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 朱自清 -------------------------------------------------------------------------------- 威尼斯(Venice)是一个别致地方。
出了火车站,你立刻便会觉得;这里没有汽 车,要到那儿,不是搭小火轮,便是雇“刚朵拉”(Gondola)。大运河穿过威尼斯 像反写的S;这就是大街。
另有小河道四百十八条,这些就是小胡同。轮船像公共汽车,在 大街上走;“刚朵拉”是一种摇橹的小船,威尼斯所特有,它那儿都去。
威尼斯并非没有 桥;三百七十八座,有的是。只要不怕转弯抹角,那儿都走得到,用不着下河去。
可是轮船 中人还是很多,“刚朵拉”的买卖也似乎并不坏。 威尼斯是“海中的城”,在意大利半岛的东北角上,是一群小岛,外面一道沙堤隔开亚 得利亚海。
在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看,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远处是 水天相接,一片茫茫。
这里没有什么煤烟,天空干干净净;在温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透明 的。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看见清清楚楚的春 天的背影。
海水那么绿,那么酽,会带你到梦中去。 威尼斯不单是明媚,在圣马克方场走走就知道。
这个方场南面临着一道运河;场中偏东 南便是那可以望远的钟楼。威尼斯最热闹的地方是这儿,最华妙庄严的地方也是这儿。
除了 西边,围着的都是三百年以上的建筑,东边居中是圣马克堂,却有了八九百年——钟楼便在 它的右首。再向右是“新衙门”;教堂左首是“老衙门”。
这两溜儿楼房的下一层,现在满 开了铺子。铺子前面是长廊,一天到晚是来来去去的人。
紧接着教堂,直伸向运河去的是公 爷府;这个一半属于小方场,另一半便属于运河了。 圣马克堂是方场的主人,建筑在十一世纪,原是卑赞廷式,以直线为主。
十四世纪加上 戈昔式的装饰,如尖拱门等;十七世纪又参入文艺复兴期的装饰,如栏干等。所以庄严华 妙,兼而有之;这正是威尼斯人的漂亮劲儿。
教堂里屋顶与墙壁上满是碎玻璃嵌成的画,大 概是真金色的地,蓝色和红色的圣灵像。这些像做得非常肃穆。
教堂的地是用大理石铺的, 颜色花样种种不同。在那种空阔阴暗的氛围中,你觉得伟丽,也觉得森严。
教堂左右那两溜 儿楼房,式样各别,并不对称;钟楼高三百二十二英尺,也偏在一边儿。但这两溜房子都是 三层,都有许多拱门,恰与教堂的门面与圆顶相称;又都是白石造成,越衬出教堂的金碧辉 煌来。
教堂右边是向运河去的路,是一个小方场,本来显得空阔些,钟楼恰好填了这个空 子。好像我们戏里大将出场,后面一杆旗子总是偏着取势;这方场中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 谐不过的。
十八世纪意大利卡那来陀(Canaletto)一派画家专画威尼斯的建筑, 取材于这方场的很多。德国德莱司敦画院中有几张,真好。
公爷府里有好些名人的壁画和屋 顶画,丁陶来陀(TinDtoretto,十六世纪)的大画《乐园》最著名;但更重要 的是它建筑的价值。运河上有了这所房子,增加了不少颜色。
这全然是戈昔式;动工在九世 纪初,以后屡次遭火,屡次重修,现在的据说还是原来的式样。最好看的是它的西南两面; 西面斜对着圣马克方场,南面正在运河上。
