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猿声啼不尽, 轻舟已过万重山 。
说明船上的人以船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以岸为参照物是运动的。白日曜青春,时雨静飞尘。
寒冰辟炎景,凉风飘我身。 这四句诗描写雨后天晴的自然环境。
“曜”是照耀之意,这里的“青春”是指可爱如春的青春大地;“时雨”就是及时而降的雨,“静”是使之静止、压住的意思;“辟炎景”是说驱除了炎热。诗的大意是:太阳发出白光,照耀着青春大地,及时的落雨压住了飞扬的飘尘,寒气驱走了炎热,凉风徐徐吹到我身上。
飞尘是指飘浮在空气中的灰尘,其颗粒直径约在0.1~10微米之间。由于气压、温度的不断变化,特别是空气中各种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撞击,使这些灰尘颗粒能长期飘浮在空气中。
一般来说,在农村,每升空气中约有8万粒灰尘,在大城市则可达30万粒,甚至多到70万粒。所以,城市的空气就显得很污浊。
雨后的天空,飞尘顿消,洁净如洗,空气格外清新。为什么落雨可以静飞尘呢?原来,下雨时大气中的放电现象,将空气中各种气体分子进行了加工,有的分子失去电子,成为带正电的离子,有的分子则得到电子,成为带负电的离子。
地球是一个带有大量负电的巨大的带电体,由于静电感应,它能够使每个下落的雨滴的底部带正电而顶部带上等量的负电.对这样一个急速下落的雨滴来说,空中的正离子很难与它接近。这是因为,雨滴下部的正电荷要排斥正离子;而在雨滴上部,由于上升气流的影响又把正离子吹开。
只有空中的负离子,才容易受到雨滴下部正电荷的吸引而粘到雨滴上。因此,下落的雨滴往往带上很多负电荷。
大家知道,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样,在雨滴下落过程中,通道附近的飞尘就被吸引到带电雨滴上,正像带电的橡胶棒吸引纸屑一样,于是飞尘随着雨滴最后落到地面上。
假如你在刚下雨时,把一个干净的脸盆放到院子里,过一会再去看,脸盆底就沉淀了一薄层沙土,它们是粘附在雨滴上,随雨滴一起落到盆中的。这就是古诗名句“时雨静飞尘”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
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操在立太子事情上及其慎重,为了避免费长立幼引起宫廷政治斗争,最后还是把王位传给了曹丕。
曹丕在位期间,曹植受到了排挤和政治上的压制,最终无所作为的生活经历以及思想、情绪的变化,也反映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但是,这首控诉哥哥迫害自己的诗歌,究竟是否出自曹植之手,还难以确定,曹植的文集中并没有收录这首诗。
《七步诗》最早见于《世说新语》。据载,曹丕做了皇帝后,想迫害曹植。
于是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做出一首与“兄弟”有关的诗,但诗中不能出现“兄弟”二字,做不出来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七步诗》。
原诗是这样的:“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几经流传,就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四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豆杆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中哭泣。
作者采用比兴手法,自比为豆,以萁豆相煎为比喻,一“燃”一“泣”,揭示了兄弟之间的尖锐矛盾以及自己所受到的残酷迫害。萁,一般古诗鉴赏书上是指豆茎,晒干以后作柴禾。
事实上,豆是种子,包在果实豆荚中。种子在土壤中萌发,长出的植物体有根、茎、叶三种植物器官。
开花传粉以后,结出果实豆荚,完成第一个生命周期。在第一个豆荚出现之时,植物体同时包括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植物器官。
随着最后一个豆荚的成熟,植物体也逐渐变得枯黄,预示着收获的季节来临了。人们把豆苗连根拔起,采集豆荚,剥去果皮以后,得到豆,作为食物。
而植物体上的其它部分,则可以用来做柴禾。成熟早的豆荚,就在植物体上开裂,将种子散落在土壤中,豆荚则留在植株上。
