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了入口,只见山海关的路一眼望不到边,这条万里长城怎么可能是人筑的呢!真是奇迹。
我第一步踏上长城,每隔20多米就有一个堡垒,听人们说是屯兵的堡垒,他们躲在那里,这样敌人就“易守难攻”,还有长城每隔一米就会上下有一个口子,上面的大一点,下面的小一点,听说上面的是弓兵射箭袭击敌人,下面的是瞭望口,观察外面的情况。当我经过了三个堡垒,发现那个那里很多,一个姐姐热情地告诉我:“那是用来放粮食的,要想长期守住长城,就必须有食物。”
“啊!我明白了。”我回了姐姐一句话。
有一位向导说:“你们别小看这方砖,它一块就有25公斤,是用打磨得不是很光滑的一种矿石做成的,很难碎,你可以数一下有多少方砖,以前的人多伟大。是啊!以前人们没有起重机,没有火车,没有轮船,没有飞机,要从这么远的地方运过来,怎么做到的。
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石块,让我感到一波波强烈的震撼,心中的疑问越来越重,但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古人的头脑很聪明,古人的恒心很强,很厉害。这一次的长城之旅让我知道了更多的知识,我知道了古人的智慧。
810的吧!哦也是。
今年暑假,我和妈妈一起参加了市妇联举办的北京科技夏令营。刚到北京,我就嚷嚷着要去登长城。
妈妈说,天太热了,等下午天凉快些再去吧。我说:“就不嘛!”最后妈妈终于答应了我。
乘上车,我们很快就到了长城脚下。买了门票,我们上了路。
走了好长时间,累得我大汗流淌淋漓。我抬头一看,天啊!还有那么远的路,我不禁大惊失色。
但为了那张昂贵的门票,为了我心中“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梦想,我顿时力量倍增,使出学浑身解数,向上不停地爬了起来…… 向上的路非常陡。我正想退缩,抬头一看,一个金发小姑娘一不小心摔到在我面前。
我刚想上去扶她,出乎意料的是那位小姑娘迎着骄阳坚强地站了起来!看到这里,我咬了咬牙,下定决心,使出吃奶的劲,接着向上爬了起来…… 等到汗水再次打湿了衣服,皮肤被火辣辣的太阳烧伤了一大片,我开始了犹豫,实在不想爬了!这时我又想起那位可敬的小姑娘,我仿佛注入了兴奋剂。顿时来了精神,又一个劲地往上爬了起来。
一不小心,我跌倒了,可我还是坚强地爬了起来,我在心里说:“相信自己,你一定行!” 终于,我爬上目的地“好汉坡”!我迎着火炉般的太阳,举目眺望盘绕在群山之中的蜿蜒巨龙--长城,我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长 城 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约6700公里。长城的修建从 公元前七世纪开始,至明代持续了两千多年。
长城大都建筑在崇山峻 岭之上,显得雄奇险峻,气势磅礴,宛如奔腾的巨龙,堪称中华民族象征。历经2000多年的修建,是世界最长的人工建筑,也是世界七大迹之一。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不到长城非好汉” 在历史上,长城曾经被多次重建和修复,其中最大的重建工程发生在明朝。
北京地区现存的长城,修建于明代(公元1368-3644),因拱卫京师及明祖宗陵墓,故十分重视。蓟镇长城,犹如一条巨龙,蜿蜒奔腾与崇山峻岭之中,令人胸襟开阔,思绪万千。
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现今保存得最好的一段,也最具代表性。这段长城用巨型花岗岩条石和大型城砖砌成,墙身高大坚固,城墙高8.5米,下宽6.5米,上宽5.7米,可容纳匹马并行,10人并进。
沿山脊建筑,随山势起伏而曲折,气势磅礴。八达岭长城是万里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这里有南,北两处高峰,最高点海拔约1000米。
