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乱离
年代:【唐】 作者:【孟郊】
天下无义剑,中原多疮痍。
哀哀陆大夫,正直神反欺。
子路已成血,嵇康今尚嗤。
为君每一恸,如剑在四肢。
折羽不复飞,逝水不复归。
直松摧高柯,弱蔓将何依。
朝为春日欢,夕为秋日悲。
泪下无尺寸,纷纷天雨丝。
积怨成疾疹,积恨成狂痴。
怨草岂有边,恨水岂有涯。
怨恨驰我心,茫茫日何之。
2、言怀
年代:【唐】 作者:【李群玉】
白鹤高飞不逐群,嵇康琴酒鲍昭文。
此身未有栖归处,天下人间一片云。
3、感事六言
年代:【宋】 作者:【陆游】
李白嶔崎历落,嵇康潦倒粗疏。
生世当行所乐,巢山喜遂吾初。
4、咏史下·嵇康
年代:【宋】 作者:【陈普】
铜驼荆棘夜深深,尚想清谈撼竹林。
南渡百年无雅乐,当年犹惜广陵音。
5、夏日览物思古人三首·嵇康
年代:【宋】 作者:【韩维】
翛然柳下锻,岂不遗世喧。
一忤贵公子,鸣弦竟谁冤。
性烈才且隽,有味孙登言。
6、听弹广陵
年代:【宋】 作者:【李处权】
时风正薰弹广陵,乱世掩抑咿嚘声。
孰谓嵇康敢不臣,此心炯炯难自明。
荒楸古墓鬼神啸,大泽深山龙凤惊。
我来听此可无语,天乎孰谓得其平。
7、五君咏·嵇康
年代:【宋】 作者:【钱选】
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
形解验默仙,吐论知凝神。
立俗迕流议,寻山洽隐沦。
鸾翮有时锵,龙性谁能驯。
8、嵇康
年代:【宋】 作者:【徐钧】
卧龙并论恐非伦,望重宜为世所珍。
大抵重名人敬仰,如何名重反伤身。
9、贤八咏·嵇康抚琴
年代:【宋】 作者:【姚勉】
先生人中豪,志不肯司马。
一曲广陵散,绝世不可写。
一、嵇(jī)康(224年—263年,一作223年—262年),字叔夜。汉族,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 。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二、嵇康为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官至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隐居不仕,屡拒为官。因得罪钟会,遭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时年四十岁。
三、嵇康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袁宏称其为“竹林名士”之一。他的事迹与遭遇对于后世的时代风气与价值取向有着巨大影响。嵇康工诗善文,其作品风格清峻。他注重养生,曾著《养生论》。有《嵇康集》传世。他的作品反映出时代思想,并且给后世思想界、文学界带来许多启发。
四、嵇康通晓音律,尤爱弹琴,著有音乐理论著作《琴赋》《声无哀乐论》。他主张声音的本质是“和”,合于天地是音乐的最高境界,认为喜怒哀乐从本质上讲并不是音乐的感情而是人的情感。
五、嵇康作有《风入松》,相传《孤馆遇神》亦为嵇康所作。作有《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作“嵇氏四弄”,与蔡邕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隋炀帝曾将弹奏“九弄”作为取仕条件。
嵇康(223---262),字叔夜,三同魏谯郡(今安徽宿县西南)人。稽康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但仍励志勤学,以至博学多才,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精通并成就非凡。曾官拜中散大夫,世又称"嵇中散"。嵇康作为魏晋名士,是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关于评价嵇康傲骨不屈的诗句主要有以下诗句:
1、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晋·颜延之《五君咏》
原诗:中散不偶世,本白餐霞人。形解验默仙,吐论知凝神。立俗迕流议,寻山洽隐沦。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
2、斯人死已久,其事甚昭彰。——唐·白居易《杂感》
原诗:吕安兄不道,都市杀嵇康。斯人死已久,其事甚昭彰。是非不由己,祸患安可防。使我千载后,涕泗满衣裳。
3、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宋·李清照《咏史》
原诗:两汉本绍继,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4、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此诗虽是赞赏菊花傲霜,但同样可以用来评价嵇康傲骨不屈)
原诗: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5、孔融死而士气灰,嵇康死而清议绝。——明·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二
原文节选:夫晋之人士,荡检逾闲,骄淫愞靡,而名教毁裂者,非一日之故也。魏政之综核,苛求于事功,而略于节义,天下已不知有名义;晋承之以宽弛,而廉隅益以荡然。孔融死而士气灰,嵇康死而清议绝,名教为天下所讳言,同流合污而固不以为耻。其以世事为心者,则毛举庶务以博忠贞干理之誉,张华、傅咸、刘毅之类是已。不然,则崇尚虚浮,逃于得失之外以免害,则阮籍、王衍、乐广之流是已。两者交竞,而立国之大体、植身之大节,置之若遗;国之存亡,亦孰与深维而豫防之哉?故与贾充偕而不惭,与杨骏比而不忌。如是,则虽得中主,难持以永世,况惠帝之愚无与匹者乎!董养升太学之堂而欢曰:“天人之理既绝,大乱将作。”诚哉其言之也!