在运河里看,真像在画中。它也是三层:下两层 是尖拱门,一眼看去,无数的柱子。
最下层的拱门简单疏阔,是载重的样子;上一层便繁密 得多,为装饰之用;最上层却更简单,一根柱子没有,除了疏疏落落的窗和门之外,都是整 块的墙面。墙面上用白的与玫瑰红的大理石砌成素朴的方纹,在日光里鲜明得像少女一般。
威尼斯人真不愧着色的能手。这所房子从运河中看,好像在水里。
下两层是玲珑的架子,上 一层才是屋子;这是很巧的结构,加上那艳而雅的颜色,令人有惝恍迷离之感。府后有太息 桥;从前一边是监狱,一边是法院,狱囚提讯须过这里,所以得名。
拜伦诗中曾咏此,因而 便脍炙人口起来,其实也只是近世的东西。 威尼斯的夜曲是很著名的。
夜曲本是一种抒情的曲子,夜晚在人家窗下随便唱。可是运 河里也有:晚上在圣马克方场的河边上,看见河中有红绿的纸球灯,便是唱夜曲的船。
雇了 “刚朵拉”摇过去,靠着那个船停下,船在水中间,两边挨次排着“刚朵拉”,在微波里荡 着,像是两只翅膀。唱曲的有男有女,围着一张桌子坐,轮到了便站起来唱,旁边有音乐和 着。
曲词自然是意大利语,意大利的语音据说最纯粹,最清朗。听起来似乎的确斩截些,女 人的尤其如此——意大利的歌女是出名的。
音乐节奏繁密,声情热烈,想来是最流行的“爵 士乐”。在微微摇摆地红绿灯球底下,颤着酽酽的歌喉,运河上一片朦胧的夜也似乎透出玫 瑰红的样子。
唱完几曲之后,船上有人跨过来,反拿着帽子收钱,多少随意。不愿意听了, 还可摇到第二处去。
这个略略像当年的秦淮河的光景,但秦淮河却热闹得多。 从圣马克方场向西北去,有两个教堂在艺术上是很重要的。
一个是圣罗珂堂,旁边有一 所屋子,墙上屋顶上满是画;楼上下大小三间屋,共六十二幅画,是丁陶来陀的手笔。屋里 暗极,只有早晨看得清楚。
丁陶来陀作画时,因地制宜,大部分只粗粗钩勒,利用阴影,教 人看了觉得是几经琢磨似的。《十字架》一幅在楼上小屋内。
千龙网 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水城,它的美是水和桥构成的。
今天,它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汽车的城市。 我们从米兰到威尼斯的夜晚,一下火车,天正落着小雨,走出站台便听到水声拍岸,浪花就在我们的脚下飞溅。
安莎社的朋友们开来一艘小汽艇,正在码头上等候我们。他们风趣地说:“这就是我们威尼斯的汽车。”
船在弯弯曲曲的水道上行进,两岸闪烁着路灯,大片大片的雨丝在灯影里飘落着。从一些黑洞洞的建筑物里,偶尔也透出星星点点的灯光,在水面上摇曳着长长的光影。
一路上我们只觉得头顶上闪过一座座小桥,但记不清数目,也看不清都是些什么形状。 我们住的欧洲旅馆,好像就在水里盖起来的,它在自己的大门口建造了一座活动的码头,当我们提着行李踏上这摇摇晃晃的码头时,我突然感到这不是在上岸,而是登上一艘更大的航船。
第二天一早起来,我推开窗子,只见窗下就是一条开阔的水道,大小船只不断地来来往往。这就是威尼斯著名的大运河。
对岸是一个古老的教堂,建筑得很漂亮,阳光在它的塔尖上闪耀。几只白色的海鸥上下飞翔,三四个披着黑纱的修女,正在教堂的门口悠闲地散步……好一幅幽美的画图啊! 我兴致勃勃地跑下楼去,想站在旅店的码头上看看两边的风景,谁知清晨潮水上涨,码头已浸在海水里。
旅店主人不得不在码头上又架起木板当作浮桥,让客人们上下船时通行。旅馆东西两侧的餐厅,因为突出水面,潮水涨上来,大部分桌椅都泡在水里,成了名副其实的水上餐厅。
按照当天的日程,上午我们要到圣马可广场参观,向导领着我们从旅店连接陆地的后门走出去。街上这里那里还积存有未退尽的潮水,人们都穿着长统皮靴走来走去。
