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专业开题报告
色彩的丰富内涵给予了世间万物以不同的视觉观感,也给予艺术家们以创作的灵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油画传入中国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而这一段时间对于传统的文人画来说并没有太多的改变。文人画的传统以及所形成的民间审美,一直深深地影响着古老的中国。因此,中国文人崇尚的道德标准并没有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自给自足的社会形态相对完整。
一、中国油画文人画倾向的源起
油画从明代传教士利玛窦传入中国大概有三四百年的历史,早先多限于皇家、贵族的肖像描绘。19世纪末,西方打开了古老中国的门户,传统的私塾被现代教育的大学所替代,一批中国留学生到西方去接受新式教育。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在《中国艺术的贡献及其趋向》一文中提到:“许多文人画家过分注重绘画的意境和神韵,而忘记了基本的造型,结果画中的风景成为不合理的东西,毫无新鲜感觉的东西。”①表面上看,是两种绘画形式之间的不同,实质上是两种文化观念之间的差异。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范景中《文人画的特色——一个比较的观点》一文中举了一个中西诗人比较的例子,笔者觉得十分生动透彻,他说:“巴洛克的诗人要表达视觉的强度,往往集中五色粲然的要素,然后再不遗余力幻化出无限的光彩,他们的绘画也是这样。然而中国画的用色却有别趣,黄庭坚写李公麟的诗,用的也是一色笔墨:‘李侯有句不肯吐,淡墨写出无声诗’。句中可堪玩味者,有三,首先是淡墨,中国传统绘画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其次是‘写’,由于毛笔是中国文人最重要的抒情言志的工具,这就透露出书法和绘画在中国何以成为艺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即诗,单单书法和绘画的技术练习还不足称诗,广泛阅读的文化教养才是诗事。”②中国传统绘画的观念中,画的“意思”最重要,画外的意蕴才是要表达的主体。文人画的出现较院体画稍晚,而文人画却拥有了更高的概括性,这种概括性更多地归功于书法。文人士大夫阶层更加注重书法的艺术性,书法的好坏成为判定一个文人才能的基本标准,而且书法的练习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就会融入传统的绘画中,形成各种笔法。书法的抽象性促进了文人画的兴盛,这种抽象性支撑了文人画形成的基础。随着中国文人阶层的消失,书法这门艺术也渐渐被书写方便的钢笔所替代,这也间接地导致了文人画的衰落。明清之后文人画的没落来源于中国文人阶层的没落与消失,传统的私塾被现代教育的大学所替代。这时,西方绘画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并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绘画形式。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油画文人画倾向才成为了一种可能。在以写实性为主导的油画中,追求意境的造型与色彩成为了油画文人画倾向的最为主要的精神诉求。
二、油画文人画倾向代表画家分析
对于第一代油画文人画倾向的画家来说,他们既是西方文化的学习者,又是向东方文明的传播者。林风眠、常玉就是第一代油画文人画倾向的先行者。林风眠于1921年9月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就读,并广泛接触各种艺术形式,1925年回国后出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林风眠一直用传统文人画的审美心理去解构印象派和野兽派,夸张的仕女造型,单纯的色彩,画面中带有东方美感的线与西方油画中热烈的色彩情绪融为一体。林风眠主张的艺术改革倡导人性的解放,但中国文人内心中的隐逸情怀却影响着他而缺少现实精神,与其说是西方的现代主义不适合近代的中国,倒不如说是近代中国需要的是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绘画,这成为中国油画文人画倾向的一条重要的线索。第二代油画文人画倾向的画家是他们的学生朱德群、赵无极、吴冠中等。例如,赵无极的绘画开创了一条中西融合的道路,带有西方抽象的东方大写意的意蕴。在这一点上,与德国绘画大师安塞姆基弗有着相似的观念,上升到“无我”的境界。这种带有文人画倾向的纯粹抽象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具象的自由意境的表现,应该说这是一种新的方向,也是油画文人画倾向的一个新的高度。上世纪50年代从法国回归的吴冠中,通过大量的山川写生,将自然的美浓缩为点线面的自由组合,笔下的江南风景通过平面化的处理方式,将抽象的点线面转化为江南的意象,或烟雨蒙蒙、或秀美湿润,将文人画的气质表露无疑。