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主任外出考察报告
XX年7月xx日至xx日,xx县xx教务主任培训班的教务主任们在县进修学校杨xx校长带领下赴xx市实验小学进行为期3天的考察学习。考察过程中,我们聆听了实验小学骆xx校长、xx小学教育集团笕新校区的主任及杭州xx小学的领导的办学思想和学校管理报告,使我深感震撼的是他们的教育思想中体现出来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渗透到他们工作的各个方面,从而使他们表现出了一种别样的风采。尤其是xx小学的《激团队潜能,促内涵发展》的报告让我感受颇深。
一、常规教学落实
新校园的教学楼墙面上,印着一句话“让每一粒种子都能蓬勃生长”。这句话的正是学校推行的大质量观。他们以落实常规为原动力,坚守三种意识:强烈的责任意识——“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教学管理的服务意识——“请让我来帮助你”;充满人文关怀的保障意识——“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学校的理解是,随着社会发展和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要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以大质量观引领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概括起来,一是立足课堂,提高效率,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二是转变评价的观念和手段,变单一评价为多元、发展地看待学生;三是提高综合学科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在学校墙面上,我们看到大批照片,反映出他们丰富的校园生活——夏衍主题文化成了校本教材,各种社团活动充分保证展示。在这样的关爱下,学生会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教学管理上,他们以坚持三长管理: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以年级组每月汇报,学校每月给年级组考核,把每个年级组每个月做的事情打出等级,形成竞争机制,自然而然的教师变被动为主动。
二、以草根研训为助推器
“草根”研训,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研训,以解决教师需求为目的,说白了要对症下药。“草根”研训就是要通过有价值的问题引领,让教师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反思、研究、改进,提高教师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研究意识。从语文、数学到音乐、美术、劳技、品德、信息、体育,各学科、各年级段都有了老师自主研究的课题。学校构建了“一社一体四平台”新苗成长共同体:师徒结队,岗前培训,班级管理论坛,大家深入讨论交流、学习小结,并做案例式、沙龙式研究等等。注重常态课堂教学研究,课堂教学诊断,新苗新秀展示活动。
为保证研训高效落实,学校实施条块结合的三线管理模式:教导处下设语文、数学、综合三个教研大组,由教学副校长和两位教导主任各分管一个大组,各组再分设6、7个备课组;修订一系列保障制度,调整相关教师岗位职责,明确自身责任;同时,将骨干教师、磨课小组和师徒结对组织等纳入研训网络。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激起了老师们探究和成长热情,创建了“三次设计两次打磨”的校本研修模式。
三、考察反思
反思我们自己的教育工作实际,我深感本校的发展和改革的责任与压力。他们的成功,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更多的是应引起我们的思考。
1、倡导现代化管理和个性化发展,从制度规范与人文环境两个方面考虑,建立了一种可以引导教师自觉发展的长效机制和考核制度,形成和谐、进取的团队氛围。每位教师,尤其是班子成员要有积极的心态,正确对待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正确认识自己管理的工作的特点和类型,严格管理,真抓实干。
2、给教师以精神支持,为教师提供专业引领
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形成良好的工作心态。学校一定要根据教师发展的需求,及时提供必要的高水平的专业引领。
