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防雷的科普知识
震耳欲聋的雷声,令人恐惧的闪电,将大树连根拔起的狂风……每年春夏之际,广东总会迎来一场又一场的雷雨天气;普及防雷知识,减少雷电灾害,是每年雷雨季节工作的重中之重。
像树枝的雷电
问:据了解,广东是雷击事件比较多的省份,我们通常看到的雷电,就是一道白光,然后就是轰隆隆的雷声,请问除了这些,雷电有什么特征呢?
答:很多人觉得雷电就是一道亮光、一道线,实际上不是,雷电就像一个倒挂的树枝,或者像八爪鱼,雷云在上面发展的时候,就像倒挂的树枝,有很多通道一步一步向地面发展,它要找到空气中最小阻抗的通道进行放电。如果我们了解这个形状,在野外的时候就要停止运动、活动。因为知道雷电形状非常重要,它可以让我们知道如何预防,避免遭受雷击。
问:雷电发生的时候,往往是一道白光闪过,然后就是雷声,我们如何知道雷电发生的地方离我们的距离呢?
答:我们知道光的速度每秒30万公里,声音的速度每秒340米。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感官来判断所在的位置和打雷的距离到底多远。最简单的方法,用眼睛一闭就是一秒来计算,如果看到闪电,和听到雷声正好是眨一下眼睛,那么这个落雷点就是在340米左右远的位置。
雷电的益处
问:在大部分人的心目中,雷电会给人造成很大的危害,但实际上,雷电对人类有哪些用途?
答:从雷电的`用途来讲,很难讲,因为雷电发生的时候释放的能量太大,人类目前很难控制。但我所知道的大概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雷暴雨过后,大家会觉得空气比较清新,因为雷电会有一个大电流和高电压,会产生负氧离子。还有放电的过程中会产生氮氧化物,氮氧化物和雨水结合在一起会产生氮气肥料,会增加氮肥的含量。
还有一种情况,我们以前也有一些人做过一些实验,它可以通过这种大电流和高电压的环境下,使一些植物的种子进行变异。
我想益处可能有这样几个方面。但目前来讲,我们还是觉得雷电造成的危害远大于它所带来的益处。
预防雷电六不宜
问:我们知道了雷电有形状,雷电发生的时候离我们的距离,那我们如何预防雷击事件呢?
答:预防雷击事件,除了做好防雷措施之外,我们在雷雨天气的时候,可以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宜运动,比如开摩托车,开摩托车听到雷声赶快加油跑是跑不过雷电的,越跑,越容易出问题。跑得越快,越主动去适应雷电寻找最低阻抗通道的需求。所以,不能跑、不能开摩托车。
第二,不能在学校空旷的球场里打篮球、踢足球,高尔夫运动这都需要停止,不宜打球。
第三,不宜在水陆交界处钓鱼,雷过来的时候,一边是水,一边是陆地,水陆之间感应出来的上下先导的高度不一样,长度不一样,这个位置就是雷击要寻找的地方。
第四,不宜高打雨伞。加快步伐,打着雨伞就跑,这也不宜。因为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的高度都是危险的。
第五,不要进入低矮的没有防雷设施的棚屋、临时的棚屋。低矮建筑没有防雷设施,在临时棚屋遭受雷击的事例比比皆是。
第六,不宜在大树底下躲雨。全国有很多数据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在广东雷电每年造成100多人伤亡,其中10%是因为人躲在大树底下避雨。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大树引雷,雷电打到树以后,到了人的高度,树也产生一个阻抗,产生一个很高的电位,就会对人体放电。
野外活动防雷要点
问:如果在野外遇到雷电天气应采取哪些防护措施?是否可以用手机?躲在车里是否安全?
