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一滴雨点是一滴相思的泪,
我不知受了多少哀婉忧伤的痛;
如果说雨滴是希望的音符,
我不知心海里装载了多少梦想的歌谣;
如果说雨点是一句赞颂的诗句;
我不知用什么词语来赞美我的家乡!
我游览过水平如镜的西湖;
欣赏过波澜壮阔的黄河。
但是家乡的山山水水,
花花草草,
这些平凡再也不能平凡的事物,
却让我难以忘怀。
她虽没有北京的壮丽;
上海的繁华;
桂林山水的秀丽;
庐山瀑布的磅礴,
可她在我的心中占据着神圣的位置,
不管怎样,
她还是那么的美,
美得那样自然,
那样淳朴,令人神往,令人陶醉…
1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唐·刘克庄《莺梭》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唐·张籍《秋思》 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挂林风景异, 秋似洛阳春 。
唐·王绩《野望》 6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 白居易 7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 刘禹锡 8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唐 欧阳修 9当春天地争奢华, 洛阳园苑尤纷拏。 唐 韩愈 10香车倾一顾, 惊动洛阳尘。
唐·韩愈《李花二首》 11北邙山头少闲土, 尽是洛阳人旧墓。 唐 王建 12洛阳城里春光好, 洛阳才子他乡老。
唐 韦庄 13争得大裘长万丈, 与君都盖洛阳城。 白居易 14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朱敦儒(宋) 15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 杜甫 16洛阳春日最繁花,红绿荫中十万家。 宋 司马光 17何人不爱洛阳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清 刘灏 18曾为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唐 欧阳修 19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唐 武元衡 20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 李白 21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唐 欧阳修 22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唐 王维 23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那堪好风景, 独上洛阳桥。 唐 李益 24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唐 李颀 25洛阳吹别风, 龙门起断烟。 唐 李贺 26俯视洛阳川, 茫茫走胡兵。
唐 李白 27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在三湘。 唐 贾至 28今我不乐思洛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唐 杜甫 29寄语洛阳使, 为传边塞情。 唐 崔颢 30悠悠洛阳去, 此会在何年。
唐 陈子昂 31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唐 李白 32汉有洛阳子, 少年明是非。 宋 王安石 33洛阳城东西, 长作经时别。
昔去雪如花, 今来花似雪。 34洛阳名工见咨嗟, 一翦一刻作琵琶。
唐 吴均 35河中之水向东流, 洛阳女儿名莫愁。 晋 萧衍 36既乏琅邪政, 方憩洛阳社。
唐 谢珧 37悠悠远行归,经春涉长道。 幽冀桑始青,洛阳蚕欲老。
唐 崔颢 38洛阳三月梨花飞, 秦地行人春忆归。 唐 崔颢 39传闻合浦叶, 远向洛阳飞。
唐 江左 40洛阳谁不死? 戡死闻长安。 唐 白居易 41陶令门前四五树, 亚夫营里百千条。
何似东都正二月, 黄金枝映洛阳桥. 唐 白居易 42风起洛阳东, 香过洛阳西. 三国 曹邺 43洛阳之兴衰,天下治乱之喉也。 宋 李格非 44惶惶祖宗业, 永怀河洛间. 宋 陆游 45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周易》 46长安重游侠, 洛阳富财雄。 唐 卢照邻 47欲问古今兴废事, 请君只看洛阳城! 宋 司马光 48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
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三国魏 曹植 50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为王者之里。
