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浩瀚的文海中,翻阅历史的长卷,从历史的长河里,撷取美丽的浪花。
我分明看见,在那浪花的巅峰间,在那长河的低谷里,文字,记录了历史,文字,澎湃着自然。历史是昨天的事情,是沉淀的昨天,这是做学问的人研究的事情,而我更喜欢历史里咏颂的自然。
历史是固定的,而先哲诗人笔下的自然,还在鲜活的存在着。存在着连他们都不知道的事情,他们业已成为了历史,而他们咏颂的自然,至今仍在生息,经他们生花妙笔打扮过的自然,成为了后人追捧的圣地,而他们,被铭刻在历史中,成为了人文景观。
诗人,首先是人,然后才会写诗。诗是他们对人生的感慨,诗是他们对自然的提炼,诗是他们对人生自然浓缩的精华。
于是,因为人们喜欢,这些文字被留了下来,因为人们爱戴,他们的名字被载入史册,因为贴近生活,他们的文字被口碑传送。试问,有多少脍炙人口的诗句,至今不是还被人们当成经典吟唱吗? 我喜欢自然,当然还是偏袒倾向描写自然的诗句。
从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说起,这位开宗的大师,生在长江边,长在庐山下,他的祖辈为官做仕,在学而优则仕年代,他也不得不走这条路。然做过一任小官后,便“不堪吏职”辞隐了,在田园牧歌中寻找精神寄托。
他的《桃花源记》,他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日荷锄归。”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满堂前”。
江南水土的养育,愤世嫉俗的经历,饮酒豪爽的性格,都化作了对自然的热爱,演变成文思喷涌的奇才。在古稀有六的年龄,他偎着长江,枕着庐山静静的睡着了。
至此,历史上少了一位官,多了一个诗人,在中国历史的文坛上,他以自己的辉煌,奠定了百世田园之主的地位。影响着诸如李白,杜甫这样的诗坛大家。
不禁想到诗仙李白,这位让人记不起唐朝,记得起李白的诗圣,更是追寻山水,歌咏自然的霸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仅此两句,大气回肠,神来之笔,可谓集天地之灵气,昭日月之精华。他的诗太多了,太美了,轻柔的可听见声响,涌动的可看见激流,描绘的可走进其中,奇思构想的如入仙境,一缕仙气飘渺而来,聚集成一股霸气,一股无人超越的霸气。
诗人欣赏自然是抒发,诗人抒发来自自然的灵感。他们视天地是万物的旅舍,看光阴为匆匆过客,更把人生比作南柯一梦,不失时机的相聚桃李园,赏花吟诗,相邀明月,把酒问青天。
捧月的众星罗布天际。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多么令人叫绝的诗句,诗情画意,画意诗情,后人因此而作画追寻那诗中的意境,这字字珠玑真的是来自天籁之音,真的是无与伦比的境界。
那“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的豁达心境,或人或仙的情怀,想象力之丰富,比拟之奇妙,韦应物先哲同样奠定了自己唐朝诗坛的应有地位。 历史在走,一页一页的再翻过,再续写。
先是诗人后为散文家的徐志摩先生,本来学的不是文学,他本来可以走上另一条路。但他接受新事物,不耻社会的丑陋,不满束缚的婚姻,拜梁启超为师,崇拜留学国度的浪漫诗人雪莱和拜伦,崇尚大自然的唯美,走上了文学之路。
《康桥月色》,《再别康桥》,融进异国他乡的情调,更抒发自己的情怀,赞叹自然的美丽。《雪花》,那纯情的诗句,《我来扬子江买一把莲蓬》,那思念与怀情,读起来层层入境。
自然山水,在他们的笔下灵动升腾。翻阅着,捧读着,崇拜着。
感慨着,思想着,澎湃着。我喜欢真实的自然,我同样喜欢神游在文字的自然里,我不由的妄想,我真的似乎探摸到了诗人的脉搏,他们分明在轻轻的搏动,穿越了历史,跨过了时空,在搏动,在搏动…… 对于人生哲学,思想家是达之以理,诗人是表之以情,可以不借宗教之力而精神有所寄托,苦闷有所抒发,正如朱敦儒所云:“不修仙,不佞佛,不学栖栖孔子。”
