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思修寒假社会问题调查报告
导语: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以下是小编整理大学思修寒假社会问题调查报告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一、 调查背景
近年来“社会冷漠现象”日趋严重。 2006 年11月20日上午,南京发生的震惊全国的“彭宇案”。南京市鼓楼区法院对“彭宇案”做出了一审判决,裁定彭宇补偿原告 40%的损失,即 45876 元,10日内给付。 2011年8月27日中午, 一辆大巴车在石庄镇西边的张黄立交桥上看见了一名骑三轮车的老人被撞倒,司机殷红彬下车搀扶了老人。不想面对警方的调查,那老人一口咬定是那辆 撞倒大巴车撞她的。最后,通过调阅监控录像,警方发现,正如殷红彬所述,他不是撞人者,而是下车救人者。2011年9月2日上午,在湖北省武汉市,88 岁的李大爷在离家不到 100 米的菜场门口 迎面摔倒了。这期间来往者众多,但大家仅仅是围观,却无人敢扶他一把,致使他一个半小时后才被送医院救治,终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 2011年10月13日下午,广东佛山两岁的王悦(小悦悦)在家附近的巷子里玩耍,一辆面包车和一辆小型货柜车先后三次从悦悦身上碾过并逃逸。然而18名路人从悦悦身边经过,同样是漠然不理,无一施以援手。最后只有一位拾荒者陈阿姨将小悦悦扶起,躺在路边小悦悦就这样躺在血泊中七八分钟,最终抢救无效。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达,中国人越来越患上了“发达社会冷漠症”。它突出表现为:社会越发达,人的竞争意识越强,法律的自我表现保护意识也越高。一些时候,许多受到帮助的人不太懂得感恩,这也就使得人们帮助他人的热情减退。当我们去帮助别人时,可能会招来旁人异样的目光。帮助他人逐渐成为一种“非主流”的行为,使得我们渐渐缩回了那只帮忙的手。还有很多时候,我们的善心恰恰是中了别人恶意的圈套。例如好心借手机给他人,手机却被盗了;将路边摔倒的老人扶起却被诬陷是肇事者,勒索医疗费等等。人们逐渐功利化,在做任何事之前都喜欢思考投入回报比,不再愿意无偿地奉献、自发地帮助别人。如果中国社会30年的经济腾飞换来的是“发达社会冷漠症”,这值得每个人去反思。
二、 调查目的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一时出现信息爆炸。一件事,可以在一瞬间,出现在各大网站、各大媒体。而越来越多的媒体报道出了一些曾经看起来很稀奇的事情。就如几年前的 “彭宇案”和去年的“小悦悦事件”等。据相关统计,最近几年出现了至少十二起搀扶跌倒老人被诬陷事件。是什么让见义勇为者流血又流泪?人们的正义感真的是日渐降低了吗?还是媒体的无意炒作引起了人们自身权益的警惕?或者是什么东西改变了我们?为此,本人对广大学子作了问卷调查, 以了解当前大学生对社会出现的冷漠的现象的态度和看法。
三、 调查对象
全日制在校大学本科生
四、 调查形式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真实的原始数据,结合问卷的题目进行分析,最后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数据、整理原因及解决方案、撰写调查报告。
五、 调查内容
68%的同学认为当代大学生在意社会公德心,但是有点缺乏社会公德心。而62%的同学认为缺乏社会公德心存在于大多数人身上。由此可看出,大多数在校大学生属于“随波逐流”型,跟随大众的脚步,在感觉社会公众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同时依然“我行我素”,没有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超过90%的同学在对待因救陌生人而牺牲的英雄表示非常敬佩,但是自己没有勇气这么做。此处充分说明几乎所有人都对英雄抱着一颗敬畏之心,但是并没有把他们作为榜样。这就造成了见义勇为者可能得不到社会上大众的认同,自身价值得不到肯定,积极性可能得不到提高,见义勇为的精神则得不到很好的弘扬。
超过一半的人认为大多数人在公交车上会主动让座,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如果
快到站了,就让座;如果路途较远,就不让座。在让座上,被调查者都认为社会上风气很好,大多数人能主动让座。
在看到帮人救火或抓小偷、送车祸受伤者或突发疾病者去医院、抢救落水者、制止抢劫行凶的歹徒、制止欺辱妇女的.流氓、帮助走失的儿童或老人寻找家人、看见有人打算轻生(跳楼、跳河等)现象的时候,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会选择报警和呼救。当遇到有人吵架的时候大多数则会选择尽量不介入、避免麻烦。
