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现象的实践调查报告
紧张又充实的社会实践又告一段落了,这段时间里有进步,也有不足,是时候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了。那么你真的会写实践报告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春节现象的实践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前言:
生活在这个丰衣足食时代的我们,是否还记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的深远含义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由于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节约”一词在人们的心中已日渐被忽视和淡忘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种种的浪费现象如果继续下去的话,其后果是很严重的!13亿人口,全世界的四分之一,如果每人每天浪费一元,全年就浪费了4745亿;如果每人每天浪费粮食500克,一年全国就浪费了65万吨;如果每人每月浪费1吨水,一年下来全国就浪费了156亿吨水!积沙成堆,积水成河。如果我们每天都能够节约一点点的话,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春节诚然是一个喜庆的节日,我们在玩乐的同时,也不要忘记节约。
调查对象:
全村居民。
调查方式:
走访。
调查过程:
我接连走访了大概20户人家,以问话的方式得知几乎每户人家都有各种各样的浪费。我又到一些垃圾桶旁观察,几乎没个垃圾桶里都装了满满一桶各种各样的生活垃圾。其中占大部分的是一些果皮、糖纸、剩菜剩饭以及各种食品包装袋。有几个垃圾桶旁都是这些垃圾。
调查结果:
结果表明,春节浪费的情况非常严重。据调查显示,人们在春节期间的浪费竟是平时的10倍左右!(节假日除外)。其中水资源浪费最为严重。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最新的水资源浪费现象:
1、刷牙不关水龙头;
2、洗澡涂肥皂是不关水龙头;
3、自来水管发生漏水或爆裂后未得到及时修理;
4、用过量的水来洗车,洗车的水未能循环使用;
5、随意开启消防龙头用水;
6、老式抽水马桶水箱容量过大,大小不分档;
7、洗衣服是不用手搓而只有水冲;
8、直接用自来水冲洗道路;
9、在公共浴室洗澡后“人离水未关”;
10、解冻海鲜使用“在自来水长流法。
显而易见,这都是我们熟悉的日常行为,毋庸置疑我们的节约意识还有待提高!
调查反思:
很多人认为,节约是一种“寒酸”的.生活方式,现在的生活过的那么舒适,那一点浪费又算得上什么呢?我是这样认为的,假如换一个看法,大家眼里所谓的“寒酸”,其实便是节约了。节约是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是一种好习惯,是一种美德。
“节约资源,从我做起。”杜绝浪费现象,说易不易,说难不难,关键是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调查目的:
发现与建议解决春节里的浪费现象
调查对象:
小卖部店主
调查时间:
20xx年xx月xx日
调查内容:
春节,是中国从古至今最隆重盛大的.节日。人们会在春节向周围的人送出来年的祝福,因此,送礼是不可避免的。诸多商家更是瞅准了这个发财的“绝佳机会”,每逢新春佳节之际,便会推出一系列的“大礼包”。但这些礼品中,也不乏有许多没有“营养价值”的礼包混杂其中,企图鱼目混珠。对此,我在一家小卖部中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据小卖部店主说:每到过年这几天,他就会把批发来的一小部分礼品摆放到门口,其余的放到店里。放到门口的礼包多数是大人们走亲戚、串门买的礼品,例如:牛奶大礼包等。而店里的礼包多数是孩子们喜欢的,例如:零食大礼包、饮料大礼包等。每年,店里的礼包销售量总是比店外的礼包多出一到两倍左右。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孩子吵着要买,大人有求必应,或是一部分大人买来送给其他孩子。
为了更好地了解调查,我也买了一包回去,打开一看,里面全部都是一些混杂的零食,并没有太多价值。但就是这些没有价值的礼包反而更受人们的欢迎,对此,我感触颇深。
