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是学生获得不同等级学位的一个必要条件, 但学位论文的撰写一定要通过开题报告,分享了有关思政教育论文的开题报告,欢迎借鉴!
论文题目:关于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调查与分析 ——以运城学院为例
选题目的、价值和意义
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作为 大学生,我们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是为来社会的主流,所以,大学生的思 想道德素质,诚信问题关系重大。强化高校中的诚信教育,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 质,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一部分,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对大学生诚 信教育的研究,有利于加深对高校诚信教育现状的了解,归纳总结教育的经验教训, 有利于建立更健全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制, 加快培养当代大学生诚信观念教育的步伐。
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国外诚信教育研究,以美国为例,首先,多领域、多视角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 有制度学派视野下的诚信理论:该研究派别的代表人物是鲁曼和左克;有组织行为学 学派视野下的诚信理论:该学术研究派别的代表人物有阿罗、刘易斯和威格特;有心 理学派视野下的诚信理论:美国人在研究诚信教育时,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成为 独特的一支,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代表人物有迈克阿里斯特、罗特等。其次,注重诚 信的意义与作用,在开展诚信活动中注意方法并且细化其如何开展诚信教育。 国内研究的综述,第一,与外国一样,多领域多视角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研究者从法学、社会学、经济学、伦理学等多学科角度开展,并且结合教育对象的`不 同特点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第二,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及其原因。部分大学生 诚信缺失表现在学习、经济、网络生活等各方面,而导致大学生缺失的原因也是多方 面的:学校诚信教育的弱化,家庭中诚信教育的失位,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大学生自 身缺乏必要诚信道德修养。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非常注重诚信教育的研究。对诚信教育的研究也很全面, 而且国内对大学生诚信现状进行了调查并且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但是,在解决问题 的方案上并不完善。方案都过于泛泛,且都是宏观方面的,对于具体开展工作作用不 大。除此之外,各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应该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主要研究内容
本研究课题将密切联系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本地大学生的诚 信现状。通过对大学生在学业,就业,经济等方面的诚信现状调查,对本校大学生诚 信缺失的程度做透彻的了解。
(2)对本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做调查,分别从历史, 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进行调查与研究。
(3)结合一些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典型案 例,以及国内外的一些报道进行探究,说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环境建设的不足以及加 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完成论文的条件、方法及措施
条件:本人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类大四学生,根据日常的所见所闻, 一直以来都对高校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很是关注,而且在校期间调查了相关资料,基本 具备探讨高校大学生诚信问题的能力。指导老师薛俊丽认真负责,要求严格。相信在 她的指导下一定能够顺利完成论文的写作。此外,学校期刊室、图书馆以及电脑室可 以给我提供大量资源,为论文的完成提供良好条件。 方法: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分析法,收集相关资料;此外还要用文献研究 法、理论研究法以及实际访谈法等。 措施:在运城学院内随机抽取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充分利用图书馆大量的相关资 料书籍,借助网络工具查找相关资料。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细致整理,并深入分析, 努力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论文的写作。
论文拟定提纲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科学含义和意义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含义
(二)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
二、运城学院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运城学院学生在学业,就业,经济等方面的诚信现状
(二)运城学院学生诚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三、运城学院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外在原因:学校、家庭、社会
(二)内在原因:大学生自身道德培养
四、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方法
(一)环境建设
(二)大学生自身诚信道德培养
主要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 1-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1-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 沈丽 . 大学生诚信历年缺失与教育对策的想法 [J].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 究,2010,(01).
[4]吕琴.浅谈大学生的诚信缺失表现及对策探讨[J].文学界,2011,(01).
[5]周琪.谈谈大学生诚信建设[J].高校理论战略,2011,(01).
[6]李公根,李有林.关于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思考[J].市场周刊,2011,(01).
[7]赵芳.浅谈大学生诚信体系的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2011,(02).
[8]薛雪.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及教育对策[J].科教新报,2011,(04).
