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 中学二氧化锰浓盐酸加热 工业 电解食盐水
氯化氢 中学直接买/浓硫酸氯化钠加热(溴化氢同) 工业 氢气氯气燃烧
氟化氢 实验室 氟化钙浓硫酸共热
溴 碘 中学直接买 工业 海水中的离子相应电解/氧化还原
氧气 中学 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双氧水二氧化锰/ 工业 压缩空气
二氧化硫 中学 硫酸(稍浓)加亚硫酸盐/铜,浓硫酸加热 工业 硫铁矿,黄铜矿,硫燃烧
三氧化硫 工业 二氧化硫氧气钒催化剂氧化
硫酸 工业 三氧化硫溶于98%硫酸得到发烟硫酸,稀释
氮气 中学无 工业 压缩空气
氨 中学 氨水一般自己买,氨气消石灰氨盐加热(推荐氯化铵)/浓氨水 工业 氮气氢气催化反应
硝酸 中学有个二氧化氮溶于水的反应,不过一般自己买 工业氨氧化成一氧化氮再生成NO2(还有电弧生成氮氧化物的方法) 然后好像是溶与浓硝酸再稀释
硅 中学无 工业 二氧化硅,碳高温还原
铝 中学无 工业 电解氧化铝加冰晶石助熔
钠,镁,钙 电解
铜 实验室氢气还原氧化铜 工业粗铜碳还原法 精铜电解精炼
铁 实验室氢气还原 工业 生铁 碳还原法 钢 生铁精炼
过氧化氢 工业分有机法和过氧化钡法
(有机物为实验室制法)
甲烷 醋酸钠碱石灰加热脱羧反应
乙烯 酒精浓硫酸170度加热 工业用是石油裂解
卤代烃 有卤素取代和家成两种方法
醛酮 醇经过 铜/银 催化氧化(大学说可以没有氧气直接生成氢气和醛)
羧酸 醛氧化(直接氧化,银镜反应,氢氧化铜氧化,糖类氧化)
醇 乙醇 工业分酿造法和石化工业乙烯水化法两种 实验室醇有卤原子水解,碳氧双键加氢(羧酸,酯可以用氢化铝锂)
要更多的话,与我的QQ联系:41083478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 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一、阿伏加德罗定律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即“三同”定“一同”。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 (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 (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 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
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
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二、离子共存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Pb2+与Cl-,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
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3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
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共在。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与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Fe2+、Fe3+与SCN-不能大量共存;Fe3+与 不能大量共存。
5、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①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
②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Fe(SCN)2+。 ③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④S2O3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O32-+2H+=S↓+SO2↑+H2O ⑤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6、审题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溶液的酸性对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如:Fe2+与NO3-能共存,但在强酸性条件下(即Fe2+、NO3-、H+相遇)不能共存;MnO4-与Cl-在强酸性条件下也不能共存;S2-与SO32-在钠、钾盐时可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不能共存。(2)酸式盐的含氢弱酸根离子不能与强碱(OH-)、强酸(H+)共存。
如HCO3-+OH-=CO32-+H2O(HCO3-遇碱时进一步电离);HCO3-+H+=CO2↑+H2O 三、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基本规律要求 (1)合事实: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 (2)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正确合理。
(3)号实际:“=”“ ”“→”“↑”“↓”等符号符合实际。 (4)两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
(5)明类型:分清类型,注意少量、过量等。(6)检查细:结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细心检查。
四、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根据元素的化合价 物质中元素具有最高价,该元素只有氧化性;物质中元素具有最低价,该元素只有还原性;物质中元素具有中间价,该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对于同一种元素,价态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强;价态越低,其还原性就越强。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对应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就越弱;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则其对应的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就越弱。(3)根据反应的难易程度 注意:①氧化还原性的强弱只与该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而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的总结归纳作为基础学科知识内容考查的依据,以下所列的知识点在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呈现率达90%以上希望同学们在临考的复习中能一一对照来巩固相应的基础,如果某些点的认识不够,建议重温相应的教材和教辅资料,确保该内容的高得分率。