晋 左思 《三都赋》 51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 汉 司马迁 52人间佳节惟寒食, 天下明园重洛阳。
宋 邵雍 53洛阳牡丹甲天下。 宋 54汉魏文章半洛阳。
汉魏 55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三国魏 曹植 56生在苏杭,葬在北邙。
唐 57洛阳名园歌舞沉, 乱鸦啼破林几深。 宋 58追本溯源,根在河洛。
59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 晋 潘岳 60朝来渡口逢京使,说道烟尘近洛阳。
唐 白居易 61洛阳访才子,江岑作流人。 唐 孟浩然 62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古诗十九首之三》 63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 唐 李白 64华林满芳景,洛京遍阳春. 唐 李世民 65鼓吹威夷狄,旌轩溢洛阳. 唐 李隆基 66南渡洛阳津,西望十二楼。
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 唐 王昌龄 67何如御京洛,流霰下天津. 唐 许敬宗 68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唐 张九龄 69京洛皇居,芳禊春馀. 唐 崔智贤 70铭开武岩侧,图荐洛川中. 唐 武则天 71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韩愈 72今到白氏诗句出,无人不咏洛阳秋。 唐 徐凝 73记得归诗章,花多属洛阳. 唐 白居易 74洛阳芳树映天津,灞岸垂杨窣地新. 唐 李隆基 75洛京千里近,离绪亦纷纷. 唐 武元衡 76行看洛阳陌,光景丽天中. 唐 张九龄 77东岳封回宴洛京,西墉通晚会公卿. 唐 苏颋 78缘忧武昌柳, 遂忆洛阳花。
唐 李商隐 79回首洛阳花石尽,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新亭堕泪. 宋 文及翁 80人间何曾识姚魏,相公新移洛中裔。 宋 杨万里 81千娇百媚看不够,魂牵三月洛阳花。
唐 木兰花 82古来利与名,俱在洛阳城。 唐 于邺。
嵩县地处豫西山区,隶属洛阳市管辖。全县16个乡镇,317个行政村,53万人口。县域面积300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7万亩。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2亿元,财政收入5518万元。
嵩县,炎帝时称“伊地”,夏时为豫州伊阙地。商代称有莘之野,又名空桑。春秋时秦晋迁陆浑之戎与此。战国为韩之高都,汉置陆浑县,属弘农郡。晋改属河南郡。东魏改为陆浑县,属新城郡,又置北荆州、宜阳郡及南陆浑县。隋开皇初改置伊州,大业初改为陆浑县,属河南尹。唐分置伊阳县,与陆浑县并存,俱属河南府。五代时并陆浑入伊阳,宋绍光九年(1139)升为顺州。金改名为嵩州,属南京路,明降州为县,始名嵩县。
嵩县地上地下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已探明储量矿产种类30余种,其中黄金探明储量80吨,远景储量100余吨,莹石、花岗岩、钼等均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境内山河秀美,开发建设了白云山、天池山、木札岭、陆浑水库、两程故里等旅游景区;全县有林地面积220万亩,其中发展银杏、槲叶、板栗等经济林50万亩,全县基本达到人均一亩经济林;中药材现存种类1294种,特别是年产柴胡3.5万公斤,是全国唯一野生变家种柴胡基地。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年代: 唐 作者: 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释义:译文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
高兴之余,泪满衣裳。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2、《芙蓉楼送辛渐》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释义: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3、《次北固山下》年代: 唐 作者: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外 一作:青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释义: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4、《秋思》年代: 唐 作者: 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释义: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完;当捎信人出发时,又拆开信封,再还给他。