站在长城的峰顶上,极目远眺,群峦耸立,连绵不断,长城从远方云岗深处奔腾而来,又朝天蜿蜒而云,不见首尾。西望怀来盆地绿茵萋萋,官厅水库闪闪波光,南眺北京,天气晴好时,可看到楼海无尽,北边山谷中,公路如线,逐渐消失在群山之中。
真可谓山河壮丽,气象万千。 八达岭长城, 地势险峻,依山而建,是明朝京城的北大门和军事要地,它包括关城 和城体及敌台、墙台、烽火台等,关城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
这一段 长城墙身高大坚固,重要隘口修筑有“内三关”,“外三关”,为驻 防重地。墙体用长方形大条石砌筑,上面垒砌特制的大城,砖墙身平 均高度近8米,墙顶用方砖铺砌宽约6米,可容5马并驰,10人并行。
墙顶外侧筑有高1.7米的垛口,上有了望孔,下有射口。内侧筑有起护 栏作用的宇墙,城墙每300-500米筑有堡垒工的方形城台,有的为楼 层建筑,上有了望也和射口,下层有券洞,供守城军士住宿,储存军 械食粮。
在长城沿线的险要处和交通要道上筑有碉堡、烽火台。遇到 敌情,烽火台可传递情报,发号施令。
八达岭海拔1000米,绵延曲折的长城如巨龙腾飞于重山峻岭之上, 这座巨大,浩瀚的工程,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 古代建筑工程的杰出代表。 在八达岭南10多公里有居庸关,是著名古关城。
居庸关位于北京 北郊昌平县南口以北,距北京市区约50公里。它是太行山八大关隘之 一,东接燕山支脉军都山。
这里早在汉代已是通向蒙古高原的交通咽 喉,公元5世纪北魏时在此建城筑关。明代再此构筑关城并设水、陆 两道关门派重兵把守,现存明代人工关城和关门以及元代城中塔基它 是用汉白玉筑成的,远望如云,故后人称云台。
台顶长25.8米,宽 12. 9米,其上有大殿柱,基四周有汉白玉火焰柱栏,栏下有排水装两 用的石雕龙台。台下券门洞口有童国骑兽、金翅鸟、蟠龙、鲸鱼、大 象等浮雕,门洞内布满精美的千佛,天王等浮雕,以及珍贵的梵、蒙、维、汉、西夏等6体经文。
关北有阅武场遗址。附近青龙桥火车站有我国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墓园、纪念馆。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学校不上课放假,这对我来说已经够快乐的了,可爸爸、妈妈起了一个大早,陪同我一起前往临海市国家重点历史文化保护景区—江南长城游玩,我真是说不出的高兴。 当我们来到临海长城,在长城脚下,抬头望去,那高高的台阶蜿蜒无尽,仿佛是一条通向蓝天的云梯,又好像似一条青龙横候卧在绵延的山峰上。
沿着台阶上去,来到了第一座城门“揽胜门”,那古代的情景立刻出现眼前,城门是一座两层的古建筑,两面仿古的旗帜迎风飘扬,增加了古色古香的情调。第二层楼是“湖山一揽”,站在那里放眼望去,“东湖公园”宛如一幅油画,尽收眼底,我想“湖山一揽”。
810的吧!哦也是。
今年暑假,我和妈妈一起参加了市妇联举办的北京科技夏令营。刚到北京,我就嚷嚷着要去登长城。
妈妈说,天太热了,等下午天凉快些再去吧。我说:“就不嘛!”最后妈妈终于答应了我。
乘上车,我们很快就到了长城脚下。买了门票,我们上了路。
走了好长时间,累得我大汗流淌淋漓。我抬头一看,天啊!还有那么远的路,我不禁大惊失色。
但为了那张昂贵的门票,为了我心中“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梦想,我顿时力量倍增,使出学浑身解数,向上不停地爬了起来…… 向上的路非常陡。我正想退缩,抬头一看,一个金发小姑娘一不小心摔到在我面前。
我刚想上去扶她,出乎意料的是那位小姑娘迎着骄阳坚强地站了起来!看到这里,我咬了咬牙,下定决心,使出吃奶的劲,接着向上爬了起来…… 等到汗水再次打湿了衣服,皮肤被火辣辣的太阳烧伤了一大片,我开始了犹豫,实在不想爬了!这时我又想起那位可敬的小姑娘,我仿佛注入了兴奋剂。顿时来了精神,又一个劲地往上爬了起来。
