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月亮
在我心里,月亮是一个圣洁的象征,她像圣母,散发着柔和的光,光中还带着几分神秘.每次看月亮,心中便觉得得到了心的宁静.
古人对月有着别样的情怀,诗仙李白就写过许多有关“月”的诗句.自斟自酌时,他会发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感叹;远在他乡时,他“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得知朋友被贬,他会对朋友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在他笔下有无数个明月,有无数个感慨.
然而,不只是李白,其他诗人也喜欢月亮.自古以来,月亮一直是思乡、思人、悲伤的代名词.宋朝的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就写过,“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唐朝诗人李商隐在思妻之时写下了“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诗句.浪漫风流的唐后主李煜在国破后也发出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感叹.王昌龄在边塞卫国之时,写出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壮志豪言.
在各位诗人的笔下,月的形态无不各具风韵.
现实生活中,也许是因为种种诗句,人们对月亮就只有凄凉的感觉,但我不是.我认为月亮是美的,是安适的.我喜欢各种月亮,因为我觉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觉得夜晚,哪里有月亮,哪里就美.我喜欢“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景象.我爱“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我欣赏“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和谐”……
仔细想想,月亮难道不像我们人吗?不同的环境下,月亮也会有不同的形态,不同的思考.中秋节时,她快乐显出满月,秋风瑟瑟,她会伤心,显出细细的月牙儿.但无论怎样,月亮从没消失.她坚持每天出来,带给人们快乐与悲伤.月是有生命的,她比人类更长久.仔细想想,月亮难道不像我们人类吗?她会快乐,会显出满月,她会伤心,会显出残月.月亮这种做法难道不是一种如黛玉般不加掩饰的真实吗?月满固然美丽,她时而的残缺也不失为一种风韵啊!人生难道不应该如此吗?我记得有位伟人说过:“我们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这难道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吗?
朋友,请在有限的生命中,发挥出无限的价值吧!
朋友,请摘下脸上的面具,以自己真实的心去面对人生吧!
朋友,是除亲戚之外最诚挚的人,他们或年长、或同龄、或幼小,却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各种不同的作用,他们有些是星星,点缀着人们心中黑得空洞的宇宙;他们或是月亮,冷色的月光洒在心中,让人心里泛起一圈圈银光闪闪的涟漪;他们或是太阳,暖色的光潇洒地放射在世界的每个角落,人们会因此得到力量和希望,会让那些已经忘记世界美好的人们重新抬起头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美丽。
他们组合成一个天体结构,这个天体存在在每个人的心中。 星星 星星们要依靠他人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如同星星不能失去光芒去反射到人们眼中来让人看到他们自己一样,星星们可以陪着人们一起欢笑、一起哭闹,他们愿意在朋友遇到困难时第一个伸出援助之手,星星们是朋友遇到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时最好的倾诉对象。
星星们或许是人们的同桌、网友……但是,当他们之间失去了那一层关系后,星星就会消逝不在,他们或是成为了其他人的星星,或是成为了更为强大的月亮,继续分担着人们的心情。 月亮 月亮与朋友们十分相似,他们可以相互找到熟悉的地方,月亮有着和太阳一样美丽的光芒,缓缓地投射在人们心中的伤口,如同治愈之光,轻轻地让伤口痊愈,不留一丝伤疤。
