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是备课和上课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它决定着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起着教学导向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教学目标?我个人认为要从以下几个地方去做:一. 确定教学目标首先紧扣大纲和教材制定目标。大纲和教材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
因些必须认真学习教学大纲,依据教学大纲,深入研究教材,准确把握知识系统和每单元的教学任务,制定出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围绕学习内容,全面化理解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办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各项目与具体学习内容有机的整合,这既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同时也是课堂教学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保证。其次把握尺度。
学生现有的水平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起点,对于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学生的个性差异也不能忽视。
因此,在制定目标时,应准确把握教学要求的尺度,从实际出发,制定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的教学目标,既不能加重学生学习负担,违背教学中的量力性原则,又不能降低教学要求。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实施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确定了合理的教学目标后,在实施的过程中,就必须讲究方法。(一)出示目标。
出示目标是目标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亮标方法,能正确进行学习导向,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向既定目标挺进。
亮目标可采用以下方法:1. 直接了当 通过教师简单的谈话直接了当地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人人明白本堂课要学什么,达到什么要求。2. 分步出示 鉴于学生对目标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通过分步到位有层次展示目标,并对出示的第几个具体目标作必需的解释。
3. 画龙点睛 在教学基本结束进行课堂小结时,引导学生发现知识规律,出示学习目标。(二)合理驾御课堂教学教学目标能否真正落实,还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观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把握促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亮点和切入点。
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1、学会倾听 ,即时应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没有想到的“可能”,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这时教师要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充满童趣的问题,通过课中捕捉学生的信息,处理信息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使自己轻松地解决课中出现的各种可能。例如我在教学认识整时,小朋友已经有了看时间的经验了,很多学生能读出整时,这时就可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能告诉大家吗?”假如学生读出了钟面时间,由于超越了老师预想,而被一句“是吗?你真聪明!”的话巧妙搁置,那课堂教学的生成价值也就截然不同。
教师要学会倾听,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学生身上,要学会及时作出合适的应答(包括评价、追问、启发、判断、组织等)通过多向交往作用,推进教学进程。2、学会整合,顺势调整在交流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来自学生的信息大多处于原生状态,往往是零星的、模糊的,这就需要老师自始至终研究学生,“选择”学生的创新信息,加以汇集、丰富,形成更为综合、完善的新认识,并引出新的开放性问题,引领学生把教学过程向更高水平推进。
如教学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教师采用先让学生仔细观察量角器,通过观察,学生提出了自己的发现和疑问“为什么会有内外圈?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刻度?量角器是怎么造出来的?量角器为什么是半圆的?量角器是怎么量角的?90°为什么只出现一次?”这些问题中我重点选择了最后一个问题展开教学先让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到90°的角,再引导学生发现半圈的度数是180°,顺势解答了第三个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去发现1°,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去读出各种角的度数,在读数过程中利用学生的争议来学习内圈和外圈,确定测量方法,最后放手让学生自主测量,归纳方法。教学中有效的选择了学生生成的问题,同时加以整合提炼。
3、学会等待,弹性控制生成需要空间,空间是生成的前提条件。生成需要时间,时间是生成的必要条件。
弹性控制就是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留有时间和空间,充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在等待中,把握节奏,当教师的时间掌握与学生的整体思维速度吻合时,学生的生成达到教师的预设要求。
例如在课件出示统计表,参加语文小组的有8人,参加数学小组的有9人。学生计算的方法算出总人数:8+9=17(人)而用数数的方法算出总人数是14人。
为什么算出的总人数比实际人数多出了3人呢?我便以此为契机,生成探究性问题: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研究研究,学生一开始很迷惑,讨论了一会儿后,学生就有了许多精彩的看法,从探究中学会了利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落实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教师应帮助学生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课程总体目标中进一步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活动经验。并把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列为课程总体目标的四基之一。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多关注和积累教学过程中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也要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关注和积累。
下面,就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一节课的实际教学,就这个问题与各位老师交流一下:
《角的度量》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面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
一、在比较角的大小中初步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导入时,让学生自己试着画一个角,问能比一比你和同桌画的角谁大谁小吗?多数学生比较不出来,老师提示让学生把手中的角折一折,再进行比较的活动。这时,就让学生体会顶点与顶点重合,边与边重合,为角的测量做准备。这个过程不仅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而且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进一步探究新知,作好铺垫。
二、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对数学活动经验进行提升。
1、建立1°的概念通过合作交流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老师提问,我们测量线段的长短用什么单位?那测量面积的大小用什么单位?接着问学生测量角的单位是什么?让学生从书中找答案,自主看书。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看完后,问学生:通过看书,发现了什么?小组互相交流。通过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成果。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度记作1°。然后把书上的概念读一读,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那么1°它是怎么样的呢?
