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调查报告格式
考古调查报告该怎么写?下文为大家整理了考古调查报告格式,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年9月18日,新学期开学第三周的周五下午,经过前期的组织和准备,初二年级“考古——走进历史”兴趣小组如期开课。来自初二年级的23位同学满怀着希望和热情,兴致勃勃地参加了小组的第一次活动,对考古具有浓厚兴趣和丰富知识的学校党总支赵书记作为指导教师之一,承担了第一次活动的主讲教师,赵书记特意从山大历史文化学院借来了有关考古知识的书籍、有关山东地区史前考古的一些考古报告、从山大附中史地教室搬来了一些考古实物资料:如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石刀、石斧、石铲)、古人类的牙齿化石、龙山文化的黑陶等,他一边给学生讲解考古学的一些基本常识、文物知识、文物保护知识、田野考古发掘知识、采集标本知识、采集标本编号、绘图、记录、整理等知识,一边让学生翻阅图书、触摸考古实物,还不时地引导学生就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热烈、欢快、活跃、和谐的气氛中,学生们很快度过了第一次活动。
为了了解兴趣小组成员的基本情况、兴趣爱好,了解他们对兴趣小组活动方式的意见、对第一次活动的感觉,更为了调整下一步的活动方案,我们在活动即将结束时,对小组成员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如下:
1、你对下列哪一段历史最感兴趣?
A、中国古代历史 B、中国近代史
C、中国现代史 D、世界历史
2、经过初一年级一年来历史课的学习,你对中国古代历史中哪一时期的历史最感兴趣?
A、夏商西周的历史 B、秦汉时期的历史
C、隋唐时期的历史 D、宋元时期的历史
E、明清时期的历史
3、你对下列哪一方面的考古知识最感兴趣?
A、青铜器 B、漆器 C、瓷器 D、古钱币
E、玉器 F、古代建筑 G、史前考古
H、其它,请你具体填写 。
4、你对参加考古兴趣小组的态度怎样?
A、很感兴趣,主动参加 B、兴趣一般,主动参加
C、出于好奇参加 D、没有合适的小组,才参加的
5、你对考古学的有关知识持什么态度?
A、很感兴趣 B、比较感兴趣
C、兴趣一般 D、不感兴趣
6、我们的考古兴趣小组要组织同学就自己感兴趣的考古知识或者自己参观过的文物古迹进行组内展示讲解,你愿意报名参加吗?
A、很愿意 B、作为任务,参加也可以
C、不愿意参加
7、你喜欢考古兴趣小组的哪种上课方式?
A、教师讲解 B、学生讲解
C、参观野外考古发掘现场 D、参观历史博物馆
8、你对考古兴趣小组的第一次活动感觉怎样?
A、满意,请说明理由:
B、不满意,请说明理由:
9、你为什么选择参加考古兴趣小组?
10、你在考古兴趣小组最希望学到哪些方面的考古知识?你希望的考古兴趣小组的课堂是怎样的?请你写下自己的想法。
23位小组成员全部参加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我们了解的情况如下:
一、由于参加兴趣小组的同学都来自初二年级,他们刚刚学完了中国古代历史,因此60%的同学对中国古代历史感兴趣,30%的同学对世界历史感兴趣,个别同学对中国近现代史感兴趣。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很多同学对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都感兴趣,比较突出的是有60%的同学喜欢隋唐时期的历史,各有30%多的同学喜欢夏商西周的历史、秦汉时期的历史和宋元时期的历史,也有26%的同学喜欢明清时期的历史。
二、几乎所有参加兴趣小组的同学都对考古学的有关知识很感兴趣、对参加考古兴趣小组很感兴趣,只有个别同学表示比较感兴趣或兴趣一般,但是所有同学都是因为感兴趣而主动报名参加的兴趣小组,有的是对历史这门学科感兴趣、有的是对考古知识、特别是野外考古感兴趣、有的是对历史课感兴趣,从而主动参加兴趣小组的。
三、小组成员对考古知识的兴趣比较广泛,每一位同学都对多项考古专题知识感兴趣,排在最前面的是古代建筑、瓷器、古钱币,其次是青铜器、玉器、史前考古,还有部分同学对漆器、化石、古代服装、古文字、文物鉴定感兴趣。
四、100%的兴趣小组成员都对考古兴趣小组的第一次活动感觉满意。
五、关于考古兴趣小组的活动方式,23位成员中有22人选择喜欢“参观野外考古发掘现场”,有9人还选择了喜欢“参观历史博物馆”,只有6人选择“由教师讲解考古知识”。学生们喜欢的考古兴趣小组的课堂是活跃的、多交流、多互动的,不要太死板、不要太枯燥,最好能到考古发掘现场参观、到野外活动,实地了解什么是考古,怎样进行考古。
结合第一次活动情况和问卷调查情况,反映出的问题及对策:
