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我的家乡官林,它虽不是名镇,但那里也有迷人的景色
春天的家乡穿起了万紫千红的艳装.你瞧!树枝上已微微露出了一些青色,一串串杜鹃花嫣红姹紫,窗子外面开始听得见唧唧的鸟鸣了,那是小鸟正在唱着春天的歌儿呢!下过一阵雨后,在我家乡的田园里,万物生辉,美极了.在阳光的照耀下,家乡的小溪显得更加清澈,微波荡漾,泛着金色的光.春天的家乡显得生机勃勃,富有活力.
夏天的家乡披着青葱轻俏的夏衣.清晨,蜜蜂忙着采蜜.午后,知了在树上长鸣.夜晚,蟋蟀在草丛高歌.家乡有片池塘,荷花开得正旺,蜻蜓满天飞,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家乡的孩子们在荷花池里尽情地享受欢乐:游泳,摸鱼,捉虾,采藕.
秋天的家乡穿着金红色的庄严的晚礼服.家乡的田野里,到处是金红的果子.大街两旁的树叶,萧萧地落下,发出"簌簌''的响声.家乡的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
冬天的家乡换上了朴素的雪白长袍.在家乡小镇的街道上到处是雪,电线杆上也结了冰.下雪了,雪像柳絮一样,像芦花一样飘落下来,美极了.雪停了,村子的屋顶上,篱笆上,木棚上,到处都覆盖着一层雪.这真是一幅美丽的雪景.
家乡的一年四季有着不同的特点.我的家乡虽然没有多么美丽的风景,但是,在我眼里,我的家乡的景色永远是最美丽的!
我学习在一所美丽的学校里,它一年四季都非常美丽!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小草也探出了小小的脑袋,桃花像和其他花争着报春一样,开的特别美丽。那小小的紫丁香花也努力的展示它与众不同的紫色,仿佛要比桃花更加鲜艳,让人看了心情非常舒畅!
夏天的天气非常炎热,杨树和松树绿的逼你的眼!坐在像伞一样的大树底下的人们既舒适,又可以凉快。有时下小雨,同学们就在树下嬉戏打闹,别有一番乐趣。
秋天,它是一个穿着金色衣裳的仙女。它用它的衣服抚去了太阳的炎热,将清爽和明亮带给了大地。这个季节校园的花坛中菊花千姿百态,最迷人了!
冬天,当校园被披上厚厚的银装,树木中的松柏比以前更加强壮了,像一位战士,守护着校园。
啊,我爱我美丽的校园!
广西贺州有一个千年古镇,叫黄姚。以山青、水秀、奇石、洞幽、树绿、竹美而闻名,人称“小桂林”,又被誉为中国四大古镇。
黄姚的山,千峰竞秀。一座座石山,如擎天巨柱,直逼云天,高峻雄伟;有的亭亭玉立,风姿妩媚,秀色迷人。
黄姚的山,形态奇特,岩崖峥嵘,陡峭嵯峨,奇甲天下。古镇被五座大山所环抱,曰“五马归槽”。
黄姚的山,葱林密布。树木或挺立于山巅,刚劲挺拔,雄风无比;或长于悬崖,傲然盘曲,凌空欲飞;或扎于岩缝,不屈不折,铁骨铮铮。
黄姚的山,无山不洞。洞中景物,多有稀奇古怪的钟乳石,色彩缤纷,千姿百态。
黄姚的水,秀丽迷人。源于龙冲,流经天然街和龙畔街的两条小溪,又因其注入了两个龙潭的水,叫龙溪。发源于苦竹冲,流经金屏寨,从禹门汇入姚江的小溪,因溪中有宝珠山而取名珠溪。而以桂江支注上游五指山为源头的小溪,流经皇竹、阳朔,跃下风过坡,奔向老街北面的松树峡,流过石跳桥,即叫姚江。传说古镇三水环绕,四水归源,五马归槽,实为风水宝地。姚江在中兴街水埠头到东门楼一带,河床狭长,随山而移,蜿蜒曲折,因其下游筑坝而成湖泊,水波不兴,水面如镜。溪河两岸,有千年古榕,合抱的油樟,珍稀树种龙鳞树,各种不知名的树木,或长于江畔,苍翠盘郁;或长于岩缝,蜡干虬枝,条条老藤,簇簇修竹,丛丛野花,依偎着溪畔河岸,格外绚丽,恰似一个个巨型盘景扑入游人的眼帘。景随物移,目不暇接,似在山水画廊中。