1、氧化还原相关概念和应用 (1) 借用熟悉的H2还原CuO来认识5对相应概念 (2) 氧化性、还原性的相互比较 (3)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4) 同种元素变价的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归中反应) (5) 一些特殊价态的微粒如H、Cu、Cl、Fe、S2O32-的氧化还原反应 (6) 电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2、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1) 主族元素的阴离子、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 (2) 同周期、同主族原子的半径大小比较 (3) 电子式的正确书写、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化学键、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4)能画出短周期元素周期表的草表 ,理解“位—构—性”3、熟悉阿伏加德罗常数NA常考查的微粒数目中固体、得失电子、中子数等内容。 4、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表达(状态、计量数、能量关系) 5、离子的鉴别、离子共存 (1) 离子因结合生成沉淀、气体、难电离的弱电解质而不能大量共存 (2) 因相互发生氧化还原而不能大量共存 (3) 因双水解、生成络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 (4) 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强酸、强碱大量共存 (5) 题设中的其他条件“酸碱性、颜色”等 6、溶液浓度、离子浓度的比较及计算 (1) 善用微粒的守恒判断 (电荷守衡、物料守衡、质子守衡) (2) 电荷守恒中的多价态离子处理 7、pH值的计算 (1) 遵循定义(公式)规范自己的计算过程 (2) 理清题设所问的是“离子”还是“溶液”的浓度 (3) 酸过量或碱过量时pH的计算(酸时以H浓度计算,碱时以OH计算再换算)。
8、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 (1) 能计算反应速率、理解各物质计量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2) 理顺“反应速率”的“改变”与“平衡移动”的“辩证关系” (3) 遵循反应方程式规范自己的“化学平衡”相关计算过程 (4) 利用“等效平衡”观点来解题9、电化学 (1) 能正确表明“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及变形装置的电极位置 (2) 能写出各电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3) 了解常见离子的电化学放电顺序 (4) 能准确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原则计算电化学中的定量关系 10、盐类的水解 (1) 盐类能发生水解的原因 (2) 不同类型之盐类发生水解的后果(酸碱性、浓度大小等) (3) 盐类水解的应用或防止(胶体、水净化、溶液制备) (4) 对能发生水解的盐类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的后果 (5) 能发生完全双水解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11、C、N、O、S、Cl、P、Na、Mg、Al、Fe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 (1) 容易在无机推断题中出现,注意上述元素的特征反应 (2) 注意N中的硝酸与物质的反应,其体现的酸性、氧化性“两作为”是考查的的重点 (3) 有关Al的化合物中则熟悉其两性反应(定性、定量关系) (4) 有关Fe的化合物则理解Fe2+和Fe3+之间的转化、Fe3+的强氧化性 (5) 物质间三角转化关系12、有机物的聚合及单体的推断 (1)根据高分子的链节特点准确判断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归属 (2)熟悉含C=C双键物质的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归属 (3)熟悉含(-COOH、-OH)、(-COOH、-NH2)之间的缩聚反应 13、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1)请按官能团的位置异构、类别异构和条件限制异构顺序一个不漏的找齐 (2)本内容最应该做的是作答后,能主动进行一定的检验 14、有机物的燃烧 (1)能写出有机物燃烧的通式 (2)燃烧最可能获得的是C和H关系 15、完成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有机代表物的相互衍变,往往要求完成相互转化的方程式 (2)注意方程式中要求表示物质的结构简式、表明反应条件、配平方程式 16、有机物化学推断的解答 (“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1)一般出现以醇为中心,酯为结尾的推断关系,所以复习时就熟悉有关“醇”和“酯”的性质反应(包括一些含其他官能团的醇类和酯) (2)反应条件体现了有机化学的特点,请同学们回顾有机化学的一般条件,从中归纳相应信息,可作为推断有机反应的有利证据 (3)从物质发生反应前后的官能团差别,推导相关物质的结构 17.化学实验装置与基本操作(1)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2)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3)实验设计和实验评价18、化学计算 (1)近年来,混合物的计算所占的比例很大(90%),务必熟悉有关混合物计算的一般方式(含讨论的切入点),注意单位与计算的规范(2)回顾近几次的综合考试,感受“守恒法“在计算题中的暗示和具体计算时的优势 化学计算中的巧妙方法小结:得失电子守恒法、元素守恒法、电荷守恒法、最终溶质法、极值法、假设验证法等。
⑴基本概念和原理主要包括: ①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 ②化学量及化学用语; ③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⑤电解质溶液。
