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尾榛鸡:别名飞龙_松鸡_树鸡,为鸡形目、松鸡科、榛鸡属鸟类,原产于欧洲、亚洲东北部,我国东三省、新疆北部有分布。野生于海拔400-1800m的山地、丘陵的丛林。1758年命名,共12个亚种。栖息于植被茂盛,浆果丰富的红松、冷杉、云杉等针叶林及柞树、桦树等阔叶林或混交林中,有明显的季节性垂直迁移现象。叫声为清晰的Boorr-Boorr振翼声。炫耀叫声为拖长的吸吮音Tseeuu-Eee-Tititi。告警时为快速的Pyittittittitt-Ett-Ett声。繁殖期间鸣叫频繁,且多为对鸣,尤其在清晨,叫声高而尖。我国2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典型的林栖陆禽,平时多在松树枝杈间隐蔽,有人靠近,静止不动,危机时急跑,能飞,但距离很短。天敌主要有长尾林鸮、苍鹰等猛禽及一些鼬科动物。中医传统理论认为它的肉可滋肾壮阳,所以它曾被过度捕猎。
花尾榛鸡形态特征 >
体长31-40cm,重300-510g。雄鸟鼻孔被有黑羽,杂有少量淡黄色。额白,后缘以黑羽。头顶棕褐,杂以不显著的褐斑,并具羽冠。后颈和上背都是棕黄,而具栗褐色细横斑,羽端具狭小棕灰色边缘。颈侧上方羽毛特长,与耳羽同色,均为暗褐色,下方为白色。中央一对尾羽棕褐,满杂以更暗色的虫蠹状细斑。肩羽棕褐,杂以栗褐色块斑及白色羽干纹。两翅覆羽大都灰褐,中覆羽具白色端斑,前后也连成一系列白斑。
花尾榛鸡生活习性 >
繁殖季节不成群,其他季节多成小群,群3-4只或6-7只,也有10余只的。拂晓觅食,鸡群分散各自找食,彼此间保持有一定的距离,并不时发出Gi-Gi-Gi的叫声相互联系。飞行时两翅鼓动很响,飞行迅速,一般飞行2-3m即落于树上低枝处。发情开始时比较宁静,等巢区基本上都被占据后,雄鸟间常发生格斗,不让其他雄鸟进入自己巢区。雌鸟不参加搏斗,它可以自由地在任一巢区找食。
花尾榛鸡饲养方法 >
特别喜欢栖居山谷或阳坡,有浆果的灌丛或靠近水域的林内。阳光充足的山坡具有多芽的枝条,可以得到充足的食物。食物主要是植物的嫩枝、嫩芽、果实和种子,特别嗜食松子、榛子、橡子等和杨柳及桦树的芽苞、嫩尖、花序,以及各种藤本和草本植物的果实和种子。食物随季节而异,春夏季以植物的绿色部分为主。冬季的基本食物为枝梢及少量葇荑花序,有时也食寄生于树上的苔藓类。有时也吃一些鳞翅目的昆虫、蜗牛、蚂蚁和它的卵。
花尾榛鸡雌雄分辨 >
雌鸟与雄鸟相似,但上体较棕黄,因雄鸟体羽的灰色都由棕黄色所替代。背部的栗褐色细横斑变粗,自下背以后的黑斑几乎都被掩盖着。颏黄白色,喉棕黄而具黑色羽缘、喉周的白色纵带不显著,至眼后中断;额头也不白。雏鸟上体红棕色,额中央的栗黑色纵带延伸至头顶,颈侧的栗黑色纵带更显。背羽具白色羽干纹和羽端斑,并杂有栗褐色,嘴和脚黄色。7月以后的幼鸟羽色与雌性成鸟相似。
花尾榛鸡繁殖方式 >
一雄一雌的单配制为主,但也存在多配制的倾向。4-5月发情交配。发情的姿态与松鸡科其他鸟类相似。发情时雌雄鸟形影不离,相互鸣叫呼唤。此时雌鸟比较机警,稍有响动,就独自飞走,待安静后再互鸣重聚,一般是雄鸟飞向雌鸟。交尾后开始营巢,巢极为简陋,呈凹洼状。卵光滑而带光泽,卵色淡褐,略具稀疏的红褐色斑点。孵卵期25天左右,孵卵只由雌鸟担任。雏鸟当绒羽一干就能走动,几天后能独立觅食,三周后能起飞。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6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