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师自评报告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校教师自评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学校概况和基础
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悠久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位于长江口畔,创办于光绪二十九年,前身是XX县学堂,新中国成立后,又改名为XX中心国民学校、XX小学等,1993年命名为XX市XX区实验小学,20xx年与原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小拆二建一成立新实验小学,分为东、西部两个校区,成为目前区内办学规模较大的素质教育窗口学校之一。
XX区实验小学的今天,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呈现“老树春深更著花”的崭新面貌。近年来,学校在 “文化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理念的引领下,以两校合并为契机,确立了全新的文化战略和人才战略,启动“20xx教师行动工程”,铸造共同愿景,创建学习共同体,构建现代学校文化。“十一五”期间,学校在各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帮助下,全体教职员工团结进取、开拓创新,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学校先后获得全国EPD项目试验校、全国中小学教育整体改革委员会实验基地、全国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及师训基地、全国“以校为本”校本研修实验基地、教育部“新校长”培训基地,XX市文明单位、XX市素质教育实验校、XX市名师名校长实验基地、XX市行为规范示范校、XX市“三八”红旗集体、XX市雏鹰大队、XX市安全文明校园、XX市科技、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区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区语言文字先进单位、区科技特色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拥有一支具有较高学历和能力起点的师资队伍,虽规模较大,但团结协作凝聚力强,虽成熟教师多,但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114人,其中在岗教师107人,50岁以上10人,占教师总人数的X%,五年内新教师6人,占教师总人数的X%,30岁至49岁的中青年成熟教师94人,占教师总人数的X%(其中31人是近五年内从外区、外校调入本校的原各级骨干教师,占目前中青年教师总人数的X%),显而易见,学校中青年成熟教师占了很大的比例。学校目前拥有各级骨干40人次(其中XX市特级校长1人、市名师后备人选3人、区学科带头人3人,区教学能手3人、校级骨干31人),占教师队伍总人数的X%,教师研究生学历、研究生班结业(含在读)8人,本科学历66人,大专学历(含本科在读)33人,分别占教师总数X%、X%、X%;教师中高级职称4人,小高职称78人、小一职称25人,分别占教师总人数的X%、X%、X%。
总体分析,我校教师在专业发展和提升上具有较好的基础和较高的起点。教师队伍成熟稳定,具有优秀的师德素养,敬业爱岗、乐于奉献,近年来社会、家长对师德的满意度为100%,学校是XX市行为规范示范校、XX区德育先进集体,多名教师获得市、区园丁奖、金爱心奖、优秀德育工作者的光荣称号,学校也每年评选“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袁希涛金爱心教师进行表彰。在专业素养和能力上看,我校教师知识结构完备,专业经验丰富,部分骨干教师已具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上100%的教师能达到一专多能,同时胜任基础课、拓展课、探究课的教学;X%的教师教学实践课能对外省市区县兄弟学校开放、展示;学校在接受全国、市、区级教育教学展示、督导活动中,教学课均受好评或优质课达标,学校教学质量在区内保持前列。十一五期间,我校数学大组、语文大组、音乐组先后被评为区优秀教研组,体育、自然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水平居于区领先水平。学校对教师的培养实施研(科研)训(师训)一体,教师普遍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学校连续两届获区科研先进单位,现学校教师承担区级及以上级别立项课题11项,校级课题15项,形成了一张横向有广度纵向有深度的教科研网。
二.教师培养目标和举措
近年来,我们将校本师训工作作为实施学校文化战略和人才战略的整合点,通过有效地师训帮助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核心价值,不断探索建设研修团队的生长点,促进现代学校文化的建设。培训中我校在目标定位的基础上主要采用了以下举措。
(一)目标定向,内在驱动,促进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核心价值。
1、修订规划,启动“20xx教师行动工程”。
教师的研修培训是一项前瞻性极强的工作,培训中,目标定向和内在驱动是取得实效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因素。我校在培养教师方面始终有着前瞻、清晰、具体的培养规划。早在“十五”末期,我校制定的“教师十一五规划”中,就提出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近年,随着原XX实小和进修附小的合并,我们又根据实际情况修订了十一五规划,提出了“构建共同愿景,联合联动加强校本师训基地建设,促进内驱实现教师专业素养持续提升”的具体目标。
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内在动力是关键。为解决这个问题,08年初,我校在特级校长余慧斌的引领下,在长期研究现代学生人格培养的基础上,拓展到现代教师人格塑造的研究。并富有创意地提出了“20xx教师行动工程”的设想。经过半年的酝酿完善,08年9月,我校正式启动了20xx教师行动工程。结合“世博600天”活动,在20xx工程的行动规划中,我们提出以培养现代化都市所需要的现代型教师为目标,学校和全体教师制定出二年发展规划。经过三次教代会的集中研讨,在学校制定的20xx行动规划中,我们提出了在今后2年中要达到的三个目标:
(1)静心教书育人。
(2)铸新愿景谋新发展。
(3)打造实小新的教师文化。
20xx行动规划还对教师基本素养的培养及各层次教师(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科研型教师)教学行动制定了一系列具体要求。而教师们则能结合学校的要求和自身实际,在师德修养、文化学历、专业素质、学科技能、教学风格、科研能力和团队协作等方面作出一个二年内的总体目标定位。如此上下联动,在实践中,学校、组队和教师个人就形成一张横向有广度、纵向有深度的相互联结的网络,从而有效地推进20xx行动计划的落实。
2、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打造学习型组织。
我校的师训及校本教研工作,在目标定向、制度保障的基础上,还始终把教研、科研、师训三者合一作为构建学校文化的切入口,让教师们在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中实现专业核心价值,从而以更大的热情自主地投入到行动研究中去。
(1)营造教师学习环境,鼓励教师自我研修。