乱离
年代:【唐】 作者:【孟郊】
天下无义剑,中原多疮痍。哀哀陆大夫,正直神反欺。
子路已成血,嵇康今尚嗤。为君每一恸,如剑在四肢。
折羽不复飞,逝水不复归。直松摧高柯,弱蔓将何依。
朝为春日欢,夕为秋日悲。泪下无尺寸,纷纷天雨丝。
积怨成疾疹,积恨成狂痴。怨草岂有边,恨水岂有涯。
怨恨驰我心,茫茫日何之。
言怀
年代:【唐】 作者:【李群玉】
白鹤高飞不逐群,嵇康琴酒鲍昭文。
此身未有栖归处,天下人间一片云。
感事六言
年代:【宋】 作者:【陆游】
李白嶔崎历落,嵇康潦倒粗疏。
生世当行所乐,巢山喜遂吾初。
咏史下·嵇康
年代:【宋】 作者:【陈普】
铜驼荆棘夜深深,尚想清谈撼竹林。
南渡百年无雅乐,当年犹惜广陵音。
夏日览物思古人三首·嵇康
年代:【宋】 作者:【韩维】
翛然柳下锻,岂不遗世喧。
一忤贵公子,鸣弦竟谁冤。
性烈才且隽,有味孙登言。
听弹广陵
年代:【宋】 作者:【李处权】
时风正薰弹广陵,乱世掩抑咿嚘声。
孰谓嵇康敢不臣,此心炯炯难自明。
荒楸古墓鬼神啸,大泽深山龙凤惊。
我来听此可无语,天乎孰谓得其平。
五君咏·嵇康
年代:【宋】 作者:【钱选】
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
形解验默仙,吐论知凝神。
立俗迕流议,寻山洽隐沦。
鸾翮有时锵,龙性谁能驯。
嵇康
年代:【宋】 作者:【徐钧】
卧龙并论恐非伦,望重宜为世所珍。
大抵重名人敬仰,如何名重反伤身。
贤八咏·嵇康抚琴
年代:【宋】 作者:【姚勉】
先生人中豪,志不肯司马。
一曲广陵散,绝世不可写。
这些都是描写他的,满意望采纳
1.嵇康,字叔夜,本姓奚,祖籍会稽(今浙江绍兴),其先人因避仇迁家谯国侄县(今安徽宿县西南),改姓嵇。
("嵇",盖以纪念祖籍会"稽")。“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
三国时魏末著名的诗人与音乐家,是当时玄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为人耿直,他幼年丧父,励志勤学。后娶长乐亭主(一说为曹操孙女,曹林之女;一说为曹操曾孙女,曹林之孙女)为妻,在曹氏当权的时候,做过中散大夫的官职。
司马昭曾想拉拢嵇康,但嵇康在当时的政争中倾向皇室一边,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忌恨。司马昭的心腹钟会想结交嵇康,受到冷遇,从此结下仇隙。
嵇康的友人吕安被其兄诬以不孝,嵇康出面为吕安辩护,钟会即劝司马昭乘机除掉吕、嵇。当时太学生三千人请求赦免嵇康,愿以康为师,司马昭不许。
临刑,嵇康神色自若。奏《广陵散》一曲,从容赴死。
嵇康后来家道清贫,常与向秀在树荫下打铁,不为谋生,只是随从自己的意愿。贵公子钟会有才善辨,一日,钟会前来拜访,带来大批官员,嵇康一见这场面就很反感,没理睬他,只是低头干活,钟会呆了良久,怏怏欲离,这时嵇康发话了:“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立即地答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说完就拂袖而去,后来钟会深恨嵇康,常在司马昭面前说他的坏话。
据刘籍《琴议》记载:嵇康是从杜夔的儿子杜猛那里学得《广陵散》的。嵇康非常喜爱此曲,经常弹奏它,以致招来许多人前来求教,但嵇康概不传授。
司马氏掌权后,不苟合于其统治,与阮籍、向秀、山涛、刘伶、阮咸、王戎号称“竹林七贤”,与司马氏相对抗,后被司马氏杀害,死时方四十岁。临刑前有三千太学生为其求情,终不许。