总之,xx市实验小学之行,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对优质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使我们学习到了教育管理的先进理念,对素质教育的本质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会进一步加强对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学习,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真正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学生个性化发展、学校可持续性发展。
外出考察学习报告
外出考察报告范本
外出学习考察报告范文
党政干部外出学习发展先进经验的考察报告
员工外出学习考察报告
高中校长外出考察报告例文
2016年上半年县委读书会上外出考察报告
教师外出考察报告
市水利局工作人员外出考察报告
小学教师代表外出学习考察报告
外出考察报告及改版设想范文
xx年年5月29日至6月3日,我随报社谋划组一行到济南、南京对《经济导报》和《江苏经济报》进行了学习考察,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在探索中发展
《经济导报》和《江苏经济报》与我报及绝大多数省份的经济报相似,都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当时,正值改革开放轰轰烈烈的时候,政府部门将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整个社会对经济信息的需求空前高涨,而党报及行业报纸尚未转变思路,依然以工作报道为主,无法满足人们对经济信息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各地经济类报纸应运而生,并迎来了一段上升时期,从“小报”变为“大报”,从周报变为日报。
然而,好景不长。进入九十年代,晚报、都市报迅速崛起,以更加实用、更加可读的内容在很短时间内占领了市场,并不断增加经济信息的含量,使经济类报纸进入了艰难时期。此时,经济类报纸不是积极设法提升质量,通过更加吸引人的内容争夺市场份额,而是“另辟蹊径”,紧紧抱住政府部门及行业机构的“大腿”,希望过上“寄生”生活。当逐渐远离了市场,而又根本不可能取代各地党委机关报地位的尴尬处境落到头上的时候,经济类报纸便进入了边缘化时期。此时,屋漏偏逢连阴雨,报刊治理整顿政策的出台,促使政府部门将经济报“一脚踢开”,在观念、人员、机制都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经济报仓促“下海”,自寻出路,进入了艰难时期。
面对这种“艰难”处境,各地经济报作了很多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山东经济日报》xx年更名为《经济导报》,试图使自己从一张地区性报纸转变为区域性报纸,并改变机关报办报模式,向市场化迈进。尽管事后《山东商报》的成功证明了这一定位的正确性,但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经济导报》终究没有迈进市场的门槛。无奈之下,《经济导报》改出新经济周刊、新生活周刊和前哨证券周刊,同样是由于资金原因,运作数月后,除前哨证券周刊略有盈余外,其它两个周刊都每况愈下。xx年,《经济导报》将新生活、新经济两个周刊合二为一,主攻财经,主攻高端市场,经过两三年的调整,亏损逐渐减少。xx年,《经济导报》推出以休闲益智为主要内容的文摘周刊——他+她周刊,迅速打开了零售市场,发行量突飞猛进。xx年,收购《家庭生活报》,并更名为《新晨报》,解决了《他+她周刊》的刊号问题。目前,《经济导报》已形成主报(周三刊,每期12版)、《新晨报》和娱商网三个利润中心。
和《经济导报》开办“齐鲁工商”、“质量在线”、“临沂商城”等协作版面一样,1984年创刊的《江苏经济报》也把协作办版视为一条财路,与税务、工商等多个厅局、地市合办专刊、专版,用这种手段促经营、促发行。xx年,《江苏经济报》创办了《精品购物导刊》、《金周刊》等,通过细分市场去占领市场,选择都市强势消费群体(如白领、成功人士、经营者等)及影响消费的人群(如学生、年轻人)作为终端读者,错开了XX市场同质化的报业竞争。在内容上,以生活服务为主,着力提供吃喝玩乐衣食住行实用到位的服务信息,不仅如此,通过表现形式的出新(如消费新闻、体验式报道、编排方式等),使读者更易于接受广告主的诉求。通过不断加强策划,确立了“消费专家向导”的概念。在推广上,通过飞机、商务大巴、高档场馆、公寓写字楼等固定场所的赠阅及在零售市场上的投放,产生了不错的影响。xx年,在《金周刊》的基础上,创办了新锐财富杂志《苏商》,每期发行5万份(其中订阅7600份,零售一部分,其余赠阅),在苏商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除了以广告经营为主,《经济导报》和《江苏经济报》都借助自身品牌和影响力,推出了“年度财经风云榜”、“年度最佳企业公民”、“著名企业领袖峰会”、“十大经济新闻”、“品牌战略和国际化”、“新苏商高层评选”、“风云苏商人物”、“中小企业论坛”等活动,并将这些活动视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在发展中寻找亮点