学校努力营造学习氛围,创造各种机会让教师学习。例如:教师节,学校总与新华书店联系,在校内设摊让教师买书,为了鼓励教师学习,学校也投入了一部分资金给教师买书;工会活动组织教师去XX博物馆、XX图书馆等让教师开阔眼界;组织教师“走出去”——到外省市学校参观学习交流及支教送教。又如:在08年学校的暑期培训中,我们组织教师论坛,就他们感兴趣的教育问题,邀请了兄弟学校:静安区教师进修学院附校、区三中心的骨干教师来校与我校教师共同展开研讨,我校X%的教师参与论坛发言,100%的教师参加专题讨论;每年九月举办“我心中的好老师”“袁希涛优秀教师”评选表彰研讨,让教师学习身边的好老师,鼓励教师自我超越成为师德优秀、业务精良的教师。学校力求创办成学习型组织,鼓励教师在学习中工作,在研究中工作。我校中青年教师100%双休日都在读书、进修。以上工作的开展,提升了教师的文化品位,形成了教师良好的学习文化。为此,十一五期间,学校被光荣的评为XX市文明单位,教师培养的有关经验总结文章发表于《XX教育》、《XX教育》等刊物。
(2)组织各种学术活动,鼓励教师自我研修。
学习和研究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取向上的动力,形成一种文化的氛围。为此,学校组织各种活动促进教师学习。例如:在20xx年学校特地举行了“XX区实验小学师训科研年会”,在年会上,有教师交流她们近几年如何默默地在实践中探寻的经历,有教师交流她们的科研成果,也有科研室向大家发布最新教育教学理念、学校正在进行全国、市级课题信息发布等,多种声音汇成一种研究的氛围,汇成一种推动力,促进教师研究,促进教师成长。又如:在20xx年第一学期教代会上,学校提出了“持续推进校本研修,打造现代型学习组织”的主题,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讨论及实践,获得理论与实践上的提升。在实小的文化,校本研修的基本形态是:立足于课堂,立足于新课程理念与校本研修接轨,而这载体必定是行动研究、应用研究,解决教学过程及过程中生成的问题。校本研修是基于课题研究之中的,为此,学校确定了每周五下午1:45-2:45作为校本研修沙龙时间,在这时间里关注教学,关注研究,关注专业引领,引发教师共鸣,引发教师行动。学校还对每位教师提出每日一思,每周一评,每课一思,每月一例的要求,使教师成长成为学校发展最重要的部分,使教育文化成为实验小学生生不息,长久发展的源泉与动力。
(3)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形成骨干团队。
素质培养素质,人格塑造人格。我校从战略的高度,统筹规划,抓好骨干队伍,落实教师分层分类发展培养的目标。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健全教师发展分层管理制度。学校建立了由校长室、党支部、教导处、科研室、教工委共同参与的教师发展管理框架。校长室党支部负责制定教师培养管理的相关政策、制度及对策、措施,进行统筹管理;师训处做好教师发展培养工作、管理过程;学校各处室负责日常具体工作管理。
完善骨干教师选拔机制。按照校级及以上骨干教师不同层级的具体要求,建立定期选拔制度,跟踪培养,动态管理,适时调整。其中区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根据区教育局有关要求进行选拔与推荐,每三年一届;校级骨干教师由校骨干选拔考评领导小组组织选拔,每年一届。
组建骨干教师学科教学沙龙。在师训处牵头下,组织校级及以上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校学科教学沙龙,建立学科教学中心组,聚焦课堂,研究、解决课改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让骨干教师在本校、本学区、本学科范围内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接轨XX区、XX市、国家级的骨干教师(校长)培养工作。校骨干教师培养工作要求与区教育系统骨干教师(校长)培养工作要求、XX市“双名工程”、“优青工程”等工作接轨,积极选派优秀的骨干教师(后备干部)参加区级、市级、国家级培训与培养,鼓励骨干教师参加高层次学术活动。
加大青年教师、新教师培养力度。关注教学能力相对较弱的青年教师、新教师发展,充分发挥团队组室作用,设计符合青年教师实际需要的培训与培养项目,组织骨干导师团,采用益友制、师徒结对等形式“传、帮、带、比”,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促进稳步发展。
发挥骨干教师引领示范作用。建立上一级骨干带教下一级骨干或青年教师的制度,发挥骨干教师的带教作用;建立校学术委员会专家组,邀请部分区级以上层面名师、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担任智囊团成员;组织骨干教师开展教育科研,举办骨干教师公开教学活动,承担或主持课题;鼓励骨干教师参与干部教师培训,开发自培课程;分层面、分学科、分组室定期开展研讨活动。
加强教师发展考核评价。完善师训考核办法与指标体系,明确各层面教师得职责、任务与要求,建立分层考核;建立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成长手册,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注重考核结果的应用,将结果与激励奖惩挂钩;严格骨干教师管理,对违反师德要求一票否决、未履行职责的实行动态调整,取消相应称号。
提供教师学习发展经费支持。实施骨干教师津贴制度,按照基本津贴、考核津贴、工作津贴三个类别,分月考核后进行发放;总结推广教师教育研究成果和教育教学经验,落实学科沙龙研讨经费,根据工作任务与带教工作情况,核拨专项经费。
(二)、构建现代型教研文化,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
教研活动应该是教师之间经常研究探讨教学方法,经常交流协作教学课题,实现团结互惠的教研方式。把教研组建设为一个协作共进的.团队,骨干教师在其中起到中心引导人作用,普通教师则能互助分享,每一位教师都能更好的发挥个体的作用,实现教师之间的“多赢”。这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融洽彼此感情,形成和谐的教研文化。为此,十一五期间,我校进行以下尝试:
1、开展教学案例研讨,构建行动型教学研究。
我们倡导行动研究,倡导两案(教案和个案)的反思与积累。我们认为教学案例不仅是对自己教学的反思与思考,更应该以教研组活动的形式,通过研讨教学案例,促进每个教师分享别人的经验,积累反思素材,在实践中自觉调整教学的行为,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在行动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我们在教研活动中,采用由组长创设案例情景,组织教师根据案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学习、研讨、反思、感悟、借鉴;或由教师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提取鲜活的、典型性的教学案例,和大家一起研讨、解决,以达到资源的共享、教师间的互动。以课例为载体的研究深入教师人心,大家协力行动,合作研究,共享成果。她们对教科研热情与投入引发学校科研室对这种“研训一体”科研形式的思考,
2、开展“变问题为课题”主题活动,构建科研型教学研究。
学校努力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充分发挥教师科研主体性,鼓励教师们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把遇到的难点问题、棘手的问题作为教学研究的课题在团队研修中提出,进行探讨,激活组内每一位教师的思想资源和探索动力,为解决问题寻找理论,提出实验设想,着手撰写课题方案,进行课题研究。
3.开发校本课程,构建创生型教学研究。