这种助人为乐意识和见义勇为的淡薄, 不仅反应了个人抱有不惹祸上身的想法, 也显示了见义勇为后续保障制度的缺失。 由于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英雄流血又流泪”,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人民群众见义勇义的积极性。这也是造成的当今社会频繁出现见死不救、见危不帮现象,英雄缺失,人们感慨世风日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遇到路边的乞讨者的时候,51%的同学会选择偶尔路过的时候捐赠一些零钱,以帮助他们;34%的同学不清楚他们是否把行乞作为一种骗取钱物的手段,因此一律不给予帮助。在对于给不给予乞讨者资助的问题上,可以说两方的人数比较相近。这和个人价值观有关联。
被调查者遇到朋友帮助陌生人后反被其污蔑陷害后40%的同学选择以后还会帮助陌生人,毕竟这只是少数人的不良行;而50%的同学会看清楚具体情况后才决定是否帮人。说明接近一半的被调查者仍然选择毅然帮助他人。
如果媒体对相关社会冷漠行为(如见死不救,见义不为)进行报道,40%的被调查人觉得会引起社会不满情绪,激起人们助人精神;10%的同学认为这样会使大众产生冷漠对待的从众行为,36%的同学觉得不能怪个人,是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有问题。
在面对目前存在“社会冷漠”现象上,被调查者认为主要原因有:28%的人认为舆论监督不够,舆论导向不正确;38%的人认为是国家相关制度不完善、倡导措施执行不大;49%的同学认为是人们片面追求经济,忽略了彼此的感情交流; 而34%的同学认为是人们生活压力大,无闲顾及他人或社会;76%的同学认为是个社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发生变化;46%的人认为是教育的失败(包括学校的或家庭的)。
诚信的大学思修论文
诚信的大学思修论文篇一
一、诚信对社会的影响
1、诚信对企业的影响
在这竞争激烈的社会,很多高校的高材生纷纷走出校园进入企业集团,投简历方面就体现诚信的意义。在2011年3月,在北京中关村招聘会上,参展单位的招聘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当今信息化、网络化时代,信息不对称给企业带来了极大不便和风险,而学生使用诚信档案、诚信简历求职是对企业负责任的重要体现,更容易获得企业的信任,成功就业的机会更大。”学生诚信档案、诚信简历等诚信产品的出现是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客观需要。它不仅打消了企业招人疑虑,减少了企业招人的工作量和成本,使企业用人更安全、可靠和放心,还为企业提供比较全面的学生评价参考依据,十分有利于企业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和配置。
2、诚信对商业的影响
网上购物,这是社会进步的产物。用过淘宝或阿里巴巴在网上购物的人都知道,信用是卖家的交易记录。里面体现了买家对卖家所售东西以及服务质量物流速度的评价。你可以参考别人对商品或者卖家服务质量的好坏来决定你是否要在这家网店买东西。信用越高。好评越多,证明卖家的服务和东西的质量越好。在淘宝有关制度上,有的卖家的诚信度达到了一定高度,淘宝官方将会给予奖励,就是有一个图标“诚信店”。有了这样的称号,这生意一定会比以前更好。诚信卖东西是间接对他人的一种负责,买家也会对卖家的诚信而感到开心。诚信给商业带来了利益,给生活带来了快乐。
二、诚信的重要性
1、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诚信是个人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和品格。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的品德和素质,不仅难以形成内在统一的完备的自我,而且很难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取得成功。程颢程颐指出:“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十五)“诚”不仅是德、善的基础和根本,也是一切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信”是一个人形象和声誉的标志,也是人所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道德品质。孔子说:“信则人任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于中而必信于外。一个人心有诚意,口则必有信语;心有诚意口有信语而身则必有诚信之行为。诚信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保障,也是个人修德达善的内在要求。缺失诚信,就会使自我陷入非常难堪的境地,个人也难于对自己的生命存在做出肯定性的判断和评价。同时,缺失诚信,不仅自己欺骗自己,而且也必然欺骗别人,这种自欺欺人既毁坏了健全的自我,也破坏了人际关系。因此,诚信是个人立身之本,处世之宝。个人讲求道德修养和道德上的自我教育,培育理想人格,要求以诚心诚意和信实坚定的方式来进行自我陶冶和自我改造。中国古代思想家强调“正心诚意”和“反身而诚”在个人道德修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修德的关键是有一颗诚心和一份诚意。诚意所达到的程度决定修德所能达到的高度,正可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所以,中国人特别强调“做本色人,说诚心话,干真实事”。
