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文开头十忌: ①忌陈词老套。
②忌故弄玄虚。有些文章开头,故意耍花枪,兜圈子,有意让人琢磨不透,进入“迷魂阵”,不愿将意思直截了当地写出来。
其实这种故弄玄虚的做法,恰恰是写作的弊病。 ③忌开头突然。
有些文章开头,缺乏应有的交代,显得突如其来,没头没脑,不知所云。 ④忌不必要的解释。
文章开头,突如其来、不作交代不行,作不必要的解释也不行。 ⑤忌凭空抒情。
⑥忌绕大圈子。 ⑦忌堆砌名言锦语。
⑧忌开头重复。有的文章一开头就介绍背景,写好后又觉得首先应该揭示文章的中心,于是又开个头。
⑨忌盲目写景。写景的主要目的,或是为了突出主题,或是为了刻画人物,或是为了烘托气氛,如果与此无关,一般来说这样的写景是没有意义的。
⑩忌盲目引用。引用应根据主题、中心的需要,盲目引用应尽量避免。
二、好的开头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要向主题靠拢: 梁启超:“文章最要令人一望而知其宗旨之所在,才易动人。”开头必须与全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紧密相联,为突出中心服务。
如《三国演义》: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2、要短小精悍: 开头不能过长,应似爆竹,短而有力,令人耳目一新,为之一震。
如:茅盾《海南杂忆》开头:“我们到了那有名的‘天涯海角’。”12个字便交代清楚了所游地点,为下文由所见所闻引起对历史的追忆开路。
再如:“清晨,大雾。”陈国凯《雾》开头仅四字白描,便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与环境,又暗示了故事结局,含义深刻隽永。
3、要引人入胜: 开头不能让人读来就觉着乏味,力求以优美的语言,新奇的构思,抓住阅读者的眼球。 如:“青春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酿成的琼浆—历久弥香。”
《青春》 三、作文开头的写作技巧: (一)开门见山。即文章一开头不拐弯抹角,不兜圈子,而是把要描述的主要人、事或物直截了当地摆出来,引入正文。
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点明中心,统帅全文。 1、点题开头法。
如: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有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朱自清《背影》;②《谈骨气》一开头就亮出观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这样的开头直接切入题目,揭示题旨。 2、定情开头法 如: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茅盾《白杨礼赞》 这种开头以情动人,让读者情不自禁地融入其中。
3、直入情节法 如: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害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都德《最后一课》 采用这种开头方法应注意:写作前要经过认真地思考,提炼出能够引领全文主要内容的开头,语言要非常精练,要有一种引人入胜的效果,引起读者的阅读欲望。 (二)运用技巧,即文章一开头运用悬念、对比、比兴、烘托等手法设置一个巧妙的开头,力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设问置疑法 先倒叙事情的结果,设置悬念,或先设问破题,引起说明或议论。 如:《万紫千红的花》开头设问:“花为什么会有各种美丽鲜艳的色彩呢?”再如:宗璞《紫藤萝瀑布》“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方式:①先提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②先截取一个精彩的事件片断。
③先交待一个起线索作用的物件。④先安排一个引发故事的场景。
⑤先介绍与故事情节紧密相关的人物。 2、正反对比法 如: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是奇迹;……,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老舍《济南的冬天》 这样一正一反地进行对比,便于读者把握,又可巧妙地运用欲扬先抑手法,使文章波澜迭起。 3、回忆导入法 如: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 (三)运用修辞,在文章的开头用上引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也可以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1、引用式 如:“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每当耳边响起这熟悉的旋律,就像自己遇见了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样,感觉格外亲切。 (选自甘肃省中考满分作文《歌声与微笑》) 还可以引用诗歌,唤起读者共鸣;或引用俗语谚语,说明事理。