但反观历史,诗苑中的顶尖之作无一被历史偏爱,或许这正如一些人所说的“文章憎命达,作品憎溢美”,同时也证明了“短烁”与“长存”的铁律。 人心叵测,天心不颇。
大凡饱尝苦难的文人墨客,往往名留青史。世间之事,各有其规,正所谓:圆行方止,各适其宜。
艺术与功利形同圆方难以相融。写作乃高雅之事,与功名殊,与富贵舛,与世俗乖。
之所以自古哀怨起骚人,是因为中国士大夫“穷则独善以垂文,达则奉时以骋迹”。志起于穷,思源于厄,文成于愤。
人达多变,装腔作势,安能复有佳作耶? 文不因赞而显,名不因谀而彰。正如韩愈《答李翊书》道:“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善,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
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 李白,这位不用溢美,其美自显的实力派诗人,这位中国历史上留下名篇最多的大家之一,他不是文学理论家,也未研究过诗论,但他深谙诗道,且以行代知,诗苑之果被他摘半。
除了“诗仙”还应荣膺“诗坛巨擘”的美誉,可用一字概括其诗道:狂。凡文人必狂,梁简帝说:“立身之道,与文章异。
立身先须谨慎,文章且须放荡。”只是方式不同:屈原之狂与李白之狂迥异;司马迁之狂与刘勰之。
中国是一个充满历史底蕴的国度,这其中包括不胜枚举的历史名人,历史事件以及历史文化。正是因为这些丰富的历史,让中国行走在一条既沿袭传统又迎合国际现代文化和经济潮流的康庄大道上!中国传统文化是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等地域文化,儒、道、墨、法等学派文化,百川归海,相互触摄,绵延至今的历史产物。她经过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及以后兴衰迭变的历史选择,形成了儒道互补的思想文化主流,再同佛教思想交合涵化而构成儒道佛三教合流的中华思想文化。
说到国学经典,不乏让我联想到《诗经》、《离骚》、《楚辞》、《唐诗三百首》、《史记》、《孔子家训》等,这些数不胜数的历史文化蕴藏了古人无数的智慧,也被后人津津乐道……至今,我都还能记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君子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句子,虽然这些都是我学生时代的知识,但是,正因为其经典,已经转变成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记忆。甚至,更多的时候,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地点,一定的情况之下,和身边的人用这样一些深刻的话语缅怀古人,提醒自己,也警示后人。
作为土生土长的巴渝儿女,我也被深刻的巴蜀文化吸引着!从重庆的命名来历——双重喜庆,到重庆的历史名人——巴将军,再到重庆的名地——瓷器口,朝天门,甚至重庆的名片——美女和美食……我被这个城市深深的吸引,也为能生在重庆,长在重庆而倍感骄傲和自豪。
离开校园的我以及我的朋友们,由于各个方面的压力,或许已经渐渐疏远了书本上的知识,但是,我们却没有丢掉继续学习的机会。历史和经典是不能被遗忘的,忘记历史等于忘记过去!渐渐的,会忘记自己,迷失自己。更多的时候,我们汲取着古人的智慧,在科技和经济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更能碰撞出耀眼的火花,何乐而不为呢?