[9] 李 艳 春 , 李 禄 . 当 代 大 学 生 诚 信 缺 失 现 象 及 教 育 对 策 [J]. 中 国 科 教 创 新 导 刊,2011,(05).
[10]张铭钟.网络时代大学生诚信情况的分析与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1,(07).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思政论文的开题报告应该怎么写?
思政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设计)题目:对七里箐村居民孝道观念的调查与探析
课题的动因与根据:(说明选择本课题的理论价值、实践意义:综述国内外有关本课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一、 选题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
(一) 选题的理论价值
首先,孝道文化的核心是敬老养老。作为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优良传统,它强调幼敬长、下敬上,晚辈尊敬老人,子女孝敬父母,使他们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这种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其次,古人把孝道即敬老、爱老、养老列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一定要继续发扬这一优良传统。我们略作考证便可得出结论,古代孝道教育的目标就是,使敬老养老观念由家庭推广到社会,并通过社会教化与社会教育的结合有效地营造了一种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鼓励人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孝敬父母、爱护子女的道德情操推已及人,尊敬、爱护和关心天下所有的老人和儿童,以推动家庭和谐与社会进步。只有孝敬父母才能家庭和睦;只有家庭和睦才能社会安定;只有社会安定才能经济繁荣;只有经济繁荣才能国富民强。
其三,弘扬孝道文化,提高全体国民的基本道德素质,是当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孝道也是形成现代人际关系和谐的价值渊源,还可以说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四,在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倡导孝道文化具有深远的社会主义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二) 选题的实践意义
历史上孝道都说明它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一定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服务的上层建筑。社会发展了,奴隶制与封建制不存在了,它为其服务的基础与对象没有了,这种思想便不起作用了。具体地说,时至今日,奴隶制的孝道、封建制的孝道已过时了,如果再把当时孝道的标准原封不动地拿来,用于今天,显然不合适。那么,今天看来,孝道在当今社会上,在人际关系中还应该存在吗?孝道在今天是否还有积极作用呢?回答是:我们还应对它给予一定程度的肯定,也就是说它在当今社会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列宁曾分析社会上的事物或思想,概括为两种范畴:一是历史的范畴或阶级的范畴,即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一定的阶级服务的思想。历史变化了,其所服务的阶级不存在了,这种思想也过时了,无用了。但也有一种思想,属于“永恒的范畴”。即自有人类以来便有这种思想,它不受时代、阶级的局限,在人类社会上永远起着作用。有的思想二者兼有,“孝道”便属于此类。
上面分析孝道的三个特点很明显属于历史的(阶级的)范畴,但它还有“永恒范畴”的一面。例如:
第一,人类为了生存和延续,就要生儿育女。父母对子女生育抚养,付出精力、财力、爱心,使子女成长、成才。随着岁月的流逝,父母老了,子女理应对父母赡养、照顾,此乃常理。第二,父母抚育子女,不只令其吃饱穿暖,还要教育培养,把其塑造成才。同样,子女对父母应从思想上到行动上尊敬、尊重,此乃人之常情。 第三,父母、长辈多年来辛勤工作、经营,具备了许多知识和技能,积累了许多经验与教训,这些知识财富,子女应以虚心的态度来学习接受、继承。第四,父母作为社会的一员,他们都有一定的追求,一定的生活目的。他们教育子女继承自己的事业(大的理想,不一定具体某一专业),子女对其志向或遗志应继承与发扬。第五,社会在发展,人往高处走,子女在学习、继承父辈的基础上,做出更光辉的事业,对社会贡献,为父母增光。这不仅是父母的希望,也是社会的要求。