反思与建议:
中国是文明古国,一向讲究礼尚往来,每逢新春佳节,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更是会“送礼送情送祝福”。这是无法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在送礼的基础上尽量节省开销,不去购买一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礼品,例如:零食大礼包等。这些礼品虽然外表好看,但里面并没有多少有价值的东西,纯属浪费钱财。所以,我认为:春节钱财的浪费主要源于人们大量购买不实用的礼品。大家购买礼品,首先应从营养价值考虑,另外还要看看包装是否是正规厂家产品、生产日期、所含添加剂等信息,所含添加剂太多就不是健康食品,尽量减少购买或不购买。最后希望大家在新春佳节送礼之际,能够慎重挑选礼品,送出一份合适的礼品。
关于春节现象的实践调查报告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去传承与发扬。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较大改善,对春节的态度却日渐轻慢。在我所接触到的很多人都普遍表示过年没意思,对新年少了儿时的那种期盼。尽管还有一些孩子对“年”依旧保存有较大的兴趣,却也只是因为过年时可以尽情的玩,并不了解“过年”的真正含义所在。
就我个人而言,我很难理解上述现象。我对春节向来都有着很深的感情,感觉过年关是一件幸福的事,也是一件神圣的事。我深知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然而越来越多的人的态度的轻慢势必会造成全社会春节意识的淡薄,以致到头来这样国宝级的节日趋于消亡-------这是我所不愿看见的。处于当代大学生该负有的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责任感与好奇心的驱动,我特利用年后的空余时间做了这个社会调查,以求更加全面的认识现今社会不同年龄段的人对春节的态度。
调查时间为2012年1月24日到2012年1月30日(即农历正月初二到正月初八);调查地点为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蒙阴镇巨山村、柳泉村、刘官庄村、季官庄村、瓶子村、石门村等六个行政村;调查对象为着六个行政村中不同自然村的不同年龄段的村民;调查采用的方式为面对面、一对一的采访,并以文字的方式记录。在采访过程中将村民分为儿童(六岁到十二岁)、青少年(十三岁到二十五岁)、壮
年(二十六岁到四十五岁)、老年(四十六岁以上)等四个年龄段,并作分别面对面的调查。下面就按这四个年龄段的结果做分别介绍:
一、 儿童(六岁到十二岁):
说到儿童,我想每个人都会有一个余年有关的难忘的记忆----或美好或忧伤----我自然也不会例外。因而在介绍调查结果之前,我想先说一下我自己的有关童年中年的记忆。
六岁之前我的记忆是空白的,这也是在划分年龄段时从六岁开始记的原因。记得六岁到十二岁这段时间里,我对过年时充满了期待与喜爱的。尽管那时候并不能理解“年”的真正含义,但我知道过年这几天可以见到很多平时见不到的长辈、兄弟姐妹,可以拿到来自父母长辈的压岁钱,可以吃到平时吃不到好东西,可以尽情的玩尽情地吃,父母对自己的要求也会变得宽松许多。当然还有许多说不清原因的由于孩子的天性产生的原因。十几年过去了,通过本次的调查,我发现如今孩子们对春节的态度与我儿时的记忆是那么的相似,甚至原因都是一样的!以下是结果。
本次共对六个行政村的123名六岁到十二岁的儿童进行了面对面的采访。其中有22人只发笑摇头而拒绝回答问题,实际应答率为82.1%。在接受问答并作出合格答案的101名儿童中,有81名明确表示自己盼望过年的意愿。另外20名的回答模棱两可,大意是不知春节是怎么回事,没有什么具体的感受。又分别针对产生不同态度的原因,对这两类人进行进一步的调查。
有明确意愿的81个孩子的原因相对比较统一,回答“过年的时
候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的有75人,这部分人双亲中至少有一人常年陪伴身边,生活无忧无虑。另有7人回答过年可以见到爸爸妈妈,爸妈会给他们买很多好吃的好玩的。这部分人,属于纯粹的留守儿童,双亲皆外出打工,平时难得见到父母。回答模棱两可的20人,都是年龄10---12岁之间的。
二、 青少年(十三岁到二十五岁)。
这正好是我现在的这个年龄段,但调查结果让我自己大吃一惊,从结果中我发现,我似乎与同龄人有些格格不入。
