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工作队员民情日记
从驻村工作队员民情日记可以了解他们的工作落实情况是怎样的。以下是驻村工作队员民情日记,欢迎阅读!
在罕勒克艾日克村的田间地头,在晚归休憩的农户家中,人们总能看到一个熟悉而忙碌的身影,他风里来,雨里去,顶着烈日,冒着沙尘,不辞劳苦地为住村农户增收和村党支部建设出主意、想办法,挥洒着辛勤的汗水,奉献着对农民群众真挚的爱。他经常说,驻村一年,能多干一件,就是算一件。他就是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驻墨玉县吐外特乡罕勒克艾日克村工作队队员周军,是一位用心、用真情工作的驻村干部。
梦想,因真情而变得有可能
他驻村后,一直想趁着距离近、沟通方便等优势为执行局帮扶的三个孩子做点事情,尽点力。他也多次去看望三个孩子。有一次,他去吐外特乡中学看望孩子们,回来后就说:“孩子们不敢有自己的梦想,不敢相信自己能从农村走出去。”此后,他一直忙乎着什么,不停地打电话,在电话里重复着说孩子们的学习好,需要帮助等。最终,他联系团中央光华基金会,对方愿意赞助3名吐外特乡的中学生到乌鲁木齐参观费用。这下周军终于放下了心中的那块石头。孩子们参观回来后,老师都说:“我都没有去过这么多地方,孩子们心结这下打开了,他们能够想象外面的世界啦。”三个孩子的父母都没有去过乌鲁木齐,他们就去过和田市。这一次,周军看似很渺小的举动,足以改变每个孩子的家族,因为他们有幸从农村走出去,他们知道外面的世界了,他们敢于梦想。这下,他们不会停下奋斗的步伐。
周军也没有因此而停下脚步。他赞助乡中心小学双语图书70余类,300余册,为县矫治中心、乡党委、村委会捐赠维语版书籍《婚姻与家庭》400余册。就像他自己说的,他一件接着一件干,能干一件就是一件。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
周军是个热心肠,不论是村委会的协警还是来办事的村民,他都会问候一声怎么样,关心一句有什么困难,农忙时节,周军和工作队的成员们一起参加农忙活动,他肯出力气不怕辛苦。在暑假双语班开课时,他主动担任汉语老师,为村里的孩子教授双语,村里的孩子都会亲切的叫他一身“周叔叔”,在村里“农牧民夜校”开课时,他每次都是第一个到场,把村民们当天学习的汉语工整的写在黑板上。回到宿舍,他还经常为村民理发。
这些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一样东西——学好语言。周军驻村后,向村友请教学习维吾尔语,也制定了自己的学习维吾尔语计划。在摸索一段时间后,他有了自己的一套学习语言的方法,村友们都开玩笑说“场景模拟法”。每次需要与村民沟通,他都提前模拟场景,自己提前进行练习。工作结束后,在宿舍对自己的表现打分,再模拟白天的交流场景。这样,久而久之,周军也成为了“行家”,可以与村民进行经常交流。
我运动,我快乐
在一次的民情日记中,他是这样写的:“抓住青年群体这个关键,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他一直说,青年强,则基层强。后来,在他的建言、策划和组织下,工作队组建了村篮球队,与近邻的村组织篮球比赛,激发年轻的村民的活力,引领现代文化,引导年轻村民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篮球队成为凝聚年轻村民,了解他们思想状况,做好思想工作的重要平台。他定期组织训练,并与各工作队开展友谊赛,每一个夜晚,矫健的身影还在篮球场驰骋,罕勒克艾日克村的篮球队员们喊出了“我运动、我快乐”的口号。
村友们的好帮手
在工作队,周军同志分管后勤工作,除了每天检查车辆,清点生活物资,整理储物间外,为了让同志们更好的安心工作和生活,周军还利用业余时间,凭借自己不错的手艺,为工作队制作了物资储备架,定做桌椅、板凳及餐厅物品摆放台,为工作队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和谐、舒适的生活环境。
驻村带走的是美好的回忆,留下的是奉献着的青春和力量,是一份份实事、好事,村民灿烂的笑容。在这一年,他折腾了很多,为的就是能把“访惠聚”工作干好、干扎实,能为群众多干点事,让群众多一份幸福、快乐。
今天是大年初六,我在社区值班备勤,想想去年的春节就是在外地办案中渡过,今年的春节因为驻村又要坚守在村里的岗位上,不能回家和家人团聚,不能陪他们一起过春节,从警工作近10个年头,最亏欠的就是对家人的陪伴,但在维护辖区平安稳定工作中能够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我觉得这些付出也是值得的。