因此,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古人所谓的“萁”,实际上指的是除去种子、花的整个植物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本来“豆”和“萁”是同一根上生长起来的,为何“萁”这么着急得要迫害“豆”呢?表面上作者是职责“萁”实际上是一语双关,责问哥哥,为何要对一母同胞的兄弟迫害得如此紧急。
郭沫若先生在1943年在《论曹植》一文中,大胆推测这首诗非曹植所为。还做了一首《反七步诗》:“煮豆燃,豆熟萁已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豆熟”做“席上珍”、“萁灰”作“田中肥”,这样两全其美的事情,谈不上“相煎”。
郭先生从科学角度,赋予豆萁新的含义。这种勇于突破前人的思维定势,独立思考的思维方式值得我们学习。
诗中起兴所用的“豆”与“萁”分别为豆科植物栽培的大豆(Giycine max L.Merrill)的种子和除去种子、花的整个植物体。按照种皮颜色,可以分为黄豆、青豆、黑豆和其它各色豆。
大豆的祖先是野生大豆(Giycinesoja Sied.et Zucc),起源于我国。古书上曾称大豆为菽,如《诗经》中就有:“中原有菽,庶民采之”的记载。
19世纪后期传入欧美各国,20世纪30年代,大豆栽培已遍及世界各国。豆科植物的根非常特殊,上面长满了米粒至黄豆大小,圆球形或长枣形,各种形状的小瘤状突起,统。
①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这话不假。
②记得一位电影导演读唐诗,对杜牧的《山行》一诗进行分镜头:“远上寒山石径斜”是远景,“白云生处有人家”是全景,“停车坐爱枫林晚”是中景,而“霜叶红于二月花”则是特写。他还认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后两句属“主观镜头”——“举头望明月”是仰视镜头,“低头思故乡”是俯视镜头。
③一位画家读古诗,则喜欢分析诗中的色彩,她以为“万绿丛中一点红”、“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强调了暖色调,而用冷色调为衬托。“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把鹅在水中那鲜明的色彩写得多么逼真,而苏轼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则是一幅水墨国画。
④我也读古诗词,不过,我常常从科学的角度品诗、评诗,分析诗中的科学。
⑤我很喜欢李贺那首充满幻想色彩的《梦天》。诗人做起南柯之梦,翩翩然在太空中遨游,他“回头下望尘寰处”,看到什么景色呢?呵,“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原来,他看到中国九州就像九个烟点子似的,而大海仿佛杯中的一汪清水。此景此情,犹如宇航员在太空中所见到的那样真切。然而,李贺生活在唐朝,终生未离开过地球,也从未听说过什么“宇宙航行”,况且他只活了二十七岁。我反复吟诵《梦天》,深深佩服这位青年诗人那丰富的科学想象力!
⑥我以为王之焕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严格符合几何定律的。确实,“望远必须登高,登高方能望远”。观察点越高,可见范围越大、越广,即所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古时候,人们修造高高的烽火台,后来人们打仗首先抢占制高点,直到如今人们利用飞机、人造卫星那“高度优势”进行侦察、勘查、摄影,其中的科学原理,岂不与王之焕的诗句属于“同理”!
⑦辛弃疾在农村闲居了二十多年,他的词中富有农业知识,《西江月》中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揭示了“蛙声”与“丰年”之间的有机联系。青蛙俗称“护谷虫”,是一员捕虫大将。蛙声不息,除虫去害,便使稻花飘香,五谷丰登。在《鹧鸪天》中,辛弃疾写下了“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这样清新的句子,表明宋朝已经深知养蚕技艺,很善于掌握孵蚕、养蚕的季节。他在《菩萨蛮》中的名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则是符合现代热力学定律,说明任何物体都有自动降低自身能量的趋势,即使是“青山”也无法遮住!