死前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如今绝矣”。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模制嵇康画像砖,描绘了嵇康席坐抚琴,气宇昂轩的形象。
嵇康喜爱音乐,他在《琴赋》序中说:“余少好音声,长而习之,以为物有盛衰而此无变。滋味有厌,而此不倦。”
他对传统及当代的琴曲都非常熟悉,这一点在他的《琴赋》中可见。 嵇康作《风入松》,又作《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与蔡邕创作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是我国古代一组著名琴曲。
隋炀帝曾把弹奏《九弄》作为取士的条件之一,足见其影响之大、成就之高。 嵇康除以弹奏《广陵散》闻名外,在音乐理论上也有独到贡献,这就是其《琴赋》与《声无哀乐论》。
《琴赋》主要表现了嵇康对琴和音乐的理解,同时也反映了嵇康与儒家传统思想相左的看法。 《声无哀乐论》是作者对儒家“音乐治世”思想直接而集中的批判。
其中闪烁着嵇康对音乐的真知灼见 。 王戎与嵇康交往二十年,未见其有不好的脸色。
因此留下“意趣疏远,心性放达”之美名;然而嵇康更有“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的一面,他的名篇《与山巨源绝交书》及对《广陵散》的喜爱便是他愤世嫉俗、桀傲不驯的性格的表现,而蔑视司马昭,进而遭致杀身之祸更是这种刚正不阿的显例。
1、引得嵇康懒(唐·曹邺·《从天平节度使游平流园》)
2、嵇康、吕安连罪赋此诗(唐·曹邺·《续幽愤 》)
3、嵇康殊寡识(唐·王昌龄·《赵十四兄见访》)
4、嵇康就囹圄(唐·白居易·《读史五首》)
5、都市杀嵇康(唐·白居易·《杂感》)
6、嵇康日日懒(唐·白居易·《咏怀》)
7、嵇康不得死(唐·杜甫·《遣兴五首》)
8、君不见嵇康养生遭杀戮(唐·杜甫·《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
9、嵇康本厌喧(唐·卢纶·《落第后归山下旧居留别刘起居昆季》)
10、嵇康转轴声幽噎(宋·曾觌·《忆秦娥·正飞雪》)
11、何止嵇康七不堪(宋·赵以夫·《沁园春·客问吾年》)
12、嵇康今尚嗤(唐·孟郊·《乱离》)
13、慵甚嵇康竟不回(唐·贯休·《山居诗二十四首》)
14、才不如嵇康(宋·陆游·《病中杂咏十首》)
15、嵇康潦倒粗疏(宋·陆游·《感事六言》)
16、便觉嵇康输一筹(宋·黄庭坚·《谢答闻善二兄九绝句》)
17、嵇康懒著书(南北朝·庾信·《奉和永丰殿下言志诗 九》)
18、何药疗嵇康(宋·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
咏嵇康
嵇康就义意凛然,散散广陵不再弹。
汤武被非薄周孔,长存浩气地天间。
基本介绍:
嵇康(224—263):字叔夜,谯国铚县(现安徽宿州境内)人。嵇康在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释私论》),成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之一。在整个魏晋文艺界和思想界,嵇康都是一位极有魅力的人物,他的人格和文化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嵇康是著名的琴艺家文学家、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精通音律,“广陵散绝”体现的是嵇康作为一个伟大音乐家的悲剧。