月亮比星星有力,星星们只能将人们心中的苦水分担下来,却不能治好人们心上流着苦水的裂痕,月亮却能通过言语让朋友的心结畅通,朋友不会再因为相同的事情让那个伤口重新撕裂开。 月亮或许是朋友已经分开却还在联系的小学同学,岁月的流逝丝毫不能减弱月亮在朋友心中的位置,但月亮只能解决人们心中繁琐的小事,无力承担朋友的大事,唯有太阳,才能做到。
太阳 太阳通常为朋友指引一个正确的方向,他们散发着的光温暖人们的心,让人们对生活的态度由绝望到充满希望,当朋友被长辈训斥后,他们不会像星星一眼去埋怨那个长辈如何不好,也不会像月亮一样变得无话可说,他们会冷静地判断谁对谁错,告诉朋友好的建议,而不是像月亮和星星一样说话空洞无力;在人们迷茫时,太阳的光芒会穿破人心中的迷雾,引导朋友们拨开迷雾,再次看清脚下的路,重新找到未来的方向。 太阳通常是内心力量强大的人,光芒四射,让人感到无限的生气和活力。
太阳、星星和月亮组成了人们心中的天体,缺一不可,失去星星和月亮就会失去自我,失去太阳就会失去未来,所以,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不管他们是三者中的哪一个,都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星星和月亮 曾几何时,月亮和行星相依为伴,星星将全部感情寄放在月亮上,他们是那样的快乐,令空中的其他天体羡慕不已,星星感到幸福的味道特别甜美。
?? 可是,幸福的味道总是那么短暂。宇宙星际时时都在变化着,正如凡间的人际关系一样,飘忽不定。
夜空里的天体实在太多了,而且并不缺少漂亮的,温柔的,聪慧的,贤淑的,年轻的更是层出不穷。这不是谁的错,不能怪星星,也不能怪月亮,只能怪夜太长,生活太单调,时间变化太快,人心总是太难满足。
月亮不要星星了,他有了另一个亲爱的。于是星星流泪了,但月亮并不知道,因为月亮不是行星的鱼缸,也不是行星的鸟笼,他感觉不到星星的眼泪。
星星的泪在默默地流,化作清晨漫山遍野的露珠,透明的,闪烁着,她想用这些晶莹的露珠唤回月亮那颗散漫的心。可是,无数个孤独的夜晚之后,无数个期待与失望并存的夜晚之后,星星接受了“不在乎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
星星笑了,虽然是挂着泪的。她懂得,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美丽,不是自己的留也留不住,如果是自己的,谁也抢不走。
生活的美丽不在于昨天,而在于今天,更在于明天。??星星甜甜地睡了,梦里有一位仙人轻轻的告诉她:“孩子,不要伤心,总有一天,会有一轮只属于你的月亮,他将伴你一生一世,永远不分离。”
星星笑了,泪珠飘向太空,像会说话的眼睛,向宇宙告白着星星那颗纯洁的心灵。?? 星星醒来了,她发现身旁一片明亮,啊,是月亮在愧疚的看着星星,眼睛里闪烁着悔恨的泪珠,面庞有些消瘦。
这是真的吗?是在梦里吗?星星瞪大眼睛,用手揉了揉,不,不是梦,真的是月亮回到了自己身旁。月亮告诉星星,在远离星星的日子里,内心很孤独。
虽然夜空中的天体很多,但真正理解月亮的只有星星。他穿梭在宇宙之间,找不到一个可以倾吐心声的人,他们要的只是月亮的光芒,而不是月亮的心。
没有友谊的夜空是寂寞的,没有亲情的夜空是恐怖的,没有爱情的夜空是冰凉的。月亮很累,很苦,很心痛。
他决定回到星星的身边,哪怕是每天看星星一眼也满足了。?? 星星没有怀疑月亮的话,因为她读懂了月亮的眼睛。
夜深了,星星有些困了,慢慢地睡在了月亮的怀里。月亮虔诚的守候着星星,静静地看着星星娇美的脸庞。
星星呢,睡得很香,因为有月亮在身边,会很踏实,很安全。星星做了一个梦,笑容浮现在脸上。
月亮也会心地笑了…… 星星和月亮 都说手冷的孩子没人疼,而我的手就冷得让人害怕。有时,我就会想,疼我的那个人在哪儿?而每当有L,L就会紧紧地握住我的手,企图用他的温度来把我融化。
那个时候我就知道,其实手冷的孩。
中秋之月
中秋之夜,我迫不及待地来到楼顶观看月亮。
皎洁的月亮冉冉升起,在深蓝色的天幕中定位了。初升的月亮像云朵一样洁白,但她每一刻都在变得更加明亮。月亮是一个善良的姑娘,她把光芒撒满了房顶,笼罩了大地,给大地铺上了一层薄纱,人们沉浸在柔和的月梦中……
望着月亮那晶莹的大玉盘上,竟也有瑕点儿,是吴刚在砍桂花
树?还是嫦娥在感叹人生呢?然而,瑕不庇瑜,月亮依然像一面大
镜子,引起了我无限的遐想。
我咬了咬手中的月饼,月饼也似乎在月光的照映下变得更香、
更甜、更有嚼劲了。
这时,楼下传来孩子们嬉戏的声音,我连忙来到栏杆处低头俯
视,几个小孩提着灯笼,在欢快地跳跃着,时而又爽朗的笑着。记
得小时候,每当临近中秋,灯笼就成了我最美好的向往,提着灯玩
游戏,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了无限色彩,可在今晚月光照映下,在我
眼中,灯笼似乎失去了往年的魅力。是啊,灯笼怎能同这如水的月
光相提并论呢?
