操作系统相比,内部管理都需要网络地址。(√)2、广播式网络的重要特点之一是采用分组存储转发与路由选择技术。
(Ⅹ)3、判断:如果多台计算机之间存在明确的主/从关系,其中一台中心控制计算机可以控制其它连接计算机的开 启与关闭,那么这样的多台计算机系统就构成了一个计算机网络。(Ⅹ) 四、多选题1、局域网的覆盖范围一般为(B),广域网的覆盖范围一般为(D)。
A、几公里 B、不超过10公里 C、10--100公里 D、数百公里以上2、网络按服务方式分类,可分为(A、B、C)。A、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B、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C、对等式网络 D、数据传输网络3、网络按使用目的分类,可分为(A、B、C)。
A、共享资源网 B、数据处理网 C、数据传输网 D、对等式网络4、网络按通信方式分类,可分为(A、B)。A、点对点传输网络 B、广播式网络 C、数据传输网 C、对等式网络5、下列(A、B、C、D)属于网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A、收发电子邮件 B、电子商务 C、远程教育 D、电子政务 五、简答题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由什么组成?参考答案:答:为了方便用户,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资源相连,实现信息交流和资源的共享。计算 机资源主要指计算机硬件、软件与数据。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包括网络通信、资源管理、网络服务、网络管理和互动操作的能力。
最基本功能是在传输的源计算机和目标计 算机之间,实现无差错的数据传输。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子网+通信子网。
2、计算机多用户操作系统和网络系统在共享资源方面有什么异同点?参考答案:答:集中的单机多用户系统与网络计算机系统的比较说明 单机多用户 网络系统 CPU 共用一个或几个 多个处理机 共享资源 共享主存 共享服务器 终端工作 分时 网址通信链接 客户端工作 不能独立工作 客户机能独立工作 操作系统 集中管理 有自已的操作系统3、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分别由那些主要部分组成?其主要功能是什么?参考答案:答:通信子网由两个不同的部件组成,即传输线和交换单元。传输介质也称为电路、信 道,信道(channel)是通信中传递信息的通道,包含发送信息、接收信息和转发信息的 设备。
传输介质是指用于连接2个或多个网络结点的物理传输电路,例如,电话线、同轴 电缆、光缆等。通信信道应包括传输介质与通信设备,它是建立在传输介质之上的。
采 用多路复用技术时,一条物理传输介质上可以建立多条通信信道。通信子网负责整个网络的纯粹通信部分,资源子网即是各种网络资源(主机上的打 印机、软件资源等)的集合,提供信息与能力的共享。
第二章 网络体系结构 一、填空题1、在Internet上一个B类地址的子网被划分为16个网段,写出它的子网掩码:255.255.240.0。2、防止高速的发送方的数据“淹没”低速的接收方,属于ISO/OSI RM 中 数据链路层 的功能。
3、解决数据格式的转换,属于ISO/OSI RM 中 表示 层的功能。4、按照IPv4标准,IP地址 202.3.208.13 属于 C 类地址。
5、UDP提供的是无连接、不可靠、无流控、不排序的服务。二、判断题1、面向连接服务是一种类似电话通信系统的模式,无连接服务是一种类似邮政系统的模式。
(√)2、面向连接服务不能防止报文的丢失、重复或失序。 (Ⅹ)3、ISO划分网络层次的基本原则是:不同节点具有相同的层次,不同节点的相同层次有相同的功能。
(√)4、网络域名地址一般通俗易懂,大多采用英文名称的缩写来命名。(√)5、域名地址 /jsj/file/zhongzhi/App_basic/01.doc。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4.07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