一、今年参加考古兴趣小组的同学自身素质较高,他们普遍对历史知识特别是中国古代史知识较感兴趣,对考古知识和参加考古兴趣小组很感兴趣。在问到“你选择参加考古兴趣小组的理由”时,学生们都是因为喜欢历史、喜欢考古知识而主动参加的,也有个别学生因为喜欢历史课而选择参加的。他们都是因为感兴趣而主动参加的,因此,上课时,学生们的参与热情高、积极性强、精神状态好。
二、小组成员对考古知识的兴趣比较广泛。通过调查得知,多数学生不只喜欢一个方面的考古知识,而是对各类考古知识都比较感兴趣,兴趣广泛,依次是古代建筑、瓷器、古钱币、青铜器、玉器、史前考古,还有部分同学对漆器、化石、古代服装、古文字、文物鉴定感兴趣。这给小组下一步开展活动提供了依据,我们将根据学生们的喜好,选择学生们最感兴趣的古代建筑、瓷器、古钱币、青铜器开展专题性的考古知识讲座。
三、兴趣小组的全体成员都对考古兴趣小组的第一次活动感觉满意。经调查得知,小组全体成员都对第一次活动感到满意,他们认为第一次活动的内容丰富、充实、有趣,有些知识还与学生的生活贴近,可激发学习兴趣;指导教师亲切、和蔼,课外知识特别是考古知识丰富,课堂上既有教师的讲解,又有同学的'积极发言,气氛特别好。特别是第一次上课准备充分,赵书记专门山大历史文化学院借来了相关的考古报告、书籍,还从学校史地教室搬来了相关的文物实物,讲解的同时学生可以触摸到这些远古的实物、考古学家们的考古报告,使学生们非常兴奋,学生们认为收获很大。
四、学生们喜欢活跃的、形式多样的上课方式。为了有针对性地组织兴趣小组的活动,我们特意就上课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除1人外,其余22名同学都喜欢“参观野外考古发掘现场”,有点同学提出来愿意到考古现场进行实地考古发掘,了解怎样进行考古发掘的?还有9名同学表示喜欢参观历史博物馆,近距离地观察文物、了解相关的考古知识。针对这种情况,指导教师决定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一次参观野外考古发掘现场或者到章丘城子崖遗址实地参观。
学生们普遍希望兴趣小组的课堂气氛活跃,不要太死板、太枯燥。为此,我们准备组织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考古知识或参观过的文物古迹进行组内的展示讲解,采取学生主动报名、教师指导的办法。我们调查了学生们的意见,23人中有21人很愿意报名参加,其余2人也表示“作为任务,参加也可以”,第一次课后接着就有7班的两名同学报名参加。这反映出学生们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非常强,他们愿意就自己喜欢的考古知识与同学分享。
我们也认为,组织考古兴趣小组活动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考古知识,而是要激发学生对考古知识的兴趣和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兴趣小组的各项活动,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组内的展示活动,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资料、利用资料的能力,学生敢于在组内给同学讲解,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等。
学无止境,教学相长
根据对考古兴趣小组成员的调查,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史前考古知识感兴趣,因此,“考古——走进历史”兴趣小组的第二次活动内容就选定了与山东地区历史发展有关的“大汶口文化”。看到赵书记有外事接待活动等学校工作很忙,于是我主动承担了这次活动的主讲。尽管自己是历史专业毕业,对考古又具有浓厚的兴趣,但是真正让自己担任主讲,心里还是没底,好在赵书记的办公室就在对门,不懂的问题可以及时向他请教。几次向赵书记请教、商量,终于定下了活动的大致框架、主要内容、活动形式等。接下来就是备课了,我用了两个晚上的时间,先是研究了赵书记上一期讲课的课件、抱着厚厚的字典查阅了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大量的陶器的名称,又用了两个上午的时间通过网络查阅了一些关于大汶口文化的资料和研究论文,直到周五下午上课前的最后时刻,才算是把课件最后定稿,自信已经对大汶口文化了解很多了,便胸有成竹地走进了活动现场。
