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文格式的范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论文格式的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题名(Title,Topic)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 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 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对这四方面的要求分述如下。
1、准确得体
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常见毛病是:过于笼统,题不扣文。关键问题在于题目要紧扣论文内容,或论文内容民论文题目要互相匹配、紧扣,即题要扣文,文也要扣题。这是撰写论文的基本准则。
2、简短精炼
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不过,不能由于一味追求字数少而影响题目对内容的恰当反映,在遇到两者确有矛盾时,宁可多用几个字也要力求表达明确。 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以加副标题来补充说明特定的实验材料,方法及内容等信息使标题成为既充实准确又不流于笼统和一般化。
3、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
外延和内涵属于形式逻辑中的概念。所谓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而所谓内涵,则是指对每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 命题时,若不考虑逻辑上有关外延和内涵的恰当运用,则有可能出现谬误,至少是不当。
4、醒目
论文题目虽然居于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醒目位置,但仍然存在题目是否醒目的问题,因为题目所用字句及其所表现的内容是否醒目,其产生的效果是相距甚远的。 有人对36种公开发行的医学科持期刊1987年发表的论文的部分标题,作过统计分析,从中筛选100条有错误的标题。在100条有错误的标题中,属于省略不当错误的占20%;属于介词使用不当错误的占12%)。在使用介词时产生的错误主要有:
①省略主语或第一人称代词不达意后,没有使用介词结构,使辅助成分误为主语;
②需要使用介词时又没有使用;
③不需要使用介词结构时使用。属主事的错误的占11%;属于并列关系使用不当错误的占9%;属于用词不当、句子混乱错误的各占9%,其它类型的错误,如标题冗长、文题不符、重复、歧意等亦时有发生。
(二)作者姓名和单位
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者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
(三)摘要(Abstract)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对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作用是使读者不用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
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论文摘要虽然要反映以上内容,但文字必须十分简炼,内容亦需充分概括,篇幅大小一般限制其字数不超过论文字数的5%。例如,对于6000字的一篇论文,其摘要一般不超出300字。
论文摘要不需要列举例证,不讲研究过程,不用图表,不给化学结构式,也不要作自我评价。 撰写论文摘要的常见毛病,一是照搬论文正文中的小标题(目录)或论文结论部分的文字;二是内容不浓缩、不概括,文字篇幅过长。
为了方便国际交流,很多论文都要求有英文摘要,尤其是在高校里。英文摘要的内容要求与中文摘要一样,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部分。但是,英文有其自身特点,最主要的是中译英时往往造成所占篇幅较长,同样内容的一段文字,若用英文来描述,其占用的版面可能比中文多一倍。因此,撰写英文摘要更应注意简洁明了,力争用最短的篇幅提供最主要的信息。第一,对所掌握的资料进行精心筛选,不属于上述“四部分”的内容不必写入摘要。第二,对属于“四部分”的内容,也应适当取舍,做到简明扼要,不能包罗万象。比如“目的”,在多数标题中就已初步阐明,若无更深一层的目的,摘要完全不必重复叙述;再如“方法”,有些在国外可能早已成为常规的方法,在撰写英文摘要时就可仅写出方法名称,而不必一一描述其操作步骤。
中英文摘要的一致性主要是指内容方面的一致性,目前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存在两个误区,一是认为两个摘要的内容”差不多就行”,因此在英文摘要中随意删去中文摘要的重点内容,或随意增补中文摘要所未提及的内容,这样很容易造成文摘重心转移,甚至偏离主题;二是认为英文摘要是中文摘要的硬性对译,对中文摘要中的每一个字都不敢遗漏,这往往使英文摘要用词累赘、重复,显得拖沓、冗长。英文摘要应严格、全面的表达中文摘要的内容,不能随意增删,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个字也不能改动,具体撰写方式应遵循英文语法修辞规则,符合英文专业术语规范,并照顾到英文的表达习惯。
选择适当的时态和语态,是使摘要符合英文语法修辞规则的前提。通常情况下,摘要中谓语动词的时态和语态都不是通篇一律的,而应根据具体内容而有所变化,否则容易造成理解上的混乱。但这种变化又并非无章可循,其中存在着如下一些规律:
1、时态:大体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叙述研究过程,多采用一般过去时。
2)在采用一般过去时叙述研究过程当中提及在此过程之前发生的事,宜采用过去完成时。
3)说明某课题现已取得的成果,宜采用现在完成时。
4)摘要开头表示本文所“报告”或“描述”的内容,以及摘要结尾表示作者所"认为"的观点和"建议"的做法时,可采用一般现在时。
2、语态:在多数情况下可采用被动语态。但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表达作者或有关专家的观点时,又常用主动语态,其优点是鲜明有力。
(四)关键词(Key words)
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