这样的开头简洁明白,能增强开端的气势,但应注意要尽量准确,避免出现知识性的错误。 2、排比反复式 如:“朋友,就是我可以为他献出真挚情感的人;朋友,就是我可以对他付出全部信任的人;朋友,欢乐时与我分享,危难时与我同行。
人生中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我就有着这样的一个好朋友。”
《朋友》 3、精辟设喻式 如: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驱散了凛冽的寒霜;爱心是久旱后的一场甘霖,滋润了龟裂的心田;爱心是汪洋中的一个航标,指明了新生的希望。 (选自湖北荆州中考满分作文《把爱心带给他人》) 精辟的设喻可以使文章开头新颖,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表达效果。
(四)描写渲染,文章的开头先描写人、物、景,渲染气氛,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为烘托人物,触景生情作好铺垫。 1、景物描写法 如:紫红色的云霞充满着整片天空,其中还有一轮血似的夕阳,如此暖意的画面显现。
开头:
理想是一盏明灯,为我们的前进道路照出一片光芒与希望.拥有理想的人是幸福的,快乐的.不要说自己的理想太卑微,不够远大,不够令人羡慕,但它总是你的目标,是你真心向往的啊.我们也许会因自己的理想远大而自豪,因他人的理想卑微而冷嘲热讽,但如果没有这些看作卑微的行业,又怎能有这个世界呢?
理想,一个多么美妙动听的词语.每个人的理想都有所不同,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理想,关键是看你自己要怎样来实现这个梦想.
结尾:
理想是盏灯,瞧!我们眼前的道路被照耀的多么明亮,那条路上会有艰辛,会有坎坷,会有挫折和泪水.但我坚信自己不会为此而畏缩,我会努力地、执着地,一直冲向终点!
理想,它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有如航标灯,有如黑夜中的星光一样重要,它带给了人生活的希望,照亮了一个人前进的路途.一个人只有有了理想,才会有奋斗的目标,生活也才会充满情趣和多姿多彩.
作文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优劣直接影响作文的质量好坏。生动形象的语言就像磁铁一般具有魔力,吸引读者的眼球,激起阅读兴趣。语言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书本,二是社会生活。写文章的时候,我们常常把别人说过的话,写过的好词句,看过的有趣故事,听过的人文轶事,发表的有关言论适当地“搬”到自己的作文里,为我所用,这种方法叫引用。它是作文开头常用的一种方法。
引用有两种:
一种是直接引用(也叫“明引”),就是将他人的原话一字不落地引用到作文里,所引用的语句一般加引号,如:“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一种是间接引用(又叫“暗引”),就是在引用原话时,不照录原句,而是对原句有所改动,所引用的语句一般不加引号。如,我爱书,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这里,“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是间接引用。这句话出自高尔基语,原话是“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引用运用得好,可以增添文采,丰富作文内容,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引起读者感情共鸣。
常见开头引用的方式有:
1、诗词韵律
【例如】林清玄《秋天的心》: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从前读贾岛的诗,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对秋天萧瑟的景象颇有感触,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一叶落知天下秋”了。
开篇两句诗,突出了秋天给人一种气派悠闲的感觉,引出话题。而贾岛的“秋风”句,是真真切切地给人们描绘出一幅秋撒长安的美丽画卷,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抒情环境。两句诗从不同的审美角度描写“秋天的心”,为下文做了铺垫。
