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母子情诗句慈母爱子,非为报也。
〖汉〗刘安2、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3、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
《劝孝歌》4、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5、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
《劝孝歌》6、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7、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
《劝孝歌》8、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9、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10、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
《格言集锦》1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12、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13、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14、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15、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慈乌夜啼》 白居易关于“母子情”的千古名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出自中唐孟郊的《游子吟》。1、《游子吟》的原文: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游子吟》的赏析: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
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 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
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
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
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
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
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参考资料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view_19328.aspx。
1、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别老母》清代:黄景仁
2、及生母子情宛然。貌殊语异憎还爱,心中不觉常相牵。《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年代: 唐 作者: 刘商
3、生得胡儿欲弃捐,及生母子情宛然。《胡笳十八拍·第十拍》年代: 唐 作者: 刘商
4、一村婚娉皆邻里,妇姑孝慈均母子。《书村落间事》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5、信知万古山头石,还有人间母子情。《九子峰》年代: 宋 作者: 陈岩
6、台山路杳神仙迹,楚国书来母子情。《送李鹤田东游后版还乡》权年代: 宋 作者: 赵希桐
7、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母子情诗句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2、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3、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4、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5、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6、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7、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8、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9、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10、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1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12、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13、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14、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15、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慈乌夜啼》 白居易
关于“母子情”的千古名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出自中唐孟郊的《游子吟》。
1、《游子吟》的原文: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游子吟》的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 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view_19328.aspx
描写母子之情的bai诗句如下:du1、《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zhi子身上衣dao。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别老母》【清】黄仲则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十五》【宋】王安石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4、《岁末到家》【清】蒋士铨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5、《母别子》【唐】白居易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6、《慈母爱》【元】杨维桢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古人为何爱描写母子之情的诗句?古时交通不发达,回家不方便,长路远途难以逾越,国人思乡欲罢不能,年年岁岁朝朝代代悲秋抑郁之情油然而生,是骨子里、血液中的民族传统。77 评论(3) 分享 举报淡淡清香飘千古 高粉答主2019-10-04 · 胡秉言 诗人关注妈妈是2113棵大树文/胡秉言妈妈是棵5261大树根深叶儿繁茂结满累累硕果4102奉献不求回报孩子是只小1653鸟垒窝在那树梢大树细心呵护小鸟快乐逍遥妈妈是棵大树根深叶儿繁茂结满累累硕果奉献不求回报小鸟恋着大树大树眷着小鸟真真切切恩爱相陪依恋到老。
1、《别老母》
清代: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译文:
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所以把帷帐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停,眼泪也流干了。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2、《燕诗示刘叟》
唐代:白居易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译文:
想想你们是乳燕的时代,也同样远走高飞,抛弃父母那时父母多么挂念,今天你们应有体验!
3、《思母》
宋代:与恭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译文:
我多少次坐在花下吹箫,银河红墙对我来说是那样的遥远。眼前的星辰已不是昨夜的星辰,我为了谁在风露中伫立了整整一夜呢?缠绵的情思已尽如抽丝的蚕茧,宛转的心已经像被剥的芭蕉。回想起她十五岁时在那月圆之夜的情景,可叹我手中的这杯酒竟已无法消除心中的忧愁。
4、《游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5、《墨萱图·其一》
元代: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译文:
灿灿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南风吹着萱草,摇摆着是为了谁吐露着芬芳?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抬头看着一片云林,听到慧鸟的叫声思念起来至此很是惭愧。
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送母回乡》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别老母】
搴帏拜母河梁去,
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
此时有子不如无.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
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
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
“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全诗最后用一双关句,写出儿子对母亲的深情。
赞颂母亲的诗: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
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
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诗经》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 妇不顺也。 〖南北朝〗颜之推
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格言联璧》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送母回乡》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白居易《燕诗示刘叟》选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韩愈《谁氏子》选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王安石《十五》
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黄景仁《别老母》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蒋士铨《岁暮到家》
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舆恭《思母》
河广难航莫我过, 未知安否近如何。暗中时滴思亲泪, 只恐思儿泪更多! 倪瑞璿《忆母》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36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