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day, more and more young people are crazy about western festivals. When western festivals come, they usually go to restaurants or shopping malls to have fun.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对西方的节日着迷。当西方节日到来的时候,他们常常去餐厅或是商场娱乐。
Why do the young enjoy western festivals so much? Since they worship everything new, and they can't resist the temptation. In their opinions, western festivals symbolize the fashion, while our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are out of date. No wonder we always feel so boring during our traditional holidays. If we still turn a blind eye to our traditional festivals, our culture and civilization will disappear someday. Accordingly, it is high time for us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our Chinese festivals.
为什么年轻人这么喜爱西方节日呢?大抵是因为他们喜爱新鲜事物,抗拒不了诱惑。在他们看来,西方节日代表着时尚,而中国传统节日则太土了。这也难怪我们也觉得我们的传统节日太过无聊了。如果我们对传统节日漠然置之,那么某天我们的文化文明终会消失。因此,我们该多多关注我们中国自己的节日了。
As a Chinese, we have the obligation to protect our culture and custom. So I think we should celebrate our Chinese festivals by doing some traditional activities. As for western festivals, we needn't to be too excited about them. We can just send our best wishes to our best friends during those festivals.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有责任保护自己的文化习俗。所以我认为应当在庆祝中国传统节日时候举办一些传统活动。而对于西方节日,我们不需要太过激动。在这些节日里我们应该只需简单的送上祝福就好。 无忧考网:
春节
对于中华民族而言,再没有什么节日能比春节更让人梦系魂萦、铭心刻骨,它以其神圣、隆重、喜庆、吉祥的浓郁特色,在人们心中打下牢牢的情结.这无与伦比的厚重情结,在漫长悠远的历史长河里,仿若一根风雨不蚀,亘古不朽的硕大红飘带,维系着泱泱华夏的繁衍生息,连结着百姓的幸福与苦难.当岁月的脚步声又一次震响于年末岁首之时,年关已倏忽而至.我在神圣的期待里翻捡着关于春节的陈年记忆,也在温暖的盘算中寻觅着关于年关的诸多话题,由此衍生出一连串的思索.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大,国门的洞开,各国文化的交流,人们逐渐关注起西方节日来,如圣诞节就早已闪亮登场于我们这片古老而焕发活力的大地.尽管“洋节”来到中国,却冲击不了中国传统节日,“过大年”,它依然没有失去其永恒的光泽,挥舞红绸、打着腰鼓而扭秧歌,舞雄狮从来都没被淡漠;红炉围坐、张灯结彩而为除夕守岁的光景总是令人倍觉温馨.一个古老悠久的节庆,以其极为强盛的民族性而经年沿袭,绵延不绝,没有任何的力量可以泯灭它的存在.即便世间长久流传着“年关难过年年过”的说法,然而不论是孩提的“过年”所向往的欢乐,还是成人的“过年关”所滋生的微妙情感,都不可能动摇人们对过年的浪漫憧憬与慎重思谋,这便是春节的无限魅力.
春节文化已由单一变得丰厚,由传统走向新潮.人们从过去的放鞭炮、贴春联、张灯结彩,转向外出旅行,游览名山大川;转向参加主题PARTY庆典活动.同时,人们也开始将传统的阖家团年,转向到饭店包席守岁;即便拜年,许多人早开始用电话问询、手机短信、Call机传呼以及发E-mail等手段,将传统的团拜与逐门逐户的恭贺新禧取而代之.此外,以辞旧迎新为主题的歌舞晚会、朗诵会、音乐会、书画展示会,愈来愈受到人们推崇和青睐.所有这些,不仅增添了传统佳节的气氛,而且以其日渐浓郁的文化含量折射出富有时代气息的特色.
但不变的是春节对于所有炎黄子孙,无疑是共同的吉祥福祉.不论是飘泊海外,远涉重洋的游子,还是羁旅他乡、辗转迁陟的儿女;无论是挣扎底层、孤陋寡闻的草民,还是高官厚禄、养尊处优的贵人,心里无不揣着对春节的眷恋,无不怀抱着对过年的珍视.一句“每适逢佳节倍思亲”的诗,该凝结人们心头几多深情!一俟年关迫近,跋涉于迢迢旅程的人们,那种星夜兼程的匆匆行色,那渴望乡关的殷殷目光,无一不是因春节这根幸福丝带所牵动所濡染.没有哪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像我们这样对春节饱含深情,旷世持久,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像我们这样对春节无比虔诚,历久弥坚.