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 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
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建主题内容,但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
关键词或主题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
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纵观全文,先找出能表示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或词汇,这些住处或词汇,可以从论文标题中去找和选,也可以从论文内容中去找和选。后三个关键词的选取,补充了论文标题所未能表示出的主要内容信息,也提高了所涉及的概念深度。需要选出,与从标题中选出的关键词一道,组成该论文的关键词组。
(五)引言(Introduction)
引言又称前言,属于整篇论文的引论部分。其写作内容包括: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预期的结果及其在相关领域里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引言的文字不可冗长,内容选择不必过于分散、琐碎,措词要精炼,要吸引读者读下去。引言的篇幅大小,并无硬性的统一规定,需视整篇论文篇幅的大小及论文内容的需要来确定,长的可达700~800字或1000字左右,短的可不到100字。
(六)正文(Main body)
正文是一篇论文的本论,属于论文的主体,它占据论文的最大篇幅。论文所体现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结果,都将在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要求这一部分内容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主题明确。为了满足这一系列要求,同时也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分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自然段。每一逻辑段落可冠以适当标题(分标题或小标题)。段落和划分,应视论文性质与内容而定。
(七)参考文献
[序号]. 编著者. 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年代,起止页码.
[序号]. 作者. 论文名称[J],期刊名称,年度,卷(期),起止页码.
关于论文格式范文
毕业季就要到来了,大学毕业可不轻松,毕业论文可是一大难题啊,从初稿到定稿,有时候还要重复修改,为了修改次数减少,下面是 ,欢迎参考阅读!
高中阶段的数学更加抽象晦涩,随着知识的不断丰富,学生对新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日益下降,学习效率难以保障。生成性课堂能将教师、教材与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加三者间的互动交流,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启发,从而达到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全面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如何将生成性课堂充分融于教学环节中,使之发挥其积极影响,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有效提升班级整体数学水平成为当前各高中数学教师思考的重难点问题。
一、生成性课堂概念
1、生成性课堂前提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存在特殊性与差异性,生成性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其发挥出特有优势,绽放不同的光彩。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推理性,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生成性学习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具备独立思考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迎合教育的发展需求,因材施教,全面提升班级整体数学水平。
2、生成性课堂特点
(1)生成性特征
生成性课堂是以生产性课堂为基础的,以生成知识、培养学习能力为前提的教学场所。它融于教学过程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谐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各学习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使其学有所成、学有所悟,相辅相成、共同进步。如,在几何证明中则可通过分小组讨论,然后把每小组的结果进行对比,形成互助与竞争。
(2)互动性特征
生成性课堂的互动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学生在互动过程中能用其创新思维对教师以启发,教师也能凭借丰富的经验与过硬的理论知识对学生以指导和帮助;其二是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学生年龄相仿,理解能力或对知识点的掌握能力大同小异,生成性课堂能让其通过沟通、互助,携手进步,实现班级数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3)动态性特征
生成课堂具有灵活多变性,它与传统课堂不同,能突显出一定的动态性特征。教师要遵循其变化规律,迎合生成性课堂的教学需求,将教学活动当成传播、扩展的过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如,在推导f(x)=sinx,f(x)=cosx的图像时,可通过物理模型推导。
二、构建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的有效策略
1、构建弹性情境