2、成语、俗语
【例如】《观潮》: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天下奇观”,是个成语,意思是全天下奇特而又少见的事物或难得看到的壮丽景象,这里指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上雄伟美丽而又不多见的景象。因为是“天下奇观”,所以吸引人们去观赏。这就提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
3、名言警句
【例如】《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说过的一句名言,作者拿它做文章的开头,意思是告诉人们,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就是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敏锐地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深入思考、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那么,等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开门见山,言简意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4、故事导入
【例如】《太阳》:有这样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上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
文章开头引用《后羿射日》的故事传说,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接着介绍太阳远、大、热三个特点,生动、形象、有趣。
5、人物语言或声音
【例如】《麦哨》:“呜卟,呜卟,呜??”田野里,什么声响和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课文以麦哨的声音为线索,开头设疑,暗示着孩子们的童年生活也如同那麦哨的声响,欢快、柔美,悠远、绵长。
此外,还有引用广告、歌词、歌谣等。
编辑:心台
以下是几种写好作文开头的方法,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开门见山,直接了当的亮明观点。如果我们对议论文的写作不够拿手,接触的较少,不妨直接切入话题,亮明观点,单刀直入,让阅卷老师吃一颗“定心丸”。能够一眼就看出你文章的主题,明不明确,正不正确,深不深刻,在给分的时候就不会太差。
二、反弹琵琶,先论他端,陡然一转,亮出正论。即写文章时可以先写与主题相反的话题,之后再转折亮出文章的主题。例如:吝啬,曾被艺术大师巴尔扎克用来形容格朗台一类的人物,是一个贬义词,世人都讨厌,不愿与之相处。但是,生活中也有另一种被人戏称为吝啬鬼的人,而他们往往是有所作为的,值得尊敬的。例如:我国的文学泰斗茅盾先生,就是一个典型的吝啬与己,慷慨与人的人。
三、引名言名诗。如果你的文章想要表现出丰厚的文化底蕴,不妨在文章的开头引用一些名言古诗词。这样的开头往往会文采斐然,韵味十足。但要注意引用的名言诗词要与文章能关联起来,不能文不对题。
四、妙用修辞法。如果你想用语言文采飞扬出一道亮丽的风景,你可以在文章的开头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例如:拟人修辞、比喻修辞、排比修辞等。这样可以使你的语言如珍珠美玉,焕发夺目的光彩。
五、疑问开头法,通过自问自答,引出观点、议论等。如果你的作文想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激发阅卷老师的兴趣,你可以在文章的开头设置疑问,留下悬念,引人遐思,启人深思。例如:“人生中,或许处处有风景,可是如果没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又何来风景?”直接用一个简洁的问句,摆明了自己的观点。
1、审清标题。
对于给定的作文标题,要十分重视题目对作文的种种限制,因为题目中往往有很多潜在信息,或暗示主题,或暗示立意角度,或提示题材或体裁等。 (1)议论文题目,审题要从标题的类型和结构上去审。
论点型:标题本身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并多以判断句和陈述句的形式出现,作为谓语的动词是题眼。 关系型:标题往往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并列词语,题眼不在题目本身,而在他们之间的关系上。
考生要明确相互关系的指向,论述的重点。关系型的议论文主要有依存关系、主次关系、取舍关系、条件关系等。
论题型(范围型):标题只限定了论证的对象和范围,不显示论点,要在给定范围内辨证分析后确立一个明确的中心论点,然后再加以论证。常见的是一些带有“议”“说”“评”“谈”等词语的标题,审题时一定不能脱离标题所提供的对象。
