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给我的印象是幽静淡雅,古风悠然。
这个经典的江南水乡古镇位于浙江桐乡市,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天意注定了她与生具来的淳朴秀丽,古镇从未经受过战火的蹂躏。任风云变幻,时光荏苒,至今依然展示着小桥流水,茶香琴韵,竹露蕉雨,美仑美奂的绝代风华。
粉墙黛瓦的民居极具特色,或深宅大院,或简易木屋,高低错落,参差不齐,看似随心所欲的布局却极具精巧而和谐的美感,似一位胸有成竹的水墨画家将线条的粗细刚柔,墨色的浓淡干湿,点.线.面的结合信手泼洒,把中国画中的远.中.近景表现的恰到好处。斑驳的墙皮和稍显破旧的屋檐诉说着岁月的风雨,狭窄的石板路被多少来去匆匆的红尘客踏得光滑而低凹,唐朝的银杏古树和百年的南天竹记载着年代的遥远。
在曲折蜿蜒的小巷中行走,会发现这是一个文化积淀特别厚重的地方:修真观.立志书院,百床馆.钱币馆及多处大官大商大家的故居,保持着原来的风貌,展示着曾经的辉煌。
偶进一处宅邸,气派的门楼和上面的砖雕匾额及花饰,纹理依然清晰秀美,院内的结构精巧别致,仍能显示出主人当年的显赫和儒雅。不必说正堂的大气和雕梁画栋,单就一处连接后院的过道,也处理的非常讲究,自成一景:白色的墙上前后两个月亮门,过道从门中穿过,门的两侧用青砖砌成扇形的小窗,透过小窗,前后院的风景尽收眼底,青砖铺就的地面平整而洁净,角落里一棵棕色的树,树干弧线一样划向天空,抬头望去,硕大而茂密的树冠像一把巨型绿伞遮住了宅院多半的风雨。
乌镇养育的名人众多,导游指着一处木结构的二层楼房介绍说,文学巨匠茅盾当年就出生在楼上的第四间房里。我想:在这样一个物华天宝的“灵地”,走出来茅盾这样的“人杰”也不足为怪了。
在曲径通幽的小巷里偶能遇到几家制作蜡染.木雕.“姑嫂饼”的作坊。古老的蜡染工艺被一代代传承下来,蓝色和白色巧妙组合的图案,显示出民间手工艺特有的魅力,尤其是那种渲染的效果,朦胧虚幻中像幽蓝的湖面上漂浮的缕缕晨雾---
据说镇上的年轻人都去镇外新的地方居住了,不知是有意的安排还是故土难离,古镇上多半是老人在悠闲的重复着轮回的日子,固守着祖辈留下来的老屋,坐拥这道浑然天成的风景。苍苍的白发和佝偻的身影,伴着古色古香的小镇,犹如一首典雅的谣琴,弹奏着和谐的韵律。
最能体现水乡风情的要数穿过乌镇的那条小河。
这个风姿绰约的地方,是古镇的点睛之笔。水与镇相融,桥与街相通。
这是一条不宽的河,清澈的河水不知从哪里来流向哪里去,河面上弥漫着淡淡的水雾,乌蓬船在河面上漂泊,头戴毡帽的船工轻松的摇着浆,乌蓬下的船舱里偶而飘出乡间女子别具韵味的江南小调,船头几只懒散的水鸭在惬意的迷着眼睛,在做别人猜不懂的梦。半圆的石拱桥架在小河上,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了一轮波动的圆月,乌蓬船在圆月中划过,船上的人不知道自己成了画中的风景。
在这里,以河成街,两岸星罗棋布的商铺当铺,酒肆茶楼仍能显示出当年的繁华与歌舞升平。房屋沿河势而建,有几处房屋从岸边建到了河面上,伸手便可汲到清澈河水,青石板砌成的台阶一步步伸向水中。随着这条水街的弯曲,房屋也若隐若现,在圆圆的石桥下向远处蜿蜒的延伸,想不出幽静的古镇深处还有多少水上人家--。几株生长在岸边的垂柳也不甘寂寞,从房屋的间隙中弯下腰来,伸出长长的柳丝垂饮河畔的清露,远远望去,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添加了几抹翠绿。