突然,月亮被一层薄雾笼罩了,隐隐约约还能看到它发出的淡
淡的光芒。它多么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和我玩起了捉迷藏。我又咬
了口月饼,不厌其烦看着云中的月亮。过了一会儿,月亮从云雾中
探出了一个头,看着它那神神秘秘的样子,我不禁大笑起来。望着
这明镜如水的月亮,唐朝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浮现在我的脑海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名曲
《彩云追月》和《二泉映月》中优美的旋律也在我心头荡漾开来。
多少人歌颂着明月啊!人们创造了多少首颂月曲,多少首颂月诗,
多少个颂月的传奇神话啊!
天空就像一幅美丽而又神奇的画卷,而明月则是这画卷中最最
吸引人的亮点。
啊,这如水的明月啊!
● 湖水在枯草丛里微微低语,远处不时传来一两只小鸭的扑翅声,使月夜的湖面更显得孤寂和冷清。 ● 数叶白帆,在这水天一色金光闪闪的海面上,就像几片雪白的羽毛似的,轻悠悠地漂动着,漂动着。 ● 海水满盈盈的,照在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子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上一片金光。 ● 湖是硬的,像一块无瑕的翡翠闪烁着美丽的光泽。 ● 湖是静的,宛如明镜一般,清晰地映出蓝的天,白的云,红的花,绿的树。 ● 湖上泛着一片青烟似的薄雾,远望微山,只隐约辨出灰色的山影。 ● 浪花是海上的奇景,可她更像一位舞蹈家,她能使人抛开烦恼,尽情地欣赏。 ● 海水那么蓝,使人感到翡翠的颜色太浅,蓝宝石的颜色又太深,纵是名师高手,也难以描摹。 ● 阳光照在波光细细的湖面上,像给水面铺上了一层闪闪发光的碎银,又像被揉皱了的绿缎。春的好词佚名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
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
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
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月光
夜,刚刚暗下来,浓雾层层弥漫、漾开,熏染出一个平静祥和的夜,白雾在轻柔月光和路灯的照耀下,便染成了金色。月光下,树叶儿“簌簌”作响,仿佛在弹奏着一首《月光曲》,婉约而凄美,悠深而美妙,那跳动的音符仿佛是从朦胧的月色中跃出来的,令人陶醉。
夜的深处,田园朦胧,山影憧憧,水光溶溶,萤火点点,烛灯盏盏,好一幅月下画卷!
生命又多像《月光曲》和画卷啊!跳动的旋律演绎着生命的悲欢和离合。人生苦短,又怎么不像是《月光曲》呢?
月上中天,皎洁温柔,柔和的月光把夜晚烘托出一片平静与祥和,月亮的光落在树丫上,落下斑驳的黑影,零星的像是碎条儿挂在树丫上一般。
世上的万物都是上帝的造化,都很和诣,而月却不同,月有自己的性格,有阴晴圆缺,月的神韵风采就在这里体现出来了。月何必要争夺辉煌呢?她的目的就是让黑夜不再可怕,给人们送去一片暖意,一片光明罢了!