寓意型:标题是由具有比喻义和象征义的短语或句子构成的隐性题目。首先要弄清比喻义和象征义,然后要展开联想推演得出自己的论点,展开论证。
(2)其他题目的审题。 假如题目是一个词,先弄清词的含义,然后考虑题目用的是它的基本义、引申义还是比喻义。
假如题目是一个短语,审题要抓中心语和限制语(即所谓“题眼”)。 假如题目是一个句子,审题重点一般放在谓语上。
2、审清材料。 从形式上看,话题作文是材料作文的一种新的形式,也是提供引导式的一段材料,要求学生根据某一事、名言警句、诗歌、图画以及寓言故事等内容加以联想,得出正确的寓意后才能写作。
建议同学使用“找、析、辨、提”四步审题的方法和分项类比法来审题。 3、审清要求。
审题时要重视“要求”和“注意”中的诸多禁忌,尽量使自己的作文切合命题者的要求。因此,在吃透话题、辨明关系之后,更多的是要记住“要求”(或“注意”)中的诸多禁忌,即所谓“遵命作文”。
Ⅱ审题训练 1、以“0”的思考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具体题目自拟,字数800左右。 写作提示:要求写“0”的生活道理和人生哲理。
“0”表示无,但意义很大,联系社会生活看,任何东西都是从无到有;对于一个人来说,数轴的“0”点是原点,可联想人生的起点;还可以想到基础和原动力,如“从零开始”、“从零做起”,我国奥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五号神舟飞船载人成功,实现了我国人民几千年来的飞天梦想,高科技取得了重大突破。也可联系中国道家“有无相生”“有生于无”的道理。
也可谈鲁迅揭示的“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可成了路”的真谛,进而阐述实践与创造等话题。写议论文,可论述零作为数字的种种意义,例举现实生活中有关零的记录和知耻而后奋的各种表现。
可借助散文和寓言等文体表现“从零开始”的精神,寓意“0”是事业的起点,“0”是前进的动力,从而揭示“0”的社会现实意义,且深化主旨。也可从反面谈话题,指出一万个零不等于一个一,扩展论述“空谈与务实”等话题。
总之,构思的基本点应是从数字联想到人生社会,构思的关键在于挖掘“0”对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大意义。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片树叶,在空中与一只鸟并排飞着。“瞧,我能像你一样飞啦!”树叶十分得意地对鸟儿说着。
一会儿,风停了,鸟仍在飞着,而树叶却一头跌入了下面的河里。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世界 97) 写作提示:按照“四步审题法”审题。
步骤一:找要素。审题时,考生要先把这则材料阅读一遍,做到读懂,读全,准确领会材料内容。
然后,找到材料的关键语句——要素,以把握材料的精髓。分析这个材料,要抓住:一、鸟和树叶齐飞,二、风停了,鸟仍在飞着,而树叶却落下来这样两个要素。
步骤二:析原因。这则材料,可以这样思考:为什么风停了,鸟仍在飞,而树叶却落下来?进而分析原因:一是鸟儿能飞因为它具有飞的本领,二是树叶跌落是因为它不具有飞的本领,而只是依赖外部条件。
步骤三:辨关系。从这则材来看,鸟之所以能够飞是因为它具有飞的条件(内部条件),而树叶不能飞是因为它没有这种条件,而只凭外部条件(外因)是不能取得成功的。
由此可见,这则材料讲的是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步骤四:提观点。
这一步,将所提的观点写出来分析。根据前面分析,得知这则材料谈的是内因和外因的关系问题,因此推出的论点为: ①事物的发展取决于内因。
②人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成功。 ③只有自身具有能力方可实现理想。
以上论点,是紧扣住原材料而推导出的原因。而以下论点,则不够准确: 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基础,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这个论点虽然也在谈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可是,它没有按照原材料的内涵去推论,而是“想当然”的认为,只要是内外因关系,那论点就一定是这条辩证原理。 ②“我们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蒙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这样的论点,弄错了原材料中诸要素的关系。把树叶能飞看作是“现象”,把鸟能飞看作是“本质”,将哲学的定义曲解,因而陷入对材料的矛盾解释中去了。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