细心的导游告诉我们:乌镇的街巷仿佛像扑朔迷离的棋盘,陌生人容易走失,但只有找到这条风情万种的小河,搭上乌蓬船,便可穿过石桥顺流而下来到进镇的地方--转船湾。
想远古雅士:邀风流骚客,聚临河水阁,凭栏对酌,诗酒风月。低吟浅唱,共鸣琴瑟。远观落日,畅舒豪情。近望炊烟,笑谈古今--。
乌镇是一部书,一部文化厚重内涵丰富而文笔细腻的史书。
乌镇是一首诗,一首灵感涌动柔情似水而清新隽永的情诗。
乌镇是一只歌,一只历经沧桑唱响千年而久经不衰的老歌。
乌镇是一幅画,一幅浓淡相宜雅俗共赏而意境深远的水墨风景画。
走进乌镇,剥掉虚伪抛弃世俗,坦荡展露着人性的真诚和残缺的心灵。
走出乌镇,宠辱皆忘雄英姿发,恣意澎湃着精神的净化和灵魂的升华。
乌镇,我魂牵梦绕的一方圣地。
江南水乡,光看这几个字就让人联想到小桥流水人家,而美丽的乌镇,它所散发出的灵秀和独特的情韵让我深深着迷。
时值江南梅雨季节,空气中略带潮湿。踏入这座小镇,恍若隔世。那一座座记载着岁月沧桑的古旧木屋临水而建,傍桥而立,仿佛诉说着千百年来曲折的经历,更折射出一种古老绚烂的文化。
走在狭长的小巷里,踩在平坦的青石小路上,轻抚两旁斑驳的老墙,似乎看见了这里昔日的繁华:挂着招牌的茶馆里,头戴毡帽身穿马褂的人们或是品茶或是饮酒,巷子里黄酒香飘四溢;小商贩们在一旁吆喝,出售水果、蔬菜和小吃;典当行门口人来人往,戴着眼镜的老板坐在窗口后面打点着当物;手工作坊里织布机吱噶作响,布料扎染成花布后被做成了扇子、头巾、小背包、婴儿穿的小肚兜;从私塾里下课的孩子们三三两两地走进一个小院,原来这里即将上演一场《三打白骨精》的皮影戏。
虽然,这些场景都已成为历史不再重现,但只要用心,定会在每一个不经意间悄悄捕捉。
天空飘起了蒙蒙细雨,江南的雨缠绵而多情,落在唇边竟有些甜丝丝的味道。不忍加快脚步,只缓缓而行。我问自己是在寻找什么吗,哦,原来我在寻找诗中那梳着长辫,撑着布伞,走在雨巷中如丁香般的女孩。
雨点落在河面上,荡起道道涟漪,隐约可以看见一群群透明的小鱼儿嬉戏玩耍。岸边的杨柳被风吹弯了腰,细细的胳膊轻轻触碰着河面。这已不仅仅是一条小河,不知从何时起,它静静地流淌在每户人家的窗前门边,人们临河打水洗衣,它就这样孕育着这座小镇,也装扮着江南。
顺着石阶走上小桥,细数着扶手两边雕刻的花纹,这一座座小桥古朴而又韵味十足。站在桥上远远望去,一个红衣女子正在河边洗衣,看不清她的脸,却只见那红色分外耀眼夺目。一条小木船,橹声咿呀地从桥下划过,渐渐远去,流下一道水痕。
小桥流水人家,这是怎样一副美丽的画面,让多少诗人魂牵梦绕。
雨停了,阳光在接近傍晚时分露出脸来。照在屋顶黑色的砖瓦上,照在小河上泛起点点光芒,照在每一寸空气里,给小镇穿上了一件橘色的衣裳。
一位老人在小巷里生起了炉灶,炊烟袅袅。享受了良辰美景,该是离去的时候了,多想再去一次“公生糟房”的造酒作坊,闻一闻那浓郁的酒香,再用木勺舀来品尝。多想再走进蓝印花布馆,看一看木架上垂挂着刚染好的蓝印花布。风吹过,蓝印花布随风扬起,如千船竞发。
古旧的木屋,静流的河水,玲珑的小桥,飘雨的小巷,寂静的长廊,红衣的女子,日暮的炊烟,如诗如画的江南啊,我愿沉溺你恬静的怀中,静静感受你的温柔,用它唤醒我内心深处的渴望,用它将我沉积已久的疲惫轻轻拭去。
暮色已临,细雨微湿,只见雨巷寂寞,一把江南的伞,一道屋后流水,一条微醉的船。
乌镇是江南四大名镇之一,是个具有六千年悠久历史的古镇。