5、《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年代: 唐 作者: 韦庄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释义:春暖花开,万象更新。洛阳城里,春光明媚,娇好异常。
可是,我这个天涯浪子,却只能异地漂泊,老死他乡。眼前的魏王堤上,杨柳依依,浓荫茂密。
而我心怀隐痛,满心凄迷,惆怅不已。桃花嫣红,春水碧绿,烟笼柳堤,水浴鸳鸯。
此物之出双入对,相守相依,更勾起我这个离人永隔之悲苦。无以释解,只好把一腔相思相忆之情凝结成的丝丝愁恨,化解到落日西沉的余晖之中。
远方的人儿呵,遥远的故国呵,你知道不,我这是在怀念着你呵!6、《玉楼春》年。
1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唐·刘克庄《莺梭》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唐·张籍《秋思》 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挂林风景异, 秋似洛阳春 。
唐·王绩《野望》 6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 白居易 7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 刘禹锡 8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唐 欧阳修 9当春天地争奢华, 洛阳园苑尤纷拏。 唐 韩愈 10香车倾一顾, 惊动洛阳尘。
唐·韩愈《李花二首》 11北邙山头少闲土, 尽是洛阳人旧墓。 唐 王建 12洛阳城里春光好, 洛阳才子他乡老。
唐 韦庄 13争得大裘长万丈, 与君都盖洛阳城。 白居易 14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朱敦儒(宋) 15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 杜甫 16洛阳春日最繁花,红绿荫中十万家。 宋 司马光 17何人不爱洛阳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清 刘灏 18曾为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唐 欧阳修 19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唐 武元衡 20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 李白 21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唐 欧阳修 22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唐 王维 23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那堪好风景, 独上洛阳桥。 唐 李益 24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唐 李颀 25洛阳吹别风, 龙门起断烟。 唐 李贺 26俯视洛阳川, 茫茫走胡兵。
唐 李白 27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在三湘。 唐 贾至 28今我不乐思洛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唐 杜甫 29寄语洛阳使, 为传边塞情。 唐 崔颢 30悠悠洛阳去, 此会在何年。
唐 陈子昂 31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唐 李白 32汉有洛阳子, 少年明是非。 宋 王安石 33洛阳城东西, 长作经时别。
昔去雪如花, 今来花似雪。 34洛阳名工见咨嗟, 一翦一刻作琵琶。
唐 吴均 35河中之水向东流, 洛阳女儿名莫愁。 晋 萧衍 36既乏琅邪政, 方憩洛阳社。
唐 谢珧 37悠悠远行归,经春涉长道。 幽冀桑始青,洛阳蚕欲老。
唐 崔颢 38洛阳三月梨花飞, 秦地行人春忆归。 唐 崔颢 39传闻合浦叶, 远向洛阳飞。
唐 江左 40洛阳谁不死? 戡死闻长安。 唐 白居易 41陶令门前四五树, 亚夫营里百千条。
何似东都正二月, 黄金枝映洛阳桥. 唐 白居易 42风起洛阳东, 香过洛阳西. 三国 曹邺 43洛阳之兴衰,天下治乱之喉也。 宋 李格非 44惶惶祖宗业, 永怀河洛间. 宋 陆游 45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周易》 46长安重游侠, 洛阳富财雄。 唐 卢照邻 47欲问古今兴废事, 请君只看洛阳城! 宋 司马光 48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
