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云 唐 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 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 悠悠闲处作奇峰。 以下为诗的赏析: 夏云形状奇特,变幻不常。
“夏云多奇峰”,是历来传诵的名句。但这首诗的作者似乎对悠闲作态的夏云颇为憎厌,这是因为作者的心境本来就并不悠闲,用意又另有所属的缘故。
首句撇开夏云的各种具体形象,用“千形万象”四字一笔带过,紧接着下了“竟还空”这几个感情份量很重的词语。原来,诗人是怀着久旱盼甘霖的焦急心情注视着风云变幻。
对他说来,夏云的千姿百态并没有实际意义,当然也就想不到要加以描写。对事物关心的角度不同,描写的方式也自然有别。
这一句对夏云的描写尽管抽象,却完全符合诗人此时的感情。它写出一个过程:云不断幻化出各种形象,诗人也不断重复着盼望、失望,最后,云彩随风飘散,化为乌有,诗人的希望也终于完全落空。
“竟还空”三字,既含有事与愿违的深深失望,也含有感到被作弄之后的一腔怨愤。 次句写“竟还空”后出现的情形。
云彩虽变幻以至消失,但切盼甘霖者仍在寻觅它的踪影。它仿佛故意与人们捉迷藏:到处寻觅不见,蓦然低头,却发现它的倒影映入水中;猛然抬头,则又见它原来就隐藏在山后。
又好象故意在你面前玩戏法:忽而轻云片片,忽而重重迭迭。这就进一步写出了云的容与悠闲之状,怡然自得之情,写出了它的故作姿态。
而经历过失望、体验过被作弄的滋味的诗人,面对弄姿自媚的云,究竟怀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也就可想而知了。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第三句是全诗的背景,按自然顺序,似应放在首句。诗人把它安排在这里,一方面是使这首篇幅很狭的小诗也有悬念,有波澜;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让它在感情发展的关节点上出现,以便与第四句形成鲜明尖锐的对照,取得更加强烈的艺术效果。
第三句明显地蕴含着满腔的焦虑、怨愤,提得很高,出语很重,第四句放下去时却很轻,表面上几乎不带感情。一边是大片旱苗行将枯死,亟盼甘霖,一边却是高高在上,悠闲容与,化作奇峰在自我欣赏。
正是在跌宕有致的对比描写中,诗人给云的形象添上了画龙点睛的一笔,把憎厌如此夏云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一首不以描摹刻画为能事、有所托寓的咏物诗,总是能以它的生动形象启发人们去联想,去思索。
这首诗,看来并不单纯是抒写久旱盼雨、憎厌旱云的感情。诗中“云”的形象,既具有自然界中夏云的特点,又概括了社会生活中某一类人的特征。
那千变万化,似乎给人们以洒降甘霖希望的云,其实根本就无心解救干枯的旱苗。当人们焦急地盼它降雨时,它却“悠悠闲处作奇峰”呢。
不言而喻,这正是旧时代那些看来可以“解民倒悬”,实际上“不问苍生”的权势者的尊容。它的概括性是很高的,直到今天,我们还会感到诗里所描绘的人格化了的“云”是似曾相识的。
古代诗歌中咏云的名句很多,但用劳动者的眼光、感情来观察、描绘云的,却几乎没有。来鹄这位不大出名的诗人的这一首《云》,也许算得上最富人民性的咏云之作。
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编辑本段]注释 ⑾.岳:此指东岳泰山。 ⑵.岱宗:泰山亦名岱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
⑶.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即山东地区。 ⑷.青:山色。
⑸.未了:不尽。 ⑹.造化:天地,大自然。
钟:聚集。神秀:指山色的奇丽。
⑺.钟:聚集。 ⑻.阴阳:阴指山北(水南),阳指山南(水北)。
割:划分。这句是说,泰山横天蔽日,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
还指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 ⑼.荡胸:心胸摇荡。
⑽.决:裂开。眦:眼角。
决眦形容极目远视的样子。 ⑾入归鸟;目光追随归鸟。
⑿.会当:应当。 ⒀凌:登上。
⒁.小:渺小。 赏析 。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眼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这也从侧面体现了泰山的深远,巍峨。而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
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view/155521.htm#3 南池杂咏五首·溪云 唐 僧皎然 舒卷意何穷,萦流复带空。
有形不累物,无迹去随风。 莫怪长相逐,飘然与我同。
赏析 唐代诗僧皎然的《溪云》,更写出白云别种意蕴:“舒卷意何穷,萦流复带空。有形不累物,无迹去随风。
莫怪长相逐,飘然与我同。”皎然道出云即我、我即云的“云与我同”的玄机,“白云”中似有道不尽的禅意。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南朝齐 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赏析 白云自由不羁,孤高邈远,既是隐士寄托幽怀对象,也可看作隐士自我象征。南朝时,陶弘景隐于句曲山,齐高帝萧道成有诏问他“山中何所有?”他做诗曰:“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
1。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李白《独坐敬亭山》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杜牧《山行》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千里黄云百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 别董大二首其一
碧云天,黄叶地 范仲淹 苏幕遮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杜甫 春夜喜雨
纵使清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唐人张旭 山中留客
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 晋人张协 杂诗十首
行到水穷处,坐看允起时 王维 终南别业
寄心海上云,千里常相见 崔曙 对雨送郑陵
千形万象竟还空,
映山藏水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
悠悠闲处作奇峰 唐代来皓的七绝 云
高适《别董大二首·其一》
栏目:唐诗鉴赏 作者:情诗网 2004-9-18 23:18:04 浏览:432 相关信息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关于董大,各家注解,都认为可能是唐玄宗时代著名的琴客,是一位“高才脱略名与利”的音乐圣手。高适在写此诗时,应在不得意的浪游时期。他的《别董大》之二说:“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可见他当时也还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这首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
前两句,直写目前景物,纯用白描。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后两句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这首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如何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又如何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云深不知处,只在此山中。