走进乌镇,仿佛走进古代,今天就跟我来看看着古代的风光吧!由于下午就要回家我们只能匆匆忙忙地游览一番,于是我们选择的泛舟游东栅。来到了码头,我小心翼翼地踏在甲板上,但是小船却一直摇摇晃晃的,弄得我又惊又怕,生怕一不小心就掉到湖里似的,最后船夫还是一把将我拉上船。
船夫开始划船了,我好奇地看着这别致的景色。坐在船上,我惬意地把大部分的景色收入眼底。
不一会儿我被这水吸引住了,这水很绿,上面不时地飘着浮萍或者落叶。错落有致,看起来煞是好看。
忽然微风起,水面忽然漾起了涟漪。正在疑惑如此微小的风怎能吹动水面,才发现原来是湖边垂柳轻轻地荡着秋千,顺带着调皮地撩起了丝丝波纹。
俗话说有水的地方就有桥,乌镇的桥十分多。只是保存下来的只有三十几座了,有石桥,有木桥,有拱桥。
这里的桥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桥上还有模模糊糊的花纹,仿佛在诉说着那悠久的历史。我想要是没有了这么多的桥,乌镇也许就没有了江南小桥流水了,没有原来的古朴了,也没有这般的平和优雅的意境了吧。
因此也就有了寒树烟中,尽乌戌六朝旧地;有了夕阳帆外,是吴兴几点远山;有了通云门开数万家西环浙水;也有了题桥人至三千里北望燕京。还没坐上船的时候,我们来到了几件房屋看了看。
这里的亭台楼阁仿佛没有经过修改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充满着古老的气息。墙壁上的木匾上刻着花纹,里面的门窗,装饰品都很文雅,犹如皇宫里的厢房一般。
听说乌镇由于景色优美,吸引了众多剧组前来拍摄外景。比如董洁主演的《早春二月》,刘若英主演的《似水年华》还有最新出的《红楼梦》都在这里拍过。
总之全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古色古香,水镇一体,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石板小路,古旧木屋,还有清清湖水的气息,仿佛都在提示着一种情致,一种氛围。这儿可真是个旅游的好地方,也希望大家能够到乌镇感受江南的小家碧玉。
乌镇是一个有着六千年悠久历史的古镇,曾名乌墩和青墩, 素称“鱼米之乡,丝绸之府”。
千年的历史文化、淳朴秀美的水 乡风景、风味独特的美食佳肴、缤纷多彩的民俗节日、深厚的人 文积淀和亘古不变的生活方式,使乌镇成为了东方古老文明的 活化石。智慧的传承伴随脉脉书香,在这儿展现出一幅迷人的 历史画卷,一种与生俱来的美丽。
乌镇是江南水乡六大古镇之一,古风犹存的东、西、南、北 四条老街呈“十”字交叉,构成双棋盘式河街平行、水陆相邻的 古镇格局。这里的民居宅屋傍河而筑,街道两旁保存有大量明 清建筑,辅以河上石桥,体现了小桥、流水、古宅的江南古镇风韵。
在这里,有一户人家是一定要去的,那就是乌镇人引为骄傲的茅 盾先生的故居。他的童年、少年时代都是在这里度过,青年时 期也在这里居住。
他在《春蚕》、《秋收》、《残冬》中所描写的人 物原形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小说正是对旧社会乌镇各个方面的 真实写照。 为什么叫乌镇?三个乌镇人会告诉你三种不同的答案。
有的 说,是因为泥土肥沃色黛,鱼米之乡,不知饥馑;有的说,唐 代一个姓乌的将军誓死保护乌镇,血流此地;还有一个会笑着 用手指着乌镇的老房子说,你自己看看呢……原来,乌镇的老房 子都是黑色的。和其他古镇一样,乌镇所有的房屋,都是临水 而居,面水而居,跨水而居。