一不小心,我跌倒了,可我还是坚强地爬了起来,我在心里说:“相信自己,你一定行!” 终于,我爬上目的地“好汉坡”!我迎着火炉般的太阳,举目眺望盘绕在群山之中的蜿蜒巨龙--长城,我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长 城 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约6700公里。长城的修建从 公元前七世纪开始,至明代持续了两千多年。
长城大都建筑在崇山峻 岭之上,显得雄奇险峻,气势磅礴,宛如奔腾的巨龙,堪称中华民族象征。历经2000多年的修建,是世界最长的人工建筑,也是世界七大迹之一。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不到长城非好汉” 在历史上,长城曾经被多次重建和修复,其中最大的重建工程发生在明朝。
北京地区现存的长城,修建于明代(公元1368-3644),因拱卫京师及明祖宗陵墓,故十分重视。蓟镇长城,犹如一条巨龙,蜿蜒奔腾与崇山峻岭之中,令人胸襟开阔,思绪万千。
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现今保存得最好的一段,也最具代表性。这段长城用巨型花岗岩条石和大型城砖砌成,墙身高大坚固,城墙高8.5米,下宽6.5米,上宽5.7米,可容纳匹马并行,10人并进。
沿山脊建筑,随山势起伏而曲折,气势磅礴。八达岭长城是万里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这里有南,北两处高峰,最高点海拔约1000米。
站在长城的峰顶上,极目远眺,群峦耸立,连绵不断,长城从远方云岗深处奔腾而来,又朝天蜿蜒而云,不见首尾。西望怀来盆地绿茵萋萋,官厅水库闪闪波光,南眺北京,天气晴好时,可看到楼海无尽,北边山谷中,公路如线,逐渐消失在群山之中。
真可谓山河壮丽,气象万千。 八达岭长城, 地势险峻,依山而建,是明朝京城的北大门和军事要地,它包括关城 和城体及敌台、墙台、烽火台等,关城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
这一段 长城墙身高大坚固,重要隘口修筑有“内三关”,“外三关”,为驻 防重地。墙体用长方形大条石砌筑,上面垒砌特制的大城,砖墙身平 均高度近8米,墙顶用方砖铺砌宽约6米,可容5马并驰,10人并行。
墙顶外侧筑有高1.7米的垛口,上有了望孔,下有射口。内侧筑有起护 栏作用的宇墙,城墙每300-500米筑有堡垒工的方形城台,有的为楼 层建筑,上有了望也和射口,下层有券洞,供守城军士住宿,储存军 械食粮。
在长城沿线的险要处和交通要道上筑有碉堡、烽火台。遇到 敌情,烽火台可传递情报,发号施令。
八达岭海拔1000米,绵延曲折的长城如巨龙腾飞于重山峻岭之上, 这座巨大,浩瀚的工程,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 古代建筑工程的杰出代表。 在八达岭南10多公里有居庸关,是著名古关城。
居庸关位于北京 北郊昌平县南口以北,距北京市区约50公里。它是太行山八大关隘之 一,东接燕山支脉军都山。
这里早在汉代已是通向蒙古高原的交通咽 喉,公元5世纪北魏时在此建城筑关。明代再此构筑关城并设水、陆 两道关门派重兵把守,现存明代人工关城和关门以及元代城中塔基它 是用汉白玉筑成的,远望如云,故后人称云台。
台顶长25.8米,宽 12. 9米,其上有大殿柱,基四周有汉白玉火焰柱栏,栏下有排水装两 用的石雕龙台。台下券门洞口有童国骑兽、金翅鸟、蟠龙、鲸鱼、大 象等浮雕,门洞内布满精美的千佛,天王等浮雕,以及珍贵的梵、蒙、维、汉、西夏等6体经文。