狭窄的街道上还到处搭着木板,看来这种便桥家家都有准备,一旦水漫过来,家家搭起木板,纵横相连,整个街道和城市又可通行无阻了。 当威尼斯最著名的圣马可广场第一次出现在我的眼前时,我完全被它出乎意料的美丽怔住了。
这个古老的广场是由教堂、钟楼和其他相称的建筑物所组成,它们造型的优美、和谐,石雕的生动、逼真,可以说是古罗马建筑中少有的杰作。当时,蓝天白云,阳光灿烂,广场一半以上的地方还浸在潮水里。
建筑物的清 晰的倒影,加上周围咖啡馆的露天陈设,游人们鲜艳的衣着,五光十色,上下辉映,形成了一幅极其迷人的图画。广场上,母亲们带着孩子在水中嬉戏,年轻人脱去鞋袜来回奔跑;大群大群的鸽子,时而簇拥在地上觅食,时而又带着扑扑拉拉的振翅声,飞满整个广场的上空。
据当地向导告诉我,圣马可广场平时就很漂亮,很多人称它是威尼斯的明珠。但他认为最美丽的还是上潮的时候,一片潮水如同在广场铺上一面巨大的镜子,使所有建筑像镶嵌在水晶或玻璃中间,显得更加玲珑剔透,光彩照人。
只是这种情景很难遇到,威尼斯虽然每天都有落潮涨潮,但出现水漫广场的景致,一年最多也不过几次。大家都认为我们运气实在太好,恰恰就在我们到达的第二天一早,威尼斯就以它最友好、最美丽的面貌接待了我们。
圣马可广场面临大海,是游人聚集的中心。一七九七年拿破仑进占威尼斯后,垂涎这里的景色,赞叹圣马可广场是“世界上最美的广场”,因此曾下令把广场旁边的总督府改为行宫,至今人们还把它叫做拿破仑宫。
广场上的圣马可教堂,也是意大利著名的建筑。它是为《马可福音》的作者,圣徒马可兴建的。
据说 威尼斯人把圣马可当作保护神,教堂内有圣马可的陵墓。圣马可教堂最引人注目的:一是内部墙壁上用石子和碎瓷镶嵌的壁画;一是大门顶上正中部分,雕有四匹金色的奔驰着的骏马。
可惜我们去的时候,教堂正在修缮,四匹马只剩下一匹,其他三匹不知搬到哪里去了。 广场周围,开设有许多饭馆和咖啡店,桌椅就露天摆放在广场上。
白天,游人们在这里用餐,夜晚更是喝咖啡、听音乐最好的场所。据说,每当夏季游人最盛的时候,广场上夜夜灯光灿烂,乐声四起,歌声笑语彻夜不息,使这个美丽的广场,更增加一层迷人的色彩。
我们在威尼斯访问了两天,曾多次乘船经过市区,饱览了这座水城大街小巷的特殊风光。有些水道比北京的小胡同还要狭窄,两条船不能并开,只能单行。
街道两旁都是古老的房屋,底层大多为居民的船库。连接街道两岸的是各种各样的石桥或木桥。
它们高高地横跨街心,一点也不妨碍行船。据说威尼斯一共有四百座桥梁,和一百七十多条水街。
纵横交错,四面贯通,人们以舟代车,以桥代路,陆地、水面,游人熙攘,鸽子与海鸥齐飞,形成了这个世界著名水城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 威尼斯还有一种古老的游览船,名叫“贡多拉”,船身狭长,首尾翘起,最适宜在狭窄的水巷中行驶。
这种船,大多漆成黑色。艄公身着黑白相间的传统服装,头戴有红色帽箍的草帽,他们用单桨划船,操作非常熟练。
到这里来旅游的人,如果时间充裕,往往喜欢雇只这样的小船,穿街过巷,缓缓而行,听听艄公的歌唱,饱览水乡的景物,真是别有一番风韵。 有一次,我们乘船路过马可·孛罗的故居,这是一所古老的黄色的小楼,门前一座很大的石桥,名字就叫马可·孛罗桥,桥头上钉有牌子。
明天爸爸就要带我去苏州玩,今晚我高兴的已经睡不着了。
在床上翻来覆去的好像在烙饼。 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透,我们就出发了。
一路上爸爸给我讲了苏州的概况。 苏州位于江苏省东南部的长江三角洲平原,东靠上海,南界浙江,西濒太湖,北临长江。