答: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在野外人们怎样才会可能遭到雷击,雷击的方式是怎样的。其实,在野外有三种危害人的形式。第一,在运动的过程中,雷云正好经过头顶上方或者边上一点,在它的范围内,直接放电把人击倒。
第二是旁侧闪击,这是个专业名词,就是它不是直接打到你,而是打到别的物品,由于你靠近这个物品,导致了放电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旁侧闪击。比如说你躲在树底下、树边上,一个雷打下来,结果打到了在树下多雨的人,这也是为什么一直宣传说雷雨天气不要在大树下躲雨的原因。
第三是跨步电压,跨步电压就是人在一步之间,雷击打在你的附近,地表就有强大的电流流过,你一步之间的电位差,有电位差就有电流流过你的心脏,从左脚进到右脚出或者是右脚进到左脚出,就会流过心脏。正常情况下心脏流过的电流在50毫安秒的时候就会导致危险,达到一百毫安秒就要死亡。所以,跨步电压,就是一步之间的电压。
我们知道这三种危害形式之后,刚才我说了六个不宜,不要去活动、不要躲在树底下。
至于你说能否打手机、躲在车里?媒体经常有这样的提问。在野外郊游遇到雷暴,最好躲避的地方就是汽车。为什么在汽车里是安全呢?万一雷打在汽车上,没有关系,雷电流会沿着汽车的表面散落到地。对于雷电来说,雷电的高电压是几十万伏、上百万伏,汽车轮胎也可以看成是导体。所以我们说在汽车里是非常安全的。
至于雷电天气的时候用手机安不安全,这个我们很难去仿真、模拟做一个试验。要回答这个问题,我这样来说,远雷暴的时候尽管放心打,没有问题。近雷暴的时候,尽量避免打,以免出问题。但不能说打手机会引雷。我个人认为,远雷暴的时候放心用,近雷暴的时候尽量避免用。
雷击事件发生时候的抢救方法
问:在我国,每年都有因为雷击事件而死亡的现象,在碰到雷击事件发生时,如何减少伤亡呢?
答:雷击导致人员伤亡,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是心脏通过电流之后,导致了心室纤维式颤动、无规律,这样一颤动之后,不足以让心脏产生压力,把回流的血喷出来,血液循环就停止了,心跳就停止了,这个泵不够力了。第二是脑体里呼吸中枢如果被电击之后,它会产生障碍,人就停止呼吸。
雷击之后,很多国内外的资料都认为是一种假死现象。如果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之后,你能够立即就地正确地抢救他,或许他还可以生还。我们怎么样抢救呢?就是两种方法了。一个是心脏按摩法,我们看到人遭雷击之后,千万不要去埋沙子,放到牛背上,让他赶着牛跑,这些都是封建意识,都是不科学的。最好就是心脏按摩,心脏按摩的频率可以是2秒到3秒,两个力度。在座的都知道,不要怕,用尽全力把这个肋骨压下去两到三公分,不要太大力,否则会断掉。这个时候需要耐心,要轮换。转移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很多人由于不懂方法。第二种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把“死者”的口腔清理之后,对着口,配合心脏按摩法,压下去你就吸,放开你就吹。这样反复进行,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所以正确、就地及时抢救是可以让假死恢复到生还的希望。
关于蝉的科普知识
蝉生活于世界温带至热带地区(已记录约2000余种蝉)。一些分布于沙漠地区的种类,当体温过热时,会从背板排出多余的水分,进而达到冷却及散热的效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蝉的科普知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蝉,俗称知了(蛭蟟)或借落子,是昆虫纲半翅目颈喙亚目其中一科。因各地方言不同,别称也有相应变化。雄蝉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雌蝉腹部有发音器,但不发声。
蝉的`一生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进入夏天,早年产下的受精卵会孵化成幼虫,他们会钻入土壤中,以植物根茎的汁液为食。幼虫成熟后,爬到地面,脱去自己金灿灿的外骨骼,羽化成人们常见的拥有双翼的成虫。
蝉的幼虫生活在土中,有一对强壮的开掘前足。利用刺吸式口器刺吸植物根部汁液,削弱树势,使枝梢枯死,影响树木生长。通常会在土中待上几年甚至十几年,如3年、5年,甚至有的长达17年。这些年数有一个共同点,都是质数。由于质数的因数很少,蝉在钻出泥土时能避免和其他蝉类一起钻出,争夺领土、食物。
幼虫将要羽化时,于黄昏及夜间钻出土表,爬到树上,然后抓紧树皮,蜕皮羽化。当蝉蛹的背上出现一条黑色裂缝,蜕皮的过程正式开始。头探先出来,紧接着露出绿色的身体和褶皱的翅膀,停留片刻,使翅膀变硬,颜色变深,便开始起飞。整个过程需一小时左右。
6月末,幼虫开始羽化为成虫,刚羽化的蝉呈绿色,最长寿命大约60~70天。7月下旬,雌成虫开始产卵,8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卵多产在4~5毫米粗的枝梢上。
蝉其皮即蝉蜕,富含甲壳素、异黄质蝶呤、赤蝶呤、腺苷三磷酸酶,常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咳嗽音哑,咽喉肿痛,风疹瘙痒、目赤目翳、破伤风、小儿惊痫、夜哭不止等症,据《中国药材学》记载,还有止咳生津、保肺益肾、抗菌降压、治秃抑病待等作用。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蝉虽然营养价值比较高,但是我们也不能过分饮食,要知道它们的生命历程很长,没办法供应人类过量的需求。我们是否能每年听到声声蝉鸣叫,完全取决于我们人类自己。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3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