这一年龄段中 共有151个受访者,其中有2个托词说忙而拒绝回答问题应答率为98.7%.除去四份不合格的问卷,共得到145份有效答案。
对春节的态度:应答的145名青少年中,有93名明确表示“对春节失去了兴趣,没有了而是那种期待的感觉”。这部分人完全理解春节的含义,也知道如果这个节日消失对中华民族来说是个损失。但尽管如此他们依旧不会因此而更加重视这项文化。对他们而言,挣钱或学习挣钱的本事才是正经的事。像类似这样的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事,与他们无关。消失了他们会遗憾,保住了他们也会高兴,但不会为此贡献力量。
另外的52人表示对春节没有了期待,但依旧对过年充满了兴趣。这部分人大多是20岁左右的外出务工的人。他们说春节的时候能够放下一切压力尽情的玩、可以见到平时没机会见到的老朋友、老同学。但同时他们也表示春节时无法避免的饮酒是件令人头疼的事。
三、 壮年(二十六岁到四十五岁)
此年龄段的答案分歧比较大:
此年龄段共有274名受访者,无人拒绝回答,应答率100%,且全部合格。这其中有126人是外出打工的,余下的148人是在家务农的。为了区别两类人,将访问结果分类介绍。
(一)、外出打工的部分。
这一部分的受访人数为126,全部表示渴望过年,他们的共同原因是春节的时候可以回家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其中61人认为春节尽管是中华名族的传统节日,但已经过时了,没有什么值得珍惜的。另外的65人的认识有所不同,他们对中华名族的这个传统节日依旧保持者浓厚感情,如果这个节日就此消失,与他们个人感情上是无法接受的。
(二)、在家务农的部分。
这部分的受访人数为148,其中70人认为春节与平时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是承上启下的一天。这部分人一般为常年的自家土地上耕作的农村劳动力,几乎全年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但每到春节,他们依旧相当重视,像履行义务一样维护着这中华名族的传统节日。其余的78人多数为家庭主妇,她不但不渴望过年,而且还有些讨厌过年。因为和那些男人们一样每到春节他们就像履行责任一样将过年几天要用的、要吃的都给准备好。这些事虽说并不难办,但零碎的`活多了,也着实的累人!
从总体上看,这个年龄段的人大约有一半的人渴望过年,另外一
半不渴望甚至厌恶过年;在这这两部分人中又个有一半的人认为有必要弘扬中华民族的这个传统节日,各有一半的人认为这个节日不值得传承。
四、 老年(四十六岁以上)
调查结果显示这部分人的意见是比较统一的,他们对春节几乎都是既盼又怕、都认为作为中华名族传统节日的春节很值得传承与发扬。
这一年龄段的受访者人数为187,除有两个言语上有些糊涂答案不可信外,其余185人皆作出可信的有效答案。在有效答案中有179人认为春节是值得保留的传统节日并很盼望春节的到来。但由于老年人怕老的通病,这部分人又都害怕春节的来临,因为一过春节就预示着他们又老了一岁。其余6个老人,还或许是由于年事已高的缘故吧!他们对春节没有了盼,只剩下了怕。当然,他们也是认为春节时个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传统节日的。
在这一部分人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比较喜欢听戏。同时,还有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他们在年轻的时候像如今的青少年一样对戏曲也没有什么兴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却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了它,我不能理解这其中的原因。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向年纪比较大地老人请教年轻人为什么对春节失去兴趣的原因时,一位老人说道:“如今的生活水品提高了,家家饭桌上摆放的食品都比他们年轻的时候过年时的饭桌上的还要丰富。天天过的都像过年一般,谁还会渴望着过年啊!”仔细想来也确实如此。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8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