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
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的区别
开题报告主要是讲解为什么要选这个题目和准备怎样来写这篇论文,而文献综述主要是讲在你所写的这个课题原来有过哪些人写过哪些研究,而且一般文献综述包括在开题报告里是开题报告的一部分,但二者侧重点不同。
一般学校会给出开题报告的格式,那么文献综述是怎样的格式呢?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
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
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
因此,应认真对待。
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范文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技术经济 班
设计(论文)题目: 资本运营及某某企业资本运营的案例分析
指导教师:
200 年 4 月 21 日
目 录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题目
2所选论题的背景情况,包括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概况
3本论题的现实指导意义
4本论题的主要论点或预期得出的结论、主要论据及研究(论证)的基本思路
5本论文主要内容的基本结构安排
6进度安排
文献综述
1 资本运营运作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结论
1.1资本运营的涵义
1.2资本运营相关理论综合
1.2.1资本集中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2.2 交易费用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2.3产权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2.4规模经济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3资本运营的核心——并购
1.3.1概念
1.3.2西方并购理论的发展
1.3.4并购方式
1.4研究课题的意义
2目前研究阶段的不足
参考文献
1论文题目
资本运营及某某企业资本运营的案例分析
2所选论题的背景情况,包括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概况
企业资本运营是实现资本增值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
纵观当今世界各大企业的发展历程,资本运营都起到过相当关键的作用,并且往往成为它们实现重大跨越的跳板和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
在我国,近年来不少企业也将资本运营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并获得了成功。
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了重视生产经营、忽视资本运营的瓶颈,认识到资本运营同生产经营一起,构成了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
可以预见,资本运营在我国企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特会越来越大。
本文以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 WTO为背景,比较全面描述了国内外资本运营的现状,深入地剖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对策,以及对于国外资本运营经验的借鉴和教训的吸取。
在研究领域发展方面,国外对资本运营的研究和运用都多于我国。
在中国,资本运营是一个经济学新概念,它是在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背景下产生的,也是投资管理学科基础的理论学科。
资本运营是多学科交叉、综合的一门课程。
它是将公司财务管理、公司战略管理、技术经济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综合起来,依托资本市场相关工具,以并购和重组为核心,以企业资本最大限度增值为目标,通过资本的有效运作,来促使企业快速发展的一种经营管理方式。
资本运营概念虽然产生时间短,但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广泛地进行资本运营。
事实证明,如何有效依托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营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正因为如此,资本运营课程在我国研究也比较热门。
3本论题的现实指导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资本运营观念在不断影响着企业管理者们。
在资本运营的大潮面前,许多企业也在跃跃欲试。
但从我国资本运营的实际来看,进行资本运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同时,国内企业也要面对跨国企业的挑战。
要搞好资本运营,必须先去了解和认识资本运营。