它的历史可上溯到6000至7000年前。说起苏州城市的特色,基本可以,概况括为“三位一体”,即:古城、水乡、园林城市,因而自古以来就有“东方威尼斯,秀甲江南园”的美誉。
它的主要景点有宋代的沧浪亭,网师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留园,清代的怡园、耦园、鹤园、环秀山庄、虎丘,寒山寺、天平山、灵岩山等…… 正说着,苏州已经到了,我们的第一站是虎丘。“七里山堂到虎丘”。
经过热闹的山塘街我们来到虎丘的山门海涌桥。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景区方圆230来亩,最高处海拔仅34米。
然而,在这里大大小小分布着50多个景观呢! 进入山门,正前方的那座虎丘塔已经进入我们的眼帘,那就是虎尾了。刚才走过的山门就是虎头,门口的两口古井是虎的双眼,左右对称的八字护墙是双耳,临山塘河的石阶是牙齿,隔岸的照壁是嘴唇,再往前面的断梁殿是咽喉,整座山就像虎身…… 踏上山道,进入景区我们游览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景点。
这条长约数十米的山道,点缀着憨憨泉、试剑石、枕头思、仙桃石以及真娘墓等名胜古迹,着你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穿过一个圆洞门,我们来到了虎丘最美丽的地方——剑池。
这里四周石壁合抱,有一种形式奇险,气象萧森的感觉。狭长形的水池,南稍宽而北微窄,状如宝剑,池水清澈甘冽,唐朝时曾被品为“天下第五泉”。
峭壁前,有摩崖石刻“风壑云泉”4字,右壁上有“剑池”两个篆体大字,相传是书圣王羲之的笔迹。 过双桥往西,再经雪浪亭北上,来到虎丘塔前。
只见虎丘雄踞塔园中央,塔身显得有点苍老班驳,但依然矫健挺拔,姿色迷人。众所周知,意大利有座举世闻名的比萨斜塔,虎丘塔要比比萨斜塔早建400多年,所以虎丘塔有被称为“东方斜塔”。
不知不觉一天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该回家了。在车上我想虎丘不但有山的风骨,也有水的柔姿。
最后,我想借用古人的两句诗来评价我们今天的虎丘之行:平生游览遍天下,游之不厌惟虎丘。
威尼斯实际上是一个建在离陆地4公里左右的群岛上,城市建筑之间靠100多条水道和400余座桥梁连接。威尼斯大约有10万人口,面积只有不到7平方公里,但建城历史悠久,威尼斯古城大约建于452年,14世纪前后,这里已经发展成为意大利最繁忙的港口城市,被誉为整个地中海最著名的集商业贸易旅游于一身的水上都市。大文豪莎士比亚的文学巨著《威尼斯商人》就是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几个世纪以来,《威尼斯商人》不断被后人搬上电影、电视,以话剧、歌剧等形式流传于世。
初到威尼斯,我们就被她独特的景观和独一无二的水上交通网络所折服。当我们乘坐威尼斯特有的交通工具,威尼斯人称之为“贡多拉”穿行于水城街道之间,欣赏“街道”两旁古老的建筑,听着手风琴奏出的优美乐曲,那种惬意、浪漫的感觉便油然而生。听导游介绍,这座美丽绝伦的古城大约有100多座教堂,还有120多座钟楼,数十座修道院,几十座华丽的宫殿、闻名于世的圣马可广场和它高高的塔楼,就屹立在总督府附近。圣马可广场长约170米,宽60米,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左右,这里人流如潮,广场上有数不清的鸽子飞起飞落,游人和它们和平共处。圣马可大教堂有许多美妙绝伦的壁画和雕像,每天吸引了无数游客,广场上经常排着长长的人龙。
