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问题要从两面看。
说“书生百无一用”是特指那种读死书,死读书的书生。只晓得搬道理,不懂得于实际实践结合的人。
书生有用的多了,从古代到现代,那么多名人智慧的人,都有。近的毛泽东,不说他后来的事,早期求学的时候,成绩相当了得,文章惊人,但是不是流于书本,是结合了时事的,所以也才有了革命的远见撒。
ps:你真死板,没人要你死背文章去反驳别人,是让你明白“看问题要从两面看”的客观道理。你只要明白道理了,你才晓得如何做,如何对别人说。
杂感 黄景仁 (清) 仙佛茫茫两未成 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逢飘尽悲歌气 泥絮招来薄幸名 十有九八堪白眼 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难成 春鸟秋虫自作声 【作者简介】 黄景仁(1749~1783) 清代 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北宋诗人黄庭坚的后裔.4岁丧父,16岁应童子试,三千人中名列第一,17岁补博士弟子员,但从此屡应乡试都不中.乾隆三十三年(1768),黄景仁20岁时即开始浪游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地.曾在湖南按察使王太岳、太平知府沈业富、安徽学政朱筠幕中为客.在朱筠幕,于采石矶的太白楼宴会上即席所赋《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楼醉中作歌》诗传诵一时.乾隆四十年(1775),27岁时赴北京,次年应乾隆帝东巡召试取二等,授武英殿书签官.33岁时,游西安,客陕西巡抚毕沅幕.明年回京师,为候补丞,未补官.乾隆四十八年(1783),黄景仁35岁,为债家所迫,抱病再赴西安,至山西解州运城,病逝于河东盐运使沈业富官署中.【鉴赏】 世上有千种职业,唯一 没有用处的就是书生.读书人虽有满腹学问,可惜有志难伸,空有一番豪情,却完全没处发挥.此句显示现实中无力伸展志向的困境.。
清代诗文,黄景仁的《杂感》中"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原文
百无一用是书生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招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
词句注释
风蓬:蓬草随风飘转,比喻人被命运拨弄,踪迹不定。
泥絮:被泥水沾湿的柳絮,比喻不会再轻狂。薄幸:对女子负心。
书生:作者自谓。
“莫因”二句:黄景仁自注:“或戒以吟苦非福,谢之而已。”韩愈送《孟东野序》:“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其必由不得其平者乎?”黄诗本此,与次句相应。谶(chèn):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凶吉的隐语,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
白话译文
自己成仙成佛的道路渺茫,都无法成功,只能在深夜独自作诗,抒发心中的不平。
飘泊不定的落魄生活,把诗人诗歌中慷概激昂之气消磨而尽。万念俱寂、对女子已经没有轻狂之念的人,却得到负心汉的名声。
十个人中有九个人是可以用白眼相向的,最没有用处的就是书生。
不要忧愁自己写的愁苦之诗会成为吉凶的预言,春天的鸟儿和秋天的虫儿都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创作背景
《杂感》是诗人在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前后写的,当时诗人二十岁,喜欢在自己的诗中写愁苦的语言,朋友都劝他“愁苦的诗歌不是好的预言”,诗人业师邵齐焘也不忍看弟子镂心苦吟,增病劳形,屡加劝诫,诗人深感师恩,却不能放弃不平则鸣的诗艺追求,回顾自己二十年“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愤愤不平,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一百件事情里连一件事情都做不了的人就是读书人
意思就是 读书人没有用
当让这种说法是片面的 是某个书生的一时气愤说的话
出自某个书生生不逢时,慨然曰:于乱军中取上将首级可也,于乱世中持三尺法平天下可也。然生当太平之世,乃百无一用为一书生耳!
一百件事情里连一件事情都做不了的人就是读书人
'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具体出处请看以下资料
杂感 清 黄景仁
仙佛茫茫两未成 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逢飘尽悲歌气 泥絮招来薄幸名
十有九八堪白眼 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难成 春鸟秋虫自作声
古时候是冷兵器时代,而且战争极其频繁,武力过人,熟读兵书的将领是当时维持国家政权的最主要的力量,相比之下,读书人虽然能靠科举考试等途径如朝为官,但是在他们看来,在朝中,民间掌握的权力地位似乎总是要低武将一筹,所以有些不得志的读书人便吟出了"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话,其实不然的,特别是在现在这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读书人才是社会的主导力量
清代诗文,黄景仁的《杂感》中"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原文百无一用是书生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招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
词句注释风蓬:蓬草随风飘转,比喻人被命运拨弄,踪迹不定。泥絮:被泥水沾湿的柳絮,比喻不会再轻狂。
薄幸:对女子负心。书生:作者自谓。
“莫因”二句:黄景仁自注:“或戒以吟苦非福,谢之而已。”韩愈送《孟东野序》:“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其必由不得其平者乎?”黄诗本此,与次句相应。
谶(chèn):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凶吉的隐语,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白话译文自己成仙成佛的道路渺茫,都无法成功,只能在深夜独自作诗,抒发心中的不平。
飘泊不定的落魄生活,把诗人诗歌中慷概激昂之气消磨而尽。万念俱寂、对女子已经没有轻狂之念的人,却得到负心汉的名声。
十个人中有九个人是可以用白眼相向的,最没有用处的就是书生。不要忧愁自己写的愁苦之诗会成为吉凶的预言,春天的鸟儿和秋天的虫儿都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创作背景《杂感》是诗人在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前后写的,当时诗人二十岁,喜欢在自己的诗中写愁苦的语言,朋友都劝他“愁苦的诗歌不是好的预言”,诗人业师邵齐焘也不忍看弟子镂心苦吟,增病劳形,屡加劝诫,诗人深感师恩,却不能放弃不平则鸣的诗艺追求,回顾自己二十年“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愤愤不平,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