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从“自是一家”到“别是一家”
选题的意义及研究状况:
(1)意义: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两位词人,苏轼和李清照为词的发展和创新以及词体地位的提高都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研究他们二人的词学观点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对于我们了解词体的演进、发展及成熟有着重要的意义。
(2)研究现状:苏轼和李清照堪称宋代词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位大家,对于他们二人的研究多集中于对他们词作的研究,将他们二人进行比较研究的人也出现了不少。关于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则是在上世纪80年代得到学术界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总体看来可以说对于他们的研究是成绩斐然。本文在比较苏、李二人的词学观的异同的基础上探讨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从“自是一家”到“别是一家”的历史必然性。
“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思路: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简述词和词学在宋代的发展状况,引出苏轼和李清照的词学观点。
第二部分:简要列举历代对于苏、李二人词学观的评价。
第三部分:重点分析从“自是一家”到“别是一家”是词的地位得以提升和词体成熟的必然
首先,分析苏轼提出“自是一家”词学观的背景,包括两点:一是柳永艳词的盛行导致词的审美情趣朝单一化发展;一是大部分词作家在创作词的时候缺乏创新意识。
其次,简述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词学观的背景,亦分述两点:一是苏轼对于词的变革使得词作为音乐文学的特征、词性的特点被忽视;二是北宋词发展到词之高峰期为李清照词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最后,阐述从苏轼的“自是一家”到李清照的“别是一家”即是从“以诗为词”到“以词为词”,体现了词的地位得以提升,词体趋向成熟
第四部分:分析苏轼“自是一家”和李清照“别是一家”的`异同点以及其产生的原因
第五部分:总结和陈述本文的观点 研究方法和思路:
研究中主要采用比较和因果分析的方法将苏轼和李清照的词学观进行分析比较,总结他们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分析他们之间的异同及其原因
准备情况(查阅过的文献资料及调研情况,现有仪器、设备情况、已发表或撰写的相关文章等):
查阅文献:
[1]王水照等主编 .《首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2]刘乃昌.《两宋文化与诗词发展论略》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3]徐中玉主编.《中国古典词学理论史》(修订版)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4]徐安琪.《唐五代北宋词学思想史论》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年版.
[5]张惠民 张进.《士气文心·苏轼文化人格与文艺思想》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6]十三所高等院校《中国文学史》编写组编.《中国文学史》(中册)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1979年版.
[7]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三卷)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第二版.
[8]申焕.《从诗词关系看李清照<词论>的词学意义》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9卷第1期.
[9]木斋 彭文良 梁英岩.《苏轼“以诗为词”涵义综论》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27卷第6期.
[10]何旭.《从“自是一家”与“别是一家”略窥东坡、易安词学观之异同》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31卷第3期.
[11] 梁俊仙 刘波.《李清照<词论>浅谈》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 第23卷第2期
[12]陈学广.《词“别是一家”的内涵及其现代诠释》 内蒙古大学学报 第35卷第2期.
[13]王慧.《论李清照“别是一家”的词学观》 长春大学学报 第15卷第1期.
总体安排和进度(包括阶段性工作内容及完成日期):
9月中旬-11月中旬,重读作品、查看书籍、积累资料,做好前期材料准备工作;
11月中旬-12月上旬,在老师的指导下,列好提纲,写好开题报告,征求老师意见。
1月中旬-3月上旬,完成初稿,交给指导老师;
3月下旬,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定稿,并递交指导教师。
开题报告是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究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中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课题名称:群体意识与个人意识互动中的心灵复活——《复活》人物的一种分析
一、文献综述与调研报告:(阐述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参考文献)
课题研究现状:《复活》向来是人们所喜爱的文学作品,近些年对它的研究也从未间断。这其中有对其复活主题的研究,对男女主人公心灵复活过程复杂性及复活原因的探究。有对作品中人物心理描写的具体研究,对作品中表现的托尔斯泰主义的解剖。有对作品背景及作者所处时代的研究,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探秘等等。
