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
一、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就其比拟的相似点来说,只有一个,不存在一个以上比拟的相似点的实例;类比的主体和客体之间进行比较类推的相似点,则不限于一个。比喻中如果有几个喻体,那么这些喻体只分别与本体有比拟的相似点,没有共同的比拟的相似点。如“四人帮的头面人物江青,她本是一个白骨精。穿黑裙,戴黑纱,活象一只老乌鸦。”这里江青与白骨精的相似点是“变化多端为害人民的鬼蜮”,江青与乌鸦的相似点是“黑得令人讨厌的形象”,这个比喻中的两个喻体“白骨精”、“乌鸦”与本体“江青”没有共同的比拟的相似点。而类比中的所有客体与主体都有共同的类比的相似点。
二、“譬喻和被譬喻的两个事物又必须在其整体上极其不同”(陈望道《修辞学发凡》),而类比中的主体和客体的两个事物在整体上可以是相同的,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与齐王,两者都是齐国的统治阶级中的人物。
三、比喻只能依据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进行比拟,而类比在依据主体和客体的相似点进行充分比较的基础上,还可以依据相异点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主体事物的某些性质有甚于客体事物相应的某些性质的结论。如《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中把南郭先生与革命队伍中某些人的相似点进行了比较之后,又把两者的相异点“造成的危害不同”进行比较:“如果说,南郭先生的装腔作势,只是骗了一个齐宣王的话,那么,在革命队伍里装腔作势,那就是骗党,骗群众”,性质更为严重。从而教育广大的革命同志千万不能装腔作势。既有相似点的比较,又有相异点的比较,这就是《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应该属于运用了类比,而不能属于运用比喻的文章的理由所在。
四、比喻和类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两者都含有一个“比”字,但含义不同。比喻中的“比”是“比拟”的意思,“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文章上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的,名叫譬喻。”(陈望道《修辞学发凡》)而类比中的“比”是“比较”的意思,所谓“类比”,就是“比较类推”。比较类推的过程,就是证明论点的过程,所以,它作为论证方法能够成立。任何论证方法都必须包含有推理、证明的过程,而“比喻”本身不包含比较类推或其他方式的证明论点的过程,所以,经常只能是一种修辞格,而不能成为论证方法。
比是比喻,兴为寄托.郑玄说:“比”是“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是见今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见《周礼·春官宗伯·大师》注).把比兴与美刺联系起来加以解释.古时比兴之法多用在旧体诗词和民歌中,一般文学作品中极少运用或不用.
“比”与“兴”是我国古代诗歌常用的技巧.除诗歌外,现代散文、小说等也常用比兴手法.所谓“比”,按照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其实就是比喻.它通过具形具色的事物比所要写的事物,使之形象、生动、具体.所谓“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诗用形象思维,离不开比兴两法.因此,比与兴构成了诗的两种技巧.
所谓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赋”,是铺陈的意思,对事物直接陈述,不用比喻.“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是诗歌创作地主要形象化方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至深至远的影响
所谓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类比是一种主观的不充分的似真推理,因此,要确认其猜想的正确性,还须经过严格的逻辑论证. 文学中的白描
是文学创作中描写手法之一.也是中国文学中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传统的描写手法.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字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要求作家准确的把握住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不加渲染、铺陈,而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而鲁迅的小说是白描的典范作品.鲁迅曾说:“白描却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作文秘诀》)鲁迅不愧为白描圣手,他的作品,也不愧是白描的杰作.他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觉得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中国旧戏上,没有背景,新年卖给孩子看的花纸上,只有主要的几个人(但现在的花纸却多有了背景了),我深信对于我的目的,这方法是适宜的,所以我不去描写风月,对话也决不说到一大篇.”这是他在小说创作中成功运用白描手法的经验之谈.
使用白描手法勾勒事物时,要求作者用简练笔触,对所描写之物的特征、状貌作真实的勾画.如杜宣的《井冈山散记》中,有段文字叙写井冈山茅坪的“八角楼”,作者用朴素的语言,不作任何形容,简明地写房间内简陋的陈设,重点介绍了“八角楼”名称的由来:“房间内的光线不够,所以在房间正中顶上,开了一个八角形的光斗.因此大家就把这个楼叫做‘八角楼’.”使用白描手法绘景时,要求作者用简笔作粗线勾画,组成生动的画面.如宋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作者善于抓住夏日急雨的特点,以朴素的语言进行白描,一句一景,形象地再现了西湖夏季风云骤变的奇景.
类比修辞是基于两种不同事物间的类似,借助喻体的特征,通过联想来对本体加以修饰描摩的一种文学修辞手法。
作用类比的作用是借助类似的事物的特征刻画突出本体事物特征,更浅显形象地加深本体事物理解,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类比的逻辑推理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
在文学中,类比属于比喻范畴,与明喻、隐喻紧密相连,但又同中存异。类比是扩展式的比喻,所涉及的两事物间的相似点往往非止一端,各各对应,形成逻辑推理的前提。
例子:妙玉笑道:“……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 《红楼梦》。
作文精彩开头之“排比造势” 一.构建精彩语段的秘笈 绝招1:以暗喻组成排比句 1.渐进练习之一: 爱心是阳光,爱心是露珠,爱心是问候。
爱心是白鸽,爱心是胡杨,爱心是古筝。 渐进练习之二: 爱心是一片阳光,爱心是一掬露珠,爱心是一句问候。
爱心是一只白鸽,爱心是一棵胡杨,爱心是一曲古筝。 渐进练习之三: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 爱心是一掬洒落在花萼的露珠, 爱心是一句飘荡在寒晨的问候。
•爱心是一只飞舞在天空的白鸽, 爱心是一棵屹立在沙漠的胡杨, 爱心是一曲鸣响在脑海的古筝。 渐进练习之四: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温暖; 爱心是一掬洒落在花萼的露珠,使心田久涸的人得到滋润; 爱心是一句飘荡在寒晨的问候,使奔波劳累的人感到温暖。
实战演练: 爱心是___清风,使___; 爱心是___晚霞,使___ ; 爱心是___甘露,使___ 。 实例1: 爱心是一缕轻飘在天地的清风,使浮躁不安的人得到抚慰; 爱心是一幕悬挂在天际的晚霞,使信念黯淡的人看到希望; 爱心是一滴停留在叶间的甘露,使羁旅干渴的人充满力量。
实例2: 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坚定生存的信念; 爱心是一团点燃在雪地的篝火,使彷徨迷惘的人得到心情的明朗; 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2.暗喻式排比句精彩语段欣赏 1.善良是风雨中为你撑开的伞,善良是黑暗中为你点亮的灯。
善良是危难时,向你伸出的扶助的手;善良是走投无路时,向你敞开的收客的门。 2.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了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3.青春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酿成的琼浆,历久弥香;青春是用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向往编织的彩虹,绚丽辉煌;青春是用永恒的执著和顽强的韧劲筑起的一道铜墙铁壁,固若金汤。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8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