作文开头怎么写
一、开门见山落笔扣题
所谓"开门见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直截了当地切入要旨。
二、引用经典彰显底蕴
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能增强开端的气势,使人感到峥嵘、高远,达到吸引读者、突出中心的效果。
如下例几种常用的:
1.诗词开头
以诗句开头,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2.俗语开头
俗语是孩子们所熟悉的,以此开头,倍感亲切,激发兴趣。
3.名人名言开头
这种开头法不仅使你所要表达的意思简明扼要,言简意丰,而且能集中地表达文章的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增色不少。
4.故事导入
引用一则典故或现实生活中的小故事来开头的方法,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5、声音开头
对话、琴声、风声、雷声等等,都可以用来开头,信手拈来,渲染氛围。如:"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每当耳边响起这熟悉的旋律,自己就像遇见了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样,感觉格外亲切。
三、精辟修辞韵味悠长
用修辞手法开头,易抒写作者心灵的感悟,引发读者赏读的情趣。
1.比喻
开头设喻,以引起读者对要说明的事物或道理的兴趣。
2.对比
用对比来开头的方法,可以加强文采,有力地突出主题。
3.排比
用排比句开头,句式整齐,语势铿锵,促人赏读。如:假如我是小鸟,我会记住那出生时的巢穴;假如我是树苗,我无法忘记那滋养我的土地;假如我是江河,那雪域高原成为我记忆中的烙印…
4.设问
设问开头,铺排文气,先声夺人,
四、借物联想引发情趣
文章的开头或从远到近,或由此及彼,从别的事物写起,再联想到要写的事物上来,借以烘托要写的事物。
五、巧设悬念曲径通幽
开头设置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同时增加文章的曲折,显现布局之美。
六、名人作答启人深思
采用名人作答的方式展开文章,有利增强开端气势,给人高远之感。
七、场景描写渲染气氛
描写法即借助某种修辞或某种描写技法,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渲染气氛,烘托氛围,为下文人物或事情的开端做好衬托铺垫。
八、交代要素引人入胜
交代要素式也是写作文较为常见的一种开头形式,即交代记叙文的几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九、介绍背景蓄势待发
以介绍情况、交代背景的方式开篇,可以让读者充分了解事情原委,有利于对整篇文章的正确、顺利解读。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写一些事件或重要人物的文章。
十、概括内容凸显主旨
开头总领全文,下文则围绕着它进行"分述",全文因此而比较有条理,而且可以让读者迅速了解文章梗概,一睹为快,为下文的阅读埋下情感基调。
十一、巧用倒叙
即文章开头先写出事情的结果,再写出事情的原因和经过,以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十二、抒发感情先声夺人
即文章一开头就将作者的亲身感受和思想感情抒发出来,直抒胸臆,渲染气氛,达到以情感人。
常言道:"文无定法"。是的,作文的开头往往是由作文的内容、体裁、读者对象、构思技巧和作者的写作功底等综合因素所决定,并无固定的格式。衡量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看它是不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否为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服务,能否吸引读者读下去。我们学生朋友要善于结合实际,灵活变通,巧妙派生,才能写出好的开篇。
作文的开头(顺德教研室) 贾宝玉在评论大观园时说过一句颇有见识的话:凡美,都必须“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
全国几百万考生竞技的高考作文要出众,更是离不开一个“理”和“趣”。《高考》杂志收集和整理了近几年的高考优秀作文,发现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但无一不闪烁着“机智”和“理趣”。
单看看这些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就足以让我们感到欣慰,获得启发。我们把它们作一些归类献给你,或许你也能从中得到借鉴。
一、先声夺人看开篇 开篇最忌讳的是一下笔就给人离题的感觉,它直白地告诉阅卷老师作者没有审准题意,作文评分就会大打折扣。请看2004年广东高考几篇作文的开头。