游览黄姚山水,文明阁是不能不去的。文明阁座落于古镇东南面的天马山上,为黄姚名胜之首,天马山也因其而独秀于群山秀水。文明阁建于明朝末年,依山而建,傍水而立。山上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古树成林,绿树成荫,历代文人骚客留下的题诗、楹联、石刻众多,四季游客如织。文明阁是桂东道教名山,建成后,道士在此打醮,诉求风调雨顺,人间太平,一年一小醮,五年一大醮。打醮时日,信徒们从四乡六寨扶老携幼,蜂拥而来,山上山下,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有游人说黄姚山水“甲桂林”“甲阳朔”。这是“放大”了的赞誉。依我说,黄姚山水以其未经刻意雕塑的深沉、朴实、野趣而使桂林阳朔山水稍有逊色,其小桥、流水的景致,虽比不上周庄、鲁镇人文景观的厚重,但其所特有的山傍水、水伴山的悠悠神韵,以其千年民居古宅、千年石板街形成的“九宫八卦”迷宫被众多中外游客视为世外桃源,人间仙境……
我团队人答的,选几段不错呀
古色古香的安昌,一直是一个令我向往的地方,因为那儿有香气扑鼻的自制腊肠,有十分特别的乌毡帽,还有小巧玲珑的乌篷船。然而,今天我终于游览了安昌古镇,领略了那儿的风光,还知道了一些关于小镇的知识。
安昌古镇是绍兴有名的四大古镇之一。它位于绍兴县境内西北端。始建于北宋时期,后因战乱,多次焚毁,又于明清时期重建,其建筑风格传承了典型的江南特色,一依带水,古朴典雅。
看完介绍,我迫不及待地跑进了小镇。一进镇上,就看见了一条小河。河两边是两条街,街上摆满了摊,各种商品看得我眼花缭乱,不时的还能听见小贩的吆喝声音:“安昌腊肠哟”“扯白糖!卖扯白糖喽!”扯白糖?扯白糖是啥玩意儿。于是,我怀着好奇的心买了一包尝了一尝。嗯,真好吃,很有嚼劲。我一边吃,一边向前走去。前头有一个破旧的小屋子,一盏点着的油灯,大概是茶楼吧!我便进去看个究竟。还真是,里面坐的都是一些老爷爷们,他们三五成群,有的在一起谈天,有的在玩牌儿,还有的在一起品茶,嘴里还不时发出“吧嗒吧嗒”的声音,让人觉得好不惬意呀!长胡子的老爷爷,灰暗的油灯,破旧的小楼,好像让人回到了复古时代,我的心里有一种按捺不住的喜悦。走出茶馆,便看见有几只乌篷船在水面划动,打破了平静的水面……3点钟了,我带着喜悦离开了这儿。虽然今天游玩的时间不长,但安昌古镇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
有一种古老,总让我缅怀,缅怀那一份悠远与朴实;有一种温馨,总让我想念,想念那一份悠然与宁静。
——写在前面
永新是一个面积并不大,历史不算长的现代小镇,却突兀的有一条长长的老街,老街蹲踞一隅,像自然朴实的诗行,蕴蓄着悠远浓郁的味道,又像经历沧桑的老人,无声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一街的木板照壁墙依次排列,没有刻意装饰,没有桃红柳绿,粗陋的模样到有着别样的温馨,门槛上的一痕深沟足以证明其厚实沧桑;高高的房檐挡不住老街人的热情,每逢谁家有个红白喜事,整条街的人会把它当自家事来办,谁家的媳妇厨艺好,谁就是大厨,席办在街上,一条街排了去;远方的亲朋来了,一条街都可借宿,主人客人没半点忸怩。