2、认识量角器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在这里,让学生经历了独立思考的过程,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说明量角器的中心,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了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根据回答板书:中心点、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在这里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这些对我们量角有什么帮助?
3、用量角器量角通过动手操作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找角的活动,让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到相应的角。有学生不会找量角器上角,可以让小组合作,会的学生在量角器上指一下,其他的学生跟着指。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心点其实就是角的顶点;0度刻度线,在量角时应该是角的始边。当学生指出30度的角时,我为难学生说,这不是150度的角吗?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究竟是应该读内圈刻度还是应该读外圈刻度?培养了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活动,把学生对量角器的使用困惑一一解决,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学会使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合作探究,最后集体交流,归纳出量角的正确方法。在学生自主归纳的基础上,通过课件将角的度量方法演示出来,使学生对角的度量方法有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之后设计一组量角时中心不重合,边线不重合,及读错内外圈度数的反例,让学生在纠错中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三、对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行反思、提升。
2、拓展延伸。
在放大镜下,一个20度的角是多少度呢?通过这样的延伸练习,让学生对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行反思、提升,巩固新知。
以上就是我对数学活动经验的一点理解和认识。
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希望通过我的不断反思,使学生能够深刻感悟数学思想,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把我的数学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下午好!我来自林州一小,我说课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材中《三角形的认识》第一课时。
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程序四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2、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线段、角的基础上进行的,三角形是一种常见的几何图形,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是学习研究其它几何图形的基础,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学好本节课内容非常重要。
3、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遵循知识与技能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它目标(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的实现为前提的重要理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思想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精神。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知识目标:①理解三角形的含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按角分类的方法;②能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三角形的含义、特性及按角分类。
教学难点是:掌握三角形按角分类的方法。二、说教法: 新课标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于三角形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教学活动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我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再通过多媒体直观生动的教学,充分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感知、操作、实验、猜测、验证,在此基础上进行推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教师则充当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角色,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在既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习的能力。
三、说学法 为了体现以上教法,全课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教学,充分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通过“摆一摆”、“找一找”、“数一数”、“猜一猜”等环节亲自体验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分: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巩固与发展、反思体验四部分进行。
(一)情境导入:通过创设情境,观看有关三角形的实物图像(电脑出示一组画面:三角板、金字塔、彩色旗、自行车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图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围绕三角形提出问题,归纳为①什么叫三角形?②三角形由哪些部分组成?③三角形有什么特性?④三角形怎样分类?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为探索新知指明了方向, (二)探究新知: 第一部分:理解什么是三角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让已经点燃的兴趣的火种闪烁出智慧的火花呢?1、通过用小棒摆三角形,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形成概念,抽向概括出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强调“三条线段”、“围成”二者缺一不可.2、观察: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三角形?不是三角形的让学生说明理由(图略),学生在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后,能很快地判断出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并能说出理由。
这样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含义的理解,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概念,真正成为概念的探索者与发现者。 第二部分:探究三角形由哪些部分组成?通过让学生摸一摸,找一找,动手感知,然后自学课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很快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
第三部分:探究三角形有什么特性?三角形的稳定性的应用十分广泛,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突破这一难点,我首先设计提问,生活中有些物体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然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拉用木条钉成的四边形和三角形木框,学生发现四边形木框容易变形,三角形木框不变形,使学生形象地认识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接着让学生具体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用到了三角形的特性?让学生感受到了三角形来源于现实生活,也应用于现实生活。
第四部分:探究三角形怎样分类?三角形怎样分类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难点在于怎样找出分类的标准,我首先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彩色纸剪出不同的三角形。当五颜六色的纸呈现在学生眼前时,一种对美的追求使他们都迫不急待的拿出剪子,互相帮助,相互交流,很快的剪出了各种不同形状的三角形。
当学生的作品被展示到黑板上时,每一张小脸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这时我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充分肯定了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热情与合作的精神,然后让学生之间进行互评。接下来我抓住时机适时抛出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怎样给三角形分类?学生踊跃地提出了按颜色分类、按大小分类等,我都一一给予肯定,重点让学生观察剪的三角形的角有什么特点?通过观察、讨论、对比,使学生知道了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从而很快的掌握了三角形按角分类的方法。
