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园里有座冷香亭,在此能独赏一株罕见珍贵的“银江台阁”老梅,每当3月上旬春寒料峭之际,红,白,绿各色梅花竞开,暗香浮动,吸引游客无数。
梅园里虽然处处是暖融融的春意,梅花却还是花苞满枝头,正含苞待放呢,偶尔寻得几支开了的
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 ,为有暗香来。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李清照最喜爱的是梅花,她的词里面出现最多的花也是梅花。她赞美梅花,也常借梅花来叹息人生遭际之多舛。举数首为例吧。
①《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是对梅花的由衷赞美: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上片正面描写初放的寒梅。“琼枝”指的是覆雪悬冰的梅树枝。有初绽的的寒梅点缀,枝条显得明亮润泽。“犹抱琵琶半遮面”,用美女形容将开未开之梅的轻盈娇美,用玉人浴出形容梅的玉洁冰清,明艳出群。这里,作者写的是梅花,还是赏花人?
下片是侧面的烘托。梅花宜在月下观赏,造物有意,故教月色玲珑透剔,使暗香浮动,疏影横斜。值此良宵,且备金樽、绿蚁,哪怕喝醉也无妨,因为“此花不与群花比”啊。银色的月光,金色的酒樽,淡绿的酒,晶莹的梅,真是一幅如梦如幻空灵优美的图画……
②那首《玉楼春·红梅》最得梅花神韵: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由探梅、见梅而赞梅,至惜梅,为梅的命运而忧虑。面对蕴香欲放的红梅,作者却那么“憔悴”,以至“闷损阑干愁不倚”,预感到“未必明朝风不起”。因为在她的经历中,遇到过太多的不测风云,她的命运和当时的世祚一样,乱亡相继,不堪禁受。
③写于南渡之后的《孤雁儿》,其孤苦,其凄凉,其绝望,撼人心扉: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这是怀念亡夫之作。作者一改前几篇直接咏梅之法,而是将梅花点染于上下阙之间,着力描写的是自己清冷孤寂的生活与凄凉悲绝的心情。
与丈夫赵明诚两人志同道合,谈诗论画,鉴赏金石,更使她拥有了一个任情徜徉的精神世界。文学史上记载过夫妻二人饮酒斗诗、相互唱和、“赌书泼茶”的趣事。丈夫亡故之后,她的心便摇摇晃晃没有方向,失魂落魄地看不到未来,她的泪不自觉地落下,淌在风雨中,淌在箫声中,淌在无人可寄的一枝梅花中。她只能幽幽地问“肠断与谁同倚”,只能喃喃地诉说“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④李清照另一首赏梅的词《清平乐·年年雪里》,则带有生平总结的性质:
在这里,作者借不同时期的赏梅感爱写出了词人个人的心路历程:少年的欢乐,中年的幽怨,晚年的沦落,在词中都约略可见。词意含蓄蕴藉,感情悲切哀婉,以赏梅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感和亡国之忧,真切感人。
《山园小梅》这首诗不仅把幽静环境中的梅花清影和神韵写绝了,而且还把梅品、人品融汇到一起,其中“疏影”“暗香”两句,更成为咏梅的千古绝唱,引起了许多文人的共鸣。
从此以后,咏梅之风日盛,如宋代文坛上的几位大家欧阳修、苏轼、王安石、陆游、辛弃疾、杨万里、梅尧臣等,都写过许多咏梅诗词。苏轼甚至还把林逋的这首诗,作为咏物抒怀的范例让自己的儿子苏过学习。
随着宋代咏梅风气的盛行,林逋之名与孤山梅花在文坛上也热了起来,出现了:“明月孤山处士家”(陶宗仪诗),“潇洒孤山半支春”(赵孟诗),“幽人自咏孤山雪”(文征明诗)等等,到了以后的明代,诗人王猗又有 不受尘埃半点浸, 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 惹得诗人说到今。 这说明从北宋开始,由于林逋佳句的影响,确实把文人们的咏梅风炒热了起来—— 诗人林逋(967—1028),一生没有做官,隐居西湖孤山,没有妻子,和梅花、仙鹤做伴,人称“梅妻鹤子”,死后赐谥“和靖先生”。
传为世代佳话,这首《山园小梅》是他代表作,也是最好的咏梅诗. 非林和靖 与谁于归?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赠范晔 作者:【陆凯】 年代:【南北朝】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注释】: 古今吟咏岭梅诗词不下千章,最早的是陆凯《赠范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直隶南雄州志》载,南雄城南有寄梅驿,即取折梅逢驿使诗语。该驿曾经宋绍兴知州李岐重修。
清道光知州戴锡纶有《寄梅驿》诗云:“一枝春可当人情,投赠南州艳此清。妙是不登供帐例,香风千古被征行。”
陆凯是三国时人。《三国志.陆凯传》载:“陆凯,字敬风,吴郡吴人也。
丞相逊族子也。黄武初为永兴诸暨长,所在有治迹,拜建武都尉。
领兵虽统军众,手不释书。……赤乌中除儋耳太守,讨珠崖,斩获有功,迁为建武校尉。”
又《三国志.孙权传》载:“赤乌四年秋七月,遣将军聂友、校尉陆凯以兵三万讨珠崖儋耳。” 这首诗当是陆凯率兵南征度梅岭时所作。
他在戎马倥偬中登上梅岭,正值岭梅怒放,立马于梅花丛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陇头好友范哗,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驿使,就出现了折梅赋诗赠友人的一幕。他那“虽统军众,手不释书”的儒将风度跃然出现在读者眼前。
《赠范哗》寥寥2 0字,简朴中道出了真挚的友情,平淡中显出了高雅的意境。“一枝春”作为梅花的象征,向人们预示着美好的春天即将来临,祝愿人们的美好祈望定能实现。
范哗是谁?南北朝刘宋时有个编写《后汉书》的范哗,但他距三国近200年,肯定不是这个范晔,而是三国另一个范晔。有的人则认为范哗是刘宋时的范哗,而陆凯不是三国吴的陆凯,而是刘宋时的另一个陆凯。
熟是熟非,有待考证。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10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