乌镇还独创了最美丽的小水阁,它 们都是空架河流之上,宛如建在水中,形成沿河而架的小水阁。 下部用木柱或石柱打入河床,上架大梁,再构建房屋。
远远看去, 像飘在水上的小船,又比小船宽敞,微风吹过,河水轻轻流过, 仿佛这些小水阁也在缓缓飘摇。正是乌镇的水阁,让她有了一个 美丽的名字——最后的枕水人家。
乌镇最好的景致是在雨中。迷迷蒙蒙的天空,如烟如雾似 梦似幻的雨丝,湿漉漉的青石板……一个真实的乌镇就这样活 灵活现地呈现在眼前。
一条蓝莹莹的市河穿街而过,橹声唉乃,漾起浅浅的波纹, 摇碎了被雨水漂洗得愈加乌黑发亮的屋瓦,莲青色的水阁、廊 棚、吊楼、河埠头,以及悬挂在长廊下的如火焰般跳动的灯笼。 随着雨落,还有盛开的满枝花瓣,或粉红,或洁白,于是,绿 肥红瘦之间便又滋生出了许许多多婉转令人无端惊觉的美丽和 惆怅。
在雨天,行走在那条悠长的小巷中,五颜六色的花伞穿过 观前街,走过应家桥,越过古廊棚,登上仁义桥,绕过九曲廊, 停驻在香火缭绕红烛高烧的财神湾的财神庙前,看着滴答的檐 雨切割着狭窄的视线,被停泊在水中央的“拳船”上发出的急 切而热烈的锣鼓声所吸引。喝一口甜甜的糯米锅巴茶,再品尝 一口有着美丽动人传说的甜咸兼有的姑嫂饼,红绿鲜明交映成 趣的熏豆茶则让人品味出了普通人居家生活的那种滋味。
抑或, 到依河傍水的“访庐阁”小坐一番,来一杯清香甘醇的菊花茶, 那青绿色的液体仿佛是初春晶莹的草芽,让人倍感生命的清澈。 雨还在下,而重檐翘角、浮雕鎏金,经历千年劫难而不衰的修 真观前的古戏台上韵味十足的传统花鼓戏仍在风雨中传唱,唱 者不倦,听者不厌…… 走得累了,依着水廊的美人靠,看着持着各色口音的游人 从面前走过,时间就在细碎的雨点中缓缓流逝。
来这儿的人大 约都想找回点什么吧,那他们找到了吗?乌镇无声,游人亦无声。 那么,再重复走一遍那闪射着青光的石板巷吧。
撑着记忆的花伞,沿着古镇深处散发出的气息慢慢地往前 走,任雨滴在衣襟上轻盈地跳跃,恐怕也只是在这儿才能有这 样一份雅致了。
细雨无声游乌镇 [原]
也许,是离这个温柔蕴藉的江南古镇太近的缘故,我反而无法用确切的语言来描绘有着2500年沧桑之地的种种动人之处。现在请允许我暂时地远离,闭上眼睛,用无牵无碍的心去感受、去体味……
我觉得,乌镇最好的景致是在雨中。
迷迷蒙蒙的天空,如烟如雾似梦似幻的雨丝,湿漉漉的青石板……一个让人寻觅已久的本色乌镇就这样鲜灵灵地呈现在我的眼前。
看,一带蓝莹莹的市河穿街而过,橹声唉乃,漾起浅浅的波纹,摇碎了被雨水漂洗得愈加乌黑发亮的屋瓦,莲青色的水阁、廊棚、吊楼、河埠头,以及悬挂在长廊下的如火焰般跳动的灯笼。随着雨落的,还有盛开的满枝花瓣,或粉红,或洁白,于是,绿肥红瘦之间便又滋生出了许许多多幽怨婉转令人无端惊觉的美丽和惆怅。
在雨天,乌镇总有着说不尽的缠绵悱恻。行走在那条悠长悠长的小巷中,有没有一个结着丁香一样愁怨的姑娘与我擦肩而过呢?人们寻找着,五颜六色的花伞穿过观前街,走过应家桥,越过古廊棚,登上仁义桥,绕过九曲廊,停驻在香火缭绕红烛高烧的财神湾的财神庙前,看着滴答的檐雨切割着狭窄的视线,被停泊在水中央的“拳船”上发出的急切而热烈的锣鼓声所吸引。偶尔在河的对岸响起一两声吴侬软语,一下子使人的心柔软到了极点,生怕承受不住似的,急忙挤进那些酿酒、刨烟、纺织、蓝印花布、根雕、竹编、制笔等一个个洋溢着日常质朴生活气息的传统作坊里。喝一口甜甜的糯米锅巴茶,再品尝一口有着美丽动人传说的甜咸兼有的姑嫂饼,红绿鲜明交映成趣的熏豆茶则让人品味出了普通人居家生活的那种滋味。要不,到依河傍水的“访庐阁”小坐一番,来一杯清香甘醇的菊花茶,那青绿色的液体仿佛是初春晶莹的草芽,让人倍觉生命的清澈。雨还在下,而重檐翘角、浮雕鎏金,历千年劫难而不衰的修真观前的古戏台上韵味十足的传统花鼓戏仍在风雨中传唱,唱者不倦,听者不厌……