孩子们的兴致依然很高,对这一次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初二、七班的王迎雪同学还带来了当天的《齐鲁晚报》的“青未了”版面,上面恰好有与大汶口文化相关的陶器造型、早期文字等内容。学生这种关注热点问题、及时联系所学知识拓展视野的精神,让我倍受感动。尽管备课充分,自学了很多考古学的知识,但是一旦讲解起来就露出了知识储备的不足,什么泥制陶、夹砂陶、手制法、轮制法,根本不能驾轻就熟地给学生讲解,好在赵书记在旁边,及时地给学生解释,一面旁征博引,一面拿出带来的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碎片给学生观看,通俗的语言、形象的解释,不仅让学生们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我也感到长了不少知识。在讲到一件猪型造型的陶器和一件狗型造型的陶器时,王迎雪同学从她带来的报纸上找到了相同的陶器和相关的介绍,并与同学一起分享了这些知识。赵书记及时引导学生思考:从这些陶器的造型来看,你能了解到大汶口居民怎样的生活?学生们纷纷发言,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活动的最后,我给学生展示了两件大汶口文化出土的陶尊,上面有一些简单的刻画符号,学生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想和识读,一些反应快的同学立即就联想到了山大附中的校标图案,是的,我们的校标就是借鉴了大汶口文化陶尊上面的刻画符号,校标的设计者恰好就是赵书记,赵书记给学生们展示了山大附中的校标图案,并对比了陶尊上面的刻画符号,解释了校标的含义,一下子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学生们特别受启发,情绪激动,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通过和学生们一起探讨大汶口文化、一起聆听赵书记对考古专业知识的讲解,使我深深感到学无止境,教学相长。
在本学期兴趣小组活动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又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本学期考古兴趣小组开展活动情况的看法、参加兴趣小组的收获等。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所有的学生们都对考古小组的活动感到满意,他们认为考古小组的活动内容生动有趣、能开阔视野,使自己了解到了许多原来不知道的历史知识。本学期考古小组的最大特点是组织了多次学生担任讲解员的组内展示讲解活动,我们动员考古小组的成员就自己感兴趣的考古知识或者自己参观过的文物古迹进行组内展示讲解活动,先由学生提前报名,提前准备课题、准备资料,整理展示课件和讲解提纲,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学生进行修改,最后定稿。总共有五次学生的展示讲解,先后有九位同学组成五个小组进行讲解。考古小组的所有成员都认为学生们的讲解生动有趣、内容丰富、能够拓展学科知识视野,很受学生欢迎,很多学生表示也希望参加这样的展示活动。大部分同学对讲解非常精彩的“玉器”、“悬棺之谜”、“中国墓葬”、“三星堆文化”最感兴趣,他们认为这些讲解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增长了他们的见识,丰富了自己的业余生活。参加讲解的九位同学收获最大,他们在准备讲解的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整理资料和制作课件的过程使每一位同学都得到了提高,通过讲解,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了自己的自信。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学生们特别喜欢到野外参观野外考古发掘现场或者参观历史博物馆。由于本学期一些特殊情况,原先安排的野外参观取消,学生们非常期盼,又非常失望,在问卷中表示出了强烈的愿望。
结合本学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情况和学生们的问卷情况,对下一步考古小组开展活动的启示是:
一、尽量组织学生参加一次到野外考古现场的参观活动,让学生们现场了解、体味什么是考古?考古是干什么的?怎样进行考古发掘?也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
二、考古小组的活动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教师可以做指导者、组织者。
三、活动的内容可以不拘一格,只要学生喜欢就可以,具体内容可以由学生选择和决定。
高考古诗鉴赏的答题格式
“古诗鉴赏的答题格式”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形象:身份+性格
例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如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词人在词中刻画了怎样的艺术形象?