上述赡养、尊重、学习、继承、发扬几个方面,都体现出子女应孝敬父母,晚辈应尊敬长辈的道理。从社会学的角度上看,孝的观念还有上行下效的意思。一个人孝敬父母,也给子女做出好榜样,自己的子女对自己也会孝。如果自己不孝敬父母,子女也会效法自己,对自己也不会孝,敬人者人恒敬之,孝亲者子恒孝之,亦是之常理也。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有精华、有糟粕。我们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让老树发新枝,青草来肥田,利用传统孝道的合理部分推动当今社会的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
1、传统孝文化的评价
关于传统孝文化的历史地位多数研究者给予比较高的评价。肖群忠的评价具有代表性, 他认为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不仅是一种日常伦理意识、规范和实践, 而且它还具有对祖先崇拜、追求永恒的宗法性、人文性宗教意义, 另外, 它还是中国人珍视生命、保护生命的哲学意识的体现, 同时, 孝作为人类内发而自然的至诚之爱是中国传统社会与人际关系得以展开的精神基础。可以说,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的、深层的元意识, 正因为如此, 它成为“百行之首”、“百善之先”、德之根本、政治法律之运作基础、教育教化之核心内容, 甚至连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民俗、艺术等都深受影响。
关于传统孝文化的历史作用, 大多数研究者以辩证法为指导, 做两分法的评价, 既对其精华进行肯定, 又对其糟粕进行批判。陈川雄认为孝的一些特殊含义已随着时代的变迁, 显现出它的局限性。而像“爱亲”、“养亲”、“事亲”、“尊亲”“谏亲”等孝的基本含义将与人类共存, 具有超时空性。肖群忠认为孝对中国国民性的积极影响表现为促使中国人形成了仁爱敦厚、忠恕利群、守礼温顺、爱好和平的优良品质; 消极影响则表现为其权威价值取向导致了国民的因循守旧、保守落后的性格, 其片面义务价值取向导致了国人的权利意识淡漠、忍耐不争的人格特质。罗国杰认为孝在一定时期内有力地维护着中华民族的和谐发展, 凝聚着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氏族关系, 为维系家庭团结和保持社会稳定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同时, 在长期等级制度的社会中, 主要是自宋明到五四这段时期, 它被统治阶级及其思想家们加以扭曲, 把“愚孝”当作道德楷模, 把牺牲子女的基本权利作为道德教条,把压抑人性作为“孝”的必然归宿。
总体上看, 研究者多能理性客观地评价传统孝文化, 对其精华与糟粕的分析视角更加广泛和深入, 在揭示传统孝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精神本质上有较大进展。
2、孝文化继承与发展
如何传承孝文化, 探寻孝文化的现代价值, 实现孝文化的现代化是学者们研究孝文化的一个热点问题。学者们多从伦理学的视野分析孝文化的现代价值。
马宜章提出克服传统忠孝伦理思想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 从五个方面建构其现代伦理价值。谷树新认为“五四”以来对孝道的批判为孝道的现代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传统孝道的丰富内涵为孝道的现代化提供了可能性。
余玉花等认为孝亲的伦理问题的存在是实现传统孝道现代转换、赋予孝道现代价值的前提。杨振华指出孝在提升个人道德修养上具有重要价值。
路丙辉认为道德要求的对应双向性特质决定了传统孝文化在现代家庭道德建设中的价值。
潘剑锋等认为传统孝文化在解决农村养老问题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康颖蕾等提倡建立一种依托“孝”为文化基础的符合中国国民性格的养老保障制度。姚凤民指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应以传统孝文化为依托。
张洪玲认为家庭养老与孝文化之间具有“本原关系”。还有些研究者探讨了孝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及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马永庆认为农村孝道德的发展需要构建新的有特色的家庭伦理道德体系、加强家庭美德教育和制度建设及法律监督。
潘剑锋等认为随着我国现代化的实现, 农村养老模式应走向社会化。
朱曼等认为弘扬孝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选变, 崇老文化的消失, 相关社会规则与规范的淡出, 使传统孝德的现代化陷入了危机。杨昌江认为传统孝文化要现代化需要正确处理孝与公德、民主、科学和法律的关系。吴锋认为自由、平等、民主是对传统孝道的最大冲击, 并提出孝的本质在于对父母的爱, 而不在于形式。
(二)国外研究
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查阅不到相关的资料。
三、我的见解