高中数学教师要想构建生成性课堂,就必须从课前备课着手,在课程准备过程中建立起弹性教学情境,为后续教学工作创造条件。所谓的弹性教学情境就是由教师充当领路人的角色,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使学生切实融入课堂中,积极配合教师教学,大大提升课堂效率与质量,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如,在指数函数f(x)=ax(a>0,a≠1)的教学中,引入故事:"传说西塔发明了国际象棋,国王在棋盘上奖励他麦子,结果国王在棋盘上输掉了他的王国的故事……"从这个故事,极大地引发了学生对内容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在45分钟的课堂里利用10~15分钟对教学新知识点进行介绍,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大致印象,后进入提问环节,师生可互问。教师应利用备课时准备好的'问题引导、启发学生,使其对新知识点加深印象;学生则可以就新内容畅所欲言,及时解决心中的困惑,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除此之外,高中数学教师还能通过课堂练习的方式检验学生对新内容的掌握情况,对普遍出错的题目进行反复讲解,并找出同类型习题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对于仍存在疑问的学生,应耐心引导,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为生成性课堂的构建创造条件。
2、构建变式教学模式
变式教学模式是当前高中理工科课堂最为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高中数学教师将其运用于教学过程中,能化整为零,化难为易,通过一题多变的方式让学生全面掌握新知识点,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其数学逻辑能力,能为生成性课堂的实现做好铺垫。如题目:抛物线y2=x上两点A,B恰好为线段AB(AB=10)两端点,若该线段中点记为M点,问M点坐标为何值时,到y轴距离最短,并求出最短值。该题目可以用两种方法解答,其一是设定并求取M的运动轨迹,后算出最值;其二是充分考虑到抛物线定义及梯形中位线定理,以三角形三边关系为突破口求值。实践证明,在高中生成性课堂中运用变式教学模式对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由于学生是共性与个性的集合体,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兼具其共性、个性特征,既能让大部分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悟,同时又要保障小部分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跟上班级教学进度,通过触类旁通的方法启发他们的思维,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探索与引导的过程中带动班级整体数学水平的提升。
3、定期进行阶段性教学反思
通常情况下,教学反思可以分为自我反思与对比反思两种,前者需通过总结归纳前期教学中的点亮与不足,对后期教学活动进行规划与改进,不断完善教学模式,为教学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后者则要借鉴其他数学教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对典型案例进行反复学习,去粗取精,使之迎合后续阶段的教学需求,为生成性课堂的构建做好铺垫。
综上所述,教师一直将提升课堂效率与质量、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为生成性教学的主要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时刻体现主人公地位,将生成性教学法运用到高中数学课堂中,能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其培养起清晰的数学逻辑,使其具备一定的逻辑性思维,为高中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各高中数学教师要想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提高课堂利用率与效率,必须构建起弹性情境,建立和谐友善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积极转变角色观念,帮助学生重返学习主人公地位,并定期进行阶段性教学反思,及时归纳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不断完善改进,为班级整体数学水平的提升创造条件。
个人所得税通常是指以公民个人的所得收入为课税对象的税种。个人所得税最初由英国为筹措军费于1799年开征。尽管个人所得税从其诞生至今只有200多年历史,但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性税种,而且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都是主体税种。据世界银行1992年统计,个人所得税在高收入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大多在40%以上。本文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个人所得税相关立法的成功经验,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相关立法的完善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一、西方发达国家的个人所得税相关立法简况