威尼斯值得一提的是她独特的脸谱艺术和水晶加工工艺。这里做的脸谱个个手工精湛,几乎每个到威尼斯的游客都要带回个脸谱作为纪念。说起威尼斯的水晶加工业也闻名世界,但我们去过的水晶工厂大多是手工作坊,导游带我们穿过水城迂回曲折的小巷,才能进入工厂,里面古老的机械加工设备和当众生产工艺品的工艺吸引了许多参观者。
你自己组织语言,我不喜欢别人抄作文
明天爸爸就要带我去苏州玩,今晚我高兴的已经睡不着了。
在床上翻来覆去的好像在烙饼。 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透,我们就出发了。
一路上爸爸给我讲了苏州的概况。 苏州位于江苏省东南部的长江三角洲平原,东靠上海,南界浙江,西濒太湖,北临长江。
它的历史可上溯到6000至7000年前。说起苏州城市的特色,基本可以,概况括为“三位一体”,即:古城、水乡、园林城市,因而自古以来就有“东方威尼斯,秀甲江南园”的美誉。
它的主要景点有宋代的沧浪亭,网师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留园,清代的怡园、耦园、鹤园、环秀山庄、虎丘,寒山寺、天平山、灵岩山等…… 正说着,苏州已经到了,我们的第一站是虎丘。“七里山堂到虎丘”。
经过热闹的山塘街我们来到虎丘的山门海涌桥。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景区方圆230来亩,最高处海拔仅34米。
然而,在这里大大小小分布着50多个景观呢! 进入山门,正前方的那座虎丘塔已经进入我们的眼帘,那就是虎尾了。刚才走过的山门就是虎头,门口的两口古井是虎的双眼,左右对称的八字护墙是双耳,临山塘河的石阶是牙齿,隔岸的照壁是嘴唇,再往前面的断梁殿是咽喉,整座山就像虎身…… 踏上山道,进入景区我们游览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景点。
这条长约数十米的山道,点缀着憨憨泉、试剑石、枕头思、仙桃石以及真娘墓等名胜古迹,着你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穿过一个圆洞门,我们来到了虎丘最美丽的地方——剑池。
这里四周石壁合抱,有一种形式奇险,气象萧森的感觉。狭长形的水池,南稍宽而北微窄,状如宝剑,池水清澈甘冽,唐朝时曾被品为“天下第五泉”。
峭壁前,有摩崖石刻“风壑云泉”4字,右壁上有“剑池”两个篆体大字,相传是书圣王羲之的笔迹。 过双桥往西,再经雪浪亭北上,来到虎丘塔前。
只见虎丘雄踞塔园中央,塔身显得有点苍老班驳,但依然矫健挺拔,姿色迷人。众所周知,意大利有座举世闻名的比萨斜塔,虎丘塔要比比萨斜塔早建400多年,所以虎丘塔有被称为“东方斜塔”。
不知不觉一天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该回家了。在车上我想虎丘不但有山的风骨,也有水的柔姿。
最后,我想借用古人的两句诗来评价我们今天的虎丘之行:平生游览遍天下,游之不厌惟虎丘。
威尼斯 朱自清 -------------------------------------------------------------------------------- 威尼斯(Venice)是一个别致地方。
出了火车站,你立刻便会觉得;这里没有汽 车,要到那儿,不是搭小火轮,便是雇“刚朵拉”(Gondola)。大运河穿过威尼斯 像反写的S;这就是大街。
另有小河道四百十八条,这些就是小胡同。轮船像公共汽车,在 大街上走;“刚朵拉”是一种摇橹的小船,威尼斯所特有,它那儿都去。
