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包店商业前景
中国面包烘焙市场到底有多大?据资料统计目前我国面包产量为160万吨;而德国面包消费量为692万吨,人均84kg ;在欧洲国家中居最高;最低的为意大利,年人均消费量50kg ;日本面包年消费量127万吨,人均10kg ;我国台湾省面包年消费量约为20万吨,人均约9kg ;而我国内地估算最多为年人均1.2kg ,如将面包产量仅按5亿城镇人口消费来推算,也仅为3.2kg 。由此可见,中国面包消费还属于发展中国家,从饮食习惯相近的日本和我国台湾省发展历程来看,预测我国内地面包的产量在2010年将达到480万吨。
在亚洲国家烘焙业发展最成熟的日本,光是一家知名面包连锁店品牌yamazaki 山崎面包的年营业额就高达7000亿日币,而类似yamazaki 的面包连锁店在日本就有近300家,市场之大,由此可见。而日本约有1亿2000多万人口,不到中国人口的1/10,若将日本经验移到中国,若中国面包烘焙市场发展到像日本一样成熟的阶段,市场无疑会获利多多!
其实,这样的发展不无可能,因为中国商店发展向来就和日本有着相近的脚步,烘焙业也是如此,所以未来中国面包烘焙业的荣景可期。
2、据我国权威机构对国内西饼市场的调查发现,我国平均15万人才有一家西饼店;而日本平均7000人一家;韩国平均9000人一家;新加坡平均1.1万人一家;泰国平均1.24万人一家;香港平均每1.47万一家;台湾平均1.36万人一家…….烘焙食品的销售额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着。豆浆、油条式的传统早餐正逐步被烘焙类食物所替代,年轻的一代和城市白领阶层代表着这个消费模式的转变。西饼、蛋糕房如雨后春笋般地越开越多,无论你到超市还是去逛街,都有可能闻到随风飘来的阵阵无法抵挡的焙烤香气。市场前景广阔,令人怦然心动。随着市场经济的加速,西饼连锁店将主导西饼市场, 西饼业将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
二、面包店经营现象分析
面包屋经营最重要的是产品质量。首先面包要新鲜,一般要求面包出炉到消费不超过6小时,尽量不卖隔夜的东西;这也决定了配送半径的控制,决定了其中央工厂、区域经营的特点;其次,需要一流点心师主持产品工艺制作及培训,才能保证产品品质、口感上乘一流;其实面包产品质量容易控制,只要标准统一,配方固定,标准作业,经营更为简单方便。
2. 其次要有自己的主导产品。从目前情况看,整个产品质量的档次不高。一方面因为国内居民不把面包当主食,影响了面包屋的生意,面包屋也不把产品质量看得十分重要;另一方面产品的整体档次不高又影响了人们把面包当主食来用。
3. 第三,要不断推陈出新,变化花色品种。目前广州地区,近30%的人几乎每天都要与面包屋“见面”,而面包屋需不断推出新产品以招揽吸引顾客。其实制作面包的原材料大致都一样,但品种较多,不同的制作方法,出来的效果就大不一样。
4. 网点布局是连锁经营成功的前提。布局首先要从连锁经营的内容、业态变化出发,认清目标市场,划定适当商圈,同时要结合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沿着正确的分布思路,运用恰当的因素评价店址,只有这样网点的设立才会准确,连锁店的规模经济效益才能得以实现。
5. 面包屋的选址十分重要,有个好的位置,面包屋就成功了一半。与有些商店不同,并非所有闹市区就适合开面包屋。如有的闹市区顾客去那里更多是为了买服装等商品,很少选择在那里就餐,有时走累了才找个地方喝点水,顺便休息一下。普遍认为理想的面包屋应开在大型住宅区的出入口、菜市场附近、公共汽车站旁等地,总之要在生活气息浓厚的地方,还要有一定消费能力的群体。按习惯,人们一般都就近选择面包屋就餐,而很少跑到较远地方的面包屋去。
6. 一般来说,面包屋营业时间从早上6点至晚上12点;营业员一般有6-10个,师傅2-4人,分早晚两班。
7. 光顾面包屋的以女性和小孩居多,80%为老客户。早餐时间和晚上6点以后客人最多。生意受季节的影响不大,中秋节前后月饼销售较旺,面包销售就淡;其后就相反。
8. 面包屋效益的好坏关键看销售额,销售额越大,效益越好,反之就难以维持。若单店月营业额为10万元,其销售毛利率仅25%左右;若单店月营业额为30万元,其销售毛利率则可约达33%以上。
(三)客户消费行为分析:
1. 目标消费群的食用习惯:目标消费群为有一定消费能力的群体,主要为女性、学生和小孩;她(他)们的习惯是,将西点作为早点或夜宵、平时零食、生日蛋糕等。
2. 目前流行产品:蛋挞、菠萝包、艺术蛋糕、冰皮月饼等。
3. 消费特征:
(1) 色香味是顾客选择面包屋至关重要的因素,把是否“新鲜出炉”和“味道是否可口”放在第一、二位,而价格包装并不太重要;
(2) 味道和卫生状况也是消费者作出购买行为时重要的考虑因素,卫生状况是前提,而味道对吸引“回头客”至关重要;
(3) 讲究方便快捷;在味道和卫生状况且差别不大的情况下,消费者会就近选择购买场所;所以理想的面包屋应开在大型住宅区的出入口、菜市场附近、公共汽车站旁等地,总之要在生活气息浓厚的地方;
(4) 崇尚知名品牌;超过六成的人买面包和糕点时首选知名连锁面包屋,而百货商店面包专柜,超级市场和货仓式商场的市场占有率不大,合计也难以占领过三成的市场;
(5) 挑剔卫生状况;店铺、营业员的卫生状况是目前消费者普遍不满的地方
(6) 好奇、实惠;众多品种花色、产品特价永远是吸引消费者的法宝。
4. 影响购买的因素:新鲜(保质期)、口味、地点、品牌、卫生、促销、价格等为重要因素的递减顺序。
三. 商业开发态势分析:
一 特点、优势分析:
1. 特点:
(1) 前提条件:面包屋连锁店应实现组织形式的联合化和标准化;是整体性、稳定性、全方位的联合,一以贯之地运用CIS 并提供标准化的服务和商品;
(2) 核心内容:应实行经营方式的一体化和专业化;需实现采购、生产、配送、零售的一体化,形成产销一体化、批零一体化的流通格局,提高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并实施各职能相对分离;
(3) 基本保证:应实施管理方式的规范化和现代化;强化总部的各项职能,以保证一体化经营的专业化分工的有效性;
2. 优势:
(1) 面包屋连锁店实行连锁经营能有效地解决规模经营与消费分散的矛盾。
(2) 能实现企业形象、广告宣传、技术服务的共享效应;
(3) 能实现标准化的快速扩张效应;
(4) 能实现统一消费模式、企业的市场行为的整合效应。
3、面包屋连锁店实行连锁经营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分配,在资本运作方面纵、横向拓展空间大。
(1) 兼容建模与扩展:实行标准连锁,目的在于建模,之后引入特许连锁,在于打破行政性行业、地域、所有制的分割,克服资金、税收、地方法规的约束