课题发展趋势:虽然目前对《复活》的研究涉及作品的各个方面,然而对男女主人公的心灵复活过程的研究并没有很强的系统性,不能就男女主人公不同的心灵复活道路给予其联系和比对,一方面是没有相应的理论提供支持和研究,另一方面是太过聚焦于作品中人物的具体行为和心理表现,不能联系到相关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无法抽象出有价值的成果和结论。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托尔斯泰的《复活》向来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文学巨著,集中体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而文本中主要人物的精神复活更是值得反复研究的主题。通过对男女主人公心灵复活道路的对比,试通过群体及个人意识的理论构架,对其中人物心灵复活的具体过程进行剖析,形成该理论认知下的另一角度的解读,将复活的主题放置于群体于个人意识的相互关系下加以理解,帮助我们对社会群体环境下个人意识复活的形式与本质有深入的探索。由此对小说《复活》和作者人道主义思想提供别种形式的理论支持,对主体在实际中处理社群及个体关系给予一定启发。
参考文献:
[1] [俄]列夫•托尔斯泰,复活[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2] (法)罗曼•罗兰,托尔斯泰传[M],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
[3] 谭绍凯.《复活》的思想与艺术——《复活》札记四则.[J].贵阳师院学报.1982.(4);
[4] 白晓朗.如何理解《复活》中的“复活”.[J].外国文学研究 .1983.(12);
[6] 刘定淑.试论《复活》中男女主人公复活的复杂性.[J].外国文学研究.1985.(7);
[7] 蒋正初.浅析《复活》的心理描写.[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86.(3)
[8] 胡敏中.论个体认识的发生.[J].汉江论坛.1990.(7);
[9] 维之.论人的自我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J].南京社会科学1996.(1);
[10] 耿正忠.由《复活》所想到的.[J].自贡师专学报.1998.(1);
[11] 宋虎堂.浅析玛斯洛娃的精神复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10);
[12] 耿长彦.一副精心绘制的托尔斯泰主义蓝图.[J].唐山学院学报.2007.(9);
[13] 卢秋菊.从《复活》看玛斯洛娃的复活.[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1) ;
[14] 张建玉.人的主体性研究及其困境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2011.(6);
[15] 高玉秋.《复活》中的基督教婚姻理论.[J].东北师大学报.2011.(9)
二、本课题的基本内容,预计解决的难题
1.研究内容:论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结合文本探寻《复活》中群体意识与个人意识的表现。首先探寻小说中当时病态社会的群体意识,其次探究男女主人公在各自人生道路伊始坚持的个人意识。引入群体意识与个人意识互动的理论加以概括阐述。
第二部分尝试阐述群体意识压力下个人意识的妥协,就文本内容展现两人被群体意识同化的过程,以表现群体意识的无形力量。男女主人公在从纯洁走向堕落的过程中,群体意识的作用不容忽视。总结起来看,两者的堕落都可以归结为群体意识压力下个人意识的妥协,是个人的悲哀和不幸。
第三,论述群体意识作用下个人意识的复苏与觉醒,表现群体意识对个人意识的积极影响和正面作用。男女主人公的心灵复活道路是截然不同的。涅赫柳朵夫的心灵复活是个人式的主动的觉醒。然而玛斯洛娃的复活则要复杂得多,更多是依靠所处群体的感召才最终完成精神上的全然复活。相比个人主动的觉醒,群体感召的形式使其略显被动,但其作用进一步说明了群体意识对个人意识的深层次影响。
第四,论述群体意识中不朽个人意识的存在与表现。涅赫柳朵夫的个人式觉醒,独立于其所处的腐化堕落阶级中的心灵独白和忏悔;玛斯洛娃堕落后的潜存的献身精神重生。这些都是在群体意识作用下未曾妥协的生命自觉和人性光芒,或者说是个人意识在群体意识感召作用发生之前就固有的意识存在,同样是男女主人公个人意识复活的重要因素。
第五,从作家原因分析托尔斯泰对文本的影响。托尔斯泰贵族阶级立场的转变和农民立场的坚持,使其个人意识在当时时代群体意识中的卓尔不凡。作品中所展露的托尔斯泰主义也是其个人意识对其文学创作的指引。
2.预计解决的难题:
1.系统探寻《复活》中群体意识与个人意识的表现,从理论角度加以论述。
2.结合作品论证群体意识对个人意识的积极作用,及其相对个人主动式觉醒的深层次影响。
3.理解托尔斯泰贵族立场的转变以及其个人意识在作品中相当程度的表现。
三、课题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大量相关文献,并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2.例证法: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恰当引入来源于文本的人物作为分析的例证。
3.理论分析法:结合马克思哲学中群体意识与个人意识等理论进行阐释。
技术路线:
1. 围绕选题搜集相关信息,通过图书馆资源下载相关图书、期刊;
2. 仔细阅读,做好读书笔记;
3. 进行个别访谈、搜集整理工作中的反馈信息,进行现状分析,深入思考,整理归纳,概括观点;
4. 拟定写作提纲;
5. 熟悉并把握学术论文的行文规范,开始本论文的写作。
四、研究工作条件和基础
1、已完成主要专业课程的学习,掌握了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修完了规定学分;
2、参加了有关课程实习、调研等活动,通过撰写专业课程论文等教学环节,培养了初步的人文科学研究意识和能力;
3、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查阅并收集了大量文献资料,对将撰写的论文内容作了认真思考,对选题研究领域的背景与发展态势有了一定了解;
4、具备了阅读相关中外文文献的能力。
五、进度计划
20xx.12.31 下达任务书,指定参考文献
20xx.1.10 开题。布置实习任务。查阅参考文献、确定立题、明确论文任务、撰写文献综述初稿、开题报告
20xx.1.11-1.17 调研阶段(毕业实习与实习报告)
20xx.1.17-1.20 参考文献查阅、文献综述初稿、拟定论文大纲
20xx.1.21.-2.20 完善论文大纲、论文第一稿、翻译外文资料
20xx.2.21-5.20 论文第二稿、文献综述定稿
20xx.5.21-5.29 论文第三稿(定稿)、检查、文成全部毕业论文材料
20xx.5.30-6.5 提交全套毕业论文材料、答辩准备工作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6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