校本课程是因校而定,因生而定。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就是一个师与师之间、师与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是教师与文本之间互动的过程,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生成的过程。例如:祁利国老师带领体育组的青年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着手编写各年级段的篮球校本课程,边编边实践,于今年完成论文《学校体育篮球特色校本化课程的探索与思考》,获20xx年区教科研成果评比二等奖。又如:学校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就是进一步挖掘和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富有个性的学生。教师们依据学生的年龄、思维等特点,遵循数学要生活化、实践化、趣味化、操作化的教学理念,对教材进行了深化的编排,数学组成员共同商讨1至5年级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路与设想,并以一个内容为载体,协商教学框架、编排形式、学生需要、学生能力培养,确定了教学环节要分三大板块:一是“寻宝”,主要是复习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为后续学生探究知识作铺垫。二是“探密”,运用已学的教学方法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三是“摘明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教师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让相应的教师承担相关内容的开发工作,各自完成后,再在大组教研活动中进行反复讨论、修改,确定了课程内容是否既有知识传递、操作、创造,又有多种能力的培养的效果,这种分工又合作的办法,使校本课程开发得以顺利进行,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完成了1~5年级校本课程的编制工作。在数学教研组中,教师们合作互利、发挥潜能、双赢共进,形成一种团队氛围、一种团队精神,为此,数学组被光荣地评为XX区优秀教研组。
(三)、塑造教师现代人格,打造开放真实有效有生命力的课堂。
教师的核心价值体现在课堂,教师的行为塑造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益。我们校长提出:我们不光要培养教师,更要培养名师;不光要为教师培养提供机会,更要为教师发展筑建平台。正是在这样的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把教师培养的主阵地落在课堂实践中。
1、开发课程,促进专业成长。
我们把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一个途径,因为介入课程开发以后,教师会面临新的教学观念、材料和策略的挑战。课程开发过程实质是一种变革过程,因为课程帮助教师在课堂上重建他们的知识观及他们与学生之间的教育关系;帮助教师在与学生协作阐述知识的方式不断重组,帮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再思考。为此学校成立了学校课程开发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与评价。我们特别注重运用身边的教育资源,编写了校本课程。十一五期间,我校已经编写了OM(头脑奥林匹克)校本教材,正在编写EPD(环境教育)教材《地球村》。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了教师的发展,一批批骨干教师茁壮成长。正如校长所说:“课程的变革与开发,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与方法,而且是变革人,促进人。”
2、聚焦课堂教学,建立现代教学理念。
我们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建立现代教学理念。这里包括课堂教学最高目标是人格发展,知识、能力和人格的统一。要帮助老师树立大课程大课堂的观念,着重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两对关系:一对是学与教,要把教尽可能转化为学,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实现师生的互动互学。我们明确提出教是为了学,教要转化为学;另一对是师与生的关系。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和倡导教学民主。教师就要热爱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生命、活力与创造。
为了学习和体现新课程理念,我校努力改革课堂教学环节,明确要求把备课改为现代教学设计,体现在现代教学(学科)理念指导下教学要素(过程)的整合与优化。我们提出了五要素与三板块的整合。五要素是学生学的行为、教师教的行为、教育技术、教学策略和教学反思。三板块是学与教、技术与策略、教学反思。光这一件事我们整整做了一年半,开了两次教代会,完成了实验小学教学设计基本要求,微机化个性化备课等一系列配套文件。我们认为,每一教学课时的完成不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结束,而是课堂教学新的创造的开始。因此,我们特别强调教学反思,强调教师个性化、创造性的案例和教后随笔。
3、实现全面开放,注重生命体验。
我们以为,现代型的课堂必须是“开放、真实、有效和有生命力”的,只有“开放、真实、有效和有生命力”的课堂,才能承载知识,辅弼人生,成为学生生命发展的摇篮,精神的家园,才经得起社会对教育的多维的评价和检验。这是我们的追求,也是我们的要求。仅07学年一学年,我校就接待外省市来参观学习的教师60人以上;希望小学教师500名;全国各级级各类教育代表团10多个,经受多次相关督导。而在历次的活动中,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始终得到好评,这也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师训工作的问题与思考
通过这次回顾自查,我们总体感觉以往在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具备了申报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基础条件,但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任重道远,对照市、区相关要求,我们还有值得继续努力改进和探索的方面,在此提出与各位领导、专家商榷,也恳望您们的指点和帮助。
(一)区级及以上级别的骨干教师人数及职称评定的比例不能与学校规模和教师实际专业能力相适应。
成因分析:学校目前拥有全国骨干校长1人(余XX 中高职称)、区学科带头人3人(祁XX 体育学科 中高 ;李XX音乐学科 小高 ;许XX 数学学科 小高),区教学能手3人(罗XX 品社学科 中高 ;张XX 语文学科 小高;曹XX语文学科 小高),以上区级及以上骨干仅占教师队伍总人数的X%。而我校目前有中高教师4名,占教师队伍总人数的X%。以上这个比例显然与我校目前的规模和教师实际的专业水平不相符合的,主要原因是我校近年来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两校合并,引进大量外校优秀教师,这些引进的教师在原来学校大都是骨干、名师,然而进入实小后,因为上级部门对各校骨干名额的限制而变成普通教师,这与实际上他们的专业素质能力及在全区学科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是不相匹配的。另一方面,由于上级部门对各校职称评定的比例有规定,两校合并后,小高教师的比例骤增,这样无疑限制了部分优秀的青年教师评小高的几率。造成我校在全国教学比赛中拿一等奖的优秀青年教师也评不上小高职称的状况。