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三国魏 曹植 50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为王者之里。
晋 左思 《三都赋》 51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 汉 司马迁 52人间佳节惟寒食, 天下明园重洛阳。
宋 邵雍 53洛阳牡丹甲天下。 宋 54汉魏文章半洛阳。
汉魏 55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三国魏 曹植 56生在苏杭,葬在北邙。
唐 57洛阳名园歌舞沉, 乱鸦啼破林几深。 宋 58追本溯源,根在河洛。
59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 晋 潘岳 60朝来渡口逢京使,说道烟尘近洛阳。
唐 白居易 61洛阳访才子,江岑作流人。 唐 孟浩然 62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古诗十九首之三》 63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 唐 李白 64华林满芳景,洛京遍阳春. 唐 李世民 65鼓吹威夷狄,旌轩溢洛阳. 唐 李隆基 66南渡洛阳津,西望十二楼。
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 唐 王昌龄 67何如御京洛,流霰下天津. 唐 许敬宗 68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唐 张九龄 69京洛皇居,芳禊春馀. 唐 崔智贤 70铭开武岩侧,图荐洛川中. 唐 武则天 71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韩愈 72今到白氏诗句出,无人不咏洛阳秋。 唐 徐凝 73记得归诗章,花多属洛阳. 唐 白居易 74洛阳芳树映天津,灞岸垂杨窣地新. 唐 李隆基 75洛京千里近,离绪亦纷纷. 唐 武元衡 76行看洛阳陌,光景丽天中. 唐 张九龄 77东岳封回宴洛京,西墉通晚会公卿. 唐 苏颋 78缘忧武昌柳, 遂忆洛阳花。
唐 李商隐 79回首洛阳花石尽,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新亭堕泪. 宋 文及翁 80人间何曾识姚魏,相公新移洛中裔。 宋 杨万里 81千娇百媚看不够,魂牵三月洛阳花。
唐 木兰花 82古来利与名,俱在洛阳城。 唐 于邺。
一首有关河南的诗
择自一个在珠海的河南人的网页
--------------------------------------------------------------------------------
中原文化 加入时间:2008-09-22 11:36:56 点击:71
俺的祖先在河南,
俺是地地道道的河南人。
俺的根在河南,
俺是彻头彻尾的河南人。
俺从小吃河南人的奶,
俺长大上河南人的学,
俺工作吃河南人的饭,
俺老死也是个河南人。
俺喜欢河南的天河南的地,
俺热爱河南的山河南的水,
俺羡慕河南的文河南的武,
俺佩服河南这群朴素的人。
俺爱喝驻马店的胡辣汤,
俺爱吃滑县道口烧鸡香,
俺爱闻寺河山的苹果味,
俺喝不够吃不烦闻不完。
洛宁的老家豆腐禹州的粉条,
汝南的咸菜圪塔正阳的香醋,
原阳的黄河大米栾川玉米糁,
俺烧着吃温火煮咋吃也不烦。
信阳黑龙潭的毛尖南湾湖的鱼,
卢氏的野木耳泌阳县的大香菇,
鸡公山的板栗内黄县的大红枣,
俺品着茶吃着枣更热爱俺河南。
俺爱驿城的桃园中牟的西瓜,
俺爱新郑的红枣干渑池的杏,
俺爱吃商丘鸭梨满肚子的水,
俺更爱吃柴火炖熟的固始鸡
俺爱吃双汇的火腿思念的饺,
俺爱吃洛阳水席郑州的烩面,
俺爱吃上蔡扁豆做的粉浆面,
俺爱吃辉县市的皮扎饸饹饭。
俺爱看洛阳的牡丹开封的菊,
俺留恋焦作云台山的霞光美,
俺喜欢嵩县白云山的彩云飞,
俺游览中岳嵩山上的好景观。
俺欣赏钧瓷的百态窑变,
俺喜欢汝瓷的色调纯正,
俺宠爱三彩的五颜六色,
俺爱看太昊泥娃小鬼脸。
俺喜欢少林塔沟的武术小子,
俺要学习温县陈氏的太极拳,
俺敬重豫剧德艺双馨常香玉,
俺爱看河南电视台的梨园春。
洛阳的玻璃薄又好,
安阳的玻壳出国了,
新飞的电器是绿色,
焦作的轮胎最耐磨。
灵宝的金矿含金高,
湖滨的果汁味道好,
平顶山煤售日本国,
帘子布世界轮胎做。
驻马店十三香调味正,
新郑芒果香烟香神州,
襄县的烟叶调配全国,
原阳大米进了北戴河。
洛阳拖拉机满地跑,
郑州的宇通出大名,
帕捷罗汽车跑非洲,
大阳摩托遍布全国。
河南城市全国最多,
河南的桥全国最好,
河南作家全国成群,
河南的古都数得着。
李学生用生命换取他人生,
洪战辉打工助妹考上大学,
魏青刚救人名扬齐鲁大地,
河南民工感动河南和中国。
俺是河南人河南人自信,
省里面来了好的领头人,
跑官卖官险当官德为先,
中原崛起就在你我眼前。
俺是河南人自豪又自尊,
不怕看不起就怕不奋进,
做强又做大谁敢欺负人,
做一个堂堂正正河南人。
俺是河南人也是黄帝孙,
吃着河南粮不能忘乡亲,
穿着河南衣记住缝衣人,
历史是过去发展需要拼。
俺爱河南更爱河南人,
老实憨厚能大度容忍,