虽然孝文化如何现代化是当前孝文化研究的焦点问题, 研究成果也比较多, 但部分成果停留在一般性的分析层面, 深入思考不够, 还有一些曲意迎合社会热点, 分析比较臆断。综观上述研究成果,我们不难看出, 近年来不少学者在孝文化的研究方面给予了相当的关注, 对于孝文化的起源、内涵、类型、历史演变、历史地位及作用、现代价值等问题均予以较为详尽的考察、分析和有益探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体系, 孝文化的基本框架已经确立起来了, 并呈现出越来越丰富的内涵。与此同时, 这一领域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思考。如, 孝文化的起源与内涵是孝文化研究中的基本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学者依然存在比较大的分歧, 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释、道两家的孝文化及与儒家孝文化的关系研究有待深入; 魏晋以后, 尤其是宋代以后的孝文化研究亟需深入; 少数民族孝文化的研究和孝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关系研究还相对薄弱, 有比较大的研究空间; 如何使传统孝文化现代化是孝文化研究的重大课题, 虽然目前倍受关注, 但研究的深度还有待加强。总之, 孝文化研究尚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需要学者们继续努力。
课题的主要内容:
一、七里箐村居民的孝道观念的现状
二、七里箐村居民的孝道观念存在的问题
(一)孝道观念的淡化
(二)孙子、孙女的尊老敬老态度日趋下降
(三)对孝敬父母、尊老敬老“社会环境”的营造力度不够
(四)法律对孝道观念的强化作用不明显
三、七里箐居民孝道观念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孝道观念淡化的原因
(二)不重视孝道观念的教育
(三)不重视对孝敬父母、尊老敬老“社会环境”的营造
(四)村民的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的惩罚及执行力度不够
四、解决七里箐村居民孝道观念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帮助村民树立正确的孝道观念
(二)重视对该村青少年的孝道观念教育
(三)努力营造有利于村民形成养老尊老敬老观念的“社会环境”
(四)加大对法律的宣传教育,提高法律的惩罚和执行力度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内容查找相关书籍,了解相关内容,然后根据实际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文献查阅,以解决存在的问题。
2、网络查询法
利用计算机查询相关信息,获取所需的研究资料
3、实地调查法
深入实地,搜集第一手资料以供写论文时参考
4、比较分析法
比较有关专家关于孝道观念研究的差异,从本地区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
完成期限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第一阶段:(20XX年1月开始) 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进行调查活动,收集数据并整理分析。
第二阶段:(20XX年2月底至3月初) 撰写论文开题报告,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修改。
第三阶段:(20XX年3月中旬至4月初) 论文初稿撰写,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认真撰写论文初稿。
第四阶段:(20XX年4月中旬) 4月20日前定稿,在指导老师指导下修改论文,在修改的基础上最终定稿。
第四阶段:(20XX年5月中旬) 参加系上安排的论文答辩会。
主要参考资料:
[1]朱有国.我国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7,(5).
[2]员晓明. 儒家传统“孝”文化对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现实意义[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8).
[3]郭玲,孙金华.农村养老问题与新型孝文化的倡行[J]. 求索,2009,(5).
[4]严加银. 当代青少年感恩教育探究——以传统孝道为视角[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5]潘剑锋. 建设农村新型孝文化[J]. 湖南社会科学,2006,(6).
[6]郭锐,蔡普民.农村孝道观念的缺失及其构建[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7]张明义.论当前农村的孝文化建设[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8).
[8]苏喜娥.当代传统孝文化缺失原因浅析[J].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2).
[9]钟建华,潘剑锋,雷庆铁.论“孝”与农村养老[J]. 船山学刊,2009,(2).
[10]郭锐,蔡普民. 农村孝道观念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33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