人不也如此吗?有些人不正像月亮一样默默无闻地为他人奉献吗?虽然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彼此都会感到一丝温暖,这就是月的内涵。
夜,已静寂了。月亮静静洒下余光,竭力驱走黑暗,为人们送来光明、温暖与关爱!
我爱月亮,爱她的纯洁,爱她的永恒,爱她的 神秘。
中秋节来到了。为了看月出,傍晚的时候 我早早的出去,等着月出。
这时,天色逐渐暗下来了,大地笼罩着一 片朦胧的夜色。月亮姑娘悄悄地露出了那 圆圆的笑脸,俯视着辽阔的大地。
村庄、山川、田野,好象一座逼真的玉雕,庄严 而美丽。奔腾一天的小河,在皎洁的月光下慢慢的 流淌。
晚风吹来,波光粼粼,就像无数小鱼 在水面追逐、跳跃。河边沙滩上有许多人 在那里乘凉,轻松而闲适。
连歌声、笑 声、说话声也像月亮那样轻柔、和谐。 月亮越升越高,已经爬上了大楼顶。
她俯 视大地,把光辉挥洒。皓月当空,我眯起 了双眼,确确实实看到了明月高悬中模模 糊糊的景物。
是山?是水?是天空?是云 雾?还是我的影子?“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虽 然我不是第一个见到月亮的人,但有一点 是肯定的,那就是月亮的无私,月亮的默 默奉献,还有她那促使人类不断进行探索 的神秘感,。 也许,月亮上的黑点是蕴藏 着宝藏的山脉,正等待着我们去开发。
啊,月亮你是一条淙淙的溪流,时时刻刻 为人们送去情感的活水,你是历代文人溺 爱的孩子,使他们的文字千百年来一直年 轻、灿烂。你伴随人类走过了漫长的岁 月,沧海桑田,高山平地。
你丰富的阅 历,你的饱含风霜之美,使世人永远有如 面对得道的高僧——可望而不可及。你的 纯洁、永恒、神秘永远得宠于时空的长 河,赢得世人无限的眷恋与赞美。
2、赏月晚上,闲来无事,实在无聊,于是一个人 就漫步学校后面的小树林中,独自去享受 那夜色之美。 抬头望着寂静的夜空,可爱 的月亮从树梢后慢慢地爬上半空,光亮、圆润,像一块玉琢的盘子。
温柔的月光如 流水般倾泻而下,仿佛滑过一曲悦耳的琴 声。置身于如此美好的月色之中,我不由得想 起了古诗中很多关于月的描写。
《诗经》里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的句 子。 皎洁的月光成了妆扮美人最好的饰 品。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灵月是 美好爱情的见证。“月出惊山鸟,时鸣春 涧中”,月如顽童,惊碎了鸟儿的好梦。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当我们寂寞 时,月是我们忠实的伙伴。“举头望明 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我们对家乡的深 深思念。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 照人”,月是我们对人类起源的遥遥揣 测。当月出现在夜空时,它总能牵引我们的目 光,激发我们的思维,绽放我们的情感。
使我们为它痴,为它狂,为它欢呼,为它 感伤。它是那样光彩夺目,它是那样令人 神往。
然而,当我们仰望明月时,有谁会 关注它身后那默默给予它光明支持的太阳 呢?夜渐深沉,明月依旧当空照着,只是更圆 更亮了,而我的眼睛却穿过耀眼的光芒, 望向那“明月”背后遥远的夜空。3、描写月亮的作文有的人喜欢闪亮闪亮的繁星,有的人喜欢 神神秘秘的白雾,有的人喜欢细细绵绵的 春雨,也有的人喜欢白白软软的云朵,而 我最喜欢的是那纯洁美丽的月。
月,不像太阳那么明媚,不像春风那么柔。
“三月,万物复苏,鸟语花香。”在许许多多的文章当中,作者都是用这样的字眼来形容三月的。眼看着三月的春之马车渐渐驶近,我有了不同的想法和见解。
这是一个雨季。
