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的心情无比地激动,因为我学校要去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景色半城湖”之美称的邯郸永年县广府古城采风。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迈步在广府古城,首先闯入眼中的是那一湾芦苇丛生的绕城碧水,当穿行于城内狭窄的长长小道,走上斜斜的上马坡,仿佛还可以听到古时战马的铁蹄声和嘶叫声。看到古城之内很多的历史遗存,如文庙大殿遗址、武氏故居、状元楼等。还参观了太极一代宗师的故居,据说杨式太极拳的创始人杨露禅潜心习武18年,创造了一百单八式杨式太极拳。清光绪皇帝的老师还曾为他撰写一副对联:手捧太极震寰宇,胸怀绝技压群英。现在的广府城内研习太极还蔚然成风。
走到广府古城东关,看到与赵州桥相同规模和形制的“姊妹桥”——弘济桥,桥面虽很陈旧,但细心俯看,上面有大量的角石类、三叶虫类的化石,使这座古桥陡增了文化的色彩。抬头仰望,桥大券正上方“弘济桥”三个大字映入眼帘。大券两边对刻的二龙戏珠及飞龙飞凤,雕工精细,栩栩如生。栏板上的狮、猴等兽,形态逼真。低头看到大洞顶上的一龙头正威然凝视着前方。再往下看,桥下流水潺潺,悦耳动听……
我边走,边看,边听,边记,慢慢地体会着历史的沧桑和变迁,让我深刻地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多么地不易!
丽江古城
清晨,我挎上简单的小包袱,走进了美丽的丽江古城。在宽阔的大理石板的路上,细细的小水珠晶莹、清新。
古城中薄薄的晨雾,一丝丝,一缕缕被风吹得飘来飘去,好似古城烟囱上飘散的袅袅青烟。石街两旁,小店昏黄的灯光下,店主们正忙着准备着一天的生意。
“叮呤、叮呤”忽然,我听到了一阵马铃声,一回头,只见一位穿着白族服装的男人低着头,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那马儿轻松地迈着步子,马蹄儿与大理石相碰撞,发出了清脆的响声。
马儿轻盈地从我身边走过,渐渐地走远,最后消失在晨雾中。我走过石板桥,只见一群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坐在石板桥上,任凭晨风吹着她们银白的头发,老人们只是尽情地呼吸着由晨风送来的花草的清香。多美的丽江古城!
上午,我独自一人,走进了美丽的丽江古城。人渐渐多了起来,晨雾也散去了,但还是能感觉到清晨时的凉爽。小店里,店主们已经把整理好的,各种带有民族特色的小玩意儿一一摆了出来。我慢慢地走着,抬头看着天空:碧空如洗,天空中挂着金色的太阳。石街两旁有着一条清澈的小河,水面上漂着落叶,小河里小鱼一群群地快速游动着。孩子们一边走,一边给鱼儿们喂着刚刚从小店里买来的面包。路旁种着两行小树,阳光照着小树,树下投下了细碎的日影。在一个十字路口,一群白族姑娘围着一圈正跳着白族舞呢!她们边唱边跳,帽子上长长的白须上下舞动着,如同飞舞的蒲公英。这歌声,使丽江古城显得更古老,更祥和。多美的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是一座幽静的小城,和谐的小城,繁华的小城,更是一座美丽的古城。
我的家乡在荆州,美丽的家乡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也是楚文化的发祥地。 家乡荆州古城,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城。人们时常说的俗语:“大意失荆州,”出典就在这里。
荆州古城保存完整,城中有古迹。千百年来,无数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在这里留下他们的足迹,以他们的辉煌业绩和不朽功勋,为家乡竖起了一座座伟岸的丰碑。
今天,我去参观了张居正的故居。从哪里,我了解到了伟人张居正。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是荆州人。幼年称“荆州神童”。明万历初年,48岁的张居正代高拱为首辅,是历史上着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
我的家乡荆州古城,古迹还有玄妙观、关帝庙和铁女寺,三国故事数也数不清。
如今,古城荆州旧貌换新颜,高耸的大厦、宽畅的马路,商旅如云。 我爱家乡,爱美丽的家乡——荆州古城。
┏ (^ω^)=☞
丽江古城清晨,我挎上简单的小包袱,走进了美丽的丽江古城。
在宽阔的大理石板的路上,细细的小水珠晶莹、清新。古城中薄薄的晨雾,一丝丝,一缕缕被风吹得飘来飘去,好似古城烟囱上飘散的袅袅青烟。