我出生在老街的木房子里,成长在老街的青石板上,小时老街就是我眼里的世界。有人说,那条石板的路太沉寂,须多少笑的身影方能唤得它的笑语?然而永新老街给我的印象多是温馨热闹的。赶场天天刚亮,这里就吆喝声四起,小商贩推着小货物架穿梭在巷子里,天逐渐放亮了,街上的商铺先后不一地开了门,热热闹闹做起生意来;巷尾那捏泥人的老人,双手可灵巧了,拿上泥但见十指翻飞,几分钟一个栩栩如生的泥人就在他手上诞生了,构思之精巧、技术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卖日杂货的地摊,跳跳小青蛙,汪汪小狗子不时会招来行人驻足……曾经帅气诙谐的泥人大叔,卖跳跳小青蛙的大姐姐,给了我童年几多甜蜜与温馨啊!现在想想老街的人是喜爱这种热闹的吧,不然就不会允许谁谁谁在自家门口扰人了。( 文章阅读网: )
老街也有宁静的时候。不赶场的日子,我背着书包穿过老街走向学校,或从学校走回家中,见到老街的青壮年们多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改日赶场腾出更多的时间;忙碌的人们见面总会打个招呼,开几句阿猫阿狗的玩笑,这里的人们不懂得夜生活,所以一到晚上,老街的夜是黑的,人们的心却是暖的。
现在的老街,难得见到青壮年,留下的多是三八六一和老人家,妇女们有男人在外赚钱养家,老人多有自己一份超龄保险,老街自然没有了往日的忙碌与热闹。黄炎培先生说,一个人无事大街数石板,两个人进茶铺从早坐到晚。永新老街少有数石板的人儿,茶铺却常有从早坐到晚的悠闲老人,茶铺,也就成了永新老街保持古风的标志。每日,几十个早起的老汉沿着几十年不变的路线,摸进附近最熟识的茶铺子喝早茶,撮着嘴把第一口热气扑腾的花茶咽下肚,似乎宣告着内容重复的一天正式开场了:三三两两凑一桌,进行着一种没有中心思想的交流活动,想到啥子说啥子;内敛的老人家,一份报纸,一杯盖碗茶,仰于老藤椅上,在圈内自知天上人间;实在无聊的,吆喝着砌起长城,活动筋骨动动脑,也没大的输赢,加点小钱加点盐,是消遣,是“在”的证明方式。
老街的人,以自己的一种方式活着,老街的日子,就像老街外环绕的小河,缠绵不断又波澜不惊……
在外求学忙碌的我,脑中不时会冒出老街的影像,老街那群朴实的人,不经意间心里自有了家的温馨。
叫武,次子叫夷,二人开山挖河,疏干洪水,后人为纪念他们,就把此山称为武夷山.后来连闽赣边界的大山脉也统称为武夷山脉.也传,此地为古代闽越族,其首领名武夷君,此山为古越人的栖息之地而得名.传说亿万年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经过地壳运动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形成了奇峰峭拔、秀水潆洄、碧水丹峰、风光绝胜的美景,古人说它水有三三胜,峰有六六奇,被誉为奇秀甲东南.天游峰,是武夷第一胜景,更是有着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夷一小丘的美称.走近天游峰,迎面是一块如刀切似斧劈的巨大岩石,这是武夷山最大的石头,宽约1000多米,高约500米,称为晒布岩.据说,每逢暴雨的时候,山顶的溪水直冲而下,整个大石上就布满了瀑布,远望,像是正在摊开晾晒的白布一样,故称晒布岩. 山脚下是一大片碧绿的草坪,几丛高大的竹子,在草坪中拔地而起,十分好看.天游峰山势极险,极峻,上山的路,是从茶洞,沿晒布岩南壁岩脊上的山石上一级级地凿。