威尼斯并非没有 桥;三百七十八座,有的是。只要不怕转弯抹角,那儿都走得到,用不着下河去。
可是轮船 中人还是很多,“刚朵拉”的买卖也似乎并不坏。 威尼斯是“海中的城”,在意大利半岛的东北角上,是一群小岛,外面一道沙堤隔开亚 得利亚海。
在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看,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远处是 水天相接,一片茫茫。
这里没有什么煤烟,天空干干净净;在温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透明 的。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看见清清楚楚的春 天的背影。
海水那么绿,那么酽,会带你到梦中去。 威尼斯不单是明媚,在圣马克方场走走就知道。
这个方场南面临着一道运河;场中偏东 南便是那可以望远的钟楼。威尼斯最热闹的地方是这儿,最华妙庄严的地方也是这儿。
除了 西边,围着的都是三百年以上的建筑,东边居中是圣马克堂,却有了八九百年——钟楼便在 它的右首。再向右是“新衙门”;教堂左首是“老衙门”。
这两溜儿楼房的下一层,现在满 开了铺子。铺子前面是长廊,一天到晚是来来去去的人。
紧接着教堂,直伸向运河去的是公 爷府;这个一半属于小方场,另一半便属于运河了。 圣马克堂是方场的主人,建筑在十一世纪,原是卑赞廷式,以直线为主。
十四世纪加上 戈昔式的装饰,如尖拱门等;十七世纪又参入文艺复兴期的装饰,如栏干等。所以庄严华 妙,兼而有之;这正是威尼斯人的漂亮劲儿。
教堂里屋顶与墙壁上满是碎玻璃嵌成的画,大 概是真金色的地,蓝色和红色的圣灵像。这些像做得非常肃穆。
教堂的地是用大理石铺的, 颜色花样种种不同。在那种空阔阴暗的氛围中,你觉得伟丽,也觉得森严。
教堂左右那两溜 儿楼房,式样各别,并不对称;钟楼高三百二十二英尺,也偏在一边儿。但这两溜房子都是 三层,都有许多拱门,恰与教堂的门面与圆顶相称;又都是白石造成,越衬出教堂的金碧辉 煌来。
教堂右边是向运河去的路,是一个小方场,本来显得空阔些,钟楼恰好填了这个空 子。好像我们戏里大将出场,后面一杆旗子总是偏着取势;这方场中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 谐不过的。
十八世纪意大利卡那来陀(Canaletto)一派画家专画威尼斯的建筑, 取材于这方场的很多。德国德莱司敦画院中有几张,真好。
公爷府里有好些名人的壁画和屋 顶画,丁陶来陀(TinDtoretto,十六世纪)的大画《乐园》最著名;但更重要 的是它建筑的价值。运河上有了这所房子,增加了不少颜色。
这全然是戈昔式;动工在九世 纪初,以后屡次遭火,屡次重修,现在的据说还是原来的式样。最好看的是它的西南两面; 西面斜对着圣马克方场,南面正在运河上。
在运河里看,真像在画中。它也是三层:下两层 是尖拱门,一眼看去,无数的柱子。
最下层的拱门简单疏阔,是载重的样子;上一层便繁密 得多,为装饰之用;最上层却更简单,一根柱子没有,除了疏疏落落的窗和门之外,都是整 块的墙面。墙面上用白的与玫瑰红的大理石砌成素朴的方纹,在日光里鲜明得像少女一般。
威尼斯人真不愧着色的能手。这所房子从运河中看,好像在水里。
下两层是玲珑的架子,上 一层才是屋子;这是很巧的结构,加上那艳而雅的颜色,令人有惝恍迷离之感。府后有太息 桥;从前一边是监狱,一边是法院,狱囚提讯须过这里,所以得名。
拜伦诗中曾咏此,因而 便脍炙人口起来,其实也只是近世的东西。 威尼斯的夜曲是很著名的。