认识及建议: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学科骨干的引领。教师的成长发展除了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学校搭设平台,给予一定的支持鼓励,因此我们在有序推出名师、品牌教师的同时,也要注重教师队伍的整体推进,更好地为教师发展创设条件,从工作中、心理上予以教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也希望上级有关部门能根据各校实际情况酌情进行相关名额的调配。
(二)学校在结对、支教活动方面的资料积累有待完善。
成因分析:对照教师发展学校评比相关指标,我校在结对、支教及培养外省市区县学校的骨干教师及师范生培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完成得也很出色。例如:我校多年来与福建邵武市实验小学结对,每年派教师送教、展示,并异地带徒。但由于这只是两校自发结对,支教工作并没有上级部门的相关认证文件证书,资料保存也不够完善。又如:每年我校要接待外省市来校观摩、学习的干部、教师不下十几批,然而大多数组织部门并不发放带教、培训证明,造成资料积累难的问题。
认识及措施:作为一所窗口学校,理应为兄弟学校的发展起到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做到优秀教育资源的拓展和共享,帮助周边薄弱学校,为中西部贫困农村学校培训干部、教师,今后我们会将支教、结对工作做得更细致到位,资料积累落实到具体人员,明确职责,经验总结,使这项工作更上一层楼。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课题,我们在这方面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任重道远,还需负笈潜行、不断攀登,才能再创新高。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将执着,没有终点……
XX市XX区实验小学
20xx年3月 4
通过师德师风的学习,使我清楚地意识到: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倡导爱岗敬业,强化责任意识,是社会对教育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本人现对自身进行自查自评,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己进行自查自评报告:
一、道德行为
师德要求每一个教师都要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在本职岗位上忘我工作,要树立终生为教育事业献身的职业道德。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育工作根据教书育人的宗旨对教师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体会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我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言行一致。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遵守社会公德,克服个人主义、注意言行,不讲粗话,以模范对学生做出表率。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严于律已,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时刻以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不穿奇装异服,处处“身正为范”。
二、教学行为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对课堂调控能力较差,我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有趣,使学生轻松快乐学习。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
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我会学着去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依照学生原有的知识认知水平,独特的年龄个性等方面,个性化地设计教育过程,通过有效地引领,最终促进学生的成长。
三、教育行为
教师教育行为是教师教育方法、措施与手段的总和,也是教师教育观念的外在表现。教师恰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不恰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消极作用,甚至会导致心理障碍。教师要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教育交往中形成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展现、沟通,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因此,我会主动到学生中去,向学生展现自己,与学生产生亲密的情感和友谊。尽可能的鼓舞和激励学生,建构和谐、亲密、友善、民主、合作、理解的师生关系。教师的多才多艺、幽默风趣、举止文明,使学生对教师充满敬慕之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这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四、治学行为
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面对的挑战比任何一个领域都要多。要想做一名真正的教师,就必须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既是一位博览群书的“杂家”,又是一位熟读本专业书籍的“专家”。教师有文化才有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在课堂上才有灵气。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如: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我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当了教师后才真正的体会到自己的知识量真的不多,就像有句话一样:学生如果需要一碗水,那么教师就要求是涓涓细流!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
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再停留于原先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要不断“充电”,掌握现代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教学、任务型教学,实现资源共享。
我以后会努力钻研所教内容,不断改善我的教育实践,并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位博览群书的“杂家”,故在我教导下的学生能够不断进步。用一颗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争取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
