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乐府诗。“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然后,又写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当月亮初生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诗人运用这一神话传说,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然而好景不长,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蟾蜍,俗称癞蛤蟆;大明,指月亮。传说月蚀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啮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表现出诗人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使天、人都免除了灾难。诗人为什么在这里引出这样的英雄来呢?也许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而感慨吧!也许是希望有这样的英雄来扫除天下吧!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月亮既然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还有什么可看的呢!不如趁早走开吧。这显然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心中的忧愤不仅没有解除,反而加深了:“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
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刺这一昏暗局面。沈德潜说,这是“暗指贵妃能惑主听”。(《唐诗别裁》)。然而诗人的主旨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意思是: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
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古朗月行
【作者】李白 【朝代】唐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扩展资料:
赏析
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刺这一昏暗局面。沈德潜说,这是“暗指贵妃能惑主听”。
(《唐诗别裁》)。然而诗人的主旨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意思是:小时候我不认识月亮,将它呼作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人的明境,飞到了天上。在晚上观看月亮,可以先看到有仙人的两足开始慢慢地出现,接着一棵团团的大桂树也出现了。
传说月中有白兔捣仙药,请问它是捣给谁吃的?又传说月中有一个大蟾蜍,是它蚀得月亮渐渐地残缺了。以前有位后羿,是他将九个太阳射落了,只留下了一个,才使得天人都得以清平安宁。
阴精的沉沦蛊惑,遂使月亮失去了光彩,便再也不值得观看了。对此我觉得忧心非常,凄怆之情,真是摧人心肝啊。
原诗:古郎月行李白(唐代)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参考资料古诗词网:/shici/details/67041。
中秋节晚上,凉风习习,丹桂飘香。在院子里的花坛边,坐着李白一家人,桌子上放着一盘香喷喷的月饼,红红的大苹果,香甜的枣子,还有一杯杯桂花茶,他们全家在一起赏月。
孩子们的眼睛不停地盯着月饼转。妈妈似乎看出他们的心思,说:“你们每个人先拿一个月饼吃了吧。”孩子们听了,连忙拿起一个月饼往嘴里送。看着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爸爸说:“咱们来一个比赛,把月亮比作一个东西,谁比喻得好,月饼就奖给他,好不好?”孩子们听了,异口同声地说:“好,就这样!”
接着,孩子们一边吃着月饼,一边仰着头,瞪大眼睛专心致志地观赏起月儿来。蓝天上柔和似絮的浮云簇拥着盈盈皓月从远处的山顶上冉冉升起,那皎洁的月光照得满院子银光,啊,真美!观赏了一会儿,弟弟大声说:“爸爸,月亮多像我手中的月饼啊!”哥哥也不甘示弱:“月亮圆圆的,多像磨坊里的大磨盘呀!”爸爸说:“你们用月饼和磨盘比喻是可以的,但是怎样把月亮说得更美呢?”这时,一直沉默的李白说:“月亮即像白玉盘,又像王母娘娘的瑶台镜。爸爸问:“为什么呢?”李白回答:”爸爸,你看月亮圆圆的,晶莹剔透,像个玉盘。再看一下,月亮那么明亮,发出皎洁的月光,难道不像瑶台镜吗?“
爸爸听了,高兴极了,说:“李白长大后准会成为诗人。“说着,奖给李白两个大月饼,奖给哥哥和弟弟各一个月饼。李白高兴极了,笑得是那么甜。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过了五十多年,想起了小时候的事,一时兴起,便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古朗月行》。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