(2) 延供应链两端及边缘发展,拓展衍生产业:如投资工厂,集中采购、集中生产,以降低、控制产品生产成本;同时可以进入其他销售渠道,实行批零兼顾;投资连锁房地产,寻找合适开店地点,租赁土地、房屋,再将店面转租给加盟店。
(3)出品方面:有配套严密的管理制度,能使各分店的产品品质保持一致的高水准,成本能有效地控制;
(4)品牌知名度:店铺开发原则的要求,决定其营业地点的分布,统一的CIS 输出,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品牌形象并维持一致;
(5)宣传广告:众多的分店利于庞巨的广告费用分摊,给推广促销技巧提供了广阔空间。
四、 负面效果评析:
1.标准连锁资金投入大,见效慢,店数增加较慢;在追求规模效益与实施控制上存在辩证矛盾;
2. 对人力资源配置要求高;须顶级的点心师、对连锁店主素质、数量要求高;总部职能人员配置须整齐;人力资源配置是否整齐,培训是否到位,会对公司发展产生直接和长远的影响;
3. 由于采用“六统一”模式化经营,与不同环境、不同区域、不同商圈、不同消费者结构之间矛盾关系的存在,会给经营带来一定的困难;
4. 店铺开发是直接影响投资、经营效果的关键因素;操作失当,会直接影响经营业绩;
5. 产品保质期是面包连锁店经营的一大瓶颈,直接影响着产品品质、销售数量、配售半径、生产批量、分店数量递增、扩张速度以及综合经营效益;为此,要求通过高效、系统的严密管理来保证,需要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平台支持。
四、竞争趋势分析:
1. 现状:
(1) 南京市:相关边缘竞争对手有“7—11”之类食品百货连锁店、麦当劳、肯德鸡等超级竞争对手;同类西点屋专业连锁店有、面包新语、85度C 、云中食品店、元祖 、烘培大师、莎莉文、克莉丝汀等。
2. 机会:
(1) 中国连锁业进两年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进入环境;零售业完全开放、并WTO 在中国的完全到位的时间差,提供了最后一次切入时机;
(2) 西点食品连锁店目前离散的格局提供了在此专业区隔运用资本经营的最佳时机;
(3) 一个志同道合的学习型团队在一个新领域里,长袖善舞,创新经营,不能不说是一个良好的创业组合。
3. 威胁:
(1) 在南京,已有14家分店的麦当劳,通过运用特许加盟、免费早餐、中式快餐等方式拓展业务、创新经营,以巩固其食品快餐连锁的垄断地位;
(2) 苏果连锁店,计划在华南扩张58家店,以形成其小食品百货连锁的霸主地位;这些边缘连锁店的发展势必抢夺西点连锁店的客源;
(3) 连锁业态的近来的高速发展,将吸引众多投资者进入,一方面,能促进连锁业态、业种数目的增长;另一方面,随着业种数目的增长,相关业种内外的竞争也必然会加剧,尤其是连锁公司初期客观的小规模经营,将会造成游离式恶性竞争。
市场调研报告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笔者对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等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接受调查共320人,平均年龄20、8岁,平均年级为2、1年级。
2、方法:
一是采用问卷调查法。
问卷内容是根据大学生消费的相关情况自行设计,经预试、反复修改后形成,问卷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发145份,有效问卷138份;
二是网络问卷调查。
通过qq、email、留言板等方式让各大高校的部分学生网上答卷。填写网上调查问卷的人数110人,问卷做到了随机发放;
三是一对一谈话或座谈会等形式获取信息。
进一步了解被调查者的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访谈的方式随机选择了愿意接受访问的65人。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三种形式形成互补,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研究更具客观性。
3、资料处理:
全部原始数据采用exel20xx进行分析和统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35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35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
2、饮食方面开销大。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92%,其中70%的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4、游玩费、恋爱费逐渐增长。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大学生平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另外,调查中占30%的大学生在谈恋爱,他们每月用于恋爱的费用都是200元—350元之高。这是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一种不甚合理的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
5、先进的消费方式悄然成风。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渐悄然成风。
6、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大学生中,男女方恋爱支出基本成持平趋势,部分女生恋爱支出还甚至超过了男生。在建立和培养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男生的开销远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一酬。在对于是否会计划月生活费的这一项调查中,选择有计划的女同学仅为28、4%,男同学则为37、1%。