石街两旁,小店昏黄的灯光下,店主们正忙着准备着一天的生意。“叮呤、叮呤”忽然,我听到了一阵马铃声,一回头,只见一位穿着白族服装的男人低着头,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那马儿轻松地迈着步子,马蹄儿与大理石相碰撞,发出了清脆的响声。
马儿轻盈地从我身边走过,渐渐地走远,最后消失在晨雾中。我走过石板桥,只见一群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坐在石板桥上,任凭晨风吹着她们银白的头发,老人们只是尽情地呼吸着由晨风送来的花草的清香。
多美的丽江古城!上午,我独自一人,走进了美丽的丽江古城。人渐渐多了起来,晨雾也散去了,但还是能感觉到清晨时的凉爽。
小店里,店主们已经把整理好的,各种带有民族特色的小玩意儿一一摆了出来。我慢慢地走着,抬头看着天空:碧空如洗,天空中挂着金色的太阳。
石街两旁有着一条清澈的小河,水面上漂着落叶,小河里小鱼一群群地快速游动着。孩子们一边走,一边给鱼儿们喂着刚刚从小店里买来的面包。
路旁种着两行小树,阳光照着小树,树下投下了细碎的日影。在一个十字路口,一群白族姑娘围着一圈正跳着白族舞呢!她们边唱边跳,帽子上长长的白须上下舞动着,如同飞舞的蒲公英。
这歌声,使丽江古城显得更古老,更祥和。多美的丽江古城!丽江古城,是一座幽静的小城,和谐的小城,繁华的小城,更是一座美丽的古城。
我的家乡在荆州,美丽的家乡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也是楚文化的发祥地。
家乡荆州古城,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城。人们时常说的俗语:“大意失荆州,”出典就在这里。
荆州古城保存完整,城中有古迹。千百年来,无数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在这里留下他们的足迹,以他们的辉煌业绩和不朽功勋,为家乡竖起了一座座伟岸的丰碑。
今天,我去参观了张居正的故居。从哪里,我了解到了伟人张居正。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是荆州人。幼年称“荆州神童”。
明万历初年,48岁的张居正代高拱为首辅,是历史上着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我的家乡荆州古城,古迹还有玄妙观、关帝庙和铁女寺,三国故事数也数不清。
如今,古城荆州旧貌换新颜,高耸的大厦、宽畅的马路,商旅如云。 我爱家乡,爱美丽的家乡——荆州古城。
┏ (^ω^)=☞。
有一种古老,总让我缅怀,缅怀那一份悠远与朴实;有一种温馨,总让我想念,想念那一份悠然与宁静。
——写在前面
永新是一个面积并不大,历史不算长的现代小镇,却突兀的有一条长长的老街,老街蹲踞一隅,像自然朴实的诗行,蕴蓄着悠远浓郁的味道,又像经历沧桑的老人,无声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一街的木板照壁墙依次排列,没有刻意装饰,没有桃红柳绿,粗陋的模样到有着别样的温馨,门槛上的一痕深沟足以证明其厚实沧桑;高高的房檐挡不住老街人的热情,每逢谁家有个红白喜事,整条街的人会把它当自家事来办,谁家的媳妇厨艺好,谁就是大厨,席办在街上,一条街排了去;远方的亲朋来了,一条街都可借宿,主人客人没半点忸怩。
我出生在老街的木房子里,成长在老街的青石板上,小时老街就是我眼里的世界。有人说,那条石板的路太沉寂,须多少笑的身影方能唤得它的笑语?然而永新老街给我的印象多是温馨热闹的。赶场天天刚亮,这里就吆喝声四起,小商贩推着小货物架穿梭在巷子里,天逐渐放亮了,街上的商铺先后不一地开了门,热热闹闹做起生意来;巷尾那捏泥人的老人,双手可灵巧了,拿上泥但见十指翻飞,几分钟一个栩栩如生的泥人就在他手上诞生了,构思之精巧、技术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卖日杂货的地摊,跳跳小青蛙,汪汪小狗子不时会招来行人驻足……曾经帅气诙谐的泥人大叔,卖跳跳小青蛙的大姐姐,给了我童年几多甜蜜与温馨啊!现在想想老街的人是喜爱这种热闹的吧,不然就不会允许谁谁谁在自家门口扰人了。( 文章阅读网: )
老街也有宁静的时候。不赶场的日子,我背着书包穿过老街走向学校,或从学校走回家中,见到老街的青壮年们多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改日赶场腾出更多的时间;忙碌的人们见面总会打个招呼,开几句阿猫阿狗的玩笑,这里的人们不懂得夜生活,所以一到晚上,老街的夜是黑的,人们的心却是暖的。