关北有阅武场遗址。附近青龙桥火车站有我国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墓园、纪念馆。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学校不上课放假,这对我来说已经够快乐的了,可爸爸、妈妈起了一个大早,陪同我一起前往临海市国家重点历史文化保护景区—江南长城游玩,我真是说不出的高兴。 当我们来到临海长城,在长城脚下,抬头望去,那高高的台阶蜿蜒无尽,仿佛是一条通向蓝天的云梯,又好像似一条青龙横候卧在绵延的山峰上。
沿着台阶上去,来到了第一座城门“揽胜门”,那古代的情景立刻出现眼前,城门是一座两层的古建筑,两面仿古的旗帜迎风飘扬,增加了古色古香的情调。第二层楼是“湖山一揽”,站在那里放眼望去,“东湖公园”宛如一幅油画,尽收眼底,我想“湖山一揽”。
八达岭长城中国长城的一段。
位于北京市延庆县西南部。八达岭地处居庸关关沟北口 ,地势高峻险要,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八达岭长城修筑得格外坚固。
其关城有东西两座关门,东门额题“居庸外镇”,西门额题“北门锁钥”,建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嘉靖、万历年间曾加以修葺。两门均为砖石结构 ,券洞上为平台,台之南北各有通道,连接关城城墙。
京张公路从城门中通过,为通向北京的咽喉。从北门锁钥城楼左右两侧,长城沿山脊延伸,依山而筑。
城墙高低不一,平均高度约7.5米,墙的下宽约6.5米,顶上宽约5.8米。可容五马并骑,或士兵十人并行。
城墙下为条石台基,上部为巨砖墙壳,内部填以黄土和碎石。墙顶地面铺砌方砖,顶部内侧为宇墙,外侧为垛墙 ,垛墙上有垛口(望口)和射洞,用以镃望和射击敌人。
城墙上每隔 30~40 米或100~200米,于险要处筑一堡垒式堡台。堡台建筑于山脊的高处、城墙的转角处或险要之地。
堡台有高有低。高的叫作敌楼,上层有垛口可以镃望射击,下层有券洞、射口可以住宿、射击 、屯储火药和粮食。
低的为墙台,高度与城墙差不多,但突出于墙外,四周有垛口,是巡逻放哨的地方,原来上面还有房屋建筑用于士兵休息,现仅存地基。在八达岭城墙向外眺望,远处还有零散的烟墩,上筑垛口 ,是守卫八达岭长城的警戒设施 。
出北门锁钥关门不远,有明隆庆五年(1571)筑成的一座砖城,名岔道城,是八达岭前哨指挥处所在,可驻军 800 余人,并可储备大量的军械于此。八达岭长城在明代盛极一时,到清代后就失去其防御的历史作用,不再修葺。
经多年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而日渐荒芜。1949年以后曾多次整修八达岭关城、关门及南北各4个敌台。
1978年又重建了居庸关外镇的城楼。八达岭居庸关,翠岭重叠,花木葱茏,早有居庸叠翠之称,古代燕京八景之一,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同学们,你们有时间就去八达岭长城看一看吗?。
当我们从北京散记初到八达岭的时候,便陷入重叠的浓翠中了,车在道上行,两旁全是高大的山脊,比起绍兴的山,这里的确巍峨得多。终于,长城出现了,蜿蜒于浓翠中的长城曲曲折折地引伸,引发众多豪杰的千古遐思。八达岭长城是居庸关的北口,东门曰“北门锁铜”,西门曰“居庸外镇”。北往延庆州,西至宣镇,故名“八达岭”。
我们下车后,便觉得十分凉爽,山风舞动着长城,一派孤傲的性格,更衬托出它的气势。长城的石阶很高,蹬步稍许有些费劲,向上攀爬不得不低头弯腰。八达岭道极宽,可使五马并行,整座城墙用花岗岩条石和特制城砖砌铺而成,守城可谓“固若金汤”。
在手扶石栏的时候,顿觉凉意。城墙边有敌台、垛口和躲洞,也有排水系统,约行十步便有一个。排水系统在花岗石脚下,有一个正方形的小洞,山风灌进来,从脚凉到手。凭栏远眺,蜿蜒长城延绵在天的尽头,经历千年的风霜便扑打在坚固的城楼上,城砖越磨越光,最后变得平滑。
当年的刀光剑影仿佛在眼前闪现,当年直赴沙场的骏马仿佛驰骋在眼前,当年的喊杀声仿佛在耳畔回响,当年的烽火仿佛燃于眼前……我怎能不屈服于“出塞抱琵琶,骆驼还故乡”的游离,怎能不屈服于李自成闯八达岭,夺关而入的豪迈,长城静观了多少千古青史,濡染了多少英雄儿女的情怀?