20xx年的金秋十月,按照县“访惠聚”办公室的要求,单位安排我驻阿尔达乡干河子农村社区工作。新的工作环境,新的工作团队、新的服务对象、新的工作任务……接踵而来的工作任务,不断的学习、挑战和尝试,激发了我更加昂扬的工作斗志和热情。还有20多天驻村工作就要结束了,油然而生一种感慨和留恋,时间都去哪了?一边值班一边翻看着之前写的民情日记,厚厚的一大本呀!每一篇日记里所描述的人和事,好像就发生在昨天、今天,一切历历在目,清晰而又感动。
20xx年10月21日,我怀着一颗愉悦的心情融入到“访惠聚”驻村工作中,成为驻阿尔达乡干河子农村社区工作队的第11名成员,工作队张传荣队长把我介绍给队员们,队员们都很热情地迎接我,使我丝豪没有陌生感,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团结而温暖的新团队。我和热心的李玉环大姐分到了一组,负责干河子二村的各项驻村工作,由此,我的驻村生活正式开始了,一切都是那样的新奇,当然还有一些茫然。
20xx年10月22日,入户走访过程中,我发现村里的外来务工人员直接把煤放到盆内燃烧,这很容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于是我向其讲明危险,将隐患排除后,放心地离开了。在村民郑召锋家,发现他家里的电表箱装在锅炉的旁边,存在安全隐患。于是我们马上联系供电所派人将电表箱更换了位置,郑叔家的锅炉终于能放心的燃烧了,房子也慢慢热了起来……。同行的李姐一直夸赞我:不愧是干过刑警的,不但心细还能善于发现问题。从警多年来养成的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如今运用到服务基层群众工作中,我觉得游刃有余、如鱼得水,感恩警察这份职业对我的锻炼和培养。
20xx年10月24日,周一,组织村民举行升国旗仪式,10点整,就有80余名村民前来参加,社区书记程新院作了国旗下的宣讲,我和村民、队员们一起高唱着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看着随风飘扬、冉冉升起的红色国旗,我刹时热血澎湃,内心涌现出对祖国的感恩,激发了做为中华民族一份子的自豪感,我想此时此刻,在场的人心情应该都和我一样吧!组织村民每周一升国旗这种仪式继续发扬光大、坚持下去,即可以培养群众的爱国精神,也可以凝聚民心,今后无论我在哪个岗位,我都会参加这种升旗仪式,从中汲取能量。
20xx年10月26日,天空中飘着鹅毛大雪,得知干河子二村村民丁立柱的面包车侧翻在一农场公路的路基下面了,请求救助。我和队员们一起赶到了现场,看着翻倒在路边的面包车,车辆右侧部位已经受损,大家集思广益商量怎么把车弄上来的同时还不让车受到二次损坏,于是我们合理分工,把车上栓了两处绳子后,有拉绳子的、有推车的、还有自告奋勇在面包车内掌握方向的,大家喊着口号“一二三”终于将车弄了上来。虽然当时天气寒冷,把大家冻得一个个脸红扑扑的,身上也都沾了泥巴,但是大家的心都是火热的,这就是团结的力量!
20xx年12月1日是国际预防艾滋病日,我为阿尔达乡中心小学师生上了一堂以“无毒青春 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禁毒知识讲座,通过精心准备,以图文并茂的幻灯片向师生们讲解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以及毒品的'危害和防范新型毒品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我还与在场的小学生们现场互动,给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赠送了小礼物。看着台下那些孩子们天真的笑脸和获取知识后的喜悦,我很欣慰,因为我也是一名父亲,能为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引导和帮助,对我来说,是件快乐的事。
2017年1月21日,新年马上就要到了,在走村入户的过程中,处处可以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我有点想家人、想孩子了。工作队采购了红纸、毛笔,邀请会写毛笔的阿尔达派出所陈所长一起给村民写春联,庆新年。在大家的鼓励下,我也勇敢的拿起毛笔,为村民写起了春联,虽然写的不是很专业,但也是一份心意,看着自己写的春联当场就被热情的村民们拿光了,心里真的很开心,也希望在春联里对村民们生活的祝愿能够实现!