不是所有三月都像想象当中那样充满阳光,春天的寒冷也是刺骨的。三月开始的那些日子里,没有芬芳的花香,没有碧绿的嫩草。甚至连湛蓝的天空都出奇得难得。
下午,雨就重新光临世界了。
体育课才上到一半,那些原本感觉不到、可以忽视的毛毛雨,一下子大起来。同学们被迫回到教室。到了傍晚,这雨更是愈演愈烈了。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月到天心——林清玄
二十多年前的乡下没有路灯,夜里穿过田野要回到家里,差不多是摸黑的,平常时日,都是借着微明的天光,摸索着回家。
偶尔有星星,就亮了很多,感觉到心里也有星星的光明。
如果是有月亮的时候,心里就整个沉淀下来,丝毫没有了黑夜的恐惧。在南台湾,尤其是夏夜,月亮的光格外有辉煌的光明,能使整条山路都清清楚楚地延展出来。
乡下的月光是很难形容的,它不像太阳的投影是从外面来,它的光明犹如从草树、从街路、从花叶,乃至从屋檐下、墙垣内部微微地渗出,有时会误以为万事万物的本身有着自在的光明。假如夜深有雾,到处都弥漫着清气,当萤火虫成群飞过,仿佛是月光所掉落出来的精灵。
每一种月光下的事物都有了光明,真是好!
更好的是,在月光底下,我们也觉得自己心里有着月亮、有着光明,那光明虽不如阳光温暖,却是清凉的,从头顶的发到脚尖的指甲都感受月的清凉。
走一段路,抬起头来,月亮总是跟着我们,照着我们。在童年的岁月里,我们心目中的月亮有一种亲切的生命,就如同有人提灯为我们引路一样。我们在路上,月在路上;我们在山顶,月在山顶;我们在江边,月在江中;我们回到家里,月正好在家屋门前。
直到如今,童年看月的景象,以及月光下的乡村都还历历如绘。但对于月之随人却带着一丝迷思,月亮永远跟随我们,到底是错觉还是真实的呢?可以说它既是错觉,也是真实。由于我们知道月亮只有一个,人人却都认为月亮跟随自己,这是错觉;但当月亮伴随我们时,我们感觉到月是唯一的,只为我照耀,这是真实。
长大以后才知道,真正的事实是,每一个人心中有一片月,它是独一无二、光明湛然的,当月亮照耀我们时,它反映着月光,感觉天上的月也是心中的月。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心里都有月亮埋藏,只是自己不知罢了。只有极少数的人,在最黑暗的时刻,仍然放散月的光明,那是知觉到自己就是月亮的人。
这是为什么禅宗把直指人心称为“指月”,指着天上的月教人看,见了月就应忘指;教化人心里都有月的光明,光明显现时就应舍弃教化。无非是标明了人心之月与天边之月是相应的、含容的,所以才说“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即使江水千条,条条里都有一轮明月。从前读过许多诵月的诗,有一些颇能说出“心中之月”的境界,例如王阳明的《蔽月山房》: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确实,如果我们能把心眼放开到天一样大,月不就在其中吗?只是一般人心眼小,看起来山就大于月亮了。还有一首是宋朝理学家邵雍写的《清夜吟》:
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
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月到天心、风来水面,都有着清凉明净的意味,只有微细的心情才能体会,一般人是不能知道的。
我们看月,如果只看到天上之月,没有见到心灵之月,则月亮只是极短暂的偶遇,哪里谈得上什么永恒之美呢?
所以回到自己,让自己光明吧!
点评:月映射自己的内心,不要被狭隘包裹,要放眼望世界。事物都是相对的,只有坦诚宽容,才能有更宁静与平和的心境,接受广阔的纷纷世界。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8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