学校教师自评报告范文
通过师德师风的学习,使我清楚地意识到: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倡导爱岗敬业,强化责任意识,是社会对教育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本人现对自身进行自查自评,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己进行自查自评报告:
一、道德行为
师德要求每一个教师都要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在本职岗位上忘我工作,要树立终生为教育事业献身的职业道德。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育工作根据教书育人的宗旨对教师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体会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我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言行一致。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遵守社会公德,克服个人主义、注意言行,不讲粗话,以模范对学生做出表率。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严于律已,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时刻以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不穿奇装异服,处处“身正为范”。
二、教学行为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对课堂调控能力较差,我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有趣,使学生轻松快乐学习。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
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我会学着去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依照学生原有的知识认知水平,独特的年龄个性等方面,个性化地设计教育过程,通过有效地引领,最终促进学生的成长。
三、教育行为
教师教育行为是教师教育方法、措施与手段的总和,也是教师教育观念的外在表现。教师恰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不恰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消极作用,甚至会导致心理障碍。教师要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教育交往中形成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展现、沟通,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因此,我会主动到学生中去,向学生展现自己,与学生产生亲密的情感和友谊。尽可能的鼓舞和激励学生,建构和谐、亲密、友善、民主、合作、理解的师生关系。教师的多才多艺、幽默风趣、举止文明,使学生对教师充满敬慕之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这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四、治学行为
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面对的挑战比任何一个领域都要多。要想做一名真正的教师,就必须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既是一位博览群书的“杂家”,又是一位熟读本专业书籍的“专家”。教师有文化才有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在课堂上才有灵气。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如: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我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当了教师后才真正的体会到自己的知识量真的不多,就像有句话一样:学生如果需要一碗水,那么教师就要求是涓涓细流!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
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再停留于原先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要不断“充电”,掌握现代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教学、任务型教学,实现资源共享。
我以后会努力钻研所教内容,不断改善我的教育实践,并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位博览群书的“杂家”,故在我教导下的学生能够不断进步。用一颗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争取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
一.学校概况和基础
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悠久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位于长江口畔,创办于光绪二十九年,前身是XX县学堂,新中国成立后,又改名为XX中心国民学校、XX小学等,1993年命名为XX市XX区实验小学,20xx年与原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小拆二建一成立新实验小学,分为东、西部两个校区,成为目前区内办学规模较大的素质教育窗口学校之一。
XX区实验小学的今天,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呈现“老树春深更著花”的崭新面貌。近年来,学校在 “文化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理念的引领下,以两校合并为契机,确立了全新的文化战略和人才战略,启动“20xx教师行动工程”,铸造共同愿景,创建学习共同体,构建现代学校文化。“十一五”期间,学校在各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帮助下,全体教职员工团结进取、开拓创新,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学校先后获得全国EPD项目试验校、全国中小学教育整体改革委员会实验基地、全国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及师训基地、全国“以校为本”校本研修实验基地、教育部“新校长”培训基地,XX市文明单位、XX市素质教育实验校、XX市名师名校长实验基地、XX市行为规范示范校、XX市“三八”红旗集体、XX市雏鹰大队、XX市安全文明校园、XX市科技、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区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区语言文字先进单位、区科技特色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拥有一支具有较高学历和能力起点的.师资队伍,虽规模较大,但团结协作凝聚力强,虽成熟教师多,但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114人,其中在岗教师107人,50岁以上10人,占教师总人数的X%,五年内新教师6人,占教师总人数的X%,30岁至49岁的中青年成熟教师94人,占教师总人数的X%(其中31人是近五年内从外区、外校调入本校的原各级骨干教师,占目前中青年教师总人数的X%),显而易见,学校中青年成熟教师占了很大的比例。学校目前拥有各级骨干40人次(其中XX市特级校长1人、市名师后备人选3人、区学科带头人3人,区教学能手3人、校级骨干31人),占教师队伍总人数的X%,教师研究生学历、研究生班结业(含在读)8人,本科学历66人,大专学历(含本科在读)33人,分别占教师总数X%、X%、X%;教师中高级职称4人,小高职称78人、小一职称25人,分别占教师总人数的X%、X%、X%。