2017年1月25日,县公安局来村里与村民们举行“民族团结一家亲”迎新春活动,以前村里举行的一系列联欢活动,我都是打打下手、敲敲锣的小角色,这次竟然临时挑起了策划及主持的重任。站在活动现场,看着围坐在四周公安局的同事以及村民,我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主持,从最初的忐忑到逐渐的从容,这场活动在精彩而欢乐的氛围中圆满结束,虽然有些疲惫,但是我也享受到了这个过程中的磨练和快乐。
2017年1月26日,以前婚前是母亲做饭吃,婚后是妻子做饭吃,为了做好队友们的后勤保障,于是我也尝试撸起袖子、掂起锅瓢开始了我的“大厨养成记”。在队友们的共同协作下,我有了许多“第一次”。第一次和面,第一次包包子、包饺子,第一次做8个人的排骨蒸面,第一次做大盘鸡,第一次做狗鱼炖豆腐、红烧鲤鱼,第一次炒各种各样的家常菜,如今已厨艺见长,队友们都称呼我为“陈大厨”,每每看着队友们把我做得饭菜吃个精光,我好有成就感,心里也乐滋滋的,并暗暗地想,等驻村结束后,一定回去给家人做一桌丰盛的饭菜,好好补偿他们,感谢他们对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还有很多很多,合上日记我思绪万千,近半年来,驻村工作经历让我有机会贴近基层,关心百姓疾苦,与群众交朋友,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磨砺和蜕变。想想即将离开驻村工作对,还有许多的不舍和留恋,真的舍不得你们,我的驻村队友们:认真的张哥、睿智的席姐、贤惠的李姐、聪慧的王姐、小精灵般的小米、乐观的周哥、踏实的扎哥、文雅的杨姐、豁达的老沙、正直的海磊,从你们身上我看到也学到了许多,这些都将成为我人生中美好而又难以忘却的珍贵记忆。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驻村入户民情日记大全
2.关于村官民情日记范文
3.关于村官民情日记
4.基层村官民情日记
5.精选驻村干部民情日记
6.村干部下乡民情日记
7.村官1月民情日记
8.大学生村官民情日记3篇
9.干部下乡驻村民情日记
10.2017年大学生村官民情日记
驻村队员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中没有豪言壮语,没有空话套话,翻开民情日记,循着下派干部们探索奋斗的思路和足迹,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篇篇体现干群关系鱼水情深的生动素材。以下是驻村队员民情日记,欢迎阅读。
3月28日,晴,今天,我和乡驻村干部刘文梅再次走访农户,了解情况,我们的初步计划是,去看望一名老党员、调查特种养殖户和该村计划的“养殖项目”,现场查看建设条件。在村党支部书记和妇代会主任的陪同下,我们来到了83岁高龄的老党员王桂香家中,一进家门就见他的小儿子正在给五间大瓦房装封闭,的确这个时候就是老百姓家盖房子、收拾院子最忙的时候。因为再一个月就到挖虫草的时候了。王桂香见到我们非常高兴,几句寒暄后,我们一起畅谈起来,她说:“我是1966年入的党,和村里的韩** 、宋**等一块入的党,我还比他们早几天……”老人历历在目,我们惊佩,83岁老人的记忆怎么这么好,或许正是在那样的年代,那样的经历,使她们见证了共产党员的价值,内心才有了无法忘却和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当我们问起现在党的政策和还有什么要求?老人说:“现在的人都掉到福窖窖里去了,政策这么好,只要自己有点本事,就在家门口里挣大钱,我们村现在是最美乡村,旅游的人很多,已经开了3个农家院了。”对自己的生活老人说:“我现在对家庭没有什么负担,都是共产党养我的,每年的老党员补助、新农保补助加起来也有2000多元,够了,就吃点药用”。
看望老党员后,我们现场查看了“牛场”,并调查了一户养殖户。在和党员们的交谈中,我们得知,村委办牛场可以安排劳动力16余人,每年收入可达120万元,前景广阔;发展特种肉兔、土鸡养殖现已有2户,专供农家乐,切实可行;村里还有一部分人要种“贝母”(药材),已有意向。村书记马占仓说:“这些家门口的活,都是好项目,要比外面打工挣钱多”。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经济,实现稳定就业和群众增收,是白杨沟村探索的一条好路子,让条道路成为致富的“跑道”,不仅起步要“稳”,而且中间一定要“给力”,才能第一个“冲线”。