走得累了,依着水廊的美人靠,看着操着各色口音的游人从面前走过,时间就在细碎的雨点中缓缓流逝。来这儿的人大约都想找回点什么吧,那他们找到了吗?乌镇无声,游人亦无声。那么,再重复走一遍那闪射着青光的石板巷吧。
我撑着记忆的花伞,和我的爱人沿着古镇深处散发出的气息慢慢地往前走,任雨滴在我们的衣襟上轻盈地跳跃,这恐怕也只是在这儿才能有这一份雅致了!
“细雨湿流光”的乌镇是江南温柔乡里的一滩湿迹,是一个任何人甘愿沉醉其中都不想醒来的梦。这是一方魅力无穷的天地。乌镇的温润,乌镇的艳丽,乌镇的清新,乌镇的鲜嫩,都一一绽现在绵绵不尽似有若无的细雨之中。
乌镇终于到了。
那儿的人们穿着整洁的衣服。不过,有一些房子,看上去很老,非常独特。
房子与房子之间是街道,行人来来往往,而房子的底层开着吃的穿的玩的店铺,客人进进出出,而房子的楼上是饭店。我们走在街上,偶尔抬头,看见站在楼上窗前的叔叔阿姨,面对面,轻松地说笑着呢。
有的房子与房子之间是平静的河流,游人坐在船里望四周看,慢慢地品味着,而那些岸边人家没有故意遮掩,窗户敞开着,主人在里面自由地活动着。 在乌镇的游览景点中有一处名叫“拳船表演”。
我从来没想象过人可以在船上打拳,因为船在水里,人稍微一动,船便摇晃起来,更不要说在船上打拳了。沿着河岸走了很远,终于看到一条经过拼装的船停泊在水中,悬挂着一面旗帜引人注目,其中一个“武”字显得饱满。
只见一阵吹奏后,拳师们一个接着一个轮番表演,赤手空拳也厉害,刺枪舞棍更威猛,观众们的叫好声此起彼伏。我手扶栏杆,张大眼睛,入了迷,佩服万分。
我们玩着玩着就来到“茅盾故居”了。里面的房间不少,各有作用,由于参观者有增无减,很多地方只能不看不能摸。
我想,要是按照顺序,依次进出,轻轻地,静静地,那有多好。爸爸说他十年前来过这里,那时参观者较少,还有“留言簿”供来人写下感受。
现在,随着拥挤的人流,我和妈妈在茅盾头像前留了影,在客堂坐了一会,通过灶房时,我一眼看见几只非常大的水缸,灶台上的锅子大大小小特别多,至今难忘。茅盾,写了许多书,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他的生命与他写的书同在,了不起啊!我还觉得茅盾的字写得很美,这点使我产生了应该努力学习,也应该把字写好的愿望。
我玩的真高兴,下次还要再来的! 我的家乡乌镇是一个水乡古镇,比起一些大城市来说,乌镇显得是那么微不足道.可水乡古镇每天都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乌镇的河是乌镇的筋脉,大河,小河纵横贯穿整个乌镇,你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看见河流.微波荡漾,河中鱼儿游来游去,仿佛是在倾听游人的脚步声;一会儿,鱼儿又钻下水底,似乎在和嬉戏玩耍.河面上,轮船发出呜呜的响声行驶着,好象在说:你瞧!我在水上行驶得多快!在东市河,你就看不到大轮船的踪迹.一艘艘乌蓬船在河上缓慢地行驶,一位衣着朴素的船夫,站在船尾,眼睛望着前方,双手握住船桨,悠悠地摇着.船桨在手中摇动,水面扩散出一道道微波.这乌蓬船比起那大河上的轮船,让人感到一种悠闲自在的感觉. 有河必有桥,乌镇的桥主要以石板桥为主.石板桥都是拱形的,在桥的半圆形桥洞上往往写着桥的名字.