由此形成与文人画在色彩上的异质同构关系,这种气质正是中国文人气质的外化,吴冠中的这种思想对后世的油画家影响很大。第三代油画文人化倾向的油画家有洪凌、张冬峰、戴士和、任传文等,他们从山水画的意境中找寻意境与真趣,强调用笔的率真与朴拙,强调骨法用笔。洪凌早期画中国水墨山水,对其语言因素有所体验,并逐渐融入到他称之为山水油画的个人探索之中。他的追求是由内而发的,注重在精神内涵上对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精华进行吸收。任传文的油画风景画面湿润通透,色彩单纯宁静,有很强的诗意,但不同的是,画面中流淌的意境洗刷了这种平面的空间而变得意境幽远,笔触中的.意态将北方山水的萧瑟与孤寂表达得淋漓尽致,有小写意的味道。他们的作品并没有走向纯粹抽象的境地,而是反复玩味于笔墨的情趣。从这些带有文人画倾向的油画家中不难发现这样一些特点:前两代油画家所追求的是一种文人画的“意”,在造型上强调“以意造型”,在空间的处理上多为散点的平面化的处理方式,色彩追求更加主观的色彩。而第三代油画家注重对画面形式语言的探索,充分拓展了“以意造型”的边界,在材料上大胆尝试,更加注重物质的属性,厚涂、层层堆积、层层的冲刷都给画面带来了新的视觉面貌。虽面貌各异,但油画家骨子里性情的气质被文人画的精神内化,在不断超越自我的同时内心依然保持着“避世”的情怀。这种避世所带来的问题是将自己封闭在一个自己的世界里与外界隔断,尤其是在当代全球复杂的经济、政治、文化形势下,似乎刻意地营造出一种乌托邦似的世界,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三、对油画文人画倾向的正反思考
文人画代表了中国绘画的最高水平,文人的群体是一群有才情的画家,艺术评论家尚辉在《意象油画百年》一文中写道:“意象的本质是中国这个民族观照社会与自然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叙述经验。它既不是纯客观的唯表象的感性,也不是纯主观的唯经验的理性,而是以直觉的方式,在感性之中把握理性的经验。”③古话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是这层意思的表达。意境是一种人格境界和格调品位,它指向了油画文人画倾向的画家的审美追求,它并不是一个派别,而是中国文人思想智慧的结晶,它暗指了传统文化中的魅力。从另一个角度看,油画文人画倾向也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影响,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缺少批判意识与精神。由于油画文人画十分强调和重视油画形式语言的价值和作用,而忽视社会批判功能,从文人画的传统来看,隐逸的基因成为文人画画家的情怀,他们或避世、或隐逸。这种渗透在骨子里的隐逸情怀使文人画画家群体脱离了群众基础,久而久之,文人画就只剩下笔墨情趣而缺少生命力了。所以到了近现代,文人画因失去了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的精神性而衰落,油画文人画倾向也是带着文人画的气质出现的。这种隐性基因深深根植在油画家的内心深处,隐逸情结使油画文人画倾向画家局限在纯粹自我的小圈子不能自拔。因此,笔墨情趣本身的研究,并不能使文人画倾向的油画家走出小趣味。应该说,一开始文人画的精神诉求在美学上具有极高的价值,与西方抽象主义、表现主义有着一脉相承的精神性。只不过走到了后期,隐逸的情怀影响了文人画的发展前景,也影响了中国文人的判断,“逃避”“与世无争”是中国文人一种软弱的表现,儒家的入世精神与道家的避世精神在中国文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而西方的抽象表现、表现主义、新表现主义积极参与社会批判,对人文社会的审美功能做出了积极的调整。今天,批判性成为判断一种文化是否成熟的标志,西方逐步建立起艺术评论、艺术家、画廊、美术馆整个艺术系统的评价体系,批判性以及批判意识成为其中重要的一环。油画文人画倾向代表着中国当代油画的一种潮流,有越来越多的油画家加入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与整理。但应当指出的是,画家在对传统追根溯源的同时,要积极地把握时代的诉求,也就是具有当代性,不能沉迷于笔墨情趣而丧失对文化的判断。一切文化都是在发展变化中的,在当代全球化的语境中,任何一种文化血脉与模式都面临着时代的挑战与更新。
结语
综上所述,具有油画文人画倾向的画家群体并不能成为中国油画的核心力量。在当代艺术风起云涌的今天,缺少了批判性对于画家来说等于失去了当代性。笔者认为,对于这种倾向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与社会性的思考。
在油画绘画中灰色作为一种中立色彩,从古典技法的视觉灰到现代油画中的灰色调表现都体现出灰色丰富的表现力。灰色不仅作为塑造型体的灰色面,而且能够加入白色来提升明度,获得其他颜色相近似的颜色体系。灰色的品格是内敛的,同时在不同的环境中千变万化,所表达的情感显得稳重而随和,充满着丰富的表现力。本文通过对灰色在绘画艺术中的应用以及艺术表现技法进行分析,探讨绘画艺术中灰色的应用技巧。
一、灰色的艺术魅力
(一)模糊性