世界税制演化历史的发展规律为:直接税(土地税、人丁税)——间接税(流转税)——现代直接税(以个人所得税为主)。英国最早开征个人所得税,契机是与法国战争筹集军费的需要。1798年创立了“三部课征捐”,翌年改为所得税。德国为了筹措对法战争赔款的经费需要,1808年决定开征所得税。但不久因地主贵族阶级的强烈反对而废止。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后,1891年颁布新的所得税法,为德国真正的所得税法。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英国开始相继展开了大规模的税制改革,其核心是所得税改革。美国在这次改革动作最大。1981当选的总统里根为了摆脱经济“滞涨”困境,提出了大规模的减税方案,经国会同意开始了税制改革。在里根两个任期内,个人所得税税率由原来11%——50%的15级改为15%和28%两级,并提高了免税额和标准扣除额。日本议会于1987年也通过了税制改革法案。以公平、公正、简化为原则,重点是解决主要纳税者阶层的“重税感”和“不公平感。其中个人所得税由1987年的15级制(10.5%一70%税率)降到1988年度的6级累进制(10%——50%税率)。在英、美、加、日等国对税制大动手术后,其他国家的税制改革步伐便大大加快了,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也都根据本国国情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税法改革。
总的说来,西方发达国家个人所得税的相关立法在制度确立的初级阶段,其功能是组织收人。后来,一些国家的政府开始认识到个人所得税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政府收人来源,而且通过其所具有的收人再分配功能,也是一个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与社会改革的工具。税法改革的基本趋势是朝着“宽税基、低税率、少优惠、严管理”的方向发展,各国都在减少税率档次、降低各档次的边际效率、通过堵塞税法漏洞来扩大税基等方面作了大的改革,大多建立了以个人所得税为主体,辅之以遗产税、赠与税、个人财产税、个人消费税和社会保障税的税收调节体系。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很快形成,分配原则相应由按劳分配向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转变,分配形式以货币形式为主趋于多样化,分配主体形成多元化格局。由于经济处于转轨过程,收入分配关系尚不完全顺畅,收入差距扩大。在此过程中,个人所得税在调节个人收入方面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我国个人所得税从1980年的10多万元起步,在过去的23年中每年都在高速增长,特别是1994年实施新税制以来,个人所得税平均年增幅高达48%,年增收额118亿元,到2002年已经达到1211.07亿元,成为同一时期发展最快、增幅最高、潜力最大的税种之一。1998年个人所得税仅征收16万元,2001年收入增至995.99亿元,超过了消费税,成为我国第四大税种,在一些地方已成为地税机关的第二大税种。
实践证明,我国的个人所得税至少有两大基本功能,一是国家筹措资金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社会公平分配与稳定经济的杠杆,其中还有着政策传导工具作用;二是通过个人所得税的合理征收,可缩少社会贫富差别,以缓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安定,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三、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相关立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国民经济和个人收入情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现行个人所得税法的一些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发展变化的要求,个人所得税相关立法漏洞使个税收入占全国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一直偏低。需要根据新的变化情况进一步修订完善。这主要表现在:
1、分类所得税制设计不合理,无法有效抑制贫富差距扩大
随着我国个人收入来源的多样化,一些高收入者非工资收入所占比重不断扩大,我国居民个人收入的基尼系数自1994年就已超过国际标准临界点,为o.434。近年呈现逐年缓慢攀升态势,每年递增0.1个百分点,已经属于世界贫富差距很大的国家,“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现象十分普遍。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实行分类制所得税。这种税制下,收入总额一定时收人种类越多应纳税额则越少,为“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现象助纣为虐。由于是按月计税,产生不合理征税,每个月平均取得报酬与一次性取得报酬的税负不同。如此富豪们就可通过分散所得等方法达到避税、逃税目的。
2、费用扣除标准过低,规定过于简单
免征额设定不合理。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美元,而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还是1994年出台的800元,个税门槛太低;现行800元的免征额还是1980年制定的。时至今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个人支出也随着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改革举措的出台趋于增加。个税已经涉及到大部分中低收入者,无法发挥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实际上,一些大城市已经相继调整了起征点,如深圳是1500元,上海是1200元,北京也从2002年9月起由1000元上调到1200元,体现了地方要求调整免征额的趋势。
忽略了必要的生活费支出。应根据纳税人的婚姻状况、年龄大小、赡养人口、健康状况等具体情况进行扣除。一个三口之家,夫妻二人分别月收人为1000元,与一人2000元一人待业在家的情况对比,总收入相等税负不等,再遇到子女上学、购房、医疗、赡养老人等特定开支,与单身纳税人的负担程度又会明显不同。可见,对所有纳税人一律实行定额(定率)扣除,难以体现量能负担原则。
现行费用扣除方法以固定数额为依据,与物价指数脱钩,缺乏弹性。通货膨胀时纳税人名义货币收入的增加不能反映实际购买力水平,却使纳税人进入较高税率级别,加重税收负担,特别是加重了工薪阶层的税收负担。
3、税负不公,税率结构复杂
