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鹃:别名子规_大鹰鹃_鹰头杜鹃,为鹃形目、杜鹃科、鹰鹃属鸟类,原产于亚洲南部、东南部,包括我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均有分布。野生于海拔1600m以下的山林,冬天常迁移至平原地带。隐蔽于树木叶簇中鸣叫,白天或夜间都可听到。1832年命名,共2个亚种。我国自辽宁以南经秦岭至四川及西藏南部为夏候鸟,在云南和海南为留鸟。鸣声清脆响亮,为三音节,声似“贵贵-阳、贵贵一阳”。繁殖期间几乎整天都能听见它的叫声。
外形似鸽,但稍细长。有巢寄生的习性,自己不营巢,产卵于喜鹊等鸟类巢中,卵与寄主卵的外形相似,孵化后雏鸟将寄主雏鸟杀死,被寄主喂养至成熟。与隼形目鸟类颇有几分相似,飞行姿式甚像雀鹰。
鹰鹃形态特征 >
体长35-42cm,重130-170g。头和颈侧灰色,眼先近白色。上体和两翅表面淡灰褐色。尾上覆羽较暗,具宽阔的次端斑和窄的近灰白色或棕白色端斑。尾灰褐色,具五道暗褐色和三道淡灰棕色带斑。颏暗灰色至近黑色,有一灰白色髭纹。其余下体白色。喉、胸具栗色和暗灰色纵纹,下胸及腹具较宽的暗褐色横斑。虹膜黄色至橙色,幼鸟褐色,眼睑橙色,嘴暗褐色。下嘴端部和嘴裂淡角绿色,脚橙色至角黄色。
鹰鹃生活习性 >
常单独活动,多隐藏于树顶部枝叶间鸣叫。或穿梭子树干间由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上。飞行时先是快速拍翅飞翔,然后又滑翔。
鹰鹃饲养方法 >
主要以昆虫为食,特别是鳞翅目幼虫、蝗虫、蚂蚊和鞘翅目昆虫最为喜欢。
鹰鹃雌雄分辨 >
雌雄外形大体相似,幼鸟羽色与成鸟不同。幼鸟上体褐色,微具棕色横斑,下体除颏为黑色外,全为淡棕黄色。各羽中央具一宽的黑色纵纹或斑点,胸侧常具宽的横斑,两胁和覆腿羽具浓黑色横斑。
鹰鹃繁殖方式 >
繁殖期4-7月,自己不营巢。常将卵产于钩嘴鹛、喜鹊等鸟巢中。产1-2枚卵,卵为橄榄灰色,密布褐色细斑。卵的大小为19×26mm,重4.6g。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9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