到长城来,不得不登上好汉坡,但登上它时已背湿一片。原先稍为平坦的路越来越陡,只觉站不住脚,只得握拳前行,手心早已攥出了汗。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的汽车正行驶在八达岭高速公路上,马上就要进入即将参观的八达岭景区。
前面的那座山就是军都山,八达岭长城就盘踞在这座山上。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人民就已经开始修建长城了,那个时候诸侯争霸,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地不被侵犯,所以在各自的边界上纷纷修筑了长城,叫做互防长城。
而我国曾经出现了三个修筑长城的高峰,分别是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原,建立了秦王朝,为了加强统治,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所以派大将蒙恬30万军队和很多劳力将原来北方的燕、赵、秦长城连了起来,并加以扩充,历时9年修筑了一条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绵延万里的长城,这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道万里长城。
到了汉朝,汉武帝也是为了加强防御,“不叫胡马度阴山”,修筑了一条近两万里的长城,同时这也保护了新开发的丝绸之路,汉长城是秦长城的一道前沿阵地和防线,它西起新疆,东到辽东,是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最长的朝代。而明长城则是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的最高峰,工程之大,技术之精是独一无二的。
当年朱元璋在统一全国建立明王朝的过程中,采纳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当时元朝虽然已经灭亡,但是还保持着比较完整的军事实力,加上逐渐崛起的女真族的不断侵扰,所以开始修筑长城。
明朝大规模修筑长城达到了18次之多,到了明朝末年才基本完工,东起辽宁丹东鸭绿江边的虎山,西到甘肃嘉峪关的明长城全长6350公里。明长城具备三个特点,筑构完备,管理完善,布局严密。
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八达岭长城就是明长城的一部分。而长城在我国古代最原始的目的虽然是防御,但是它同时还起到了其他的作用。
第一就是军事作用,第二则是经济作用,它不仅促进了屯田的开发和北疆经济的发展,而且也是中原的百姓安居乐业,第三是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此外,它还保护了通讯和促进了对外开放。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古代,不仅仅只有这三次修筑长城的经历,据统计,在上下两千年里,先后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都修建过长城,有人做过粗略的计算,如果将长城改建成一道高5米,厚1米的大墙,绕地球10圈儿多都有富裕。著名的民间传说:烽火戏诸侯和孟姜女哭长城也是发生在万里长城上的。
如今,长城在经过几次修整之后,基本恢复了以往的面貌,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且它还是当今世界上畛さ姆烙?猿乔剑”椴剂宋夜?6个地区,全长达到了10。8万里。
刚才我们所经过的路,就位于关沟中。关沟是燕山山脉和军都山山脉的交会处,南起昌平区南口镇,西北到延庆县八达岭长城的城关,全长40里。
是中原地区通往西北高原的咽喉要道。明代在这里布置了四道防线,分别是南口关,居庸关,上关,八达岭。
在关沟中的叠翠山上,曾有金代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居庸叠翠,可惜现在景观已经不复存在了。 刚才我们所看到的那条铁路就是由我们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由詹天佑设计的京张铁路。
因为八达岭地区地势复杂,技术难点很多,所以詹天佑所设计的人字型铁路,成功解决了车不能直接爬坡和转弯的难题,而打通长达1091米的隧道也令中外人士叹服。现在在青龙桥火车站树立的铜像就是詹天佑的,还有纪念碑。
关沟因为居庸关而著名,我们可以看到前面宏伟的建筑就是居庸关,它的名字起源于秦朝,以秦始皇迁徙“庸徒”在这里居住所以得名。在关内,有一个著名的汉白玉石台,就是云台。
它是元代的一坐过街塔,上边原来有三座藏式佛塔,在后来的地震中毁坏了。明代又在原处]建立了泰安寺,而在康熙年间又被毁了,只留下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柱础和望柱。
云台的面积有310平方米台下的券门上刻有狮、象、四不象、金翅鸟等浮雕,分别代表了佛教密宗五方五佛的座骑,还有天龙八部护法天神的浮雕。内壁上还有四大天王浮雕和神兽图案,券顶上还布满了曼陀罗的图样,花中刻有佛像,共2215尊。