总体分析,我校教师在专业发展和提升上具有较好的基础和较高的起点。教师队伍成熟稳定,具有优秀的师德素养,敬业爱岗、乐于奉献,近年来社会、家长对师德的满意度为100%,学校是XX市行为规范示范校、XX区德育先进集体,多名教师获得市、区园丁奖、金爱心奖、优秀德育工作者的光荣称号,学校也每年评选“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袁希涛金爱心教师进行表彰。在专业素养和能力上看,我校教师知识结构完备,专业经验丰富,部分骨干教师已具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上100%的教师能达到一专多能,同时胜任基础课、拓展课、探究课的教学;X%的教师教学实践课能对外省市区县兄弟学校开放、展示;学校在接受全国、市、区级教育教学展示、督导活动中,教学课均受好评或优质课达标,学校教学质量在区内保持前列。十一五期间,我校数学大组、语文大组、音乐组先后被评为区优秀教研组,体育、自然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水平居于区领先水平。学校对教师的培养实施研(科研)训(师训)一体,教师普遍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学校连续两届获区科研先进单位,现学校教师承担区级及以上级别立项课题11项,校级课题15项,形成了一张横向有广度纵向有深度的教科研网。
二.教师培养目标和举措
近年来,我们将校本师训工作作为实施学校文化战略和人才战略的整合点,通过有效地师训帮助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核心价值,不断探索建设研修团队的生长点,促进现代学校文化的建设。培训中我校在目标定位的基础上主要采用了以下举措。
(一)目标定向,内在驱动,促进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核心价值。
1、修订规划,启动“20xx教师行动工程”。
教师的研修培训是一项前瞻性极强的工作,培训中,目标定向和内在驱动是取得实效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因素。我校在培养教师方面始终有着前瞻、清晰、具体的培养规划。早在“十五”末期,我校制定的“教师十一五规划”中,就提出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近年,随着原XX实小和进修附小的合并,我们又根据实际情况修订了十一五规划,提出了“构建共同愿景,联合联动加强校本师训基地建设,促进内驱实现教师专业素养持续提升”的具体目标。
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内在动力是关键。为解决这个问题,08年初,我校在特级校长余慧斌的引领下,在长期研究现代学生人格培养的基础上,拓展到现代教师人格塑造的研究。并富有创意地提出了“20xx教师行动工程”的设想。经过半年的酝酿完善,08年9月,我校正式启动了20xx教师行动工程。结合“世博600天”活动,在20xx工程的行动规划中,我们提出以培养现代化都市所需要的现代型教师为目标,学校和全体教师制定出二年发展规划。经过三次教代会的集中研讨,在学校制定的20xx行动规划中,我们提出了在今后2年中要达到的三个目标:
(1)静心教书育人。
(2)铸新愿景谋新发展。
(3)打造实小新的教师文化。
20xx行动规划还对教师基本素养的培养及各层次教师(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科研型教师)教学行动制定了一系列具体要求。而教师们则能结合学校的要求和自身实际,在师德修养、文化学历、专业素质、学科技能、教学风格、科研能力和团队协作等方面作出一个二年内的总体目标定位。如此上下联动,在实践中,学校、组队和教师个人就形成一张横向有广度、纵向有深度的相互联结的网络,从而有效地推进20xx行动计划的落实。
2、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打造学习型组织。
我校的师训及校本教研工作,在目标定向、制度保障的基础上,还始终把教研、科研、师训三者合一作为构建学校文化的切入口,让教师们在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中实现专业核心价值,从而以更大的热情自主地投入到行动研究中去。
(1)营造教师学习环境,鼓励教师自我研修。
学校努力营造学习氛围,创造各种机会让教师学习。例如:教师节,学校总与新华书店联系,在校内设摊让教师买书,为了鼓励教师学习,学校也投入了一部分资金给教师买书;工会活动组织教师去XX博物馆、XX图书馆等让教师开阔眼界;组织教师“走出去”——到外省市学校参观学习交流及支教送教。又如:在08年学校的暑期培训中,我们组织教师论坛,就他们感兴趣的教育问题,邀请了兄弟学校:静安区教师进修学院附校、区三中心的骨干教师来校与我校教师共同展开研讨,我校X%的教师参与论坛发言,100%的教师参加专题讨论;每年九月举办“我心中的好老师”“袁希涛优秀教师”评选表彰研讨,让教师学习身边的好老师,鼓励教师自我超越成为师德优秀、业务精良的教师。学校力求创办成学习型组织,鼓励教师在学习中工作,在研究中工作。我校中青年教师100%双休日都在读书、进修。以上工作的开展,提升了教师的文化品位,形成了教师良好的学习文化。为此,十一五期间,学校被光荣的评为XX市文明单位,教师培养的有关经验总结文章发表于《XX教育》、《XX教育》等刊物。
(2)组织各种学术活动,鼓励教师自我研修。
学习和研究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取向上的动力,形成一种文化的氛围。为此,学校组织各种活动促进教师学习。例如:在20xx年学校特地举行了“XX区实验小学师训科研年会”,在年会上,有教师交流她们近几年如何默默地在实践中探寻的经历,有教师交流她们的科研成果,也有科研室向大家发布最新教育教学理念、学校正在进行全国、市级课题信息发布等,多种声音汇成一种研究的氛围,汇成一种推动力,促进教师研究,促进教师成长。又如:在20xx年第一学期教代会上,学校提出了“持续推进校本研修,打造现代型学习组织”的主题,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讨论及实践,获得理论与实践上的提升。在实小的文化,校本研修的基本形态是:立足于课堂,立足于新课程理念与校本研修接轨,而这载体必定是行动研究、应用研究,解决教学过程及过程中生成的问题。校本研修是基于课题研究之中的,为此,学校确定了每周五下午1:45-2:45作为校本研修沙龙时间,在这时间里关注教学,关注研究,关注专业引领,引发教师共鸣,引发教师行动。学校还对每位教师提出每日一思,每周一评,每课一思,每月一例的要求,使教师成长成为学校发展最重要的部分,使教育文化成为实验小学生生不息,长久发展的源泉与动力。
(3)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形成骨干团队。