现在的老街,难得见到青壮年,留下的多是三八六一和老人家,妇女们有男人在外赚钱养家,老人多有自己一份超龄保险,老街自然没有了往日的忙碌与热闹。黄炎培先生说,一个人无事大街数石板,两个人进茶铺从早坐到晚。永新老街少有数石板的人儿,茶铺却常有从早坐到晚的悠闲老人,茶铺,也就成了永新老街保持古风的标志。每日,几十个早起的老汉沿着几十年不变的路线,摸进附近最熟识的茶铺子喝早茶,撮着嘴把第一口热气扑腾的花茶咽下肚,似乎宣告着内容重复的一天正式开场了:三三两两凑一桌,进行着一种没有中心思想的交流活动,想到啥子说啥子;内敛的老人家,一份报纸,一杯盖碗茶,仰于老藤椅上,在圈内自知天上人间;实在无聊的,吆喝着砌起长城,活动筋骨动动脑,也没大的输赢,加点小钱加点盐,是消遣,是“在”的证明方式。
老街的人,以自己的一种方式活着,老街的日子,就像老街外环绕的小河,缠绵不断又波澜不惊……
在外求学忙碌的我,脑中不时会冒出老街的影像,老街那群朴实的人,不经意间心里自有了家的温馨。
三城岁月之古城西安(一)
有人说,中国有三个最有代表性的城市,那就是古城西安、皇城北京和洋城上海;也有人说,要看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要到西安去看,要看中国五百年的历史要到北京去看,要看中国一百年的历史要到上海去看。不管哪一种说法,都表明一点,西安、北京和上海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三座城市。西安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北京有着封建社会末期明清两代的皇城文化气派;而上海则有着西风东进、中西合壁的文化交融。这三种城市形态是中国城市的典范,其它城市在文化形态上也大都可以归入这三种形态之一,但又不象这三座城市的文化脉络那么清晰,文化色彩那么绚烂;文化内涵那么饱满。所以,要想了解中国得话,最好能到这三座城市去看一看。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许多著名的国内外人士在中国之行的时候,纷纷选择了到这三座城市去游览。如果你还没有去过这三座城市的某一个,不妨将它们列入你的旅行计划,那将会是不虚此行的。
我的父母都是上海人,五十年代末期,响应祖国的号召支援大西北,去了西北的代表城市西安。这样使我非常有幸地出生在了西安这座古城。我在那里度过了我的大部分的学生时代,从小学读到了大学,大学毕业之后又到北京去读书,完成了学业之后,再到上海来工作。能沿着中华文明发展的轨迹行走,从古城走到京城再到洋城,我感到非常地幸运。因为这样我可以更深切地体会到中国三座名城的差异,三种文化得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我很想把我对三城的生活体验讲给大家听,也许我的体会比一般浮光掠影的旅游会来的更真实一些。我想,就先从古城西安说起吧。
许多文学艺术作品都讲到知青的遭遇,比如《今夜有暴风雪》、《磋砣岁月》等;但很少有作品反应另一批为祖国建设同样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们,这就是支内人士。记得最近刚刚看过一部电影叫《青红》,是讲支授贵州的上海人非常希望子女能回上海的故事。这种题材的影片非常少,由于它所表现出来的人物非常象我从小就熟悉的那些支内的上海人,所以,让我产生了强烈得共鸣。
在西安的东郊有一条著名的河流叫产河(产字应该有一个三点水,可惜打不出来)。产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著名的半坡猿人就起源于那里。五十年代末期,出于开发大西北的考虑,国家在产河边上建造了一座新城,它离西安市中心大约二十公里,这就是在当地非常有名的纺织城。它由国营棉纺企业三、四、五、六厂组成,另外还有一座印染厂。这里的每一个企业都以某一个地方来的技术工人为主,因此,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每个厂的公共语言是某一个地方的方言,比如:五厂主要讲四川话;而我们六厂则主要讲河南话。所以,在公共场合一听讲什么话就知道是哪个厂的。我们六厂大多数工人都是河南籍的,也有少数人来自于上海,我们家就是其中的一家。这些上海人有的来的时候就已经是夫妻了,有的来了以后才结为夫妻的;但是毕竟由于上海人很少,所以很多上海的男女娶了或嫁了其他地方的女子或男子,这种婚配对他们的一生影响都非常大。一对上海夫妻会想方设法千方百计的把子女送回上海,使自己将来有可能到上海去养老;而由上海人和外地人组成的家庭,这种回沪愿望就不那么强烈了。有的时间长了,连上海话也不会讲了,讲一口四不象的话,混合着陕西话河南话上海话和说不清的什么话。而在我们家里父母从小就给我们灌输一种类似于《青红》那样的思想,就是要回到上海去。