十一月三日,我和同学去了一个热闹的地方——街子古镇。
下车后,一抬头,就能瞧见一座高大的石门。上面有着奇妙的花纹,衬着“西川第一天”这几个大字。门顶上有着姿态不一的小狮子和威武的龙,使人一下子精神了许多。
走过饭店,绕过雕柱,就来到了有名的“银杏广场”。来到了那儿,扑入眼帘的是四棵笔直的银杏树。它们都直入云天、粗壮挺拔。在它们的身上,又有无数条枝干伸着懒腰、长着叶子,那么多清绿的叶子,密密麻麻的交叉着,像小孩的笑脸,傻笑着。
左边,有一座陈旧的塔,叫“字库塔”。它又老又旧,每层四个角上一串串铜色的铃铛,顶上有一把宝剑,使它这个塔神奇起来。那铃铛与宝剑是冰雪聪明的古人用来避邪驱鬼的。古人崇拜汉字,废纸不想丢弃,于是把它们收集起来,装在字库塔中。时间长了,纸多了,看上去像字的宝库,因称‘字库塔’。我们朝下看看,看见下面用栏杆围了起来。我觉得这个库塔形象的说是‘汉字养老院’‘汉字垃圾塔’。
“银杏广场”的出口,有一座约两米长的小石桥,它下面有一条小沟,沟里的水在‘哗啦啦’地唱歌。与边上古色古香的建筑相对映,有着‘小桥流水人家’之诗意。
当然,过了小桥,就是买卖街了。左边的小水沟就是桥下的水沟,清的似玉,平的像镜,使人神清气爽。头向上抬抬,红红蓝蓝的招牌使想起了一句诗句:“水村山郭酒旗风。”而上面写着“汤麻饼”、“麻婆酱”、“叶耳粑”、“萝卜干”等特色小吃真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了。一些老板也不落后,争先恐后的喊了起来:“五元两件,三元一件。抢购促销!”这些声音在古镇上空彼此起伏,好不热闹!我带了三十元只花了十六元就买了四件,呵呵!
我们要走了,听见商人的呐喊,听见小河流水的旋律,比来的时候更动听,使人心旷神怡!再见!美丽的街子古镇。
夏初的清晨,空气中,飘荡着丝丝甜润的水的气息。
粉墙黛瓦,小桥流水,老街幽巷,我终于一脚踏进古镇,踏进了我的江南梦里。
古镇是一幅画,是一幅让光阴停留的国画。朝思暮想的青石板路早已被磨得温润光滑,高高低低,坑坑洼洼。路两侧是粉墙黛瓦的老式房屋,赭色的木门上尽刻着时光的刀痕。粉墙也正不断剥落,或深或浅地露出了错落有致的青砖,仿佛一帧帧水墨画。善于攀援的爬山虎,从人家飞起的檐上挂下,或从窗里喷薄而出,与其说它们是一幅幅绿帘,倒不如说是一条绿瀑,流动着深深浅浅、安安静静的诗情画意。
古镇是一首歌,一首不老的爱情歌曲。穿过热闹的老街,拐入一条寂静的仄仄的小巷。在那个小巷里遇到一对令人难忘的老夫妻。他们坐在微黄的竹凳上,坐在门前阴凉的地方。银发老婆婆轻轻地把布满皱纹的手搁在银发老伴同样布满皱纹的手里,并排坐在小巷深处,感受清凉的夏风,感受宁静的美好、相濡以沫的真诚。“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大概就是这样的吧!绿色的爬山虎从墙上飞泻而下,青绿的苔藓,沿着墙根向上爬。伸手,轻抚灰白阴凉的墙,指尖触及的刹那,仿佛能看见当年一羞涩的正值碧玉年华的少女,正在那爬山虎的掩映下,等待着心中那个翩翩少年,而那少年,也如了约。我笑了,这两位老人,也许才是爱情最应该的模样。