再通过电脑演示集合图,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到:把所有三角形作为一个整体,上面三种三角形作为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向学生渗透了集合的思想。” 三、。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下午好!我来自林州一小,我说课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材中《三角形的认识》第一课时。
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程序四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2、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线段、角的基础上进行的,三角形是一种常见的几何图形,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是学习研究其它几何图形的基础,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学好本节课内容非常重要。
3、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遵循知识与技能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它目标(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的实现为前提的重要理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思想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精神。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知识目标:①理解三角形的含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按角分类的方法;②能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三角形的含义、特性及按角分类。
教学难点是:掌握三角形按角分类的方法。二、说教法: 新课标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于三角形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教学活动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我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再通过多媒体直观生动的教学,充分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感知、操作、实验、猜测、验证,在此基础上进行推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教师则充当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角色,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在既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习的能力。
三、说学法 为了体现以上教法,全课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教学,充分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通过“摆一摆”、“找一找”、“数一数”、“猜一猜”等环节亲自体验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分: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巩固与发展、反思体验四部分进行。
(一)情境导入:通过创设情境,观看有关三角形的实物图像(电脑出示一组画面:三角板、金字塔、彩色旗、自行车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图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围绕三角形提出问题,归纳为①什么叫三角形?②三角形由哪些部分组成?③三角形有什么特性?④三角形怎样分类?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为探索新知指明了方向, (二)探究新知: 第一部分:理解什么是三角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让已经点燃的兴趣的火种闪烁出智慧的火花呢?1、通过用小棒摆三角形,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形成概念,抽向概括出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强调“三条线段”、“围成”二者缺一不可.2、观察: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三角形?不是三角形的让学生说明理由(图略),学生在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后,能很快地判断出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并能说出理由。
这样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含义的理解,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概念,真正成为概念的探索者与发现者。 第二部分:探究三角形由哪些部分组成?通过让学生摸一摸,找一找,动手感知,然后自学课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很快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
第三部分:探究三角形有什么特性?三角形的稳定性的应用十分广泛,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突破这一难点,我首先设计提问,生活中有些物体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然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拉用木条钉成的四边形和三角形木框,学生发现四边形木框容易变形,三角形木框不变形,使学生形象地认识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接着让学生具体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用到了三角形的特性?让学生感受到了三角形来源于现实生活,也应用于现实生活。
第四部分:探究三角形怎样分类?三角形怎样分类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难点在于怎样找出分类的标准,我首先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彩色纸剪出不同的三角形。当五颜六色的纸呈现在学生眼前时,一种对美的追求使他们都迫不急待的拿出剪子,互相帮助,相互交流,很快的剪出了各种不同形状的三角形。
当学生的作品被展示到黑板上时,每一张小脸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这时我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充分肯定了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热情与合作的精神,然后让学生之间进行互评。接下来我抓住时机适时抛出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怎样给三角形分类?学生踊跃地提出了按颜色分类、按大小分类等,我都一一给予肯定,重点让学生观察剪的三角形的角有什么特点?通过观察、讨论、对比,使学生知道了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从而很快的掌握了三角形按角分类的方法。
再通过电脑演示集合图,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到:把所有三角形作为一个整体,上面三种三角形作为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向学生渗透了集合的思想。” 三、。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linpingtu角的度量知识点整理1、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有2个端点,可以度量长度,不可延长。
2、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只有1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不可度量长度。3、直线:没有端点(或者说“有0个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不可度量长度。
4、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角要用弧线表示大小。5、角的标注:角的标注方法有两种:(1)用数字代表角,并在旁边标出角的度数(如果有的话)(2)直接将角的度数标注在弧线旁注意:角度一旦知道大小,一定要标出,便于解题,标注时注意要写上单位,如果写不下要用线段引出再进行标注。
6、过点画直线的数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也就是“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7、角的度量方法: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步骤:(1)(量角器的)中心点与(待测角的)顶点重合(2)(量角器的其中一条)0刻度线与(待测角的)一条边重合(3)角的另一条边所对应的(与0刻度线同圈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cn/showdown.asp?soft_id=22396『小学数学说课』《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六年制数学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中的学习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