当时,那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看不到哪里有那样的出路。只是父母过一段时间就带我们到上海的亲戚家住几天,让我们感受一下上海的气息,也激发一下我们回上海的愿望。当时怎么也没有想到回上海的路是那么地艰辛。
三城岁月之古城西安(一)有人说,中国有三个最有代表性的城市,那就是古城西安、皇城北京和洋城上海;也有人说,要看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要到西安去看,要看中国五百年的历史要到北京去看,要看中国一百年的历史要到上海去看。
不管哪一种说法,都表明一点,西安、北京和上海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三座城市。西安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北京有着封建社会末期明清两代的皇城文化气派;而上海则有着西风东进、中西合壁的文化交融。
这三种城市形态是中国城市的典范,其它城市在文化形态上也大都可以归入这三种形态之一,但又不象这三座城市的文化脉络那么清晰,文化色彩那么绚烂;文化内涵那么饱满。所以,要想了解中国得话,最好能到这三座城市去看一看。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许多著名的国内外人士在中国之行的时候,纷纷选择了到这三座城市去游览。如果你还没有去过这三座城市的某一个,不妨将它们列入你的旅行计划,那将会是不虚此行的。
我的父母都是上海人,五十年代末期,响应祖国的号召支援大西北,去了西北的代表城市西安。这样使我非常有幸地出生在了西安这座古城。
我在那里度过了我的大部分的学生时代,从小学读到了大学,大学毕业之后又到北京去读书,完成了学业之后,再到上海来工作。能沿着中华文明发展的轨迹行走,从古城走到京城再到洋城,我感到非常地幸运。
因为这样我可以更深切地体会到中国三座名城的差异,三种文化得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我很想把我对三城的生活体验讲给大家听,也许我的体会比一般浮光掠影的旅游会来的更真实一些。
我想,就先从古城西安说起吧。许多文学艺术作品都讲到知青的遭遇,比如《今夜有暴风雪》、《磋砣岁月》等;但很少有作品反应另一批为祖国建设同样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们,这就是支内人士。
记得最近刚刚看过一部电影叫《青红》,是讲支授贵州的上海人非常希望子女能回上海的故事。这种题材的影片非常少,由于它所表现出来的人物非常象我从小就熟悉的那些支内的上海人,所以,让我产生了强烈得共鸣。
在西安的东郊有一条著名的河流叫产河(产字应该有一个三点水,可惜打不出来)。产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著名的半坡猿人就起源于那里。
五十年代末期,出于开发大西北的考虑,国家在产河边上建造了一座新城,它离西安市中心大约二十公里,这就是在当地非常有名的纺织城。它由国营棉纺企业三、四、五、六厂组成,另外还有一座印染厂。
这里的每一个企业都以某一个地方来的技术工人为主,因此,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每个厂的公共语言是某一个地方的方言,比如:五厂主要讲四川话;而我们六厂则主要讲河南话。所以,在公共场合一听讲什么话就知道是哪个厂的。
我们六厂大多数工人都是河南籍的,也有少数人来自于上海,我们家就是其中的一家。这些上海人有的来的时候就已经是夫妻了,有的来了以后才结为夫妻的;但是毕竟由于上海人很少,所以很多上海的男女娶了或嫁了其他地方的女子或男子,这种婚配对他们的一生影响都非常大。
一对上海夫妻会想方设法千方百计的把子女送回上海,使自己将来有可能到上海去养老;而由上海人和外地人组成的家庭,这种回沪愿望就不那么强烈了。有的时间长了,连上海话也不会讲了,讲一口四不象的话,混合着陕西话河南话上海话和说不清的什么话。
而在我们家里父母从小就给我们灌输一种类似于《青红》那样的思想,就是要回到上海去。当时,那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看不到哪里有那样的出路。
只是父母过一段时间就带我们到上海的亲戚家住几天,让我们感受一下上海的气息,也激发一下我们回上海的愿望。当时怎么也没有想到回上海的路是那么地艰辛。
【这是我考导游证时背诵的关于丽江古城的导游词,你从中摘去吧,很全的】