古镇还是一首诗,一首温柔的古诗。不觉中,已近黄昏,绚丽的晚霞在空中铺开斑斓的油画。走上石桥,伏在石栏上,看那碧波荡漾的水在夕阳的照耀下闪着点点银光;看那灰白的水鸟,将喙掩在翅膀下,梳理羽毛;看那船夫持着一支长篙,划着一叶小舟,在水中留下一道又一道波纹,荡起一个又一个涟漪。有游客在水边码头上下,有昆曲在水边锣鼓喧天地上演,有人沿水岸叫卖传统绒花、憨态可掬的泥娃娃。桥下流水脉脉,桥上人间烟火。江南的水滋润了小镇,融化了异乡人的心。
夜幕四合,忙碌了一天的镇子,该歇歇了,走了一天的我们,也该歇歇了。寻了一家民宿,老板不善言语,只是憨憨地笑;老板娘热情能干,把我招待得真正是客至如归了。窗外,凉风习习,星月高挂,潺潺的水流哼着摇篮曲,整个镇子在这曲子下,缓缓入睡……
次日清晨,踏着晨曦,悄悄别了古镇。
只希望,在这喧嚣的尘世,古镇能守住本心,不被外人所纷扰,不被旅游业所破坏,安静地延续这美好……
愿她永远是我梦中的江南!
闽安古镇在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
闽安镇,是一个在时光隧道里穿行了一千三四百年的历史名镇。从初唐至民国,至抗战前期一直是闽江口政治军事文化经济中心。
据文献记载:唐太宗(627~649年)时已是闽州重要港口。玄宗(712~756年)时,福州一跃而成为我国四大贸易港口之一。
文宗(826~840年)时,南海各国商船均由闽安镇放洋出海。现存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造型古朴凝重的通海大石桥迥龙桥,便建于昭宗天复二年(902年)。
宋初,由于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庆历(1041~1047年)间复在闽安镇设把港及钟门巡检,专管贸易、缉私、捕歼海盗及海上封舱、绥靖海疆事宜。北宋权威著作《元丰九域志》将其列为福建沿海四大名镇之一。
明初,洪武七年,为防倭患,严申海禁。“尽罢市舶司,不通商,只通贡”。
翌年,由于通贡,复设闽安镇巡检司。永乐三年,全闽开禁。
郑和7次下西洋,6次以闽安镇为伺风放洋之所。嘉靖中,为防倭乱,赵氏族人避入本镇西山自然村。
随后又陆续沿着邢港两岸分迁东村、东盛、重云、黄田诸自然村,耕读传家。嘉靖卅七年,倭寇大举侵犯闽安镇,盘踞3年之久。
清初,郑成功于顺治十三年攻取闽安镇,亲临坐镇,省垣震动,福州城门一日三关。郑成功在闽安镇见景生情,为了表达其收复台湾的雄图壮志,焚香谒祖,并亲撰一楹联:“东海望台澎,风景不殊,举目有河山之异;南天留祠宇,雄图虽渺,称名则妇孺皆知。”
郑成功在闽安镇留下郑爷鼻、钓鱼台等古迹。 顺治十五年,闽安镇建协台衙署,设副将、游击、守备、千总、把总,统辖福建沿海直至台湾门户要津澎湖列岛达100余年。
道光间,林则徐对福州海防至为关切,当他视察闽安镇南北岸炮台时,即兴赋诗,抒发其爱国忧民的伟大情怀:“天险设虎门,大炮森相向;海口能通商,当关资上将。唇亡恐齿寒,闽安孰保障。”
虎门,指闽安镇,又称“闽安门”,城隍顶城楼上有“虎门金钥”榜书可证。后毁于战火。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7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