素质培养素质,人格塑造人格。我校从战略的高度,统筹规划,抓好骨干队伍,落实教师分层分类发展培养的目标。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健全教师发展分层管理制度。学校建立了由校长室、党支部、教导处、科研室、教工委共同参与的教师发展管理框架。校长室党支部负责制定教师培养管理的相关政策、制度及对策、措施,进行统筹管理;师训处做好教师发展培养工作、管理过程;学校各处室负责日常具体工作管理。
完善骨干教师选拔机制。按照校级及以上骨干教师不同层级的具体要求,建立定期选拔制度,跟踪培养,动态管理,适时调整。其中区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根据区教育局有关要求进行选拔与推荐,每三年一届;校级骨干教师由校骨干选拔考评领导小组组织选拔,每年一届。
组建骨干教师学科教学沙龙。在师训处牵头下,组织校级及以上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校学科教学沙龙,建立学科教学中心组,聚焦课堂,研究、解决课改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让骨干教师在本校、本学区、本学科范围内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接轨XX区、XX市、国家级的骨干教师(校长)培养工作。校骨干教师培养工作要求与区教育系统骨干教师(校长)培养工作要求、XX市“双名工程”、“优青工程”等工作接轨,积极选派优秀的骨干教师(后备干部)参加区级、市级、国家级培训与培养,鼓励骨干教师参加高层次学术活动。
加大青年教师、新教师培养力度。关注教学能力相对较弱的青年教师、新教师发展,充分发挥团队组室作用,设计符合青年教师实际需要的培训与培养项目,组织骨干导师团,采用益友制、师徒结对等形式“传、帮、带、比”,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促进稳步发展。
发挥骨干教师引领示范作用。建立上一级骨干带教下一级骨干或青年教师的制度,发挥骨干教师的带教作用;建立校学术委员会专家组,邀请部分区级以上层面名师、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担任智囊团成员;组织骨干教师开展教育科研,举办骨干教师公开教学活动,承担或主持课题;鼓励骨干教师参与干部教师培训,开发自培课程;分层面、分学科、分组室定期开展研讨活动。
加强教师发展考核评价。完善师训考核办法与指标体系,明确各层面教师得职责、任务与要求,建立分层考核;建立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成长手册,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注重考核结果的应用,将结果与激励奖惩挂钩;严格骨干教师管理,对违反师德要求一票否决、未履行职责的实行动态调整,取消相应称号。
提供教师学习发展经费支持。实施骨干教师津贴制度,按照基本津贴、考核津贴、工作津贴三个类别,分月考核后进行发放;总结推广教师教育研究成果和教育教学经验,落实学科沙龙研讨经费,根据工作任务与带教工作情况,核拨专项经费。
(二)、构建现代型教研文化,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
教研活动应该是教师之间经常研究探讨教学方法,经常交流协作教学课题,实现团结互惠的教研方式。把教研组建设为一个协作共进的团队,骨干教师在其中起到中心引导人作用,普通教师则能互助分享,每一位教师都能更好的发挥个体的作用,实现教师之间的“多赢”。这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融洽彼此感情,形成和谐的教研文化。为此,十一五期间,我校进行以下尝试:
1、开展教学案例研讨,构建行动型教学研究。
我们倡导行动研究,倡导两案(教案和个案)的反思与积累。我们认为教学案例不仅是对自己教学的反思与思考,更应该以教研组活动的形式,通过研讨教学案例,促进每个教师分享别人的经验,积累反思素材,在实践中自觉调整教学的行为,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在行动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我们在教研活动中,采用由组长创设案例情景,组织教师根据案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学习、研讨、反思、感悟、借鉴;或由教师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提取鲜活的、典型性的教学案例,和大家一起研讨、解决,以达到资源的共享、教师间的互动。以课例为载体的研究深入教师人心,大家协力行动,合作研究,共享成果。她们对教科研热情与投入引发学校科研室对这种“研训一体”科研形式的思考,
2、开展“变问题为课题”主题活动,构建科研型教学研究。
学校努力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充分发挥教师科研主体性,鼓励教师们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把遇到的难点问题、棘手的问题作为教学研究的课题在团队研修中提出,进行探讨,激活组内每一位教师的思想资源和探索动力,为解决问题寻找理论,提出实验设想,着手撰写课题方案,进行课题研究。
3.开发校本课程,构建创生型教学研究。
校本课程是因校而定,因生而定。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就是一个师与师之间、师与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是教师与文本之间互动的过程,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生成的过程。例如:祁利国老师带领体育组的青年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着手编写各年级段的篮球校本课程,边编边实践,于今年完成论文《学校体育篮球特色校本化课程的探索与思考》,获20xx年区教科研成果评比二等奖。又如:学校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就是进一步挖掘和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富有个性的学生。教师们依据学生的年龄、思维等特点,遵循数学要生活化、实践化、趣味化、操作化的教学理念,对教材进行了深化的编排,数学组成员共同商讨1至5年级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路与设想,并以一个内容为载体,协商教学框架、编排形式、学生需要、学生能力培养,确定了教学环节要分三大板块:一是“寻宝”,主要是复习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为后续学生探究知识作铺垫。二是“探密”,运用已学的教学方法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三是“摘明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教师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让相应的教师承担相关内容的开发工作,各自完成后,再在大组教研活动中进行反复讨论、修改,确定了课程内容是否既有知识传递、操作、创造,又有多种能力的培养的效果,这种分工又合作的办法,使校本课程开发得以顺利进行,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完成了1~5年级校本课程的编制工作。在数学教研组中,教师们合作互利、发挥潜能、双赢共进,形成一种团队氛围、一种团队精神,为此,数学组被光荣地评为XX区优秀教研组。
(三)、塑造教师现代人格,打造开放真实有效有生命力的课堂。
