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活动板凳龙
板凳龙又称梅竹灯,是起源于江浙地区的汉族传统民俗活动之一,在集体所有制以前普遍存在于中国南方各省市的年度盛大活动。这一种汉族舞龙舞蹈,相传源于汉代,由“舞龙求雨”的宗教活动演变而来。相传,在很久以前,遇上了大旱,东海的一条水龙不顾一切跃出水面,下了一场大雨,但水龙由于违反了天条,被剁成一段一段,撒向人间。人们把龙体放在板凳上,并把它连接起来(人们称之为“板凳龙”),人们不分昼夜地奔走相告,希望它能活下来,舞“板凳龙”的习俗也由此产生。
板凳龙,一种舞龙运动。相传源于汉代,由"舞龙求雨"的宗教活动演变而来。相传,在很久以前,遇上了大旱,东海的一条水龙不顾一切跃出水面,下了一场大雨,但水龙由于违反了天条,被剁成一段一段,撒向人间。人们把龙体放在板凳上,并把它连接起来(人们称之为"板凳龙"),人们不分昼夜地奔走相告,希望它能活下来,舞"板凳龙"的习俗也由此产生。龙舞还有"干龙"、"湿龙"之分,"干龙"多为娱乐,"湿龙" 则为求雨。"龙"到之处,百姓必泼水助威,舞者一身透湿。
板凳龙有多种式样的耍法。有独凳龙。一条家用普通花条板凳饰以彩龙(木刻或扎纸校彩绘),可由二人至三人舞。一人玩时,两手分别执前后腿。二人玩时,一人执前两腿,另一人执后两腿。三人玩时,前二人各以侧手执一腿,后一人双手执两腿。舞动时按照规定套路,合着鼓点,有规律、有节奏地舞出各种花样。有多凳龙,由五至十一人组成,每人各举一凳。前一名示龙头,后一名示龙尾,其余为龙身。另由二人举宝珠逗引龙行进,数人协调行动,节节相随,时起时落,穿来摆去。有时一条龙从头到尾,要用八十多条板凳相连,板与板之间用一木棍相连,每一个木棍有一人拿着,每条板凳上都扎着花灯(替代龙体),花灯上都画了自己喜欢的花草、树、鸟等图案,由于每只花灯都按自己的喜好所画,为此八十多只花灯的'图案竟各不相同,甚至五六条龙走在一起也找不出相同的图案。到了夜晚,花灯内点燃烛光,形成一条长长的灯。有篾扎板凳龙,即用竹篾扎成龙形置于板凳之上 ,以木脚示龙爪,造型逼真。耍板凳龙又分两种舞式,一为独凳龙,一为九节龙(九张板凳相接)。舞板凳龙动作有"二龙抢珠"、"黄龙穿花"、"二 龙戏水"、"金蝉脱壳"、"黄龙盘身"等。
板凳龙其中较为有名的一个分支是江苏兴化沙沟的民间板凳龙。沙沟板凳龙源自明末清初的东岳庙会,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目前沙沟“板凳龙”已被列入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浙江金华浦江县也有舞板凳龙的习俗。
看板凳龙初中作文
那天,我们一家三口一起去白龙桥附近的一个小村庄看板凳龙。当我们兴冲冲地赶到现场时,天还没黑,只见一个龙头摆在架子上,人们正手忙脚乱地拼接龙身,龙头上点满了蜡烛,龙身上有许多盏纸灯笼,灯笼里面点着蜡烛。我不禁啧啧称奇。
终于等到夜幕降临,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扛起了板凳龙,将龙头从架子上小心翼翼地撤下。龙腾空飞起,环绕着广场,首尾相连,形成一个大圈。一些村民吹起喇叭,敲响锣鼓,点燃爆竹。鞭炮声、乐器声夹杂着人们的欢呼声,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笑容。在这欢乐的气氛里,谁能不被感染呢?
小伙子们扛起板凳龙往前冲,人们喊叫着,欣喜若狂地跟在后面。我紧紧拉着爸爸的手,才没被人流冲散。不知不觉中,我们被龙灯甩在了后边。在湖对岸的龙灯更为壮观,那条“巨龙”仿佛活了一般,在空中腾飞、盘旋,似乎正在追赶什么似的。后来,我们还随着龙灯走过一条公路,与“龙”共舞。
那一夜,全村都笼罩在一片欢乐之中,沸腾着。该回家了,我依依不舍地看着龙灯。欢呼声渐渐远去,龙灯渐渐远去,直至被浓重的夜色完全吞没。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6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