诸葛亮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是三国时期的著名谋士。刘备是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蜀王。刘备曾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兴复汉室江山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来春去,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可他结义的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叫到:“如果他不来,我就用麻绳把他捆来。”刘备生气地说:“你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岗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溪流清澈见底,景色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住处,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孔明先生正在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动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到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自己站在那里等候。等了半响功夫,诸葛亮翻了个身。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忽悠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原本“不求闻达于诸侯”,见刘备宽厚仁慈,于是向刘备分析了群雄争霸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如拨开云雾见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成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床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和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后,使自己“如鱼得水”。我们应当学习刘备的“三顾茅庐”,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中国是一个充满历史底蕴的国度,这其中包括不胜枚举的历史名人,历史事件以及历史文化。
正是因为这些丰富的历史,让中国行走在一条既沿袭传统又迎合国际现代文化和经济潮流的康庄大道上!中国传统文化是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等地域文化,儒、道、墨、法等学派文化,百川归海,相互触摄,绵延至今的历史产物。她经过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及以后兴衰迭变的历史选择,形成了儒道互补的思想文化主流,再同佛教思想交合涵化而构成儒道佛三教合流的中华思想文化。
说到国学经典,不乏让我联想到《诗经》、《离骚》、《楚辞》、《唐诗三百首》、《史记》、《孔子家训》等,这些数不胜数的历史文化蕴藏了古人无数的智慧,也被后人津津乐道……至今,我都还能记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君子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句子,虽然这些都是我学生时代的知识,但是,正因为其经典,已经转变成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记忆。甚至,更多的时候,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地点,一定的情况之下,和身边的人用这样一些深刻的话语缅怀古人,提醒自己,也警示后人。
作为土生土长的巴渝儿女,我也被深刻的巴蜀文化吸引着!从重庆的命名来历——双重喜庆,到重庆的历史名人——巴将军,再到重庆的名地——瓷器口,朝天门,甚至重庆的名片——美女和美食……我被这个城市深深的吸引,也为能生在重庆,长在重庆而倍感骄傲和自豪。 离开校园的我以及我的朋友们,由于各个方面的压力,或许已经渐渐疏远了书本上的知识,但是,我们却没有丢掉继续学习的机会。
历史和经典是不能被遗忘的,忘记历史等于忘记过去!渐渐的,会忘记自己,迷失自己。更多的时候,我们汲取着古人的智慧,在科技和经济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更能碰撞出耀眼的火花,何乐而不为呢?。
清明节追忆故人
今天是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人民缅怀先人、悼念逝者的传统节日。自今年起,国家规定清明节为法定节假日,4月4日清明节我们学校也放假,上午我坐爷爷的汽车到达新海由于塞车8:30才到,没去时想象不到人会这么多,到了才知道,成了人海花海的世界,听我爷爷说,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我和爷爷先到花店买了花,在海湾寝园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在墓碑上献花,上香,点烛,贡品,祭祀,在墓前放上一束鲜花,今天来深切的追忆故人,这是最有意义的。
今天来这里但累中有乐,因为增长了见识,今年的清明节真有意义,扫墓、踏青一举两得。
清明节感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远山隐在云雾里,近树笼在孤烟前.
山孤烟雾薄,树小雨声稀!风飘飘,
雨潇潇,衷思悠悠,悲情渺渺,
莫道不消魂,何处暗香盈袖?
清明节追忆故人今天是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人民缅怀先人、悼念逝者的传统节日。
自今年起,国家规定清明节为法定节假日,4月4日清明节我们学校也放假,上午我坐爷爷的汽车到达新海由于塞车8:30才到,没去时想象不到人会这么多,到了才知道,成了人海花海的世界,听我爷爷说,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我和爷爷先到花店买了花,在海湾寝园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在墓碑上献花,上香,点烛,贡品,祭祀,在墓前放上一束鲜花,今天来深切的追忆故人,这是最有意义的。 今天来这里但累中有乐,因为增长了见识,今年的清明节真有意义,扫墓、踏青一举两得。
清明节感思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远山隐在云雾里,近树笼在孤烟前.山孤烟雾薄,树小雨声稀!风飘飘,雨潇潇,衷思悠悠,悲情渺渺,莫道不消魂,何处暗香盈袖?。
诸葛亮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是三国时期的著名谋士。
刘备是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蜀王。刘备曾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兴复汉室江山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来春去,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可他结义的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叫到:“如果他不来,我就用麻绳把他捆来。”
刘备生气地说:“你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岗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溪流清澈见底,景色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到了诸葛亮的住处,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孔明先生正在午睡。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动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到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自己站在那里等候。等了半响功夫,诸葛亮翻了个身。
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忽悠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原本“不求闻达于诸侯”,见刘备宽厚仁慈,于是向刘备分析了群雄争霸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如拨开云雾见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成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床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和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后,使自己“如鱼得水”。我们应当学习刘备的“三顾茅庐”,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童年如一曲旋律悠扬的歌,每一个音符都有它的故事;童年好似一只大河蚌,里面蕴含了无数高洁耀眼的珍珠。童年,我怀念你!