春节,是亲情的高度凝炼,又是催生欲望的时辰.寄托的是真情,期盼的是团圆.此时此刻,就连铁窗之中的囚徒,也会萌生对大墙之外的家的深深挂念.在年关,许许多多人的心中便有形形色色的欲望悄然升腾:有的期待时来运转,把忧伤与苦痛抛弃;有的渴望开年大吉,将理想与希冀化为现实;有的畅想宏福齐天,能有贵人保佑平安、万事顺遂.因而久别的希望重逢,分离的希望团聚,贫穷的希望富有,卑微的希望平等,痛苦的希望幸福,忧伤的希望和美,农人希望丰收,工人希望上岗,穷人希望发财,我希望顺利考上重点高中……人们似乎把所有人气与运气和机遇一古脑的托付给春节.哪怕是画饼充饥,望梅止渴,人们也对春节充满无限的眷恋.因而春节盛满了欲望,春节催生着欲望,人人梦想乘着这不无吉祥的欲望之船抵达美满如意的彼岸.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的笑声被晚风吹到很远的地方,这笑声饱含着激情和对祖国的春节祝福,她在大地母亲的怀抱中久久地回荡着!我祈愿大家在“牛”转乾坤、辞旧迎新的日子会有一轮火红的朝阳照耀亿万人的头顶,让它的赤炽扫除每个人心头的阴霾,燃烧起本不该亵渎的纯洁向往与不倦的信念……
圣诞节早成了热闹日子,在我们班就有不少同学发礼物,可关于中国人到底该不该过圣诞节的争论早有发生。有媒体报道,温州
中小学校长均收到市教育局通知,要求“不在校园内举行任何与圣诞有关的活动”;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封校禁止学生过平安夜。这样的举措难免遭人议论,学校固然没有必要搞圣诞活动,不过让教育部门下发禁令实在有些小题大做。
禁令的出发点应该是出于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圣诞节之所以屡遭抵制,也正是因为有人觉得社会对这一西方节日的重视程度超过了不少中国传统节日,是西方文化的扩张。不过在这一点上,我们该有更多对自身文化的自信。
西方节日在中国大行其道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商家为了制造商机而大肆宣传、渲染。实际上,圣诞节在中国早走了味,其在西方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在我们这里并不突出,在更多人看来,无非是一个购物、社交的凑热闹的日子,没有多少人真正是为了它的宗教含义而去过节的。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为了事业而客居他乡,像清明、中秋、重阳这一类的节日对于他们来说未免过于沉重,以至于不愿提起,并且生活压力的过重,圣诞节的狂欢为他们提供了放松和发泄的最好契机。还有,在春节时,大家都回家乡过年,朋友、同学、同事不能聚在一起,平时的节假日也不多,所以圣诞节也就成了非亲人的同伴之间的聚会节了。
虽然圣诞节或许比端午、中秋、重阳更热闹,但原因并非是西方节日文化压倒了传统文化,而只是其现实意义更容易被人接受,让人更凑得起热闹而已。新兴的“光棍节”、“双十二”,隆重程度恐怕不亚于各种东西方节日,那为什么没有人像“打压”洋节一样去禁止呢?这就是很好的旁证。相反的例子也不少,感恩节、圣节等等洋节,虽然也总有商家宣传,但在社会中总难以形成什么热潮。说白了,洋节并不是什么妖魔鬼怪,更不是传统节日被淡忘的根源,真要因为圣诞节就惊呼洋节压倒中国节,未免有些大惊小怪。
从这个角度来说,要弘扬中国传统节日,靠“打压”洋节显然不对路子,而是应发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让其跟现代社会生活更好地融合才是正理。可以在元宵教学生做汤圆,在端午教做粽子,在重阳组织登山活动……春节就是最好的例子,只要中国人保持着团圆、守岁的习惯,农历新年的地位就永远不会被公历元旦所取代。
我们常说中国泱泱大国,文化兼容并蓄,在小小节日话题上,当有顺应社会潮流、兼并包容的心胸,洋节和中国节并没有冲突,完全可以和平共处。且不说圣诞节是否应该冷处理,即使真的要“打压”,用教育局禁令的方式反而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事与愿违。
圣诞节传入中国已被娱乐化,没多少人会考虑它是不是宗教性的节日,只要自己过的快乐就行了。它几乎衍生成为青年朋友寻求放松、获取快乐,与人狂欢的理由和契机。
不鼓励、不宣传、不渲染、不抵制,对它进行冷处理才是对待西方宗教性节日应该采取的态度。同时要加大对我国传统节日的保护、重视与宣传,这才能真正的让传统节日不再“寂寞”
抵制西方节日,弘扬中国文化
一个国家的传统节日富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是一个民族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是一个民族身份识别的象征之一,是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主要形式,传统节日是带给我们儿时最欢乐的记忆,是陪伴我们人生岁月的纪念日,是和家人、国人共欢乐的盛大聚会,是凝聚全民族向心力的纽带,是一个民族表情达意的重要通道,对一个民族的发展意义深远。倘若一个民族没有了自己的节日,就不能称其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民族。