对工薪所得的9级税率级距过多,形成劫贫济富。目前国内个人所得税80%以上来自工薪阶层,占有将近40%财富的那1%的人,并未成为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大户,低收入的工薪阶层成了纳税主力,而高收入者却有很多该缴的税漏缴了。现行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5%—45%;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5%—35%的超额累进税率;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等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即工薪阶层劳动收入的累进率最高,达到45%;个私企业主的经营性收入次之,为35%,而食利者最低,仅为20%。等额收入税额不等,工资薪金与劳务报酬同是勤劳所得,却实行差别课税,导致最终负担水平不同。
同时,我国大部分纳税人只适用于5%和10%两级税率,第五级至第九级税率设计可以说是形同虚设。45%的最高边际税率过高,即使在经济发达国家也是少有的;5%的最低边际税率只适用于月应纳税所得额500元以下,范围偏小。个体工商户和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适用的5级税率,边际税率过低,未能有效调节个体户和承包者、承租者的高收入。
4、配套法规欠缺,课税范围狭窄,税收征管难
随着我国市场发育不断成熟,金融商品不断丰富,房屋、土地、财产、科技走向商品化,个人收入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证券交易所得、个人股票转让所得、资本利得、财产利得等收入已成为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全国职工工资以外收人大约相当于工资总额15%,如住房补贴、公费医疗、儿童入托、免费或优惠就餐等等。对于这些部分的个人收入现行个人所得税法难以有效制约。而且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基本不下乡,对从事农、林、牧、渔业的10多亿人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较早、经济作物种植业、养殖业、捕捞业发展较快的地区,高收入者已占相当比重,需要个人所得税制的有效补充缓解收入差距悬殊的矛盾。相关配套法规、措施不健全,缺乏一整套控制个人收入和财产的制度,不能及时、准确掌握纳税人收入财产的增减变化情况。再加上个人所得税涉及面广,现金交易多,存在灰色收入,具有不确定性和隐蔽性。
四、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相关立法的若干建议
为了切实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实现社会公平,有效抑制贫富分化,必须切实加快我国个人所得税相关立法的完善步伐,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个人所得税法律法规体系,就至少在下列几个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1、实行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税制模式
将工资薪金、劳动报酬、个体生产经营所得、稿酬、租赁收入、承包经营所得等加以综合,以年或季为单位预缴,年底或季末申报;而股息红利收入、特许经营权使用费、偶然所得等则按实际发生的次数和数额,实行分项征收,年底不再进行汇算。对其他属于投资性的没有费用扣除的应税所得实行分类征收,或者对部分所得先分类征收再在年终时申报全年综合所得。从而,彻底克服现行个人所得税法按月计征的不科学做法。
2、健全费用扣除制度,适当提高起征点
确定合理的税收扣除制度,由国家划出扣除标准范围,各省、直辖市根据各自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考虑选择相适应的标准,再予以法制化。在扣除项目中,除了基本扣除外,还有其他一些扣除也应考虑,如养老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住房保险金。向政府、公益、慈善事业捐赠的部分可以继续扣除。考虑纳税人不同税收负担程度,根据纳税人的婚姻状况细划为单身、已婚联合申报、已婚分别申报等情况,按不同身份分别制定不同的费用扣除标准、级次和税率,并要综合考虑纳税人的家庭成员人数和子女教育费用、房屋购建费用等,对于烈军属、残疾人、农民工等弱势群体要在正常扣除标准基础上增加附加扣除的照顾。应随着通货膨胀率和收入水平的变动对扣除标准进行相应调整,即实行“指数化”,消除物价变动对纳税人税收负担的影响。
3、简化个人所得税税制结构,尽快开征遗产税、赠与税、个人财产税、个人消费税和社会保障税
在个人所得税的框架内,减少税率级次,降低边际税率,把累进税的级距定在5级左右,最高税率定在40%左右。扩大中间税率的适用范围,使低收人者的税负水平略有下降;大幅度提高高收入者的税负水平。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尽快开征遗产税、赠与税、个人财产税、个人消费税和社会保障税,加强对富豪阶层等高收入群体的征收,从根本上弥补个人所得税的局限性,实现类似西方发达国家“富不过三代”的税收效果。
4、大力拓宽个人所得税税基,增加个人所得税税目
取消或减少某些特定的税负减免项目,把原来未列入应税项目的收入如个人证券交易所得、个人股票转让所得、资本利润等归入综合所得之中。对于附加福利和股利分红,有市场价格的按市价计算,无市场价格的按国家统一规定标准计算,一律予以课税。对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或个体专营种植业、养殖业、捕捞业的高收入者一并征收个人所得税。
5、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狠抓税收法律法规的落实
应建立健全包括储蓄存款实名制、个人财产登记制在内的全社会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实现银行、审计、工商、海关、税务、纪检监察、公检法、房产、保险、验资验证等单位的信息共享与联动。充分运用先进的电子和通讯技术,建立健全征收管理机制,使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能力提高到新水平。完善代扣代缴制度,建立双向申报纳税制度及交叉稽查处罚制度,明确法律责任,强化约束机制。建立针对高收人重点纳税人的档案管理系统追踪检查,对高收入者的监控要列在显著位置,严堵税收漏洞。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6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