⑧杜甫在《赠卫八处士》一诗中,有一句并不引人注目的诗——“夜雨剪春韭”。我觉得,从这五个字中,可以考证出许多关于唐朝种植韭菜的知识:一、韭菜俗称“懒人菜”。种一次,割多次。唐朝种韭菜,已懂得韭菜是多年生草本,可以剪了长,长了剪,而不是连根拔掉收下来;二、唐朝时已知春天的韭菜鲜嫩好吃,而且懂得在春雨绵绵的夜间去剪,那时剪下的韭菜水灵灵的,可作佳肴。
⑨有趣的是,我还常发现,有的诗句从文学上讲是难得的佳句,从科学上考证则不尽然。如李白《将进酒》一诗开头两句,曾为多少人所传诵——“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其实,“奔流到海”变为水蒸气后,还是“复回”了,依旧从“天上来”,落进黄河,再“奔流到海”,如此循环不已。
⑩中国是诗的国度。多少年来,多少诗人“各领风骚数百年”,写下多少长诗短句。然而,人们习惯地只从文学的角度审诗、选诗、注诗、评诗。其实,诗中也有科学,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用科学的眼光来审诗、选诗、注诗、评诗。
古诗词与科学道理:
1、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新月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月初蛾眉月
3、月落乌啼霜满天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上弦月
4、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玉盘。 ……………满月
5、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下弦月
6、今宵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月末蛾眉月
7、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满月
8、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赤道线速度和公转
9、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山地垂直气候
10、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
11、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散射
1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冷锋
1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暖锋
1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暖锋
1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华南准静止锋
16、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 风力搬运
17、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 ……………昆明准静止锋、喀斯特地貌
18、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对流雨
19、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山谷风与地形雨
20、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21、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船棹风。 …………伏旱
22、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 …………地形坡向与气候
23、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温带大陆性气候
24、罗浮山下四时春,芦橘杨梅次第新。 …………南亚热带气候
25、日照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青藏高寒气候
26、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高山气候
27、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潮汐与月相
2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山地
29、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内蒙古高原
30、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平原
31、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喀期特地貌
32、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 …………地上河
33、一山不容二虎。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34、落江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生物循环
35、枣发芽,种棉花。 …………生物指示作用
36、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农业生产的季节性
37、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农业生产的地域性