〔简析〕上片写身份,写人物神态,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下片写性格,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着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二、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布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意象。 〔简析〕涓涓细流不辞辛苦,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表层含义)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深层含义)
三、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
例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从诗中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简析〕通过“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四、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例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简析〕“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真)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五、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简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人炼字妙用的理解阐释。作者用一个“闹”字,不仅让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六、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①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此诗作于天宝年间,作者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简析〕“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比喻修辞格的运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报国无门的伤痛,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
七、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例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漫成一绝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美景。
〔简析〕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蜷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光笼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八、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简析〕(1)修辞方法: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九、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例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偶成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试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这首诗。
〔简析〕这首诗描绘了风和日丽的春天景色。一二两句写景:天空中有淡淡的白云、柔和的春风、和煦的日光,地上有红花、绿柳、碧水。上下辉映,生机盎然。三四句抒发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偷闲学少年”,平淡之中寓深意,表达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 对古代诗词的鉴赏可分为三个阶段:感知、感触;鉴赏、评价;总结、表述。
一、感知、感触
感知、感触,就是读诗、读懂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有古典诗词知识积淀
1.了解古典诗歌的发展变化。
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变化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及其特点,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的脉络;既要对各个时期的诗歌总体风格有所了解,还要对各个时期的(特别是唐宋时期)、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2.掌握诗歌类别及其特点。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因此,分清诗歌类别往往是理解和鉴赏诗歌内容的一个突破口。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风(古体诗)、格律诗(近体诗);按字数,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即事咏怀诗、咏史诗等。而词按风格,又可分为豪放派、婉约派等。
3. 把握诗歌的主要特征。
即诗歌高度的概括性,生动的形象性,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音乐性。
4.强化格律意识
古代诗歌,多数讲究格律,所以必须强化格律意识,对诗词的平仄、对仗、韵脚、词牌等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5.熟悉古典诗词鉴赏常用名词术语
⑴评价主旨类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 、含蓄蕴藉等 。
⑵分析手法类
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直抒胸臆 、托物言志、 象征、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寄寓 、寄托、衬托 、烘托、渲染、侧面描写 、对比、 起兴 、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
(3)语言特点类
勾勒、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惟妙惟肖、体物入微、穷形尽态(相)、富有哲理 、淋漓尽致、行云流水、形神兼备、简洁 、浅显、明快、明白、通畅、平淡、无奇 、质朴清新 、淡雅、词藻华丽等 。
(4)风格类 沉郁顿挫 、豪放、雄浑、旷达、沉郁、苍凉、冲淡、低沉、悲慨、苍劲、舒缓、悲凉、俊爽、等。
(5)文章结构
做铺垫、埋伏笔、呼应、浑然天成等。
(6)行文技巧类
虚实相生、水乳交融等。
7.掌握修辞方法在诗歌中运用的特点
诗词常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借代、双关、互文、等。
其次,读懂诗要注意运用方法
(1).借助题目、作者、注释。
题目是切入点。古诗的题目很讲究,它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我们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从题目入手,我们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
作者:确定朝代、风格,为后面分析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作铺垫。 注释:可以了解作品创作背景。
(2)、学会从内容上分类鉴赏诗歌。
古代诗词的分类
古代,浩如烟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歌,数量之多,题材之广,令人赞叹。但就其内容而言,大体可概括为:咏史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抒怀诗等。
掌握各类诗的特点极其方法。(具体鉴于篇幅,不赘述)品茗》大
3.借助背景
诗歌鉴赏不应忽视对其背景的了解。这里所说的背景,包括诗人所处的社会时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张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方面,对诗人的诗歌创作往往有着直接的影响。因而,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就应当借此来理解诗歌、把握诗歌。
4.注意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这样就不象叙事性作品那样有过多的细节描写。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同样不能忽视了其中的细节描写。
5、注意作者的“逻辑思维”。
古典诗词人们一般能注意到其中的形象思维,并对此加以充分的分析,而忽视了对作品进行必要的逻辑思维的分析理解,从而在某些时候不能全面客观地鉴赏出作品的真正意蕴。形象
思维不能排斥逻辑思维,而且必须以逻辑思维为基础。
6.注意作品中的“典故”运用。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我们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有些时候要是不能正确理解其中典故的含义就直接影响对整个作品的鉴赏。所以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一般而言,古诗词中的用典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形。
点化前人语句。点化不同于直接引用,而是将前人语句消化后用自己的话写出。 明用历史故事。在引用历史故事时,明白地指出是何人何事,这是明用
暗用历史故事。比明用隐蔽,因为没有明白地指出是什么,所以难以一眼看出。如果知道所用的历史故事,便能读懂诗词;反之,便要大伤脑筋了。
反用历史故事。明用和暗用历史故事,都是正用其意,反用历史故事,则是反用其意。
二、 鉴赏、评价
1.把握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诗歌的意象:
诗歌的意象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
(一)象征性意象
(二)比喻性意象
(三)描述性意象
(四)通感性意象
2.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所谓“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
(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一般的短评写作时要注意先“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面对这个论点进行分析论证。其他三个方面的鉴赏和评价一般也使用这个思路。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围绕“这个”论点来写。初学者往往失却重点,在简短的文字中写到各方面的内容。
鉴赏诗人形象的思路与其他文学作品中的方法一致,一般从其“社会地位”“思想意识”“性格特征”等方面入手。但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不宜出现这些字眼,我们在这时借用的是它的方式和思路。
3、 鉴赏作品的语言
诗歌的语言主要特征有:凝练性、形象性、情感性、跳跃性。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而这几个方面往往是合为一体的。
4.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指诗人在借助语言文字塑造艺术形象时,灵活运用一般创作规则和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手段。主要考查艺术特色和表现形式。
(1)抒情方法。
抒情方法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主要手段有借景或物抒情,借人或物言志,另外还有融情于景、怀古伤今和即事感怀等。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5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