2、诚信是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立业之本。诚信作为一项普遍适用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是建立行业之间、单位之间良性互动关系的道德杠杆。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规范。诚实守信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必须而且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企业事业单位的活动都是人的活动,为了发展就不能不讲求诚信。因为发展既蕴涵着组织本身实力和生存能力的增强与提升,又蕴涵着组织与组织、组织与外部以及组织内部各要素之间关系的优化与完善。无论是组织本身实力和生存能力的增强与提升,还是组织内外关系的优化与完善,本质上都需要诚信并且离不开诚信。诚信不仅产生效益和物化的社会财富,而且产生和谐和精神化的社会财富。在市场经济社会,“顾客就是上帝”,市场是铁面无私的审判官。企业如果背叛上帝,不诚实经营,一味走歪门斜道,其结果必然是被市场所淘汰。诚信是塑造企业形象和赢得企业信誉的基石,是竞争中克敌制胜的重要砝码,是现代企业的命根子。
诚信的大学思修论文篇二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教育制度及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导致近年来本应是“学术圣殿”的高校校园内失信现象层出不穷。高校作为培养高精尖人才的摇篮,其学术诚信氛围对于人才培养也关重要的;高校还是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要阵地,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其诚信状况也将直接影响我国未来事业的发展建设。因此深入了解分析高校中的诚信状况很有必要。本文着重于分析当代高校中的学术诚信问题,并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
诚信是全人类所认同的道德规范,诚实守信是道德修养的具体表现。由于改革开放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道德适应相对滞后,社会各领域都出现了不小的诚信缺失问题。社会上功利主义盛行,“注水”的数字政绩、假新闻、科技信用危机等不良现象都对社会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缩影,其学习学术风气也受到来自社会的影响,而这些不良冲击很可能造成远超大家想象的后果。
大学生社会阅历浅,道德评判能力不强,对于社会上的种种不良影响感到困惑,容易受到社会各种思潮和现象的影响;同时,我国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体制也很不完善,没有完整系统的大学生道德诚信引导和监督体系..….这种种因素导致了当代大学生诚信意识缺失,学术诚信意识不强。如今,大学生作业抄袭现象已司空见惯,论文剽窃也层出不穷,在实验中不遵从客观事实、擅改数据以满足个人利益的恶性事件也时常发生…….这样的现状不能不令人担忧。如今的大学生不久后就将走向社会,成为科研教学方面的主力军,而缺乏必要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必将严重影响我国科学教育未来的发展。
然而,诚信意识缺失不仅仅发生在大学生上,近年来,知名院士教授涉嫌论文、设计抄袭的事件也层出不穷。如前些年的“浙大贺海波论文事件”,浙大副教授贺海波涉及的9篇论文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剽窃、抄袭原博士导师实验数据,以及一稿两投、部分图表数据张冠李戴、重复发表、擅署他人名字、捏造知名专家帮助修改英语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还有湖北工业大学教授石元伍抄袭学生设计获有国际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红点奖”,浙大经院副院长汪炜博士论文抄袭门,云南中医学院院长李庆生院士“过度引用”他人论文2800字等等。
正如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所说的:“高校应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生活环境”,而老师教授的言传身教在建设良好生活学习氛围中无疑占有很高的地位。倘若作为教理育人的一线导师教授都“带头”抄袭剽窃,我们又怎能期望所培养出的大学生“一尘不染”,中国的未来又何谈光明与希望呢?