38、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农业生产因地制宜
39,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植被与河流
40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水循环
4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外力作用与地貌 自己找吧 都在里边
关于农业的诗句:
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3、才了蚕桑又插田,
4、庄稼稻花香里说丰年;
5、一片稻花谁是主?
6、麦陇风来翠浪斜,
7、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关于农业的谚语:
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
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适时。
清明刮了坟头土,沥沥拉拉四十五。
清明要晴,谷雨要淋。
谷雨无雨,后来哭雨。
清明晴,六畜兴;清明雨,损百果。
谷雨有雨兆雨多,谷雨无雨水来迟。
立夏不下,桑老麦罢。
立夏东风到,麦子水里涝。
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
立夏刮阵风,小麦一场空。
小满前后,种瓜种豆。
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
过了小满十日种,十日不种一场空。
芒种不种,过后落空。
芒种麦登场,秋耕紧跟上。
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
夏至无雨三伏热,处暑难得十日阴。
夏至无雨,囤里无米。
夏至未来莫道热,冬至未来莫道寒。
夏至有风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夏至进入伏里天,耕田像是水浇园。
夏至刮东风,半月水来冲。
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
小暑风不动,霜冻来的迟。
大暑到立秋,积粪到田头。
立秋无雨,秋天少雨;白露无雨,百日无霜。
立秋处暑云打草,白露秋分正割田。
立秋有雨样样有,立秋无雨收半秋。
立秋雨淋淋,来年好收成。
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
头秋旱,减一半,处暑雨,贵如金。
白露天气晴,谷子如白银。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秋分不割,霜打风磨。
秋分谷子割不得,寒露谷子养不得。
1、《悯农》(一)[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2、《悯农》(二)[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3、《悯农》(三)[唐]李绅 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
窗下织梭女,手织身无衣。我愿燕赵姝,化为嫫女姿。
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4、《观刈麦》[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5、《四时田园杂兴》(一) [南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6、《四时田园杂兴》(二)[南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7、《秋雨叹》(二)[唐]杜甫 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城中斗米换衾裯,相许宁论两相直。
8、《岁晏行》[唐]杜甫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
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
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
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9、《新晴野望》[唐]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10、《田家杂兴八首》[唐]储光羲 春至鶬鹒鸣,薄言向田墅。
不能自力作,黾勉娶邻女。既念生子孙,方思广田圃。
闲时相顾笑,喜悦好禾黍。夜夜登啸台,南望洞庭渚。
百草被霜露,秋山响砧杵。却羡故年时,中情无所取。
众人耻贫贱,相与尚膏腴。我情既浩荡,所乐在畋渔。
山泽时晦暝,归家暂闲居。满园植葵藿,绕屋树桑榆。
禽雀知我闲,翔集依我庐。所愿在优游,州县莫相呼。
日与南山老,兀然倾一壶。逍遥阡陌上,远近无相识。
落日照秋山,千岩同一色。网罟绕深莽,鹰鹯始轻翼。
猎马既如风,奔兽莫敢息。驻旗沧海上,犒士吴宫侧。
楚国有夫人,性情本贞直。鲜禽徒自致,终岁竟不食。
田家趋垄亩,当昼掩虚关。邻里无烟火,儿童共幽闲。
桔槔悬空圃,鸡犬满桑间。时来农事隙,采药游名山。
但言所采多,不念路险艰。人生如蜉蝣,一往不可攀。
君看西王母,千载美容颜。平生养情性,不复计忧乐。
去家行卖畚,留滞南阳郭。秋至黍苗黄,无人可刈获。
稚子朝未饭,把竿逐鸟雀。忽见梁将军,乘车出宛洛。
意气轶道路,光辉满墟落。安知负薪者,咥咥笑轻薄。
楚山有高士,梁国有遗老。筑室既相邻,向田复同道。
糗糒常共饭,儿孙每更抱。忘此耕耨劳,愧彼风雨好。
蟪蛄鸣空泽,鶗鴂伤秋草。日夕寒风来,衣裳苦不早。
梧桐荫我门,薜荔网我屋。迢迢两夫妇,朝出暮还宿。
稼穑既自种,牛羊还自牧。日旰懒耕锄,登高望川陆。
空山足禽兽,墟落多乔木。白马谁家儿,联翩相驰逐。
种桑百馀树,种黍三十亩。衣食既有馀,时时会亲友。
