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段的作用:
(1)、从内容上来看:统领全文,点明题旨,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2)、从结构上来看: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照应/呼应题目中的……(分值一般很高,尤其应该注意);呼应结尾
(3)、从效果上来看:①、符合作用体效果的要求
②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小说中还有
设置悬念的作用;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诗词用疑问句结尾的好处:
其一,有强调反问的作用,从而加深读者印象,更重要的是更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以及意境。
其二,留有韵味,让读者忍不住心中自问自答,存在一个意境和情感交流的空间,从而产生一个共鸣。
例如说: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这首李白的诗句,你读到最后一句,就忍不住去思考,就会存在“有谁不起故园情,任谁都会起故园情”这样的感觉出来,忍不住会产生一种共鸣出来。进一步的去回味那个诗句所表达的意境,在脑海中形成的画面,从何加深了一种情感的表达。
满意望采纳
一、意象及其要点
诗歌是什么?古人已经清楚明白地告诉了我们:“诗以言志,歌以咏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诗歌是用来表达诗人思想情怀的。古人崇尚“文贵在曲”,也就是不能在诗歌中很直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应该把这些思想蕴涵在一些物象之中,通过特定的物象,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即我们所说的“托物言志”。这些饱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就是诗歌的意象。诗歌中的意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又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那么,到底什么是意象呢的要点呢?本人认为,其要点应该是:(一)意象是个整体,意象中每一个成分都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二)意象中充满情感和生命。(三)意象是富有个性的“活的东西”,是一种生命形式。(四)文学意象是通过语言媒介物化的形式,是一种艺术符号。
二、鉴赏古代诗歌意象的方法
1、注重意象的积累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意象多半附着在词或者短语上。一句诗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象,如:“孤舟——笠翁”,“楼船——夜雪——瓜洲渡”。也有一句诗只包含一个意象的,如:“北斗七星高”。意象有描写性的(静态的),如“孤舟”、“笠翁”。有叙述性的(动态的),如“云破”“月来”“花弄影”;有比喻性的,如“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也有象征性的,如屈原作品中的香草、美人。增大意象的积累量,对于快速解读诗词的意象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2、正确解读意象
可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营造氛围: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
(2)借景抒情 :这是诗歌惯用的“伎俩”,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
(3)塑造背景或环境: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多。
(4)塑造意境:意境是作者抽取自然景物中的多个特定景物以进行描绘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它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立体感强的画面,目的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对于读者而言,也只有“临其境”或“入其境”才能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感。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等都是意境深远的诗句。
(5)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
(6)以景衬境:这一作用在山水诗中运用最多,如以闹景衬静境——“竹喧归浣女”,以动景衬静境——“莲动下渔舟”,以暖景衬冷境——“日色冷青松”,以亮景衬暗境——“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满景衬空境——“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以物语(或物态)衬心境——“废泡乔木
三、意象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
一首好诗必然具有真切感的意象,让读者吟咏诗句是能比物附情,留有生动深刻的印象。意象在诗歌鉴赏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 、有利于促进画面的生成
古诗中出现的意象一般不止一个,而是一连串,且这些意象不是孤立的,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由颜色深浅、虚实、远近组成的一幅幅画。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首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写。诗中句句都是意象,处处有景,也处处活动着诗人的身影,移步换景,景中有人,象中有兴,情义盎然,如诗如画,生动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是一曲优美的春的颂歌!
如果是应付考试的话,看题型做.
理解类:
1、诗歌(或某诗句)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赋比兴当然要首先考虑,其次是借代和双关,然后是比喻、拟人、夸张等,逐个代入考虑.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这个是比较简单的,一般抓住诗歌关键词句就可以明白.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看到“送”“满别情”这些字眼,就知道表达的是“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了.
分析类:
1、诗歌中的“X”可以用“Y”代替吗?为什么?
果断的不可以(要是可以换还能拿来考试吗?),因为(接下来照抄)“X”一字比“Y”更加生动形象地表现出XX(某典型)的XX(诗歌中那个典型的内涵)、准确深刻地表达了作者XX样的思想情感.
2、诗歌中“X”的作用是什么?(楼主问的景色也属于这里)
首先如果问的是整个景物描写,就答:“X”的描写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为下文的情感抒发作铺垫/为整首诗歌定下了XX样的基调.如果是事物,就答:“X”的描写寓情于事/物,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XX样的思想情感.如果是一些字词(诗眼之类的),就按上一题的样子回答.如果问的是某种诗歌技法,就……这个我也没办法,把理解类第一题提到的表现手法的一般作用记住吧,譬如“赋”就开门见山、直抒胸臆,“比”就生动形象具体,“借代”就化繁为简、生动形象等.
发散类的就不说了,都是问一些“这首诗歌给你怎样的启迪”“你联想到什么文章或者某某诗人的哪一首诗”之类的,你想到什么就答什么,剩下的看你人品了(多扶老奶奶过马路吧).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5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