灰色在颜色的属性上具有典型的模糊性。从颜色的本质上看,灰色没有色彩上的倾向,只是介于白色和黑色两色之间的一种中立色彩,没有其他颜色那样的纯度和明亮度,难以分清颜色的界限和属性,成为模糊性的典型代表色彩。灰色正是由于自身的模糊性,中和了纯度和明度的尖锐感,在油画中给人以一种视觉上的协调感,能够让整幅画之间的色彩完整的搭配。例如维米尔的《带珍珠耳环的少女》,在绘画中珍珠的边缘色彩就是用暗灰色。再如委拉斯凯兹的《宫女》中公主圆润的脸庞使用的就是浅灰色,这样表现出色彩显得具有神秘的艺术气息。画家们利用灰色的模糊性将绘画作品中的空间和光影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得其他的人和物之间充满着立体感和协调感。
(二)调和性
在创作油画的过程中色彩的协调作为绘画表现力的关键部分,稍微有一些偏差就会使得绘画作品失去自身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一些世界著名的油画作品中,有些作品十分的鲜艳和明亮,但却给人以舒适的感觉,这主要得益于其中灰色色彩的合理运用,舒缓了其他颜色带来的紧张和烦躁的情绪,给观赏者以心理上的调和。因此在绘画作品中人们总是不自觉的追求色彩上的协调性,将灰色放入到色彩鲜艳颜色中,起到一种调和中立的作用。根据绘画的需要能够时明时暗、忽隐忽现,渗透在绘画的各个过程中,生成不同的审美感受,时而给人一种内敛的感受,时而给人一种弥散的、丰富的表现,并在人们的心中留下深刻的艺术印象。例如德拉克罗瓦的《但丁之筏》中,在鲜红色、蓝色以及白色之间渗透暗灰色;光与影、明与暗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将动感的色彩呈现给欣赏者,给人以一种和谐的感受。
二、视觉灰色在油画中的技法表达
(一)古典油画中视觉灰色的应用
绘画色彩从西方文艺复兴到后印象主义以来的艺术思潮中其语言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艺术家们借助透视学、解剖学等科学规律对形体进行写实的描绘,能够通过自身的理性认识形成自身绘画的独特风格和特征。在探索绘画的色彩语言和表现手法上,画家们注重色彩对画面表现力的塑造,从灰色色彩的应用上能够体现出画家们敏锐的观察力。视觉灰色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将绘画作品中的色彩灰度表现出来,达到令人震撼的视觉效应。罩染是油画常用的绘画技术,主要是利用光的折射和反射原理,在油层的堆积中将下层的透明颜色折射到欣赏者的眼中,实现光线与色彩之间的相互融合,达到视觉上的艺术效果。罩染这一油画绘画技法的应用能够在画面中将明暗对比清晰的显示出来,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景物固有的颜色。在画面中能够让人们用肉眼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呈现出一种空间感。画家伦勃朗是著名的光影色彩的捕捉大师,他创作的绘画作品中关于圣徒的故事系列中,将人物刻画的层次分明,给人一种深层的内在感受。画家们通过自身的观察和理性认识,能够对事物进行熟练的描绘后再利用视觉灰色这一创作技法传递出一种高度的真实感觉,在模仿自然事物时表现出深刻的优势。画布作为一个二维的平面,能够在表面上叠加出三维空间的立体感,让画面中的空气都被刻画出来,主要是通过透明色从远到近的视觉感受所表现出来的效果,具有高度的临摹效果。17世纪欧洲著名的画家彼得保罗鲁本斯,他的绘画作品充满着巴洛特的艺术风格,在画面的亮色部分喜欢使用不透明的颜色进行填充,在鲜艳的色彩上表现出轻薄的透明暗灰色,显示出画家自由的笔触。在他的著名作品《小孩头像》中,采用视觉灰色,构图比较对称,恰当的运用灰色刻画出一个有秩序的空间结构,在色彩上富有层次感。在小孩脸部表情的刻画中表现得十分生动,光源中主体人物色彩之间形成了鲜明的明暗对比,背景使用灰色和黑灰色衬托出小孩主体的艳丽,中和了主体的鲜明色彩,达到画面的相互协调,使得人物富有立体感和层次感。将人物的表情和精神面貌捕捉得十分到位,显示出画家深厚的绘画能力。
(二)印象派油画视觉灰色的应用
印象派的油画作品采用鲜艳的纯色搭配,虽然使用颜料进行涂层,但仍旧显得十分的厚重。印象派的油画作品从形体写实逐渐转化为色彩写实,通过感官色彩的独立再现表现出艺术形式和色彩语言。印象派的绘画减少了视觉灰色的技法,运用直接色彩绘画的技法,将中间色调节的十分柔和,在灰色要素的运用上十分的甜美。马奈作为印象主义的奠基人,在绘画上直接使用色彩,善于观察事物的瞬间特征,将颜色直接且迅速地涂在画布上,在光线的表现上显得十分协调,实现了冷暖色调的相互协调,其中在绘画中将灰色的价值发挥到了极致。灰色的运用使得画家们更加注重灰色的明度和纯度在提升色彩方面的效果。例如马奈的《吹短笛的男孩》中,描绘出一个近卫军乐队中的少年吹笛的形象,在整幅绘画作品中,实现了色彩上的完整统一,更加注重人物个性的凸显和刻画。主体人物使用大色块来表现,少年的上衣使用黑色表现,裤子使用红灰色表现,平涂的手法占据着大部分的创作,使红色和黑色相结合表达出一种典雅、庄重的气质。帽子使用黄色点缀,加上扣子的古铜色给人一种温暖和厚重的感觉,整体上看上去简洁庄重。在整个绘画上使用灰色为主色调,使人们在鲜艳的视觉中不会感觉到烦躁和错乱。