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干同枝叶,凌凌可耐冬。
声疑喧虎豹,形欲化虬龙。
曲径阴遮暑,高槐翠减浓。
天然君子质,合傲岱岩松。
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古柏参天,有的擎天捧日,有的龙干虬枝,而在孔府后花园就有一株“五柏抱槐”,说是五柏,实则一松,由于年代久远,或雷霹或电打,一松分成五瓣。这还不算奇,奇的是在五瓣之中又长出一槐,槐与松同根,五松抱槐不分彼此,但松槐秉性不移,长生的长生,落叶的落叶,互不滋扰……这首诗就是孔庆镕对其的赞颂。
这首诗我也没有找到确切的题目。此诗属于应景诗,是作者有感而发,当场写作的,未必就有正式的题目。如果你一定要一个确切的、官方承认的诗名,只能直接去诗集里找,估计也是《赞五柏抱槐》,或《五柏抱槐》一类的名字。其实就是很多名诗,名字也有好几个版本的。
参考资料:/blog/static//
1.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 所见
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3. 田家元日
唐代: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4. 村晚
宋代: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5. 牧童
唐代:刘驾
牧童见客拜,山果怀中落。
昼日驱牛归,前溪风雨恶。
6. 牧童
唐代:卢肇
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
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
7. 山中
唐代:李涉
无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
隔林呼不应,叫笑如生鹿。
欲报田舍翁,更深不归屋。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search.aspx?value=%E7%89%A7%E7%AB%A5
1.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翻译:苍山苹柏间百鸟飞来飞去,世世代代生活水乡山寨中。
2.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杜甫《画鹰》
翻译:何时让它搏击凡鸟,我们就会见到凡鸟血洒草原的壮观景象。
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翻译: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4.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翻译: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
5.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翻译:在寂静没有人声的环境里,桂花自开自落,好像可以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息。夜静更深的时候, 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无所有。月亮刚出,亮光一显露,惊动了树上宿
的小鸟,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鸣叫几声。
牧童
作者: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注释
①横野:宽阔的原野
②弄:逗弄。
③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译文
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笛声在晚风中断断续续地传来,悠扬悦耳。牧童放牧归来,在黄昏饱饭后。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赏析
《牧童》一,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我们看到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了作者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断时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表现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
“弄”字,更写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在这里,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指确定的数字而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的乡村傍晚的寂静。
中心
表达了作者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在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13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