夏来菰米饭,秋至菊花酒。孺人喜逢迎,稚子解趋走。
日暮闲园里,团团荫榆柳。酩酊乘夜归,凉风吹户牖。
清浅望河汉,低昂看北斗。数瓮犹未开,明朝能饮否。
11、《苦热行》[唐]齐己 离宫划开赤帝怒,喝出六龙奔日驭。下土熬熬若煎煮,苍生惶惶无处处。
火云峥嵘焚泬寥,东皋老农肠欲焦。何当一雨苏我苗,为君击壤歌帝尧。
12、《农家望晴》[唐]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13、《田园观雨兼晴后作》[唐]孟云卿 贫贱少情欲,借荒种南陂。我非老农圃,安得良土宜。
秋成不廉俭,岁馀多馁饥。顾视仓廪间,有粮不成炊。
晨登南园上,暮歇清蝉悲。早苗既芃芃,晚田尚离离。
五行孰堪废,万物当及时。贤哉数夫子,开翅慎勿迟。
14、《插田歌》[唐]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伫如竹枝。
但闻怨响音,不辨俚语词。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
水平苗漠漠,烟火生墟落。黄犬往复还,赤鸡鸣且啄。
路旁谁家郎,乌帽衫袖长。自言上计吏,年幼离帝乡。
田夫语计吏,君家侬定谙。一来长安道,眼大不相参。
计吏笑致辞,长安真大处。省门高轲峨,侬入无度数。
昨来补卫士,唯用筒竹布。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
15、良耜 畟畟良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
或来瞻女,载筐及莒,其饟伊黍。其笠伊纠,其镈斯赵,以薅荼蓼。
荼蓼朽止,黍稷茂止。获之挃挃,积之栗栗。
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百室盈止,妇子宁止。
杀时犉牡,有捄其角。以似以续,续古之人。
①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这话不假。
②记得一位电影导演读唐诗,对杜牧的《山行》一诗进行分镜头:“远上寒山石径斜”是远景,“白云生处有人家”是全景,“停车坐爱枫林晚”是中景,而“霜叶红于二月花”则是特写。他还认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后两句属“主观镜头”——“举头望明月”是仰视镜头,“低头思故乡”是俯视镜头。
③一位画家读古诗,则喜欢分析诗中的色彩,她以为“万绿丛中一点红”、“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强调了暖色调,而用冷色调为衬托。“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把鹅在水中那鲜明的色彩写得多么逼真,而苏轼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则是一幅水墨国画。
④我也读古诗词,不过,我常常从科学的角度品诗、评诗,分析诗中的科学。
⑤我很喜欢李贺那首充满幻想色彩的《梦天》。诗人做起南柯之梦,翩翩然在太空中遨游,他“回头下望尘寰处”,看到什么景色呢?呵,“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原来,他看到中国九州就像九个烟点子似的,而大海仿佛杯中的一汪清水。此景此情,犹如宇航员在太空中所见到的那样真切。然而,李贺生活在唐朝,终生未离开过地球,也从未听说过什么“宇宙航行”,况且他只活了二十七岁。我反复吟诵《梦天》,深深佩服这位青年诗人那丰富的科学想象力!
⑥我以为王之焕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严格符合几何定律的。确实,“望远必须登高,登高方能望远”。观察点越高,可见范围越大、越广,即所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古时候,人们修造高高的烽火台,后来人们打仗首先抢占制高点,直到如今人们利用飞机、人造卫星那“高度优势”进行侦察、勘查、摄影,其中的科学原理,岂不与王之焕的诗句属于“同理”!
⑦辛弃疾在农村闲居了二十多年,他的词中富有农业知识,《西江月》中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揭示了“蛙声”与“丰年”之间的有机联系。青蛙俗称“护谷虫”,是一员捕虫大将。蛙声不息,除虫去害,便使稻花飘香,五谷丰登。在《鹧鸪天》中,辛弃疾写下了“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这样清新的句子,表明宋朝已经深知养蚕技艺,很善于掌握孵蚕、养蚕的季节。他在《菩萨蛮》中的名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则是符合现代热力学定律,说明任何物体都有自动降低自身能量的趋势,即使是“青山”也无法遮住!
⑧杜甫在《赠卫八处士》一诗中,有一句并不引人注目的诗——“夜雨剪春韭”。我觉得,从这五个字中,可以考证出许多关于唐朝种植韭菜的知识:一、韭菜俗称“懒人菜”。种一次,割多次。唐朝种韭菜,已懂得韭菜是多年生草本,可以剪了长,长了剪,而不是连根拔掉收下来;二、唐朝时已知春天的韭菜鲜嫩好吃,而且懂得在春雨绵绵的夜间去剪,那时剪下的韭菜水灵灵的,可作佳肴。
⑨有趣的是,我还常发现,有的诗句从文学上讲是难得的佳句,从科学上考证则不尽然。如李白《将进酒》一诗开头两句,曾为多少人所传诵——“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其实,“奔流到海”变为水蒸气后,还是“复回”了,依旧从“天上来”,落进黄河,再“奔流到海”,如此循环不已。
⑩中国是诗的国度。多少年来,多少诗人“各领风骚数百年”,写下多少长诗短句。然而,人们习惯地只从文学的角度审诗、选诗、注诗、评诗。其实,诗中也有科学,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用科学的眼光来审诗、选诗、注诗、评诗。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368秒