教师的核心价值体现在课堂,教师的行为塑造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益。我们校长提出:我们不光要培养教师,更要培养名师;不光要为教师培养提供机会,更要为教师发展筑建平台。正是在这样的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把教师培养的主阵地落在课堂实践中。
1、开发课程,促进专业成长。
我们把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一个途径,因为介入课程开发以后,教师会面临新的教学观念、材料和策略的挑战。课程开发过程实质是一种变革过程,因为课程帮助教师在课堂上重建他们的知识观及他们与学生之间的教育关系;帮助教师在与学生协作阐述知识的方式不断重组,帮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再思考。为此学校成立了学校课程开发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与评价。我们特别注重运用身边的教育资源,编写了校本课程。十一五期间,我校已经编写了OM(头脑奥林匹克)校本教材,正在编写EPD(环境教育)教材《地球村》。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了教师的发展,一批批骨干教师茁壮成长。正如校长所说:“课程的变革与开发,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与方法,而且是变革人,促进人。”
2、聚焦课堂教学,建立现代教学理念。
我们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建立现代教学理念。这里包括课堂教学最高目标是人格发展,知识、能力和人格的统一。要帮助老师树立大课程大课堂的观念,着重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两对关系:一对是学与教,要把教尽可能转化为学,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实现师生的互动互学。我们明确提出教是为了学,教要转化为学;另一对是师与生的关系。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和倡导教学民主。教师就要热爱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生命、活力与创造。
为了学习和体现新课程理念,我校努力改革课堂教学环节,明确要求把备课改为现代教学设计,体现在现代教学(学科)理念指导下教学要素(过程)的整合与优化。我们提出了五要素与三板块的整合。五要素是学生学的行为、教师教的行为、教育技术、教学策略和教学反思。三板块是学与教、技术与策略、教学反思。光这一件事我们整整做了一年半,开了两次教代会,完成了实验小学教学设计基本要求,微机化个性化备课等一系列配套文件。我们认为,每一教学课时的完成不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结束,而是课堂教学新的创造的开始。因此,我们特别强调教学反思,强调教师个性化、创造性的案例和教后随笔。
3、实现全面开放,注重生命体验。
我们以为,现代型的课堂必须是“开放、真实、有效和有生命力”的,只有“开放、真实、有效和有生命力”的课堂,才能承载知识,辅弼人生,成为学生生命发展的摇篮,精神的家园,才经得起社会对教育的多维的评价和检验。这是我们的追求,也是我们的要求。仅07学年一学年,我校就接待外省市来参观学习的教师60人以上;希望小学教师500名;全国各级级各类教育代表团10多个,经受多次相关督导。而在历次的活动中,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始终得到好评,这也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师训工作的问题与思考
通过这次回顾自查,我们总体感觉以往在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具备了申报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基础条件,但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任重道远,对照市、区相关要求,我们还有值得继续努力改进和探索的方面,在此提出与各位领导、专家商榷,也恳望您们的指点和帮助。
(一)区级及以上级别的骨干教师人数及职称评定的比例不能与学校规模和教师实际专业能力相适应。
成因分析:学校目前拥有全国骨干校长1人(余XX 中高职称)、区学科带头人3人(祁XX 体育学科 中高 ;李XX音乐学科 小高 ;许XX 数学学科 小高),区教学能手3人(罗XX 品社学科 中高 ;张XX 语文学科 小高;曹XX语文学科 小高),以上区级及以上骨干仅占教师队伍总人数的X%。而我校目前有中高教师4名,占教师队伍总人数的X%。以上这个比例显然与我校目前的规模和教师实际的专业水平不相符合的,主要原因是我校近年来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两校合并,引进大量外校优秀教师,这些引进的教师在原来学校大都是骨干、名师,然而进入实小后,因为上级部门对各校骨干名额的限制而变成普通教师,这与实际上他们的专业素质能力及在全区学科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是不相匹配的。另一方面,由于上级部门对各校职称评定的比例有规定,两校合并后,小高教师的比例骤增,这样无疑限制了部分优秀的青年教师评小高的几率。造成我校在全国教学比赛中拿一等奖的优秀青年教师也评不上小高职称的状况。
认识及建议: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学科骨干的引领。教师的成长发展除了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学校搭设平台,给予一定的支持鼓励,因此我们在有序推出名师、品牌教师的同时,也要注重教师队伍的整体推进,更好地为教师发展创设条件,从工作中、心理上予以教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也希望上级有关部门能根据各校实际情况酌情进行相关名额的调配。
(二)学校在结对、支教活动方面的资料积累有待完善。
成因分析:对照教师发展学校评比相关指标,我校在结对、支教及培养外省市区县学校的骨干教师及师范生培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完成得也很出色。例如:我校多年来与福建邵武市实验小学结对,每年派教师送教、展示,并异地带徒。但由于这只是两校自发结对,支教工作并没有上级部门的相关认证文件证书,资料保存也不够完善。又如:每年我校要接待外省市来校观摩、学习的干部、教师不下十几批,然而大多数组织部门并不发放带教、培训证明,造成资料积累难的问题。
认识及措施:作为一所窗口学校,理应为兄弟学校的发展起到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做到优秀教育资源的拓展和共享,帮助周边薄弱学校,为中西部贫困农村学校培训干部、教师,今后我们会将支教、结对工作做得更细致到位,资料积累落实到具体人员,明确职责,经验总结,使这项工作更上一层楼。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课题,我们在这方面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任重道远,还需负笈潜行、不断攀登,才能再创新高。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将执着,没有终点……
XX市XX区实验小学
20xx年3月 4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7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