印象主义的画家在视觉真实的写实技巧方面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并且将色彩推到了一个比较客观的方面上。法国的画家雷诺阿在他早期的作品中表现出丰富的色彩。在18世纪中期以后,他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将绘画的注意力转移到了人物的特点和肖像上,并且以自己独特的观察角度,坚持自己的创作手法。在他的画中仿佛漂浮着会动的浮沉颗粒,在色彩和光线下显得熠熠生辉。《包厢》作为雷诺阿的代表作,该幅作品中以黑色和白色为主,加上青灰色来点缀,整幅画构成了温馨的暖色调,将包厢中的完美气氛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在物体与环境的交汇处使用小笔触让色彩交汇在一起,出现了丰富的层次感,显得十分的厚重。使用粗黑的线条与白色线条,相间浅灰色的线条,让画中的贵妇显得光彩夺目。贵妇身后的绅士使用黯淡的灰色将两人形成鲜明的明暗对比,突出了画面的美感。在阴暗交错中突出画中的光影。
(三)现代表现油画中视觉灰色的应用
意大利的画家乔治莫兰迪作为现代表现油画的优秀代表画家之一,他的绘画风格给人一种秩序美感。在他的油画中能够看到意大利教堂笔画的影子,在色彩上深受乔托等人的影响,能够直接运用色彩绘画,并且结合环境因素体现出绘画中朴素的美感。在莫兰迪的作品中能够让人们感受到静谧的感觉,并且能够体会到他深层次的艺术情感和追求。在莫兰迪的作品中经常出现一些瓶瓶罐罐,在绘画中他不使用反光和调节技法,而是通过使用浅灰色向欣赏者传递一种独特的视觉感受,使这些瓶瓶罐罐表现的优雅且朴素。在画面上他弱化了静物的光影体面,构图中的元素十分的简洁典雅,让整个画面显得十分的单纯且朴素,带给人一种清新雅致的感受。如在他的《静物》中,他使用大量的浅灰色的线条和错落有致的灰色轮廓,能够让静物显得如同雕塑一般,画面中巧妙的结合光、影、形、色,表现出深厚的色彩感,达到了高度的和谐和统一,整个画面显得十分的优雅。他的画中灰色的使用能够给人一种自然轻松以及淡泊的感受,让人们充满对真实自然的向往。吴冠中作为近代中国画坛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在灰色的应用上让画面表现的十分的朴实和典雅,画面的意境通过银灰色和素白色来表现,把握画面的灰色基调的同时,又能够注重画面意境的表达。吴冠中的风景画较多,在绘画中不仅注重意境的表达,还注重画面的视觉形式,提升了画面的形式和意境之美,实现形式和色彩之间的高度融合和统一。1994年吴冠中的《思蜀》问世,在画中使用大量的灰白色,与中国传统绘画的留白十分的相近,能够使用灰白色色调将画面中的情调表现出来,表达出画家心中的宁静和祥和。画面中黑白灰三色富有结构和层次,并且使用点线面三者的结合使得绘画更具有现代感和形式感,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在追求视觉效应上将东西方的艺术形式相结合。
三、结语
灰色作为油画中的中立色彩,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和画家自身的情感状态表现出不同的运用方式。灰色作为和谐色彩,在绘画作品中时而表现得饱满简洁,时而表现得内敛朴素,达到绘画作品中色彩的高度协调和统一,给人以丰富的审美享受。
引导语:开题报告的综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2017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本,欢迎大家阅读。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及对我国当前外交战略的启示
一、立题依据(国内外研究进展或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等)
选题背景:邓小平是我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始终遵循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实质,立足于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基础,以他的高度智慧从战略高度和理论高度把复杂的国际关系的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创建了一套比较丰富、系统、全面的外交理论和思想。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博大精深,是我国外交工作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方针,对我国当前外交战略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我们要坚定不移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的外交战略思想。