还有六种文字镌刻的《陀罗尼经咒》和《造塔功德记》,这些都是元代的艺术精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的杰出代表,因为这里四通八达,故成为八达岭。
可能大家会问,为什么要讲长城修筑在这里?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八达岭地区重要的地理位置。它不仅守卫着明皇陵,而且也是京师的西北大门。
八达岭长城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例如萧太后巡幸,元太祖入关,慈禧太后西逃等等,八达岭都是毕竟之路。说到这里,还有一个故事要讲给大家:位于关城东门路旁,有一块巨石,传说在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在西逃的途中经过这里,曾经站在这块石头上回望京城,所以这块石头也就被叫做望京石。
但现在这块石头已经不那么突出了。 有一句话大家一定都知道:不到长城非好汉。
刚才介绍了那么多景观,您一定急切的想来到景区游览一番,不用着急,马上您也要成为好汉了。好,这里就是著名的八达岭长城远处是壮丽的景色,而往下看就是长城重要的组成部分翁城,他一般都修建在地形险要的交通要道上。
翁城两门之间相距63.9米,西门匾额:北门锁钥,我在前面已经讲过。
八达岭长城史称天下九塞之一,是万里长城的精华,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明长城之一。
这里是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达1015米,地势险要,城关坚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八达岭原为隘口,后建关城。
明隆庆三年(1569年)至万历十年(1582年)在各口修建障塞,并在各口两侧的山上建起边城、梢墙、挡马墙等,后来逐渐增建为长城,并修筑敌楼、墩台。 八达岭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
第一帝王秦始皇东临碣石后,从八达岭取道大同,再驾返咸阳。肖太后巡幸、元太祖入关、元代皇帝每年两次往返北京和上都之间、明代帝王北伐、李自成攻陷北京、清代天子亲征等等,八达岭都是必经之地,近代史上慈禧西逃泪洒八达岭、詹天佑在八达岭主持修筑中国自力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孙中山先生登临八达岭长城等,为今天留下了许多历史典故和珍贵的回忆。
城墙:八达岭长城城墙高6-9米,平面呈梯形。大部墙顶宽阔平坦,可以“五马并骑、十人并行”。
青龙桥一带,山陡坡险,墙顶较窄,最窄处仅2米多。城墙中线偏于外侧,外侧墙高,内侧墙低。
墙两侧用花岗岩石条包砌,最长石条达3.1米,重1.5-1.7吨。无论陡峭山坡或平缓地段,石条均逐层水平垒砌,纵横交错,横架竖垒,咬合成一体,合缝处灌以灰浆。
墙体内填泥土、石块,用夯砸实。墙上体为3-4层城砖,用石灰膏粘接灌缝。
城面上用墙砖铺砌,使墙顶平整。在坡度较大的陡峭地段,筑成梯道,便于上下。
墙顶两边有砖砌矮墙,外侧叫雉堞或垛墙,内侧叫宇墙或女儿墙。垛墙为迎敌面,墙高1.7-2米,便于掩护人体,一般在人体胸部高度开始筑垛口,垛口之间距离约1米。
垛口的砖是特制的,一边为斜边,码在口上,呈扇面状,外宽内窄,观察面大。 敌楼:八达岭长城共有敌楼43座,形制相仿又各具特色,其中有巡逻放哨用的墙台,也有上、下两层的敌台,上层周围设垛口和射洞,下层为士兵住宿和存放物资的房舍。
台堡的距离根据山势和地形而设。一般敌楼为两层,高10米、长宽均10米。
全部为砖石结构,第一层和第二层顶部做成许多拱券,有梯道上下。两层均有射击口、了望口和吐水嘴,楼上有垛口,台突出墙外,收墙于台内。
墩台又称烽火台。八达岭长城外的东、西山上,各有一座墩台。
墩台高均五丈,周围建小城,高一丈五尺,上设悬楼垒木,下设壕堑吊桥,外设塌窖陷阱;门道上置水柜,冬日盛冰、夏日盛水;不修台阶,以绳梯上下;每台有火铳、火炮2门,有守卒10人,由附近城堡驻军防守,与城堡组成一个纵深防御网。明成化二年(1466年)规定举烽办法,即敌人来百人以上一烽一炮;五百人以上二烽二炮;千人以上三烽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烽四炮;万人以上五烽五炮。
城台又称墙台。指稍高出长城墙顶,四周砌有堞墙、垛口、射洞等平台型建筑。
此是古代士兵们的巡逻放哨之处,以及发生战争时进行据守防御的地方。例如八达岭关城门顶的平台,即为城台。
战台:修筑于长城沿线的交通要道或地势险要之处,为碉堡式建筑,有一、二、三层之分,规模大小不一。内可储兵器、弹药及其他战略物资,作用大于敌楼。
同时还储备一个月的口粮和用水等。这种战台设施,既可出击,又可据守,并可与长城上的城台、敌台等军事设施密切配合,以组成密集的火力网,大大地增强作战威力,有效地阻击敌骑进攻,在军事防御上起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战术作用。
百度上就有啊,如果给你的不全,在自己找找……。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9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