例1《由语言与沟通想起》:“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初春明媚的阳光,透露了夏日的气息;盛夏繁茂的绿装,昭示着秋日的丰收;金秋累累的果实,昭示着冬日的萧瑟。
四季轮回,秋去冬来,自然界万事万物各自演绎精彩。倘若没有经过严冬的洗礼,又怎能盼来初春的希望?我们的人类社会也好比自然界,没有了语言的联系,没有了共同的生活方式,又怎能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搭起沟通的桥梁?”这个开头比喻失当,前面的比喻部分没有在相似点上进行很好地铺垫。
为什么这样说?语言与沟通是前提和结果的关系,而“绿装”与“丰收”、“果实”与“萧瑟”哪里存在这种关系呢?特别是“倘若没有经过严冬的洗礼,又怎能盼来初春的希望”一句反问更是无法接近话题。 例2《心灵互动》:“大树从不讥笑小草的弱小,小草虽然弱小,却增添了草原的苍绿;牡丹从不讥笑野花的朴素,野花虽然朴素,却带给大地无限生机。
大树与小草,牡丹与野花之所以能够和谐共处,是因为它们之间有共同的语言,有了互相的沟通,有了心灵互动。”这个开头在往话题上靠拢的时候,同样没有找准相似点,显得牵强附会。
例3《语言与沟通》:“语言是一棵小草,沟通则是一片绿阴;语言是一朵白云,沟通则是一片云彩;语言是一朵鲜花,沟通则是一片花海。”这个开头将“语言”与“沟通”处理成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同样是没有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
以上三例都是为了增加文采而通过比喻的方式切入话题的写法,这也是许多考生的惯常写法。如果考生对于话题题意没有准确的把握,一开篇就上了岔道,就会严重影响得分。
下面这个例子就比较准确、形象地说明了语言的作用。 例4《沟通从语言开始》:“语言是桥梁,沟通此岸与彼岸;语言是瀑布,沟通溪流与深潭;语言是彩虹,沟通天空与大地。
只有语言得到准确的表达,沟通才能成功。如果语言失误,那就可能造成无法预料的后果。
那怎样才能使语言得到准确的表达,促进沟通成功呢?” 所以,开篇写得好不好,核心问题还是在审题;审好题意破题时,先求准确,再求形象。以下介绍开篇的诸多方法。
1、引用名言名句 ①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的确好问,也很会问。
他这一问可谓一问问千古。多少年来,有多少人在这个问题上徘徊,又有多少人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作出了人生最终的答案。
但各家之言却如每个人的脸一样,各不相同。 西施说:“爱情是工具。
……” (《问世间情为何物》) ②在中世纪的一个教堂里,一位圣者开始了他的演讲:“我之所以成为圣者,是因为我看破了钱财,我的就是大家的。”悠悠岁月,弹指一挥。
在跨世纪时的一所监狱里,一个小偷开始了他的人生独白:“我之所以会成为小偷,是因为我看破了钱财,大家的就是我的。” (《圣者与小偷》) ③美学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今天,受这位富有创新精神的学者启发,我想说:“答案是普遍存在的,对于我们的脑袋,不是缺少思考,而是缺少角度。”许多时候,我们都迷惑于问题的不解或徘徊于多解的选择路口,怎样走便成了心中的疑团,往往举棋不定,左右乱倾,这时,就有换个角度考虑的必要,这样会给你带来更多成功的机会。
(《旋转这只万花筒》) 2、巧用书信格式 ①尊敬的孔子老爷爷: 你好!我是你的一个普通子孙,相隔数千年后斗胆写信打扰你,不仅为了向你致上崇敬的问候,而且怀着几个难解的问题急待你的指教。(《给孔子的一封信》) ②可恶的标准答案: 看到你,我实在是义愤填膺。
所以,在愤怒火焰的驱使下,我写了这封信来声讨你。答案本是丰富多彩的,可是你却偏偏要戴上“标准”这顶帽子。
要知道,就因为“标准”二字,发生了无数的悲剧。以下是你的三大罪状:……(《给“标准答案”的一封信》) 3、借用章回小说笔法 ①“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当初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代已不复存在,大江东去,浪花淘尽了往昔的英雄们。而曾经的蜀国的继承人阿斗也变得“乐不思蜀”了,天下已成为“司马氏”的天下。
(《三国英雄开会》) ②梁山泊的聚义厅里,现在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一百单八位好汉都齐聚在这里,大伙儿都在争吵不休。
他们在争吵什么呢?原来梁山泊最近要评选打虎英雄。这个荣誉称号评上就了不得,谁评上了就可以坐上梁山泊的第二把交椅。
所以惹得众好汉齐聚在此,争论。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5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