7、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贫困生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贫困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见,贫困生有着更迫切地锻炼自己、早日投入社会的意识。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学生家庭月收入整体上以1000元—20xx元居多,而贫困生的家庭月收入以500元—1500元居多,有25%还是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特困户。
8、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无论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觉得刚刚好的,一成的贫困生觉得自身消费现状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认为自身的消费现状是偏高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过要如何去正视自身消费过高的问题以及想出应对措施,可见,大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成熟的消费观。
三、结论与讨论
1、结论
(1)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社会接轨。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也受到大学生们欢迎,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2)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
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玩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3)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
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部分手头宽余的学生还手头上还会拥有一些如照相机、mp3等数码产品。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4)恋爱费用支出过高。
大学生刚开始恋爱为稳固恋情和讨恋人欢心所付出的恋爱费比较高,这是大学生消费中很不合理的一部分支出,因谈恋爱而每月的生活费入不敷出的大学生大有人在。这种不合理的消费也会导致一种错误价值观的形成,容易让大学生们认为爱情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所以,恋爱支出过高的现象应制止。
(5)贫困生的消费水平虽然偏低,但消费构成比较合理。
贫困生因为消费能力有限,他们日用的资金来源除了家里提供之外,还有国家、社会资助和勤工俭学等途径。正因为他们的钱得来不易,故他们会对生活的各种开支精打细算。他们主要的花费在于饮食、生活用品和学习充电方面。另外,由于对接触社会的要求更为强烈,他们能够把握到社会一定的消费动向,而能否择优地去跟随。
(6)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
调查中,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消费组成不很合理,但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盲目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自我判断和自主意识。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都超出了预计,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在银行帐号上拥有自己的一笔积蓄。
2、大学生消费构成不合理的因素分析。
大学生本身的心理素质还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成熟。容易被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迷惑。但笔者认为,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这种种消费不合理现象,不仅仅与大学生本身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的特性有关,还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密不可分。
(1)社会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首先,学生的高消费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社会整体消费结构不合理。目前,社会上重视高消费,这种导向错误的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另外,现今社会上流行着透支的消费方式,大学生是对社会潮流有敏锐触角的群体,加之相对缺乏自主判断力,若没有得到适当的引导,很容易就会从此走进了消费的误区。
(2)校园错误消费氛围的催化。
学校也是一个消费习惯与方式迅速传播的一个介体。大学里面一般都是同龄群体,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的群体规模和价值往往被大学生作为个人行为的重要参考系。一旦攀比之风,追求名牌之风,请客之风在同学之中有了苗头,大学生们就会竟相效仿。加之高校教育中普遍缺乏对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教育。就算有类似的教育,但一般都是深度不够或教育意义不强。
(3)家长不当消费观念的延伸。
家庭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普遍对正确消费观念的教育不足。传统的家庭教育首先注重的是孩子德育的培养,现代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德,智,体多方面的培养,但一直以来,家庭教育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是对孩子消费的培养。另外,许多家长自身没有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念。家长们怕比别人差,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穿好,吃好,玩好,从而助长了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