⑵元素及其化合物主要包括: ①金属部分:碱金属、镁铝、铁铜等。 ②非金属部分:氢、卤素、氧族、氮族、碳族等。
⑶有机化学主要包括: ①烃:饱和烃、不饱和烃、芳香烃等。 ②烃的衍生物:醇、酚、醛、羧酸、酯、卤代烃、硝基化合物、糖类、氨基酸、蛋白质等。
③有机材料: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合成材料、新型材料等。 ⑷化学实验主要包括: ①常用仪器的使用与用途; 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③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④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⑤化学实验的记录方法和基本实验的设计等。
⑸化学计算主要包括: ①基本计算:常用量的计算、化学式的计算、溶液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 ②综合计算:两种或两种以上基本计算的综合应用。
二、能力结构: ⒈观察能力测试要点: 能够通过对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自然界、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对这些感性知识进行初步加工和记忆。 ①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由此获得化学抽象概念,如化学原理的实验分析。
②实物及其模型的观察:由此思考实物结构特征,如化学物质的结构分析。 ③化学图形图表的审视:由此捕捉化学隐含信息,如化学规律的函数分析。
④化学自然现象的观察:由此把握自然现象内涵,如自然现象的实验分析。 ⑤化学生产现象的观察:由此理解化学技术价值,如生产原理的观察分析。
⒉实验能力测试要点: ①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完成规定的“学生实验”能力。 ②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和处理实验结果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③初步处理实验过程中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 ④能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
⑤根据实验试题的要求,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⒊思维能力测试要点: ①对中学化学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②解析实际问题(包括对化学微观结构的三维想象),调用(分解、迁移、转换、重组)相关知识予以解决的能力。 ③处理信息并总结成规律,并用以推理、想象的创造能力。
④选择解决问题最佳方案的评价能力。 ⑤化学问题数学处理的创造能力。
思维品质的层次: ①思维的严密性(逻辑性、深刻性、精确性和科学性)和流畅性(敏捷性)。 ②思维的整体性(广阔性、有序性和综合性)。
③思维的创造性(变通性、独特性)。 ⒋自学能力测试要点: ①敏捷地接受试题所给出的新信息的能力。
②将试题所给的新信息,跟课内已学过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应用新信息的能力。
在上述四种能力中,观察是入门,实验是手段,思维是核心,自学是方式。这样,往往一个试题可以测试多种能力或是一种能力中的多个层次。
1 高中化学方程式小结(仅供参考) 非金属单质(F2 ,Cl2 , O2 , S, N2 , P , C , Si) 1, 氧化性: F2 + H2 === 2HF F2 +Xe(过量)===XeF2 2F2(过量)+Xe===XeF4 nF2 +2M===2MFn (表示大部分金属) 2F2 +2H2O===4HF+O2 2F2 +2NaOH===2NaF+OF2 +H2O F2 +2NaCl===2NaF+Cl2 F2 +2NaBr===2NaF+Br2 F2+2NaI ===2NaF+I2 F2 +Cl2 (等体积)===2ClF 3F2 (过量)+Cl2===2ClF3 7F2(过量)+I2 ===2IF7 Cl2 +H2 ===2HCl 3Cl2 +2P===2PCl3 Cl2 +PCl3 ===PCl5 Cl2 +2Na===2NaCl 3Cl2 +2Fe===2FeCl3 Cl2 +2FeCl2 ===2FeCl3 Cl2+Cu===CuCl2 2Cl2+2NaBr===2NaCl+Br2 Cl2 +2NaI ===2NaCl+I2 5Cl2+I2+6H2O===2HIO3+10HCl Cl2 +Na2S===2NaCl+S Cl2 +H2S===2HCl+S Cl2+SO2 +2H2O===H2SO4 +2HCl Cl2 +H2O2 ===2HCl+O2 2O2 +3Fe===Fe3O4 O2+K===KO2 S+H2===H2S 2S+C===CS2 S+Fe===FeS S+2Cu===Cu2S 3S+2Al===Al2S3 S+Zn===ZnS N2+3H2===2NH3 N2+3Mg===Mg3N2 N2+3Ca===Ca3N2 N2+3Ba===Ba3N2 N2+6Na===2Na3N N2+6K===2K3N N2+6Rb===2Rb3N P2+6H2===4PH3 P+3Na===Na3P 2P+3Zn===Zn3P2 2.还原性 S+O2===SO2 S+O2===SO2 S+6HNO3(浓)===H2SO4+6NO2+2H2O 3S+4 HNO3(稀)===3SO2+4NO+2H2O N2+O2===2NO 4P+5O2===P4O10(常写成P2O5) 2P+3X2===2PX3 (X表示F2,Cl2,Br2) PX3+X2===PX5 P4+20HNO3(浓)===4H3PO4+20NO2+4H2O C+2F2===CF4 C+2Cl2===CCl4 2C+O2(少量)===2CO C+O2(足量)===CO2 C+CO2===2CO C+H2O===CO+H2(生成水煤气) 2C+SiO2===Si+2CO(制得粗硅) Si(粗)+2Cl===SiCl4 (SiCl4+2H2===Si(纯)+4HCl) Si(粉)+O2===SiO2 Si+C===SiC(金刚砂) Si+2NaOH+H2O===Na2SiO3+2H2 3,(碱中)歧化 Cl2+H2O===HCl+HClO (加酸抑制歧化,加碱或光照促进歧化) 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3Cl2+6KOH(热,浓)===5KCl+KClO3+3H2O 3S+6NaOH===2Na2S+Na2SO3+3H2O 4P+3KOH(浓)+3H2O===PH3+3KH2PO2 11P+15CuSO4+24H2O===5Cu3P+6H3。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99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