然而当今中国,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受到了西方节日的重大影响,他们几乎不知道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些中国传统节日的深层意蕴,却对西方节日如数家珍,趋之若鹜。
形成这种冲击,与西方国家文化渗透的力量有关,也与青少年学生缺乏足够判断的盲目接受有关;既有商家唯利是图的商业利诱,也有大众传媒毫无头脑的推波助澜。这股盲潮的涌流泛滥,已经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统节日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面对这种冲击,我们不能漠然视之,但也并非畏之如虎,我们深知:只有海纳百川,才能发扬民族传统文化。我们既不是全盘否定,也不能照单全收,需要的是运用历史地、辩证的眼光和态度,去批判的吸收。我们既不能崇洋媚外,也不是固步自封,需要的是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放出眼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我们更不能不加选择不加节制去崇尚西方节日,带着媚俗丑态去奉迎西方节日,甚至在盲目崇拜中迷失自我。我们恰恰需要用行动维护作为中华文化象征的传统节日,用理性看待西方节日,这是我们青年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也存在多种宗教。我们本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我们奉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也尊重个人的宗教信仰。但尊重不等于支持,更不等于完全认同与迎合。 今天是12月20号,本周六(12月25日)是西方人的圣诞节,本周五晚上(12月24日)是西方人的圣诞夜。
圣诞节和圣诞夜作为宗教的产物,其由来有很多传说,也不可定论。圣诞节和圣诞夜都是有强烈宗教色彩的节日,是基督教徒欢庆的节日却毋庸置疑。西方人过圣诞节和平安夜就是在家团圆,就像中国人过除夕,几乎没人出门。在平安夜,信仰基督教的欧美人全家会团聚在客厅中,彼此分享一年来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达内心的和祝福。但平安夜在中国却演绎成了“狂欢夜”。在商业鼓噪之下,很多青少年学生去购买礼物馈赠同学和老师。在学校和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其实,我们青年学生作为非基督教徒去迎合这些节日,就是脱离文化内涵和宗教内涵的随波逐流。即使算不上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些许背离,至少也是对西方宗教文化某种程度的认同。因为文化认同的发生不仅仅是在有意识的学习中,更关键的是在无意识的潜移默化中。
我们既是一名高中生,也是一名纯粹的消费者,我们有责任致力于自己的学业,却绝对无权滥用父母供我们求学的血汗钱。祝福同学,就是要为同学提供学习上的帮助,和同学一道共创良好的学习氛围;尊重老师,就是要尊重老师的人格和劳动,努力掌握老师传授的知识智慧,更好的全面提升自我;回报父母,就是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当前应该做好的每一件事。
豪 我是拉登 这个是我找到的 你看看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民族,怎么能让我们的学生去过西方的节日,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这个越来越国际化的社会,我们更应该抓好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宣传传统节日教育,否则,我们的民族希望何在,如果学生的脑子里只有西方节日,未来的中国将以何立于世界 学生过西方节日很无谓,他们不信仰基督教为什么要过圣诞节,他们这个季节不适宜谈恋爱,为什么要过情人节 他们过节买礼物出去玩,用的都是父母的钱,作为没有经济来源的他们,没有资格也不应该这样过西方的节日 一个没有民族自豪感的人未来是可悲的,进了这个社会,他们将被别人瞧不起,过本民族节日是民族自豪感一个体现,也反映了一个学生的个人素质,没有一个好的素质,又怎么能有好的未来 现在传统节日日渐势微,作为对洋节日负有一定责任的学生这一强大需求体,如果他们不能转变观念,改变当前对洋节日的经济环境,长此下去,中国将失去自己的特色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不是只有世界的才是民族的,所以学生不应该过西方节日。
This means our society is becoming more open and diverse. I think we should not deny or refuse these foreign festivals, what's the most important for our country is to publicize and develop our traditional festivals. Let everyone prefer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 to Western festival.