本文就是针对上述现实,充分考虑到国内企业的实际情况,对资本运营的内涵、形式、核心、企业并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研究。
对企业开展资本运营提供依据和参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本论题的主要论点或预期得出的结论、主要论据及研究(论证)的基本思路
本文主要介绍资本运营国内外发展、趋势,以及资本运营的相关理论内容综述。
重点分析和探讨资本运营核心——并购的模式、动因、效应分析,并通过国内外资本运营历程分析我国资本运营发展趋势。
最后通过企业并购案例说明资本运营的过程及总结资本运营重点把握的要点和技巧。
预期通过本文对整个资本运营在企业管理运营中的重要性、特点、操作、评价过程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同时对资本运营中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观点。
本文理论部分主要参考金融投资类、经济类报刊杂志;以及图书馆中大量有关资本运营与企业并购方面的书籍;投资学教材与参考书和教学中老师对资本运营模式的总结与案例分析;另外,指导老师在研究过程中会提供较大量的参考资料。
5本论文主要内容的基本结构安排
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三块:第一部分为理论部分,主要介绍资本运营及其相关的概念、资本运营的特点、形式、国内外发展状况及重组、并购的相关理论。
第二部分重点介绍资本运营的核心——M&A,并通过一个案例分析说明资本运营的全过程、特点和技巧。
最后一部分主要总结全文,对资本运营的发展趋势、特点做一分析和总结。
文章在阐述理论问题紧扣what—how—why,并加以背景的介绍,使文章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性。
6进度安排
本文从去年11月份确定研究题目后,12月到今年3月份主要进行相关理论、文献和案例的收集、整理。
从3月到4月初完成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和前期正文的编写。
计划到4月底完成初稿,并交给指导老师审核、修改。
争取5月中旬完稿,并进行论文答辩的准备。
开题报告范文 ·英语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会计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
摘 要:从理论上讲,企业都在进行两种经营:一种是所谓产品经营;而另一种为资本经营。
一般说来,企业、特别是大企业都不可能没有资本运营,只是程度大小的问题。
所谓产品经营,就是企业围绕产品与服务等主要业务,进行生产(含服务)管理、产品改进、质量提高、市场开发等一系列活动。
而企业的资本运营,是指企业通过对资本大街够、融资和投资的运筹,以谋求实现在风险与赢利之间的特定平衡,争取企业资本增值最大化。
关键词:资本运营;并购
1 资本运营运作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结论
1.1资本运营的涵义
在论述资本运营前,有必要把产品运营说一下。
从理论上讲,企业都在进行两种经营:一种是所谓产品经营;而另一种为资本经营。
资本运营与产品经营就有联系也有区别。
一般学术界定义产品经营(生产经营)是以物化为基础,通过不断强化物化资本,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获取最大利润的商品生产与经营活动。
(张铁男,企业投资决策与资本运营,2002.4,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有关资本运营的`概念表述各有不同,综合起来可以大体上划分为广义资本运营和狭义资本运营。
广义资本运营是指企业通过对可以支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组织、管理、运筹、谋划和优化配置,以实现资本增值和利润最大化。
广义资本运营的最终目标是要通过资本的运行,在资本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资本增值和获取最大收益。
广义资本运营内涵广泛.从资本的运动过程来看,资本运营涵盖整个生产、流通过程,既包括金融资本运营(证券、货币)、产权资本运营与无形资本运营,又包括产品的生产与经营。
从资本的运动状态来看,既包括存量资本运营,又包括增量资本运营。
存量资本运营是指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股份制改造等产权转移方式促进资本存量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
增量资本运营是指企业的投资。
狭义资本运营是指以资本急剧增值和市场控制力最大化为目标,以产权买卖和“以少控多”为策略,对企业和企业外部资本进行兼并、收购、重组、增值等一系列资本营运活动的总称。
资本运营的总体目标是实现资本增值和市场控制力最大化。
具体目标是加快资本增值,扩大资本规模,获取投资回报。
提高企业的市场控制力和影响力,优化经营方向。
狭义资本运营主要研究的是存量资本的配置,具体运营方式包括股票上市、企业、企业联合、资本互换、产权转让等。
1.2资本运营相关理论综合
在资本运营理论研究过程中,有许多学者将它与其他经济学理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和研究。
深刻分析资本运营产生的原因和作用的原理,从理论的高度掌握资本运营的精髓,有助于增强我们进行资本运营的自觉性,提高资本运营的技巧。