桥,对所有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可乌镇的桥并不是那么普普通通,而是饱经风霜.桥上雕刻的花纹已经模糊不清,几棵有顽强生命力的小草在石缝里茁壮成长.走上石桥,迎面吹来了一阵微风,让人感到清爽自在. 乌镇的弄也是非常的多,主要分部在东,南,西,北栅,其中众所周知的是已经成为旅游景点的东栅弄堂.东栅的弄堂只有两米左右的宽度,两边那一幢幢陈久的民宅,并排的通向弄堂的尽头.走在弄堂的石板路上,抬起头望望蓝天,天变得又细又长,云好像寄害羞似的,只露出一点点.早晨,当黎明的第一缕阳光照亮被黑夜笼罩的大地时,沉睡中的弄堂慢慢地苏醒起来,苏睡的第一声就是的露水滴在地上的声音,接着,鸟儿欢快的歌唱,人们从鸟儿的歌声中醒了,弄堂一下子热闹了,上班的上班,洗衣服的洗衣服,一片忙碌的景象.中午,酷热的太阳对着大地发出一阵又一阵的热量,可弄堂里太阳光一点儿也晒不进去,因为房屋像一排排卫士阻挡着酷热的太阳光的入侵.傍晚,太阳落山了,夕阳将弄堂染成了红色,弄堂里人们聊天,乘凉,夜幕渐渐地降临,弄堂里人们都已回屋睡觉了,弄堂又安静了下来,等待着明天的到来. 乌镇还有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茅盾,他的文学作品至今还是人们最喜欢看的书之一.还有一些著名景点,如修真馆,茅盾故居,林家铺子,百床馆,酒作坊等等.这些都是旅客必去的地方. 乌镇是我家,我爱我的家乡! 五月二日,天气晴朗,艳阳高照,我们全家来到了江南水乡六大古镇之一——浙江省桐乡市乌镇镇。 乌镇是一个好地方。
那里杨柳依依,流水潺潺,小船弯弯,民居宅屋傍河而筑,河上有一座座小石桥,桥下有活蹦乱的小鱼、小虾,我还捉了几条呢! 更让我难以忘怀的是认识了茅盾这位大作家,听说他写了好多作品,有《春蚕》、《秋收》、《残冬》等,我想有机会我要看。这里有一个小小的搞笑插曲我是怎样认识茅盾的,爸爸说:“我们到了茅盾的故居。”
我不假思索地问:“矛和盾不是兵器吗?”妈妈哈哈大笑地说:“茅盾是一个人名,他是中国的大作家,乌镇是他少年时代的家,快瞧!以前他就坐在这间房屋里看书写字……” 我们顺着这古老的街道,走了好多地方:有茅盾的故居、木雕陈列馆、江南百床馆、余榴梁钱币馆、蓝卢花布染坊等。 乌镇确实是一个好地方。
我居然知道并认识了茅盾这位大作家。小朋友们有机会去看吧。
乌镇隶属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西临湖州市,北界江苏苏州市吴江区,地处江南水乡。
乌镇原以市河为界,分为乌青二镇,河西为乌镇,属湖州府乌程县;河东为青镇,属嘉兴府桐乡县。解放后,市河以西的乌镇划归桐乡县,才统称乌镇。全镇辖13个社区居委会和18个行政村。陆上交通有贯穿镇区的县级公路姚震线,与省道盐湖公路、国道320公路、318公路、沪杭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相衔接。
乌镇是典型的江南地区汉族水乡古镇,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乌镇具有六千余年悠久历史,是全国二十个黄金周预报景点及江南六大古镇之一。1991年被评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1999年开始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工程。