又如明代著名教育家王守仁所言:“学校之中,惟以德成事”,“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可见道德教化实乃学校教育的重心,而在道德教化中,诚信教育又居主体地位。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也需要继承和发扬重视诚信和诚信教育的优良传统。所以我想,加快建立高校学术道德规范与诚信监督体系是十分迫切的。
为什么随着物质条件的日益改善,学术道德缺日益沦丧呢?毫无疑问,其松散、漏洞百出的学术监督体系难辞其咎。从法律的角度来讲,就是现在制度所规定的犯罪成本不足以让大家谨慎小心,从而放弃违反诚信的可能。监督学术违信的工作难度重重,很多人学术违信后未能被及时发现,学术违信的风险不足以让大家战胜违信所带来的丰厚收益的诱惑。如《当代大学生失信惩戒制度研究》中所说,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人作为“理性人”和“经济人”的结合体,道德规范或法律所设计的守信收益大于失信收益,并且有在未来获得某种收益的可能性时,他就会在日常行为中关注自己的诚信表现4。所以我们应该完善高校失信惩戒制度(包括学生和老师),加大惩戒力度,并大力鼓励和倡导守信行为。这样才能构建一个更好的高校学术诚信氛围,引导更多的人才走向成功。
诚然,在如今这样一个知识信息快速膨胀的世界上,要杜绝学术抄袭剽窃、学术造假等问题是不可能的,而打击学术违信的任务也十分艰巨,监督工作的开展面临很大挑战。但另一方面,广阔便捷的信息流通也为我们的监督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我们可以采用学术公开让群众也能广泛地参与到甄别鉴定队伍中来,还可以建立学术数据库,对学术成果进行数据比对等等。倘若我们能从大学高校抓起,效仿某些发达国家的体系,加大监查力度,为每一个人(包括学生和老师)建立起道德诚信档案,目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开始建立公民“个人资信制度”,并且开始推出个人“信用身份证”,建立个人电子信用档案5,把每个人的违信行为单独记录在案,并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标准。这样我想学术抄袭剽窃、学术造假等现象会有较好的改善。因此,建立更加严格合理的高校学术道德监督体系迫在眉睫。
当然,仅仅靠严格的学术道德监督是不够的,我们大学生自己也需要树立良好的学术诚信意识,首先在平时的学习考试上就要持诚信的态度。从西南大学“我国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发展制约因素及失信行为发生根源研究”课题组2007年对全国66所高校同学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
对平时作业,4%以上同学“完全抄袭”,而“完全自己做”的仅占21%~39%(年级不同),一半以上是“自己做一些,抄一些”。对于论文,相当部分同学选择网上下载或干脆请人代写,尤其是大三、大四中,比例高达25.8%和25.1%。而在情况稍好的做实验和做社会调查中,也有一半左右的同学选择了“象征性地做,然后编结论”。而在最能考验学生诚信的作弊问题上,尽管各高校都制定了严格的监考制度,不仅对考场纪律有严格规定,而且对监考老师的职责也有严格的考核,但学生的作弊方式还是层出不穷,无奇不有,作弊的手段也是防不胜防,成为各高校十分头疼的。由此可以看出,现代大学生的学术诚信意识还相当薄弱,诚信教育亟待发展。
正所谓“诚信是做人之根本,立业之基”。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诚信也成为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恪守诚信是每个人应当有的生存和发展理念之一。诚信的人必将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从而享有做人的尊严和发展事业服务社会的机遇。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骨干和高精尖人才的摇篮,更应该树立以诚信为本的观念,进一步加强管理,加快完善诚信监督体系,杜绝种种学术不诚信现象的发生。从学校管理、教师形象上做起,以学校的诚信、教师的诚信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学生自己也需要提升学术诚信意识,在日常的学习、研究中恪守诚信,加强自身修养,“言必信、行必果”自觉接受老师和其他学生的监督,牢固树立起“有信用者荣,无信用者耻”、“存信誉就是存钱”的社会道德观。诚信应该成为大学生的一种行为习惯或生活方式,成为一种信念,成为人格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期望中国的高校中能做出一批又一批的国家栋梁、社会精英;只有这样,我国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建设才能更加顺利。
参考资料:
[1]《当代大学生诚信论》黄蓉生
[2]《我国大学生道德诚信制度建设初探》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乔林丽、韦金红
[3]《浙江大学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回顾》—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4]《诚信与社会发展》廖进、赵东荣
[5]《当代大学生失信惩戒制度研究》曾庆洪
[6]《浅谈大学生诚信问题》共青团委
[7]《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百度文库
[8]《关于大学生诚信问题的思考》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8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