It is true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at more and more people especially the young people are big on celebrating foreign festivals, such as Christmas Day. For one thing, with the different culture was gradually accepted by us, most of us enjoy and have the curiosity to celebrate the new festivals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our traditional festivals, some people may think that is a fashionable way to show their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 For another, with technology rapidly developing, we can get the information more conveniently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whom over the world as fast as possible.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t is no conflict that we inherit the traditional festivals when we enjoy celebrating the foreign festivals. On the contrary,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our traditional festivals. The reason is that all of us are Chinese People, we have our own long history which not only is our national pride, but also is our national wealth. And also, if the young people celebrate the foreign festivals blindly, we will lose our vital traditional characteristic and we may face the crisis of national culture.
To sum up, we can enjoy celebrating the foreign festivals in order to join the different culture family, but we should not do that at the cost of fading our traditional characteristic.
Why do Chinese people to a foreign holiday?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 atmosphere fell sharply, sees tasteless; By contrast foreign holidays in China is becoming more popular, progresses day by day. This has become a fact of life!Traditional festivals such as ChongYang, qixi, no such as dragon boat how warm festal atmosphere, even when the Spring Festival cities have forbidden, of course, but also for safety shoes, but on the other hand the dodge the Spring Festival put some firecrackers the atmosphere of the fact! In this not say, believe that everyone has an experience.Speaking of foreign festival with Christmas (for example), for now, is the young man in his 20 s, like our students of this as the students all can, as he sees them say Christmas Eve, Christmas Eve, carnival night, know Santa discipline 译文中国人为什么要过外国节日?中国传统节日气氛骤减,淡然无味;相比之下外国节日在中国可谓日益盛行,蒸蒸日上.这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传统节日如重阳、七夕、端午等都不见有多热烈的节日气氛,就连春节时候城市也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当然也是为了安全着想,但另一方面减淡了春节放放爆竹热热闹闹的气氛!在此不多说,相信每个人都有体会.说起外国节日(以圣诞节为例),眼下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比如像我们广外学生一样的大学生们都能如数家珍的说出平安夜、圣诞夜、狂欢夜,知道圣诞纪念的是耶稣的诞辰,知道有圣诞老人,知道应该弄棵树,挂上漂亮的彩灯、礼品包,知道那只袜子.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星期,许多的年轻人三五成群结伴到酒店、酒吧甚至教堂参加圣诞庆祝活动,甚至不少年轻的父母带着年幼的孩子也参与其间,体验异域文化带来的不同概念的享乐,也算是一种乐趣.一方面,现在中国经济发展了,人们钱包渐渐鼓了起来,国外物质的和精神的产品流入中国,极大的丰富了中国人民的各种需要.享受外国商品的好处的同时它们也渐渐改变着我们这个民族,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渐渐流失,取而代之的是从国外引进的所谓新鲜事物.