2014年11月19日始,乌镇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
乌镇具典型江南水乡特征,完整地保存着原有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陈运和诗《乌镇剪影》赞“一个现代文明影响不大的世界 一张古老色彩依然浓重的史页”。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组织起水阁、桥梁、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因素,体现了中国古典民居“以和为美”的人文思想,以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呈现江南水乡古镇的空间魅力。
总体格局,河网在乌镇内和主干道重合,连桥成路,流水行船,作成亦路亦水的形式。这个水网体系连接京杭运河、太湖和乌镇的池塘、水井,理想地解决了农作、饮用、排水、观赏、运输等水问题。在乌镇的布局中,由于历史上曾地跨两省(浙江、江苏)、三府(嘉兴、湖州、苏州)、七县(乌程、归安、崇德、桐乡、秀水、吴江、震泽),加之吴越文化的积累、沉淀,观念上明显受中国传统儒文化和运河商业文化的影响,多轴线明确、卑尊有序的各式住宅。
小桥流水,桥是江南水乡古镇不可或缺的。现30多座其中西栅有通济桥、仁济桥,中市及东栅有应家桥、太平桥、仁寿桥、永安桥、逢源双桥;南栅有福兴桥和浮澜桥;北栅有梯云桥和利济桥。这些桥最早建于南宋,大多始建或重建于明清,有些桥还题有桥联。
我看着那一张张美丽的照片,那就是我今年假期游览的梦里水乡——乌镇。
乌镇为什么叫“乌镇”呢?是因为那里的房子就像我们画的山水画一样都是黑瓦白墙,所以叫乌镇。我们一进乌镇,就惊呆了,我问妈妈:“妈妈!你瞧,那房子怎么浮在水上?”妈妈说:“那房子是用石桩架起来的。”我一想:要是这么多人蜂拥地从上走过不就塌了。于是,我飞快地小心翼翼地跑了过去,心里的大石头好不容易放了下来。我们来到了乌镇的民俗馆参观,这里陈列着古代人的桌子、椅子、特别华贵的床和服装、鞋帽,最奇妙的是她们这里女人穿的鞋子,我一开始不知道是什么,我问妈妈后才得知,古时的女孩子长到六、七岁就要裹脚,这就是传说中的“三寸金莲”,穿这种鞋子女孩子走路快不了,还一扭一扭的,我听后真庆幸生长在现代,可以活蹦乱跳地来游乌镇。我们还看了乌镇的蓝印花布,一进染坊,几十米的花布高高直挂从天而降,阳光下蓝印花布发出耀眼的光芒的情景让我感到惊奇,我太喜欢了,把布一块一块裹在身上照相。妈妈知道我的心思,给我买了一件蓝印花旗袍,我迫不及待地穿上,同游的客人都夸我成了江南小美女。
“小桥流水人家”是乌镇的特色,镇里有30多座小桥,真是“百步一桥”。乌镇人在节日里有走桥的习俗,至少要走十多座桥,称“走十桥,去百病”。我和妈妈走了十多座,想来今年一定不生病。弯弯的河流拥抱着乌镇,家家门前流水环绕,由远而近的乌蓬船上飘来我最爱听的歌《梦里水乡》
“春天的黄昏请你陪我到梦中的水乡
那挥动的手在薄雾中飘荡
玲珑少年在岸上
看那青山荡漾水上,看那晚霞吻着夕阳……”
我太爱水乡乌镇了,那水上的房子、小桥,画也画不出的美,真让人陶醉。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5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