吃苦勤奋又力求上进,
俺下辈子还当河南人!
嵩县,炎帝时称伊国,春秋为陆浑戎地,夏时为豫州伊阙地。
商代称有莘之野,又名空桑。春秋时秦晋迁陆浑之戎与此。
战国为韩之高都,汉置陆浑县,属弘农郡,金改嵩州。晋改属河南郡。
东魏改为陆浑县,属新城郡,又置北荆州、宜阳郡及南陆浑县。隋开皇初改置伊州,大业初改为陆浑县,属河南尹。
唐分置伊阳县,与陆浑县并存,俱属河南 府。五代时并陆浑入伊阳,宋绍光九年(1139)升为顺州。
金改名为嵩州,属南京路,明降州为县,始名嵩县。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州为县,始名嵩县。
夏大禹治水曾凿开崖口、陆浑、龙门放出“五洋江”水。商代成汤三聘伊尹于此,伊尹、伊陟父子丞相辅佐商四代帝王。
宋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定居“两程故里,开馆讲学,著书立说。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等文人骚客曾游历嵩县,留下千古名篇。
民国时期,驰骋中原的“镇嵩军”,自嵩县杨山揭杆而起,树起反清大旗。现代史上有百余名专家、学者、教授遍布海内外,为人类进步做出重大贡献,堪称英才辈出,地灵人杰。
商相—伊尹。伊尹,生卒不详。
《帝王世纪》云:“伊尹生於空桑之地”,《孟子》云:“伊尹耕於有莘之野,而乐 舜之道”。注亦无明释。
《古都志》云;“生于空桑,以伊水为姓”。《一统志》云;“空桑涧在嵩县河南,有莘氏女采桑伊川,得子于空桑中,长面相殷,是为伊尹”(载于《嵩县志》清康熙三十二年版卷八)。
传说;“伊尹奴隶出身,原为有莘氏妇的陪嫁之臣,汤用为小臣,后来任以国政。帮助汤攻灭夏。
汤去世后,历佐外丙、仲壬二王。仲壬死后,其侄太甲当立,因太甲破坏商汤法制,不理国政,被他放逐于桐,三年后太甲悔过,伊尹率百官迎复王位。
太甲死后,又扶佐沃丁为王。伊尹百余岁而座沃丁以天子之礼葬之。
据典籍记载,其主要著述有:《汤誓》、《伊训》、《肆命》、《咸有一德》、《俎后》、《太甲》、《女鸠》、《女房》等。多有遗失。
传说,伊尹子伊陟继父而起,擢太 相,辅佐沃丁、太 帝再兴商之隆盛。故多称“父子二相”。
宋理学家—程颢、程颐。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二人,皆称夫子。
生于湖北省黄陂县,曾定居嵩县程村。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在中国理学史上居重要地位。
程颢字伯淳,号明道。颐字正叔,号伊川。
皆从师于理学先驱周敦颐,深研六经,立志弘扬圣人明训。颢聪慧,强记忆.10岁能作诗赋,24岁中进士,历任京兆府户县主簿及晋城、扶沟等县令。
重教化、施仁政、兴办学堂、亲察下情,选拔优秀教师并言传身教,亲正句读。才干过人,大臣吕公著等欲荐擢至朝中居官。
颐宁二年(1069)神宗召其咨询以重用,他一再陈述:“人君之道以至诚仁爱为本。”神宗嫌其言陈旧不适新政,但仍以其“为人忠信”而诏任太子中允兼御史里行。
熙宁三年(1070),王安石为相,实行变法,颢亦倾守旧反新因而被赶出京,贬做地方官。先后任京西路(河南大部及湖北一部)提点刑狱(稽察司法案件)和镇宁军节度判官(节度使的辅佐)。
并在洛阳讲学10余年。哲宗登基(1085)年,司马光等重新执政,颢被召回京师任宗正寺丞(管理皇族事务),未到病卒。
颐,幼即高识远见,关注国家大事,18岁陈书仁宗以民生为重。元佑元年(1086)三月至京,委宣德郎、秘书省校书郎(主管国史、著作),后太皇太后面谕任崇政殿说书,再辞不准,方受西京国子监职。
他自信以天下为已任,议论褒贬无所顾忌。于是受人忌恨,参他素无乡行,越职妄言,多方底毁。
绍圣年间(1094——1096)以党论免职,流放涪州(今四川涪陵县)。崇宁二年(1103)四月,被参为系奸党推荐得官,著书诽谤朝政,朝廷再度降诏削官罢职,还责令审查其全部著述。
自此迁居龙门之南陆浑之阳(今田湖程村),九月庚午病卒,与兄葬于今伊川县府店镇西郊。南宋理宗淳佑六年(1264),诏封程颢为河南伯,程颐为伊阳伯。
元至顺元年(1330)年,诏封颢为豫国公、颐为洛国公。明天顺年间诏故居程村为“两程故里”。
并在村东一华里处建立刻有“圣旨”的石牌坊一座。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三月,皇帝亲书“学达性天”匾额,悬挂程祠道学堂门首。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十月,德宗皇帝与慈禧太后分别赠送“伊洛渊源”、“希宗颜孟”匾额。并派洛阳知县陆尔爽以鼓乐伴奏,敬送程祠悬挂。
近代国内外多有专家学者研讨二程理学,探究其涵理。二程兄弟著作很多,经弟子朱熹、杨时综合编定,有《遗书》、《外书》、《文集》、《易传》、《经说》、《粹言》6 种。
其中颐著居多,如《上仁宗皇帝书》、《辞免西京国子监教授表》、《三学看祥文》、《颜子所好何学论》、《为家君上宰相书》等;颢著作为:《上殿札子》、《答横渠张子厚先生书》、《颜洛亭铭》等,全部收入《二程集》。