1.2.1资本集中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在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世界还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企业并购浪潮:但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发展规模的深入分析,马克思非常敏锐地抓住了资本集中这一重大问题,并且建立了资本集中型论。
在《资本沦》中.马克思首先论述了生产集中,并指出生产集中包括了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在文中,他还提到了“规模经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等。
马克思关于资本集中的机制的理论论述,是完整的、有力的。
即使在今天,这个由商品市场和经理市场所形成的竞争制度、股份公司制度、金融信用制度和股票市场等几个方面所形成的整体,也的确是资本得以流动、重组乃至集中的最重要的机制。
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是研究生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1. 文献综述
1.1 频率合成技术简介
频率合成是指从一个高稳定的参考频率,经过各种技术处理,生成一系列稳定的频率输出。
频率合成的概念就是由一个或几个参考频率通过一些转换,产生一个或多个频率信号的过程。
频率合成技术一般分为直接式(DS)、间接式(PLL)和直接数字式(DDS)三种基本形式。
早期的频率合成采用直接式的方式,是由一个或多个晶体震荡器经分频、倍频、混频对一个或几个基准频率进行加、减、乘、除运算产生所需要的频率信号,并通过滤波器产出,这是最早的频率合成信号源的方法。
目前该方法仍在使用,主要是因为它频率转换速度、相位噪声低,比较容易实现。
但是该方式涉及的合成器体积过于庞大,而且成本较高,结构复杂、产生任意波形的可控性较低。
间接合成式是基于锁相环的原理,即PLL。
它与前者相比,输出频率的稳定度和准确度都有明显的提高,频谱纯度等性能也有较大改善。
主要是因为信号源的振荡频率被固定在频率计数器的时基上,也就是说以稳定度高的振荡器为基准。
因此,锁相环的输出频率就与基准频率一致,振荡器输出信号和参考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为固定的常数,而且锁相环的突出优点是能够抑制叠加到输入信号上的噪纠。
这是直接式频率合成方法所不能达到的。
PLL还有体积小、性价比较高等一系列优点。
但是PLL技术也有明显的缺点,采取闭环控制,系统的输出频率改变后,重新达到稳定的时间也就比较长,一般为毫秒级,很难满足高频率分辨率与快速转换率同时具备的要求,因此也有明显瑕疵。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从原理上实现了突破。
前两种方法都是通过对基准频率进行运算得出,而DDS技术则是从相位的概念进行频率合成。
它按一定的相位间隔,将待产生的波形幅度的二进制数据存储于高速存储器作为查找表,用参考频率源(一般为晶体振荡器)作为时钟,用频率控制字决定每次从查找表中取出波形数据的相位间隔,以产生不同的输出频率,对取出的波形数据通过高速D/A转换器来合成出存储在存储器内的波形。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的主要优点是输出相位连续、相对带宽较大、频率分辨率很高、可编程、准确度和稳定度都比较高。
DDS技术是利用查表法来产生波形,而通过修改存储在ROM里的数据,就可以产生任意波形。
所以它不仅能产生正弦、余弦、方波、三角波和锯齿波等常见波形,而且还可以根据需要利用各种编辑手段,产生传统函数发生器所不能产生的真正意义上的任意波形
所以,在这里选择DDS技术。
1.2 DDS基本结构
DDS(Direct Di西tal Synthesis)技术设计思想是基于数值计算信号波形的抽样值来实现频率合成的.。
它包括数字器件与模拟器件两部分,主要有相位累加器、ROM波形查询表、数模转换器组成。
其基本框图如下
图1
(1)相位累加器是DDS的核心部分。
一般是由数字全加器和数字寄存器组成,一般DDS的累加器都采用二进制,线性数字信号通过相位累加器实现逐级的累加。
假设累加器字长为N,频率控制字为K,控制时钟频率为fc,系统在同一个时钟下工作,每个时钟周期加法器做一次累加计算。
因为累加器的满偏是2Ⅳ,所以累加一次,相当于做一次2Ⅳ模的运算。
得到的和作为相位值。
(2)波形函数存储在ROM中。
根据累加器输出的相位值,作为地址,寻找存储在ROM中的波形函数的幅度量化值,完成相位到幅值的转换,输出相对应的序列。
(3)数模转换器DAC是DDS中的重要部分。
经过查表以后得到的是离散的脉冲信号,通过数模转换器将转换成为连续平滑的信号。
DDS输出的最高频率主要跟DAC的性能有关。
因为一个正弦周期内采样点越少,越容易发生失真现象。
为了获得较为理想的信号,一般DAC之后都会接一平滑滤波器。
1.3 DDS基本原理
一个纯净的单频信号可表示为:
ootfUtu2sin (2-1)
只要它的幅度U和初始相位o不变,它的频谱就是位于of的一条谱线。
为了分析简化起见,可令U=1,o=0,这将不会影响对频率的研究。
即:
ttftuosin2sin (2-2)
如果对(2-2)的信号进行采样,采样周期为cT(即采样频率为cf),则可得到离散的波形序列:
conTfnu2sin ...2,1,0n (2-3)
相应的离散相位序列为:
nnTfnco2 ...2,1,0n (2-4)
式中:
c
o
coffTf
22 (2-5)
是连续两次采样之间的相位增量。
根据采样定理:
c
off21
(2-6)
只要从(2-3)出来的离散序列即可唯一的恢复出(2-2)的模拟信号。
从(2-2)可知,是相位函数的斜率决定了信号的频率;从(2-5)可知,决定相位函数斜率的是两次采样之间的相位增量。
因此,只要控制这个相位增量,就可以控制合成信号的频率。
现将整个周期的相位2分成M份,每一份为M
2,若每次的相位增量选择为的K倍,即可得到信号的频率:
c
cofMK
TKf
2 (2-7)
相应的模拟信号为:
tfMKtuc2sin (2-8) 式中K和M都是正整数,根据采样定理的要求,K的最大值应小于M的1/2。
综上所述,在采样频率一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控制两次采样之间的相位增量(不得大于π)来控制所得离散序列的频率,经保持、滤波之后可唯一的恢复出此频率的模拟信号。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4
1.4 FPGA
以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或VHDL)所完成的电路设计,可以经过简单的综合与布局,快速的烧录至FPGA上进行测试,是现代IC设计验证的技术主流。
这些可编辑元件可以被用来实现一些基本的逻辑门电路(比如AND、OR、XOR、NOT)或者更复杂一些的组合功能比如解码器或数学方程式。
在大多数的FPGA里面,这些可编辑的元件里也包含记忆元件例如触发器(Flip-flop)或者其他更加完整的记忆块。
1.5 Quartus II
Altera Quartus II 作为一种可编程逻辑的设计环境, 由于其强大的设计能力和直观易用的接口,越来越受到数字系统设计者的欢迎。
Quartus II design 是最高级和复杂的,用于system-on-a-programmable-chip (SOPC)的设计环境。
QuartusII design 提供完善的 timing closure 和 LogicLock 基于块的设计流程。
QuartusII design是唯一一个包括以timing closure 和 基于块的设计流为基本特征的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 (PLD)的软件。
Quartus II 设计软件改进了性能、提升了功能性、解决了潜在的设计延迟等,在工业领域率先提供FPGA与mask-programmed devices开发的统一工作流程。
2. 主要任务和目标
本设计,在保证硬件电路功能的前提下,使电路模块化以方便设计和管理。
整个系统组成以FPGA芯片为核心,配以必要的外围电路组成。
外围电路主要分为控制电路和数据处理电路两部分,完成显示信息以及控制波形数据的模块输出等功能。
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本设计的工作拟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选用FPGA集成芯片作为设计的主控芯片,实现信号源的产生; 2、要求信号源输出任意波形; 3、输出信号幅值频率可调。
3. 研究思路、方法和方案
基于FPGA实现DDS功能,通过单片机实现控制。
此方案的核心在于FPGA的设计实现逻辑功能,通过对存储器查表后输出信号,由相连接的数模转换器转换为要求的波形。
单片机作为控制器,易于控制与调试。
系统框图如下:
其中,单片机部分实现控制,给DDS频率合成部分提供频率控制字。
FPGA部分实现DDS频率合成,该部分为整个设计的核心部分。
产生的数字信号再传给数模转换器转变为需要的模拟信号,最后通过滤波放大部分产生需要的任意波形。
建立一个模块实现从单片机接收来的频率控制字的寄存功能,作为寄存器。
全加器实现20位的相位累加,通过频率控制字作为步长进行控制。
由于FPGA内输出位数有限,因此建立一个模块进行高位截断,只去高十位,接收累加器输出的数据。
然后再通过波形ROM完成波形的查找与输出。
这部分为固定的正弦波、三角波、方波与锯齿波等常规波形的输出部分。
任意波形部分,则需要一个能随时接受数据更新的RAM,其数据的写入由单片机控制,接收上位机的下传数据,其数据的读取由DDS中的地址发生器控制,这样即可产生任意波形输出。
DDS基本框图:
图3
下面先已固定波形来分析:
频率控制字寄存器:用于接收单片机传输过来的频率控制字,进行一个控制字的位数转换。
8位转化为20位。
累加器:已寄存器传输过来的频率控制字作为步长进行加法运算,当其满值时清零,并重新进行运算。
累加器位数为20位。
截位寄存器:实现高位截段。
因为储存波形的ROM为十位,而累加器传输来的数据为20位,所以需要通过截位寄存器截取累加器数据的前十位。
波形ROM:用来存储正弦波等信号的波形数据,每个波形存储在一个固定的波形ROM里。
其中Sine ROM为正弦波存储模块,Square ROM为方波存储模块,Triangle-ROM为三角波存储模块,Swtooth ROM为锯齿波存储模块。
在ROM宏单元中可以自动生成。
ROM中的数据由截位寄存器传输来的数据进行查找ROM中相应的数据进行输出,从而可以输出不同频率的波形。
此方案的特点:通过FPGA构建DDS,方法灵活,易于产生任意波形。
4. 进度安排
设计(论文)各阶段任务 起 止 日 期 1 查资料,看书,完成开题报告及准备工作 2.21-3.12 2 熟悉开发环境与开发过程 3.13-3.20 3 编程、调试,初步实现设计要求 3.21-4.27 4 修改,完成设计 4.28-5.11 5 完成毕业论文及答辩
5.12-5.21
5. 参考文献
[1]朱小斌.电子测量仪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6
[2]Michael Lauterbach Artpin.任意波形发生器在通讯测试中的应用[D].电子产品世界,1997
[3]史海明.个人仪器多功能任意波形发生器的研制[M].仪表技术,1988 [4]林青.DDS在数字调制中的应用[J].无线电工程,2001
[5]张开增,张迎新,王尚忠.高分辨率高稳度宽带函数发生器的研制[J].华北工学院学报 [6]华清远见嵌入式培训中心.FPGA应用开发入门与典型实例[J].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6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