20xx年4月30日 星期三 天气:晴
前几次,我们到塔湾村走访,了解到村里有不少贫困户,大部分是因病致贫。我同机关几位领导商量,到他们家看一看。村委会刘主任领着我们先到了刘敬玉家。老刘不在家,到地里揪蒜苔了。刘主任让村会计把刘敬玉找了回来。我看到刘敬玉赤脚,身穿背心、短裤,满头大汗。瞬间产生一丝同情,一丝怜悯。我说,我们是市外侨办驻村干部,来看看你。他面带感激地说:“也没啥,就是一个傻儿子把我拖累得不轻”。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到一个年轻小伙子躺在猪圈边。刘主任给我们介绍,那是敬玉的大儿子,今年29岁了,几个月大时,因煤气中毒造成脑残。村里看孩子没救,动员他把孩子扔掉算了,可他舍不得。刘敬玉的老婆是从陕西那边讨来的,智力也不是很好。近三十年来,刘敬玉一口一口把儿子喂养大,却成了家里沉重的包袱。二儿子已24岁了,在外打工,也讨不上媳妇。听着刘主任的介绍,看着那如死人一样的孩子,我感到一阵心酸和无耐。敬玉一个劲儿地说,看看政府能不能要,把他捐给政府算了。我明白敬
玉的意思,也感受到他所承受的常人无法承受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我安慰他:孩子的病时间太长,按现在的.医疗水平可能无法治愈,但我很佩服你的毅力与对亲人不离不弃的精神,我们帮你想办法度过难关。我把带来的慰问品交给敬玉时,他眼含泪花……
走访刘敬玉家,我内心十分不平静,甚至感到酸楚,我脑子一直在想,我们如何帮助他走出困境,让他像普通人一样生活。
阴沉沉的天气持续了好几天,不觉中天空飘起了细雨,我们开着镇里的面包车,走在一条泥泞的山道上,看不清周围的景色,好象连事物的色彩也分辨不清,一片灰蒙蒙的,远处不停的传来阵阵闷雷声,偶尔会有一阵凉风吹过来,触及皮肤有点寒冷而又荒凉的感觉.....
今天一早,我跟镇领导一起到我挂钩的村子,召开"外出乡贤回乡捐资修村道"欢迎会,虽然会议时间定为十点,但我心里还是有点急,恨不得快点赶到,因为我是这个村的挂沟工作组长,又是安排在这里的驻村干部,村庄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村里集体经济收入少,想修条村道不容易,现在机会来了,我的想法和村里一样,希望上半年能把路修通,改善村里交通状况,早日脱离贫困.
会议地点就设在村委会里,村干部们早早把会场打扫得干干净净,大门侧还写了十分醒目的欢迎标语,会桌前摆放了一些自产的时令水果.会议在十点准时介开,由镇领导主持会议,村书记介绍村里基本情况,我也代表镇村对捐资乡贤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整个欢迎会在简洁轻松中进行着,共捐资了七万多元,村书记双手捧着钱在微微发抖,一个劲地说:谢谢,谢谢大家的支持!请大家放心,我一定会用好每一分来之不易的钱,保质保量地把村道建设好``````
会散了,我和村主任的任务是统计捐款名单,用红纸张贴,主任写得一手好书法,不到半小时功夫全部写好了,正准备放笔的时候,我突然灵机一动,从口袋里掏出二百元出来,慢!主任增加一条名,我捐二百元.主任一愣,你不是捐了二百吗?我把你名字都写上了.我忙解释说:那是以镇干部名誉捐的,这二百元是作为一名驻村干部捐的,你看,驻村这么长时间了也没有给村里带来多大改善,就算驻村干部的一点心意吧.村主任会意地写上了驻村干部捐款二百元的大字``````
雨还在下,四只车轮子慢慢地在山路上翻滚着,我在沉思,驻村一年多了,我给村里做了什么?无非就是在那一年没开几次门的驻村办室贴几张喷墨宣传画,贴了几张驻村工作目标.驻村一年多来,给百姓带来了什么?我只是在做着工作组长应做的份内工作,只是多领了一份驻村补助罢了!
作为一名双重身份的我,已是一名镇挂沟工作组长又是一名驻村干部,而我对驻村工作感到的更多的是茫然和无奈.唉!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7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