关雎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子衿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静女 >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蒹葭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程颢字伯纯,程颐字正叔,祖籍黄陂县(今属湖北)。程颢生于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程颐生于明道二年。童年时,多随父辗转迁徙。其父通判南安军事时,周敦颐为南安军(今江西大庚县)司理参军,两人成为好友,二程兄弟时方十五六岁,便师从周敦颐学道。
程颢一生多从事政治活动。他在宋仁宗嘉二年(1057年)中进士,次年任京兆府户县(今属陕西)主簿。他先后担任过上元县(今属江苏)主簿、泽州晋城(今属山西)等地方官吏。宋神宗熙宁二年(1096年)二月,王安石任右谏议大夫参加政事,设制置三司条例司,程颢为其属官。同年八月,因为御史中丞吕公着的推荐,程颢担任太子中允权监察御史里行,任京官,参与议论时政。他上疏十余章,反对王安石变法。次年改鉴书镇宁军节度判官。翌年黄河在澶州曹村决口,他亲自率兵众抢险。
熙宁五年(1072年)以后,程颢先后做过监西宁竹木务、知扶沟县事、监汝州酒税等职,但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向学术和教育。
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宋神宗逝世,宣仁皇后临朝听政,司马光回京任门下侍郎,召程颢为宗正寺丞,程颢还未动身就患病而死。时年53岁。
程颐的时间则大多投入在学术研究和教育活动中。他24岁时游太学,被太学的主持人胡瑗发现,担任学职。权臣吕公着的儿子吕希哲首先拜程颐为师,以后师从游学者与日俱增。在往后的30年中,程颐除在开封外还到汉州、许州、洛阳、关中等地讲学,与当时的著名学者张载切磋学术,又接纳游定夫、吕大临、周纯明等众多学生,成为一时之盛。
程颐50多岁时,由于司马光和吕公着的推荐,历任西京国子监教授、秘书省校书郎和崇政殿说书等职。由于与苏轼等人不和,在元二年(1087年)八月离开京城开封,回到西京洛阳,继续教书着说,收了杨时、游酢等弟子。
绍圣四年(1097年)春,朋党议论再起,程颐被黜放。同年底送涪州(今重庆涪陵)编管。宋徽宗登极后被赦免,回到洛阳。在流放的十多年中,他完成了《伊川易传》,接纳罗从彦为弟子,讲授《易》学。元符三年(1100年)十月,他任通直郎权西京国子监,张绎、孟厚等人又以师礼相见。崇宁二年(1103年)范致虚奏称“程某以邪说行,惑乱众听”,“着书非毁圣朝”,朝廷下令“追毁出自以来文字,其所着书,令监司觉察”。程颐由是心灰意冷,退居洛阳龙门以南把楼山下(今嵩县程村)。3年后,程颐复职作为宣义郎。大观元年(1107年)病逝。
程颢、程颐兄弟长期遭受排挤和贬放,直到南宋后期,二程的社会地位才开始提高。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赐谥程颢为“纯公”,程颐为“正公”。理宗淳元年(1241年),又追封程颢为河南伯,程颐为伊川伯,并”从祀孔子庙庭”。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又下诏加封程颢为豫国公,程颐为洛国公。仁宗皇怯邺年(1313年)在国子监建崇文阁,又以程颐为洛国公。仁宗皇怯邺年(1313年)在国子监建崇文阁,又以程颢、程颐等十人“从祀孔庭”。明代宗景泰六年(1455年),诏令两程祠春秋用猪、羊祭祀,翰林院撰祭文,有司拨门子四人常用看守,并颁祭文。又诏两程祠以颜子(即颜渊)例修建,规制比于阙里,前后殿庑斋室等房共六十余间,祭文称颂两程“阐明正学,兴起斯文。本诸先哲,淑我后人”。清康熙元年(1662年),诏令二程后裔流寓他方者,除正额外,概行豁免杂派差徭。九年,以二程嫡孙程宗昌、程延祀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二十五年,二程进儒为贤,位列孔子及门下、汉唐诸儒之上。次年康熙皇帝又赐给两程祠“学达性天”匾额。四十一年,朝廷决定每年给祭银四十两,支给门子二名。乾隆十六年(1751年),皇帝派使臣御祭二程,祭文称“道光丰石,功着遗经”,“学本诚明,性方成大”,是百世的“真儒”和“哲人”,先后拨给祭田60顷90亩,让程颐的二十五代孙五经博士程奉箴随驾到曲阜祭祀孔子。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游洛阳龙门,特派礼亲王访谒两程祠,并赐予“伊洛渊源”和“希颜孟”两块匾额。二程理学倡导封建礼教,强调伦理政治,逐渐成为官方哲学,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近千年中,占据了思想领域的统治地位,对东南亚一些国家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由于二程的杰出贡献,其故乡伊洛地区程姓就将二人以前的世系称为上世系,而将二人作为下世系的始祖,伊洛地区程姓逐成河南程姓的正宗。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5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