各位朋友,现在我将要带大家去游览下一个景点,也是丽江最著名的景点-丽江古城。刚从象山山麓澄碧如玉的玉泉公园出来,我们要顺着从古城西北端悠悠流至城南的玉泉水来到被称作为“高原姑苏”“东方威尼斯”的丽江古城。在此各位嘉宾就会想,小黎怎能口出狂言,敢把这高原小城称得如此夸张,其实一点都没有被小黎夸大,丽江古城就是因为有玉泉水贯穿全城由古城分成西河、中河、东河三条支流,再分成无数股支流。城内亦有多处龙潭、泉眼出水。古城利用这种有利的条件,街道自由布局,不求网络的工整,主街傍河,小巷临渠,清澈的泉水穿街流镇,穿墙过屋,“家家流水,户户垂杨”的诗意是这座古城的真实写照,这里虽是云贵高原小镇,却颇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丽江古城又叫大研镇,它由大研、白沙、束河三部分组成,大研古城是它们的集中代表,所以人们常常把它叫作大研古城或大研镇。而且大研古城位于丽江盆地的中心,古城的西南角耸立着酷似书天巨笔的文笔锋,丽江盆地则象一方碧玉做成的大砚台,古时“研”和“砚”相通,所以古城叫大研。说话间我们便到了古城,城口最引人注意的应该是一双水车吧,有人说它是子母水车,也有人说它是情人水车。过去古城里就有水车,今天在一些偏远之地也在使用。
古城形成于南宋后期,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面积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三万人,1986年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除了同苏州古城一样具有“小桥流水人家”的特色外,还在古城选址、街道和房屋布局、纳西民居等方面别具一格。
丽江的世界文化遗产由白沙古镇、束河古镇和大研古镇三部分组成,但对于各位嘉宾来说,吸引力最大的是大研古镇,古城的入口很多,大家随着小黎从右边的入口进入,看见了显眼的水车后,紧接着右边是写有****主席题词的照壁,古城里有三房一照壁的民居,那照壁就象各位嘉宾看到得着一块。再往右是水龙柱,龙是管水的,古城里的土木建筑最怕火,但水能克火,所以这个水龙柱代表古城人民免除火灾的愿望。千百年来,古城人民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古城,也请各位朋友象古城人民一样爱护古城,不乱扔烟头垃圾。再看世界文化遗产标志,圆圈代表地球、自然,方框代表人类创造的文明,圆圈和方框相连,代表人与自然要和谐统一,丽江古城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杰作。右边的这些石刻称得上是丽江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浓郁的纳西风情画。我们脚下是“巴格图”,是纳西先民根据五行学说创造的,东巴祭司常用它来定方位和占卜等。
十一月三日,我和同学去了一个热闹的地方——街子古镇。
下车后,一抬头,就能瞧见一座高大的石门。上面有着奇妙的花纹,衬着“西川第一天”这几个大字。门顶上有着姿态不一的小狮子和威武的龙,使人一下子精神了许多。
走过饭店,绕过雕柱,就来到了有名的“银杏广场”。来到了那儿,扑入眼帘的是四棵笔直的银杏树。它们都直入云天、粗壮挺拔。在它们的身上,又有无数条枝干伸着懒腰、长着叶子,那么多清绿的叶子,密密麻麻的交叉着,像小孩的笑脸,傻笑着。
左边,有一座陈旧的塔,叫“字库塔”。它又老又旧,每层四个角上一串串铜色的铃铛,顶上有一把宝剑,使它这个塔神奇起来。那铃铛与宝剑是冰雪聪明的古人用来避邪驱鬼的。古人崇拜汉字,废纸不想丢弃,于是把它们收集起来,装在字库塔中。时间长了,纸多了,看上去像字的宝库,因称‘字库塔’。我们朝下看看,看见下面用栏杆围了起来。我觉得这个库塔形象的说是‘汉字养老院’‘汉字垃圾塔’。
“银杏广场”的出口,有一座约两米长的小石桥,它下面有一条小沟,沟里的水在‘哗啦啦’地唱歌。与边上古色古香的建筑相对映,有着‘小桥流水人家’之诗意。
当然,过了小桥,就是买卖街了。左边的小水沟就是桥下的水沟,清的似玉,平的像镜,使人神清气爽。头向上抬抬,红红蓝蓝的招牌使想起了一句诗句:“水村山郭酒旗风。”而上面写着“汤麻饼”、“麻婆酱”、“叶耳粑”、“萝卜干”等特色小吃真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了。一些老板也不落后,争先恐后的喊了起来:“五元两件,三元一件。抢购促销!”这些声音在古镇上空彼此起伏,好不热闹!我带了三十元只花了十六元就买了四件,呵呵!
我们要走了,听见商人的呐喊,听见小河流水的旋律,比来的时候更动听,使人心旷神怡!再见!美丽的街子古镇。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5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