夜曲本是一种抒情的曲子,夜晚在人家窗下随便唱。可是运 河里也有:晚上在圣马克方场的河边上,看见河中有红绿的纸球灯,便是唱夜曲的船。
雇了 “刚朵拉”摇过去,靠着那个船停下,船在水中间,两边挨次排着“刚朵拉”,在微波里荡 着,像是两只翅膀。唱曲的有男有女,围着一张桌子坐,轮到了便站起来唱,旁边有音乐和 着。
曲词自然是意大利语,意大利的语音据说最纯粹,最清朗。听起来似乎的确斩截些,女 人的尤其如此——意大利的歌女是出名的。
音乐节奏繁密,声情热烈,想来是最流行的“爵 士乐”。在微微摇摆地红绿灯球底下,颤着酽酽的歌喉,运河上一片朦胧的夜也似乎透出玫 瑰红的样子。
唱完几曲之后,船上有人跨过来,反拿着帽子收钱,多少随意。不愿意听了, 还可摇到第二处去。
这个略略像当年的秦淮河的光景,但秦淮河却热闹得多。 从圣马克方场向西北去,有两个教堂在艺术上是很重要的。
一个是圣罗珂堂,旁边有一 所屋子,墙上屋顶上满是画;楼上下大小三间屋,共六十二幅画,是丁陶来陀的手笔。屋里 暗极,只有早晨看得清楚。
丁陶来陀作画时,因地制宜,大部分只粗粗钩勒,利用阴影,教 人看了觉得是几经琢磨似的。《十字架》一幅在楼上小屋内。
威尼斯是一个美丽的水上城市,它建筑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威尼斯的风情总离不开“水”,蜿蜒的水巷,流动的清波,她就好像一个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梦,诗情画意久久挥之不去。
这个城市,有一度曾握有全欧最强大的人力、物力和权势。威尼斯的历史相传开始于公元453年;当时威尼斯地方的农民和渔民为逃避酷嗜刀兵的游牧民族,转而避往亚德里亚海中的这个小岛。
威尼斯外形像海豚,城市面积 不到7.8平方公里,却由118个小岛组成,177条运河蛛网一样密布其间,这些小岛和运河由大约401座各式各样的桥梁缀接相连。整个城市只靠一条长堤与意大利大陆半岛连接。
威尼斯还是个繁华的小镇,那里的人生活情况很好。
元旦是欢乐的.街道上不用说就是天上也显出新年的景象来.蔚蓝的天空.像一块碧玉一样逗人喜爱.偶然间也有几朵白云在万里晴空里愉快地追逐着.大街上.小巷里.挤满了穿着新衣的游人.顽皮的孩子.口里含着口香糖.手拿着红红的大气球.在人群里钻来钻去.嬉笑欢闹的打玩着.
大街变成了人的河流.秧田队像奔流的河水打起的旋涡,腰鼓队的槌穗一起一落.好似欢快的流水腾起的浪花.广场也搞起了节目.歌声.鼓声交集成气势磅礴的交响曲.光彩夺目的节日盛装.喜气洋洋的张张笑脸.把城市描绘成最动人的图画.
吃完中午饭.我也坐不住了.便快快乐乐的来到广场.吃着串烤羊肉.观看着上面的表演.别提有多高兴了.夜晚.我和妈妈随着人流尽情地在花灯的海洋中漫游着.就像漫游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漫游在风景无美好的体育广场里.
走近重百商场.顾客们大包小包挤出柜台.个个脸上挂着笑.心里淌着蜜.在重百柔和灯光辉映下.各色精美的糖果.巧克力.果冻和售货员亲切的笑语融为一体.使人赏心悦目.还有那各种各样的衣服.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朋友们.让我们普天共庆这欢乐无限的元旦吧!让我们在新一年中更加快乐.过得更加美好.在这充满光泽的2014年里共同奋斗吧!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45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