研究意义:邓小平的外交战略是邓小平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他继承了毛泽东在外交上的优秀思想,结合周恩来的外交主张,进一步提出了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外交战略。从一国两制到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每一个外交战略都为中国外交史填上了更为出色的一笔,也使现在的中国即使面对着纷繁复杂的国际社会依然能在这些战略思想的指引下找出适合中国的外交之路。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其内容博大精深,是我国外交工作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方针,对我国当前外交战略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实现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的当代价值是当代中国人肩负的历史使命。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预期目标
主要内容:
第一,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内容体系;
第二,当前我国外交战略的新形势;
第三,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对当前我国外交战略的启示。
预期目标:
完成对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的基本梳理,了解当前我国的外交形式,并分析邓小 平外交战略思想对当前我国外交方针的启示,更好的发挥的发挥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的当代价值,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之路。
三、研究方案(思路)
首先,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了解邓小平的外交战略思想,尽量做到收集资料的完整、全面,减少片面、主观因素。
其次,对当代中国的外交战略方针进行分析、整理。
最后,研究邓小平的外交战略思想对我国当前外交战略的影响。
四、论文进度安排
1.20xx年1月8日3月1日:收集材料,确定选题,再次收集材料
2. 20xx年3月1日20xx年3月20日:撰写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3. 20xx年3月30日:进行开题报告
4. 20xx年3月30日20xx年4月25日:撰写论文,确定初稿
5. 20xx年4月25日:论文中期检查
6. 20xx年4月27日20xx年5月2日:论文修改,一稿,二稿,三稿
7. 20xx年5月4日:论文定稿
8. 20xx年5月5日:论文提交
9. 20xx年5月15日: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邓小平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 胡xx.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2012-11-09(03)
[6]顾德欣:《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研究》[M],国防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田克勤,武国友?面向21世纪中国的发展战略问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6)?
[8] 谭飞. 新时期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研究[D]. 西南政法大学, 2012.
[9] 杨健. 邓小平的外交思想及对中国当前外交的指导[J]. 理论前沿, 2005(7).
[10] 叶自成. 在新形势下对邓小平[J].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4(11).
[11] 田克勤. 邓小平对当代中国发展的战略思考[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1).
[12]外交部档案馆编:《伟人的足迹邓小平外交活动大事记》,第33、139页。
[13] 吴白乙.对中国外交重心与周边秩序构建的几点思考[J],《当代亚太》,2009.1
[14]任晓.2008:成功应对危机的中国外交[J],《当代世界》,2009.1
[15]石明.评邓小平外交思想对建设和谐世界的贡献[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3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92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