欢乐
童年珍藏着我无数的欢乐。记得那时小学四年级,一个寒冷的冬天。我们班的同学特别流行玩“大埋活人”,就是用雪把人埋住。我一开始不愿意玩,觉的这游戏太低俗,可这个游戏像吸铁石一样深深地把我吸引住了。我们用手心手背配倒霉,谁倒霉就埋谁。老天爷一点儿也不公平,总是我倒霉。哎,没办法不能玩赖呀。我躺在雪地上,同学们手捧着洁白的雪,像举行仪式似的,庄重的撒在我的身上。埋好以后,我费尽力气的站起来。脸上 、身上、鞋里都是雪,活像一个笨重的大白熊。大家看到我这副模样,都捂着嘴哈哈大笑。我呢,站在那儿也跟着傻呵呵的笑。尽管回到家里,会受到妈妈的指责,可心里仍然很欢乐。童年总是无忧无虑,充满欢声笑语。
眼泪
眼泪可是童年的标志。小时候,因为年少无知,误吃了辣椒,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吧嗒吧嗒往下掉。受到爸爸妈妈责备的时候,只要趴到床上,装模作样的呜呜哭两声,爸妈只定投降。童年的眼泪最珍贵。
不舍
在中学的前几天,大家经常聚一起谈论关于“以后什么时候见面”“会不会分到一个中学”之类的问题。因为大家心里都明白——上了中学,我们就是中学生,是青少年;上了中学,以往欢乐的童年时光一去不复返。童年。正随着年龄的增长悄悄溜走。
童年,是我心底里最珍贵的,最值得留恋的回忆。欢乐、眼泪、不舍是你这曲优美之歌的主旋律。我真怀念童年的日子。
怀念往昔有人说,当你开始回忆过去时,你正在渐渐变老。
我现在虽然没有变老,但脑海中总出现孩童时的情景,进而会把周围的景物也迁回到那时候。 早上出门时,看到一楼一家很老的住户在搬家,心不知为何隐隐地痛了一下。
曾经是多么热闹的一栋楼啊。一楼那位慈祥的奶奶几年前已过世,还记得那时每次看到她,她总会冲我很疼爱地一笑,如今她住过的那间房子已被转了几次手,改成卖麻辣烫人的仓库了吧。
二楼曾住过一位医生阿姨,老帮奶奶看看病打打针什么的,她有一位很漂亮的女儿,那时在上中学,学习也很好,我总是去她家玩,或许是因为那个漂亮姐姐,又或许是因为那只可爱的猫咪。 我们这一层没多大改变,只有邻居的奶奶爷爷现在和儿女们住在一起,偶尔也回来几次。
四楼那个叫豆豆的小女孩,小时候很可爱、天真,现在也已搬走了,后来和她念同一所中学,但再见她时往日的感觉早已不见了。过于时尚的打扮让她看起来不像同龄的学生,在一次文艺汇演中,看到她在台上开心地跳着劲舞,感觉很不舒服,那个胆小腼腆的小女孩早已不在了。
五楼的那个“坏坏”的大哥哥听说几年前去外地打工了,小时候有一次到五楼找伙伴玩,他和几个大孩子坐在楼梯上,手里抓着一只天牛吓唬我,以为我会跑开或被吓哭,可没想到我望着那只张牙舞爪的天牛,从他身边走了过去,没被吓跑。其实当时心里怯怯的,非常怕,只是不知哪来的勇气走过去了。
楼里的19家住户,如今只有9户是先前的主人,其余的早因各种原因而人去屋空,物是人非了。 还有楼前那个很大的院子,曾经种了几棵大槐树,孩子们总在树下抓天牛、玩耍,跳起来摘槐花吃,每天晚上院子里都热闹非凡,成群的孩子跑着叫着,是那么快乐,而昔日的那些情景早已不见了,孩子们失去了玩的场所,大树没了,天牛没了,欢笑声也没有,只能看见院中停着十几辆豪华轿车,还有一堆废弃的砖头中偶尔“冒”出几只大老鼠。
时间已悄悄印证了一个事实:我们曾经拥有过的,现在却没有了。池莉写过一段极富哲理的文字:“人越来越大,心越来越小;脑袋越来越大,梦幻越来越小;笑容越来越多,天真越来越少;天地越来越大,自我越来越小……”对我来说,是年纪越来越大,过去拥有的越来越少;回忆越来越深,现实越来越缥缈。