嵇康对那些传世久远、名目堂皇的教条礼法不以为然,更深恶痛绝那些乌烟瘴气、尔谀我诈的官场仕途。他宁愿在洛阳城外做一个默默无闻而自由自在的打铁匠,也不愿与竖子们同流合污。他如痴如醉地追求着他心中崇高的人生境界:摆脱约束,释放人性,回归自然,享受悠闲。熊旺的炉火和刚劲的锤击,正是这种境界绝妙的阐释。
不幸的是,嵇康那卓越的才华和逍遥的处世风格,最终为他招来了祸端。他提出的“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生主张,深深刺痛了统治阶级的要害,小人钟会利用吕安的案子将他牵连进去,在一些仇视嵇康的小人的诽谤和唆使下,公元262年,统治者司马昭下令将嵇康处以死刑。
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并要求让嵇康来太学做老师。这些要求并没有被同意。
临刑前,嵇康神色不变,如同平常一般。他顾看了日影,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便向兄长要来平时爱用的琴,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弹声时,乌云遮日。众人凝泪倾听,山河恸,天地昏,曲中充满了对残酷统治的反抗之意,不言之中,吹响了反对当政的号角。曲毕,嵇康把琴放下,叹息道:“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说完后,嵇康转身,从容地就戮,时年四十。
嵇康名言
一
鸳鸯于飞。肃肃其羽。朝游高原。夕宿兰渚。邕邕和鸣。顾眄俦侣。俛仰慷慨。优游容与。
二
鸳鸯于飞。啸侣命俦。朝游高原。夕宿中洲。交颈振翼。容与清流。咀嚼兰蕙。俛仰优游。
三
泳彼长川。言息其浒。陟彼高冈。言刈其楚。嗟我征迈。独行踽踽。仰彼凯风。涕泣如雨。
四
泳彼长川。言息其沚。陟彼高冈。言刈其杞。嗟我独征。靡瞻靡恃。仰彼凯风。载坐载起。
五
穆穆惠风。扇彼轻尘。奕奕素波。转此游鳞。伊我之劳。有怀遐人。寤言永思。寔钟所亲。
六
所亲安在。舍我远迈。弃此荪芷。袭彼萧艾。虽曰幽深。岂无颠沛。言念君子。不遐有害。
七
人生寿促。天地长久。百年之期。孰云其寿。思欲登仙。以济不朽。缆辔踟蹰。仰顾我友。
八
我友焉之。隔兹山梁。谁谓河广。一苇可航。徒恨永离。逝彼路长。瞻仰弗及。徙倚彷徨。
鉴赏
嵇康是玄学情感理论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按照他的声无哀乐论,音乐之美是没有情感的内涵的,它只是“和平”,然而却可以使各具不同德性的音乐的听者得以增进各自的德性。这一针对着德性的综合作用他称之为“触类而长,所致非一,同归殊途”(《琴赋》),它的性质是审美的。嵇康与庄子不同的是他讲善,不过这个善不是普遍的伦理概念,而是每一个体的个性德性即寓于特殊的普遍或是具有个性的普遍。嵇康的理论与王弼也有不同,嵇康并非以善为主导来统一美,而是以美为主导来统一善。这种统一下的情感也并非单纯的审美情感,而是所谓的“同归殊途”,殊途者即不同个体各自的德性,同归者即审美经验将那些不同的德性统摄起来,使之增强了,它们表现为各各不同的融汇了个体德性的审美情感。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1.93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