接触外部世界本身没错,错误的是接触外部世界时分不清“何去何留”.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在五一、十一黄金周以及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的大蛋糕几乎被瓜分完的情况下瞄向这种新兴的、未被彻底瓜分的利益增长点,即外国节日,于是不断炒做,造成每到情人节、圣诞节与此有关的广告随处可见的现象.同样这点也有好的方面,那就是可以扩大内需,提高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但同样具有负面效应,加速传统文化流失.“深层次的研究一下,外国节日火爆的缘由还有这么几点:一、中国人严重缺乏信仰.伊斯兰教徒就绝无可能庆贺圣诞,佛教徒也不会参与,只有没有信仰的人,才会去庆祝无关教派的节日.二、贪大崇洋的心理在中国作祟.圣诞几乎遍布世界,此谓大;圣诞是欧美流行的,此谓洋.第三、中国人背离传统的现象严重.春节逐渐被淡化,而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更不值一提.” 以上三点本人非常赞同!可见,有各种各样的前因促成外国节日在中国大行其道,这主要是指基督教的节日.但实际上,任何基督徒的节日,跟大多数中国人无关,虽然有小部分基督徒,但整体来说我们这个民族没有信仰基督教的历史传统.政治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同时,也造成了优势文化的全球蔓延,不同层次地影响着全球各个角落.有种说法,圣诞已经不是宗教节日,而是不分民族不分国家的全世界的节日.这种说法,恐怕也只有基督徒和受基督教影响较深的人才会认同,穆斯林就坚决反对并驳斥了这种论调.在中国,即便是热衷于圣诞游乐的人群,也未必认为圣诞不是宗教性节日.所以说文化的东西不同于政治、经济,而保持本民族的特色重在保持其文化传统,外国的东西可以借鉴吸收,但前提是保持本身质的不改变,而非“此消彼长”,取而代之。
国人到底该不该过圣诞节? 此文是宇凡2012年12月25号写的,现经修改,再次发布,希望大家看到的可以醒醒脑,当然了,我又不是什么法师,写的文章又不能打死妖怪,固只是自个儿的茶后闲话罢了。
中国人应不应该过圣诞节? 这是一个很有争议性的话题,几年来此话题颇多,有的人认为应该过,而且要用我们自己的方式过圣诞,为自己放松找一个借口,让圣诞节融入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或者是一种寻找快乐的方式吧。 而有的人认为不应该过,自己又不是西方人,中国有自己的节日,为什么非要过西方的节日呢?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习俗,这样才有一个国家的特色。
弄不懂为什么有些人任何东西都要学老外?为什么要崇洋媚外?难道外国的月亮就格外圆吗?有争议就必有纠纷,有纠纷就必有来由。 宇凡就延伸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所思所想。
首先声明,我是不过圣诞节的,因为中国没有圣诞这个节日,自家的节日都过不过来的,哪还有闲情去过别人家的节日。当然不是说过了圣诞节就不是中国人,这只是个人的行为与“传统潮流”而已。
圣诞节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 我只知道圣诞节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如今是变成了宗教和西方传统文化的混合体。其他不想多述。
近年来我们国人生活压力大,别说过节了,,就连过年都差不多快要没时间了。要么说没假期,要么说一票难求,要么说没钱。
回想这几年的节气,中国确实是比以往重视了自家节日了,但却没有重视起节日气氛,导致国人为了气氛而眷恋着国外的节日。比如什么西方情人节,圣诞节。
中国人该不该过洋节?有的人认为应该过,过洋节无可厚非;而有的人又觉得不该过,
认为过洋节忘本;
而当我第一次触到这个问题时,
我就觉得没有什么该不该的,
凭个人喜好,
想过洋节的人就过吧,
对洋节没意思的人不过也不要勉强自己啦。
忠于本心,
才能享受人生
嘛。
一直以来文化的精髓,
或者说它发展的生命力,
在于这个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中国
文化是一个开放的文化系统,
也正因其开放,
才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盲目地排斥外来文化,
是一种文化上的不自信。不自信的文化形态,往往是没有生命力的。
世界文明的发展,
全球化的加速交流决定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
而不是互相抵制和歧视。
文化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扬长弃短的过程,
一些洋节有引人向善的精神,
同中国的道德体系有
一致性,也是对中国传统道德的补充与完善。
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对现时中国社会文化
建设将大有裨益。洋节,
给中国带来了人类的另一种文明,它的浪漫诗意和温馨人情,
给世
人增添了更多的喜气。
特别是父亲节、
母亲节和感恩节,
与我国本土传统文化精神和民族道
德情感不仅毫无冲突,反而特别吻合。我们为什么要讨论该不该过呢?
我觉得多个节日,即使是洋节,给商人多一个赚钱的机会,给自己多一个放松的理由,
给与朋友多一个喝酒的借口,给与家人多在一起温馨的感觉,总会是不错的选择。
总的来说真的谈不上
“
该不该
”
,
现在也有很多老外喜欢过春节看耍狮吃饺子,
中秋赏月
吃月饼,
端午节与我们一起看龙船比赛,
所以有些令人喜爱的洋节我们为什么还要去讨论该
不该过呢?当然了,
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应该与时俱进,
增加或者说强化一些精神娱乐的因素,
迎合大众,
增强民族节日的自豪感。
的确,过洋节给我们的民族文化安全带来威胁,如果若
干年后的中国人只知道洋节,
而忘了自己的传统,
还需要到美国的唐人街去学习过春节过中
秋就贻笑皆非了。这点本土为主,外来为辅的原则可不能改变哦。
其实,过什么节,是什么节日名字无所谓,大家只是图个欢乐、放松的机会。不管怎么
看待洋节,大家都能找到令自己高兴开心的事由就好!这才是最重要的!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2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