贾岛 《寻隐者不遇》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 《凉州词》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王维 《观猎》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 《送友人》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 《早发白帝城》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 《黄鹤楼》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 《别董大》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杜甫 《望岳》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杜甫 《春夜喜雨》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杜甫 《赠花卿》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白居易 《前塘湖春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杜牧 《山行》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刘禹锡 《秋词》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登飞来峰》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李白 《把酒问月》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终南别业》唐代: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赏析: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
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
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描写云彩的古诗词精选,白云千里万里,送给美丽的你《清平调·其一》唐代: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赏析:此诗想像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
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描写云彩的古诗词精选,白云千里万里,送给美丽的你《白云泉》唐代: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赏析: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
诗人并不注重用浓墨重彩描绘天平山上的风光,而是着意摹画白云与泉水的神态,将它人格化,使它充满生机、活力,点染着诗人自己闲逸的感情,给人一种饶有风趣的清新感。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
诗的风格平淡浑朴,清代田雯谓“乐天诗极清浅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古欢堂集》)这一评语正好道出了这首七绝的艺术特色。
描写云彩的古诗词精选,白云千里万里,送给美丽的你唐代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赏析: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云想衣裳花想容 云深不知处 云破月来花弄影 缺月如钩,微云半掩 依稀往梦幻如真 泪湿千里云 唐代来皓的七绝《云》:“千形万象竟还空,映山藏水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 大风起兮 云飞扬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山抹微云,天黏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除却巫山不是云。 云树绕堤沙 云中谁寄锦书来。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 塞云随阵落,寒日傍城没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关山月》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清平调一》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清平调二》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以上见于李白诗歌中 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登楼》 >>>>>>>>>>>>>>>>>>>>>>>>>>>>>>>>>>>>>以上见于杜甫诗歌中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终南别业》 >>>>>>>>>>>>>>>>>>>>>>>>>>>>>>>>>>>>>王维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凉州词》 >>>>>>>>>>>>>>>>>>>>>>>>>>>>>>>>>>>>>王之涣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山行》 >>>>>>>>>>>>>>>>>>>>>>>>>>>>>>>>>>>>>杜牧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楼》 >>>>>>>>>>>>>>>>>>>>>>>>>>>>>>>>>>>>> 崔颢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蝶恋花》 晏几道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清平乐》晏殊 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木兰花》 晏殊 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 《眉妩 新月王沂孙 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八声甘州》 吴文英 那回归去,荡云雪、孤舟夜发。 《庆宫春》 姜 夔 自怜两鬓清霜,一年寒食,又身在、云山深处。
《祝英台近》 吴文英 记出塞、黄云堆雪。 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 恨难说。
《贺新郎赋琵琶》 辛弃疾 云破月来花弄影。 《天仙子》 张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满江红》 岳飞 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 《贺新郎》 叶梦得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满庭芳》 秦 够了没?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4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