四、对策与建议
1、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
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
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3、贫困生应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
贫困生们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消费能力是相对落后的,但是他们的消费欲望并没有衰减。所以,贫困生更要注重正视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查中一位贫困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清扫校道时,我会对走过的每个人微笑,因为我知道,靠自己双手挣的钱是最光荣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心态,贫困生应积极地面对自身情况,按切身实际分配消费。
4、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
对于尚未有固定经济来源的大学生而言,精神消费不但能弥补物质生活上的不足,还能让大学生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大学生应通过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把娱乐和知识摄取结合进行,以陶冶性情,获取知识。另外,要注意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
5、大学校园应形成更好的消费氛围。
学校氛围的影响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至关重要。但是,针对大学生年龄和消费行为的特点,在校内开展消费道德教育不应是单纯的说教,而应该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加以引导。所以,我们在此呼吁学校方面应注重对大学生消费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同时可以把勤俭节约这项中国的传统美德加以发扬,能够在校规、校训上加以体现。这样的措施不仅能使大学生们重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还能从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抓起,从而使广大学生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
市场调研报告的范例二
社会公德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社会公德是指:反映阶级、民族或社会共同利益的道德。它包括一定社会、一定国家特别提倡和实行的道德要求,甚至还以法律规定的形式,使之得以重视和推行。狭义的社会公德是特指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它一般指影响着公共生活的公共秩序、文明礼貌、清洁卫生以及其他影响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最广泛、最一般关系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尽管存在各种不同阶级的划分,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分工,但处于同一时代的同一社会环境里的全体社会成员,为了彼此的交往,为了维持社会的起码比活秩序,郡必须遵守为这个时代和这个社会所必需的起码的简单生活规则。
社会公德是指在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作为一名当今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们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我们更应争当道德模范。
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总体情况
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说:今天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9。2%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报告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57。75%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37。97%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4。28%的人选择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
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们的一个关于无偿献血的个人访谈中,接受采访者回答每个问题都干脆利落,毫不犹豫。献血时她自主争先,她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当我们问到:有人说献血很危险,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过吗?她回答很干脆:没有,没想过。我只觉得我自己身体很好,抽点血æ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