《经济导报》的亮点主要是《新晨报》(其前身为《他+她周刊》、《家庭生活报》、《天下财富周刊》,xx年年,三报合一,形成了《新晨报》),每周一、四出版,四开24版。办刊初衷就是想办一份能挣钱的文摘周刊。当初,原本想做财经类文摘,但市场调查后,决定追求“读者的最大公约数”,放弃了这个想法,转做新闻文摘。内容涉及时政、军事、外交、财经、法制、情感、娱乐、时尚生活等方面。每篇稿件的处理都以读者愿不愿读作为取舍标准。将头版作为经营重点,精心选择头条、标题导读和最有特色的美女大照片。由于以零售为主,开始时,报社工作人员全部上街向读者、商贩推销、赠阅,然后,根据报摊反馈情况对版面进行改进。目前,编辑部共有13人,其中文字编辑7人;主要通过批发商向报摊推广,每期实际销售量为3万份左右;广告主要由广告公司代理。
据《新晨报》主编介绍,该报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报纸定位被人称为“小报”、“黄报”,编辑人员地位较低,不被重视;2、由于以文摘为主,难以出现好新闻,影响编采人员的职称评聘;3、晚报、都市报的国内新闻、社会新闻同样以文摘为主,特别是市场上同类报纸的增多(当地报纸仿效开办《行周刊》、《阅读天下》等),增加了编辑难度;4、由于经营压力,不得不刊登大量医疗广告,同时,稿件内容也容易流于低俗,带来了不少问题,招致了有关部门的一些批评;5、报纸零售受天气影响较大,退报率较高。
这位主编建议:做文摘类报纸有一定的风险,如果一定要做,应将眼光放远,尽量多用外聘人员,必须增加自采稿件。
《江苏经济报》的'亮点是《精品·苏商》杂志。该杂志创办于xx年,主要脱胎于《金周刊》,办刊宗旨是“给管理以智慧,给经营以镜鉴,给决策以勇气,给成长以力量”,以“共建,共赢,共享”为办刊理念,采编思想是“关心读者的关心”,办刊措施是“专家办刊,开门办刊”,目标读者为“创业者,经理人,企业家”,主要内容是通过对“观点、事件、人物”的多角度、多层次报道,达到“传播价值资讯,整合财富资源”的目的,以此满足读者需求。每期128页,铜版纸印刷,定价15元(印刷成本为8元左右)。除征订(7600份)、零售外,主要以赠阅为主。编辑部共有27人,设编辑部、研究院、数据中心等,并成立理事会,入会企业需交纳1.8——8.8万元的费用,可以享受企划等10项服务。仅理事会一项,杂志社的年收入就为380万元。
据《苏商》杂志主编介绍,该杂志的兴起,与江苏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密不可分,类似杂志在外地未必能够成功。报社的本质是企业,所以在办报时一定要引进工厂化理念。变相贩卖版面的做法会导致报纸的层次越来越低。报纸的定位不可过宽,区域化、专业化、互动化的报纸应该是有前途的。经济类报纸应将话题、专题放在第一位,把新闻放在第二位,这样才能和机关报区分开来,体现自己的存在,避免“第二党报”的尴尬处境。应叫响“服务产生价值”的口号。应树立大经营思想,围绕经营来搞策划。
三、关于本报的改版设想及几点建议
1、巩固报纸的主流地位,成立专题新闻工作室,做好“当日新闻深度化、外地新闻本地化”,以“新闻影响决策”为宗旨,找问题、提建议。强调新闻写作故事化、现场化、情节化,以区别于《河北日报》,体现自己的存在。在这方面,《北京商报》的“今日调查”可供借鉴。
2、创办一份面向市场的周刊,以盘活人力资源、优化内部结构,为报纸的整体市场化探索一条新路。
3、鉴于时机(《他+她周刊》得益于抢占先机,已经形成了有一定影响的品牌,其他文摘类报纸很难存活。如《读者》占领市场后,其他文摘类杂志处境艰难)、市场(石家庄报纸市场已经存在大量文摘类报纸,《书刊报》、《大众阅读报》等本地文摘类报纸的日子并不好过)、时效性(无法与晚报、都市报相抗衡)、办报环境(为了销售,难免流于低俗,影响报纸的品牌;许多稿件或者不敢刊登,或者刊登后招致有关部门的批评)、编采力量(文摘需要独特眼光和敬业精神,过去我们曾经办过文摘类周刊,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果)等因素,为尽量少地规避风险,不应创办文摘类周刊。
4、结合《新晨报》和《苏商》杂志的经历,特别是《江苏经济报》创办《精品购物导刊》的做法,可以试办一份生活服务类周刊,营造“主报占主流,周刊占市场”的局面。目前,石家庄报纸市场还没有针对当地读者的服务类报纸,晚报、都市报都在拼新闻,服务类内容是个弱项;《家庭百科报》更多的是刊登一些生活常识,没有太多地域性的内容;《精品导报》正逐步小资化,缺乏实用性。与精神方面的阅读需求相比,石家庄读者更需要实用性较强的报纸,帮助他们创富、理财、消费。北京的《精品购物指南》、《青年周末》、天津的《假日100天》、上海的《申江服务导报》、《上海壹周》、广州的《羊城地铁报》、河南的《今日消费》等成功地证明了服务类报纸拥有广阔的市场,是目前石家庄读者的“最大公约数”所在。抓住了这个“最大公约数”,才能为“二次销售”奠定基础。
我们所办的周刊应以“实用第一,可读第二”为宗旨,在满足读者需求的过程中获得成长,让服务产生价值。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5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