当一切都成为回忆时,生活就简单得只剩下单薄了。 怀念往昔有多少旧事已被雨打风吹去,有多少情愫依旧在心头萦回。
逝去的人、事、物仿佛一块块幽黄的琥珀,在我们的记忆里凝结,保留了他们瞬息的优美,而当我们一次次以怀念的方式去抚摸他们的时候,悲欣交集之感总是迤逦而来。(开头化用辛弃疾、弘一法师的名句,显示出作者的文学积淀。)
在精神文化如同核爆炸一样的时代,我们遗忘得太多,弃掷得太多。我们醉心于新世界新事物的斑斓色彩,而忽视了对旧有事物之美好的怀念。
怀念,不是沉迷于故纸堆,不是一般意义的因循守旧。 怀念,是对旧有美好的依恋与肯定,也是对过去、现在与未来一脉相承的理性思索。
如同一位诗人所说:“我在仰望未来浩渺的天空时,同时深爱着这承载过去的大地”,道理其实很简单,只要你站得足够高,你会发现大地原本是天空的一部分。 学会怀念,其实就是学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今年是中法文化年。我想,大多数中国人会把“法国”与“浪漫”联系在一起,但你知道法国人是以怎样的方式来“怀念”一种文化的吗?也许法国人是最乐于怀念,也最擅长怀念的。
(“也许”用得好!)走在街上,你若作为一个外国人向警察问路,请务必使用法语;与商店店员交涉,你也要讲法语:法国人即使熟谙英语表达技巧,也会不遗余力地坚持使用本国语言。打开收音机,你会听到一个专题栏目,名字就是《怀旧》;望望塞纳河畔,旧书摊上飘扬着百年文化的芬芳;法郎纸币上,印着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启蒙时代的伟人像;一座破败得如同两河文明遗址的博物馆依旧被法国人小心地保存。
就是这样, 这样充满血缘之爱 , 民族之爱 , 理性之爱地怀念一种文化一种精神才是真正地怀念。 学会怀念,我们不能单单模仿怀念的形式而无视怀念之实质。
甚至,我们连怀念的形式也没有做到。听说,绍兴的沈园中商家又建设了“连理园”, 供现代有情人拍摄婚纱照,让古人的悲情为现代人的爱情服务,沈园,实不应失却它的沧桑。
还有一座座将欲坍塌的古城墙,还有“唐诗一样的美丽”的北京、西安,还有逐渐失却安宁的江南古镇……当一个个曾被古人今人的歌谒洇润,被汉文化填充,被时间渲染,被记忆强化的意象悄然失色时,当我们从不会怀念到无可怀念时,一种民族的悲哀将“世代相传”。 请为心灵留下空间,让我们静静地寻找过去,寻找过去的美好,为现在,为将来留下物质与情感的依托,莫在灯残漏尽时无奈叹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结尾比开头更好些。) 点评:本文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切入角度好,二是紧扣“学会”议论。
写得大气、有深度,体现作者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可贵的人文情怀。文章从文化的视野,深刻阐释了怀念的内涵和方法。
主体结构正反论证,正面以法国为例,列举他们坚持。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9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