.cn/showdown.asp?soft_id=22393小学数学说课』小学数学说课稿 《三角形的认识》四年级下 ·《三角形的认识》的说课 一、握教材,定位目标(一)教材《三角形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六单元的内容,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
/soft/list.asp?classid=4502008-07-27 09:24:25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四年数学说课]小数加减法说课稿一、说教材现在,小学数学四年级选用的是新课程实验教材,其中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编排了“小数加减法”这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近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这一教学内容与老教材。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2008-07-27 09:10:39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四年数学说课]《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一、设计思路老师教学的本质就在于帮助、激励和引导。本节课是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实际,根据新课程解决问题和计算相结合的特点设计的,力争做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有机统一。
(根据以上的设计思路,对教材、学生作以下分析)二、教材及学情分析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近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以前较熟悉的整数加减法和三下学习的简单。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2008-07-27 09:00:36 《围棋中的数学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四年数学说课]《围棋中的数学问题》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第120页例3及部分练习。
2、教材分析:大家知道,人教版的新教材都专门安排了“数学广角”单元,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加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2008-07-27 08:39:00 数学广角—烙饼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第七册[四年数学说课]数学广角——烙饼问题说课稿一、说教材:《烙饼问题》是人教版教材第七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主要通过讨论烙饼时如何合理安排操作最节省时间,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思想的利用。本节内容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的一种体现,为我们教师联系生活进行数学指导提供了很好的材料和示范,由于长期的“应试”教学的影响下,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2008-07-26 17:23:55 江苏(国标)版四年级上册《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说课稿[四年数学说课]四年级上册《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说课稿“用计算器计算”是江苏(国标)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法则及两步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通过学习,使学生可以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目的四则运算,并借助计算器来探索有关规律,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内容分两段安排:第一段,先认识计算。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2008-07-26 17:22:03 人教版第七册活动内容《参观果园》说课稿[四年数学说课]《小小策划家》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我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的课题研究》而设计的一节数学活动课,为了使活动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更加贴近,因此我把人教版第七册活动内容《参观果园》改编为设计秋游方案。
这节活动课包含了三大部分,第一,课前学生收集资料并作相应的调查,老师根据收集的资料和调查的数据制作成模拟网页。第二,在课堂中,让学生在网页中提取。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2008-07-26 17:16:18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四年数学说课](教学设计说课稿)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96页“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2、本节课教材分析: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理论依据,又是复名。
小学数学《角的度量》试讲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及量角器,学会利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用量角器测量角的过程,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步骤。
难点:量角器测量角时内外圈的选择。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根据游戏“愤怒的小鸟”,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平时玩游戏的时候,是调整什么才能打到小猪呢?让学生初步对于角度这个概念有一定的认识,并在黑板上画出在游戏过程中,发现会存在不同大小的角,向学生提问:对于两个角来说如何确切的知道它们之间差多少呢?继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角的度量。
2、新课教学
1)学生根据之前学习过的经验,会用三角板先测量角的大小,但是会发现这种方法还是不能具体知道两角之间究竟相差多少。
2)通过多媒体展示出角被平均分为360份,每一份就叫做1度,写作1。从而引出角的度量单位。
3)指导阅读:让学生观察手中的量角器,自学书本上第18页下半部分的内容。
提出要求: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关于量角器你知道些什么?
班级反馈对量角器的认识。(多媒体出示量角器的放大图片供学生交流使用)
提问:量角器上有角吗?有多大的角?最大的角?最小的角?
要求:指出量角器上不同度数的角,并找到量角器上的角的顶点。
读出量角器上的一些角的度数。
多媒体课件显示量角器上1°、30°、78°、140°的角。(读内、外圈数的角都有)
4)请学生动手尝试用量角器量出书上∠1的度数,并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量的? 班级交流量角的方法。(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讲解自己量角的过程。)师生共同总结量角的方法。多媒体展示用量角器量角的动态步骤。(每一步在关键部位闪烁提示)
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A.量角器的中心点要和角的顶点重合
B.量角器上的0刻度线和角的任意一边重合
C.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是角的度数
D.量角器上有两条0刻度线,一条是内圈的,一条是外圈的;0刻度线在内圈,度数就读内圈;零刻度线在外圈,度数就读外圈
总结“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它边看度数,内外要分辨”。
3、巩固新知
1、测量课后第三题角的大小,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内外圈度数有误、0刻度线没有和角的一边完全重合)
2、游戏:观察量角器角度的大小,老师随便报出一个度数,学生利用胳膊来表现出这个角的大小。(双臂张开代表180度)
4、小结作业
同桌交流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说出测量角的步骤是什么?
课后作业:回去讲量角器的组成部分介绍给家长,并测量生活中见到的角的大小。
四、板书设计:
一、角的度量单位:1度或1。
二、量角器的组成
三、测量角的步骤
五、教学反思
说教学目标,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说:
1、本节教材在本学科中的地位,与前后知识的联系。
2、新课程标准对本节教材的要求。
3、根据以上两点,确定出三维目标。
4、根据1、2,确定出重点难点。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学习的知识内容及学习的程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哪些能力得到提升,哪些能力得到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制定本节课学习内容对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与培养。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50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